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趣,让课堂充满诗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趣,让课堂充满诗意
佛冈一小李彩新
广东省佛冈县第一小学李彩新
邮编511600
情趣,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情调趣味。在语文课堂中,情趣是指创设一定的情景,营造兴味盎然的格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悦的精神享受。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的肌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会融入到人的精神世界。语文课堂正是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品味等手段,让人在情趣的滋润中产生一种陶醉的审美快感,满足人对诗意的追求。
一、情趣导入,在童趣的缤纷中感受语文课堂的诗意氛围
我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漪非常重视情趣导入教学,她主张“课的第一锤重音要敲在学生的心坎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是的,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灵动的情趣导入能让师生在课堂上沐浴着语文诗意的光辉,感受到语文的种种情趣、韵味和意境,享受到语文的种种激情、酣畅和痛快。在学习《阳光》这篇课文时,有一位老师的情趣导入很值得我们借鉴。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尊贵的客人和咱们一起,大家欢迎他吗?
孩子们欢呼起来,教师在一双双雀跃的目光中走出教室,做邀请状,然后像变魔术一样拿出小镜子将阳光反射到教室里。
师:瞧,孩子们,咱们的客人来了!
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沸腾了。孩子的眼里闪动着惊喜的光芒。
老师继续说:他是谁呀?你们也想和老师一样,把阳光请进来吗?那就开始吧!(游戏:请阳光来做客。学生纷纷走出教室游戏,放音乐《七色光》,音乐声停,游戏结束)
《阳光》本就是一篇充满童趣的儿歌,在老师充满情趣的导入中,孩子心中的童趣被激活了,课文生动起来了,孩子的情感跳跃起来了,这一幕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印象,课堂从这一刻起弥漫着诗意的芬芳。
二、情景作媒,在与文本的共鸣中享受语文课堂的诗意情怀
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创作者由体验唤起情感,阅读者通过文章体验情感。情感是文章的灵魂,在语文课堂上,需要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激情,领入到文中的意境中里,才就能更好地把握文章的精髓,体味作者崇高的情感。而学生总与文本之间有着或大或小的距离,情景正是学生亲近文本、走进文本、体验文本的桥梁。
《荷花》一文是小学生学习景物描写的典范,作者笔下的荷花充满了朝气和动感,把荷花都写活了。我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再现满池荷花的生机盎然的情景。学生深深地陶醉在荷花的美丽景色中,学生看完课件后,我要求学生再读课文,并思考:你认为哪些词句体现了荷花的美?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情感被激活了。有的说:“‘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最美。”另一个同学跟着脱口而出:“冒是拟人的写法,把荷花写活了,展现了荷花的青春活力,这个字用得最生动。”他的话引起更多的同学的共鸣:“是啊,冒字体现了满池的荷花茂盛的生命力,就像大屏幕上的画面,荷花一朵挨着一朵,一朵挤着一朵。”
通过创设多媒体课件,展现满池荷花的美,使学生对荷花的美体会更深刻。情景的有效创设,荷花的美便生动地在孩子的心中鲜活起来,并深深地络上诗意的印。
三、巧妙激情,在心灵的放飞中享受语文课堂的酣畅淋漓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课堂教学就是要关爱学生的生命发展,为学生创造个性与灵性表达的舞台,要尊重学生富有个人感情色彩的表达,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感悟。在实践教学中,我也深有体会,学生个性
与灵性的火花,往往能创造出“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诗意境界。巧妙地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就能在心灵的放飞中享受语文课堂所带来的种种酣畅与淋漓。
在教《柳树醒了》这一课时,我把学生带到河边的柳树前,问:“现在我们都是童话家,在你们的童话世界里,柳树是怎么醒来的?”
聪明的韦小明四下张望说:“是让风给吹醒的!”
不紧不慢的谭漫婷奶声奶气地说:“柳树睡了一个冬天,我们来把它吵醒了。”
“哈哈哈!”
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孩子们的心灵都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老师,老师,我知道,我知道,柳树是让布谷鸟给叫醒的。我唱过这样的歌。”这是周泳菲的声音,她那稚嫩的童音就像音乐那般动听!
“小柳树呀,她在妈妈的怀抱里睡了一个冬天,想看看红红的太阳,清清的河水,就仰起了头,睁开了美丽的眼睛。”这是周诺彤的声音,她清脆的声音就像诗歌那般悦耳!
……
孩子用他诗意的童音,向我们描述着自己的想象,他们的语言个性化色彩是那么浓烈,那么富有诗意和灵性,学生创新的泉水汩汩流淌。课堂上,涌动着诗的灵性,洋溢着诗的个性,弥漫着诗的芳香。在心灵的放飞中,我们可以倾听孩子思维涌动不息的声音,看到阳光般的个性与灵性在课堂中飞扬,享受着语文课堂的种种童真与情趣。
四、品读悟情,在文字的品悟中享受语文课堂的学科魅力
文章都是有情物,每一篇课文都是以文字词为载体,承载着人的情与意。而这些传神之词往往都顽皮地躲在词句中,需要我们慢慢咀嚼、回味,才能体会其中之韵味。精品文章尤其如此,于是就有推敲一词。在这慢慢嚼词析句的过程中,语文的学科魅力就慢慢地展现出来了。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上《游园不值》一课,令无数老师叹为观止,整一节课堂上洋溢着浓厚的语文味儿,下面让我们欣赏一下窦教师在引领学生“品怎样‘怜’苍苔”的精彩片断。
师:请同学们再默读这首诗,拿起笔,一边读一边品,推敲推敲这诗中哪些词句,饱含了对这些景物的“怜”?(学生在音乐中静静地读、画…)
生:“应怜屐齿印苍苔”这句“怜”就能够表现出来。
师:怎么讲?
生:怜就是爱惜。
师:你知道吗?叶绍翁最初用的是“嫌”,为什么换成了“怜”呢?
生1:嫌,你就会想到嫌弃。作者刚刚开始用“嫌”好像瞧不起人,觉得他可能在嘲笑这些苍苔,或者不喜欢来游园,所以诗人不应该用“嫌”,应该用“怜”。这样,才能体现出对苍苔的喜爱。
生2:用“怜”觉得很有亲近的感情,意思全都变了,味道自然变了。
生3、他舍不得“踩”苍苔,我从这个“印”看出来“怜”苍苔。既然同学们说的这个“怜”是“爱惜”,那也就是说有爱,也有惜了。
就这么一句话,师生咀嚼了、推敲了这么长的时间,真是“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啊!在这品味、推敲中,学生无不深深感受到诗歌中藏着的美丽,无不深深感受到一种敬畏。这就是诗的魅力,这就是语文的神奇!
这样的课堂,流淌着诗意的音符,洋溢着浓厚的人文情怀。情趣润泽心灵,诗意弥漫课堂,在情趣中,在诗意中,语文生动的形象、丰盈的情感、独特的魅力,充实着孩子的心灵,从此在他们的心里生根、发芽,伴着孩子幸福、快乐、诗意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