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右心和体循环静脉内的栓子 栓 肺循环动脉分支
肠系膜静脉或脾静脉的栓子
肝门静脉分支
房室间隔缺损
塞 交叉性拴塞
较大静脉栓子向小静脉运行
逆行性栓塞
栓塞的种类
血栓栓塞 脂肪栓塞 气体栓塞 羊水栓塞
血栓栓塞
肺动脉栓塞
肺动脉小分支栓塞
下肢深静脉栓塞 肺动脉大分支栓塞 腘v、股v、髂v
肺动脉广泛分支栓塞
3. 熟悉淤血、血栓形成、栓塞及梗死的相互关系、 熟悉栓子运行方向、血栓的结局及对机体的影响。
4. 了解出血的病因及类型、病变和后果。
(heart failure cells) 间质纤维组织增生
肝淤血
原因 右心衰竭 病理变化 大体 可见肝脏体积增大,切面可见红黄相间
的条纹,形似槟榔。 (槟榔肝 nutmeg liver)。 镜下肝小叶中央区(中央静脉及其四 周肝窦) 淤血,肝细胞萎缩消失或坏死,小叶周边肝细 胞脂肪变性。 结果:长期慢性肝淤血可导致淤血性肝硬化。
形成血小板粘集
血小堆板,构成血栓头部
形成血小板梁,表 面附着有白细胞
血小板梁间血液 凝固
静脉血栓形成过程
红色血栓
多见于静脉 肉眼观呈红色,易脱落 主要由纤维素和红细胞构成 构成静脉血栓的尾部
混合血栓
多发生于血流缓慢的部位,如静脉 肉眼观为粗糙的圆柱状,与血管壁相连,
可见红白相间的条纹。 镜下可见它由红色血栓和白色血栓相间
第二节 出血
定义 血液由心血管内逸出,称为出血(heamorrage)
类型 破裂性出血 器官完整性破坏
出血 漏出性出血 血管通透性增加
血管损伤
血小板减少 凝血因子缺乏 或功能障碍
出血的病理变化和结果
内出血:体腔积血、血肿
外出血:鼻衄、咯血、呕血、血便、尿 血、淤点、淤斑、紫癜、
阻塞血管
梗
脱落形成栓塞 死
心瓣膜变形 纤维化
出血
瘢痕收缩 DIC
第四节 栓塞
定义:血管内出现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至 远处阻塞血管的现象叫栓塞(embolism)。 阻塞血管的物质叫栓子(emblus)。
栓子的运行途径:一般与血流的方向一致
左心和体循环动脉内的栓子 体循环器官动脉分支
肾、脾、脑、下肢 梗 肠系膜等处动脉栓塞 死
上肢动脉、
少
肝脏(双重血供) 见
梗
死
气体栓塞 空气栓塞(air embolism)
氮气栓塞:减压病 (decompression sickness)
第五节 梗死
定义:由血管阻塞引起的局部组织缺血性 坏死称为梗死(infarct)。
器官或组织的循环血液供应减少或中断称 为缺血(ischemia)
静脉性充血
定义:局部组织或器官由于静脉回流受 阻使血液淤积于毛细血管和小静脉内而 发生的充血。
静脉性充血
原因:局部性——静脉受压 静脉腔阻塞
全身性——心力衰竭 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全心衰竭 病理变化: 大体 器官体积增大,重量增加,紫红色,
温度下降,切面湿润多血。 镜下 器官内的小静脉和毛细血管扩张,
尸检摘要
1.左右肺动脉内有灰褐灰色长形固体团块物阻塞,表 面干燥可见灰白色条纹。 2.右髂静脉呈索状,切开见有暗红色团块状物,中有 灰白色条纹,质松脆,局部与血管壁粘连,其远段为 均匀暗红色。镜下见固体团块物由粉红色及红色两种 成分构成,前者呈分支小梁状。 3.左腘静脉亦呈条索状,切开静脉见腔内容物与髂静 脉内容物相似,但部分呈灰白色,与静脉壁紧密粘连。 4.双肺边缘可见多数小楔形暗红实变区,其边缘部呈 淡红及灰白色。镜下见暗红实变区仅见肺泡结构轮廓, 细胞核消失,肺泡腔内可见红细胞或淡红染小泡(红 细胞轮廓),淡红色区为新生毛细血管及纤维母细胞,
组织疏松 双重血液供应或有丰富血管吻合支 先存在高度淤血 动脉阻塞
梗死的结局和对机体的影响
结局 被肉芽组织机化 对机体的影响
取决于梗死的器官和梗死灶的大小和部 位 心—心功 、猝死 脑—功能障碍、猝死 肾—腰痛、血尿 肺—胸痛、咯血 肠—腹痛、便血 四肢等—坏疽
病例讨论
病史摘要 患者,男,27岁,因车祸3小时急诊 入院。 体格检查:呈休克状,双下肢严重挫伤,左小 腿皮肤、肌肉撕裂出血。X线检查见左侧胫腓 骨中段骨折、右股骨下段骨折。 经输液、输血、止血并手术治疗后情况稳定。 入院24小时后清醒。住院第6天自述胸部疼痛, 咯血痰,观察一天后胸痛自然减退,但时感胸 闷。住院第15天,用力大便后忽感剧烈胸痛、 气紧,随即发绀,脉搏快弱,面色苍白,经抢 救无效死亡。
中有较多白细胞,灰白色区为胶原纤维。
讨论
1.请给上述病变作出病理诊断,及诊断 依据。 2.患者死亡原因及机制。 3.肺内病变形成过程及机制。 4.本例的基本病变是什么?其形成因素 有哪些?其作用机制为何?
病理解剖诊断
一、病理解剖诊断 1.右髂静脉,右腘静脉混合血栓形成 2.左、右肺动脉血栓栓塞 3.双肺多数出血性梗死伴机化
无明显后果 肺出血性梗死 呼吸、循环衰竭
死亡(猝死)
致死原因
肺动脉机 械性梗阻
血栓刺激动脉内 膜引起神经反射
血栓释出 TXA2和5-HT
肺动脉 痉挛
支气管动 脉痉挛
冠脉 痉挛
支气管 痉挛
急肺
性缺
肺血
动缺
脉氧
死
高左
亡
压心
、输
右出
心量
衰下
竭降
体循环动脉栓塞
左心瓣膜赘生物 左心房栓塞 心肌梗死附壁血栓 动脉粥样硬化栓塞
充血
静脉性充血(venous hyperemia ) 被动性充血 淤血(congestion)
正常 动脉性充血 静脉性充血
动脉性充血
定义:局部器官或组织由于动脉血输入 过多而发生的充血。
分类:可分为生理性充血,炎症性充血, 减压后充血三种。
病理变化:器官或组织内细动脉扩张, 器官或体积略增大、色鲜红、温度升高, 多对机体有利。
贫血性梗死
多见于组织致密且侧支血管少的器官, 如心,肾,脾,脑。
梗死灶呈灰白色(又称白色梗死),形 状与该器官动脉血管分布的形状相一致。 心—地图状 肾—楔形 脑—不规则形
镜下可呈凝固性坏死的表现,如心,肾, 脾;亦可呈液化性坏死的表现,如脑。
出血性梗死
多见于肺,肠等器官。 梗死灶含血量多呈暗红色。 发生条件:
源自文库
组织对缺氧的耐受性
心脑敏感, 骨骼肌、纤维组织耐受
血的含氧量
贫血、心衰、休克
梗死的类型
梗死灶的部位和形状决定于受阻动脉的 供血形状和范围,梗死灶的颜色决定于 含血量的多少,梗死灶的质地决定于坏 死的类型。
根据梗死灶含血量的多少,将梗死分为 贫血性梗死(anemic infarct)和出血性梗死 (hemorrhagic infarct)
二、死亡原因?
死亡原因:左右肺动脉血栓栓塞
教学要求
⒈ 掌握:1淤血的概念及肝、肺淤血的病理形态特 征。2血栓形成和血栓的概念、血栓形成条件3栓塞 概念和类型;血栓栓塞的常见部位及其后果。
2. 熟悉:淤血的原因及其后果;熟悉梗死概念、原 因、条件和类型;熟悉梗死的形态学特征;熟悉血 栓的类型及其形态特点和好发部位。
结果:吸收、机化、纤维包裹形成。 出血性休克、心包内积血、脑出
血----死亡
第三节 血栓形成
定义 活体心血管腔内,血液成分形成固 体质块的过程叫血栓形成(thrombosis)。 形成的固体质块叫血栓(thrombus)。
血栓形成的条件
心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 血流状态的改变 血液凝固性增加
V因子突变 抗凝血因子 创伤、 DIC、 抗磷脂抗体综合症
血栓形成的过程和血栓类型 白色血栓 红色血栓 混合血栓 透明血栓
白色血栓
在血流较快的情况下形成,多见于心瓣膜 主要由血小板组成 肉眼观呈灰白色,与心血管壁紧连 镜下主要由珊瑚状的血小板梁构成,血小板梁
表面附着一些中性粒细胞,小梁间形成少量纤 维蛋白网,网眼中含有一些红细胞 构成血栓的头部
充满血液。
静脉性充血
后果: 淤血性水肿 淤血性出血 实质细胞萎缩、变性或坏死 淤血性硬化,间质细胞增生
重要器官的淤血----肺淤血
原因 多为左心衰竭 病变
早期肺泡腔内可见大量水肿液,肺泡壁上的 毛细血管和小静脉扩张.
晚期肺泡腔内可见出血,并有巨噬细胞吞噬 红细胞在胞浆内形成含铁血黄素即心衰细胞
心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
血流状态的改变
血流缓慢,停滞 轴流增宽血小板进入边流→易与内皮黏附 局部被激活的凝血因子难于被稀释→局部凝 血因子浓度上升→血液凝固→血栓形成
血流不畅涡流形成 冲击管壁使内皮受损→内皮下胶原暴露 涡流的离心力使血小板靠边和聚集→易于形 成血栓
血液凝固性增加
遗传性高凝状态 获得性高凝状态
梗死的病因
血栓形成
动脉栓塞 动脉痉挛 血管受压闭塞
动脉:心、脑、肾、脾、下肢动脉 静脉:肠系膜静脉主干 血栓、气体、羊水、脂肪栓塞等 冠脉
静脉〉动脉
梗死的形成条件
供血血管的类型
双重血供:肺、肝、前臂 终末动脉血供或吻合支少:肾 脾、心、脑
血流阻断发生的速度
有效侧枝循环能否 及时建立
排列而成。 构成血栓的体部
透明血栓
发生于全身微循环小血管内 只在镜下可见 主要由纤维素构成 多见于DIC
血栓的结局
软化,溶解和吸收 纤溶酶系 中性粒细 胞溶蛋白酶
机化 再通(recanalization) 钙化 静脉石
血栓对机体的影响
有利影响 止血
不利影响
第三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病理科:李剑敏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的常见表现
血管内循环血量的异常
血管内容物及血液性状 的异常
血管壁完整性与通透性 的变化
过多--充血:动脉性充血 静脉性充血
过少--缺血 血栓形成 栓塞 梗死 出血:破裂性出血
漏出性出血
第一节 充血
器官或组织内血液含量增多的现象,称为充血。 动脉性充血(arterial hyperemia) 主动性充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