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货币政策的演变历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调控措施 面对国内外严峻的经济形势,我国政府一方面在国际
市场上坚持人民币不贬值,稳定汇率,另一方面采取稳健 的货币政策来扩大内需、应对通货紧缩和刺激经济增长, 主要措施有:
第一:取消了对贷款规模的限额控制; 第二:连续五次大幅下调了金融机构存款(一年期 5.67%降到1.9%)和贷款(三年期9.36%降到5.49%)基准利 率; 第三:五次降低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7.56%下调 到1.89%; 第四:扩大公开市场操作,调节货币供求,保持货币 供应量适度增长; 第五:加大外汇管理,健全外汇市场。
本时期的主要特点是需求膨胀—财政赤字—货币供 应量激增—物价上涨等几个方面的恶性循环。88年我国的 通货膨胀率创建国以来新高,达到了18.8%。为满足资金 需求,政府加大财政支出,导致财政赤字进一步加大。为 解决财政赤字,货币供给不断在大规模增加,在1991年年 底,M2余额已达到19349.9亿元。
第二:经济收缩阶段(1989年9月一1990年)实施了 先紧缩后放松的货币政策,先是严格控制信贷总量的增长 并提高了银行存贷款利率,后又为了恢复经济,扩大了贷 款规模,下调了出口汇率和三次存贷款利率等。
.
三、1992-1997年以反通胀台的背景
在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精神的激励下, 加上之前实施的宽松货币政策,我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的 轨道。1993年上半年,由于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过猛扩张 和金融秩序持续的混乱,经济过热现象开始明显,我国社 会经济出现了“四热”(开发区热、房地产热、股票热和 集资热)、“四高”(高货币增长、高物价、高投资和高工 业增长)、“四紧”(资金紧张、能源紧张、交通紧张和重 要原材料紧张)和“一乱”(经济秩序尤其是金融秩序混乱)。 通货膨胀率在1994年又达到了峰值(24.1%),同时在国际 市场上收支情况也出现恶化的趋势,外贸赤字创历史新高 (679.4亿美元),人民币也开始大幅贬值。这个阶段我国经 济的主要特点是过热,所以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是要抑制 通货膨胀和平衡国际收支。
.
四、1998-2002年以反通缩和经济增长为主要目标的货币政策
1、政策出台的背景
1997年下半年爆发的亚洲经济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很 大,减缓了我国出口需求的增长,人民币也面临巨大的贬值 压力。1998年开始,我国出口就猛烈下滑,同时国内市场总 需求不足情况也较为明显,经济增长和就业率同时下降,物 价持续走低。加上98年我国部分地区遭受了罕见的洪涝灾害, 给经济运行造成了更大的冲击,我国经济进入通货紧缩时期。
.
2.调控措施 2003-2006年期间,我国中央银行采取的是稳中从紧
我国货币政策的演变历程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不断起伏(见图1-1),政 府为此采取了不同的宏观调控手段加以干预和调节。从总 体来说,经济波动呈现谷位升高、峰位降低、波动幅度缩 小的趋势,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政府的政策调控水平在不 断提高。
在1984年之前,我国人民银行和商业银行的职能没有 分开。因此,我国真正意义上实践货币政策来调控宏观经 济是从1984年人民银行专门行使央行职能而建立起正式的 二级银行体制开始的。从此之后,可以把我国货币政策调 控宏观经济运行的历程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
五、 2003-2007年为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稳中从紧的货币政策
1、政策出台的背景
虽然在2003年我国遭受了“非典”等灾害的冲击,导致 经济运行放缓,但从下半年开始,我国依旧进入新一轮经济 周期的上升期,投资、出口、信贷以及外汇储备快速增长。 这次上升阶段的经济推动力主要是以住房和汽车为代表的消 费结构的升级,但是也表现出一些不稳定现象:部分行业固 定资产投资过猛、粮食供求关系趋紧、货币信贷投放过多。 同时,由于伊拉克战争使得国际石油价格大幅上涨,石油进 口成本提高,供求关系紧张的同时也造成了贸易顺差减少。
.
2.调控措施
为了应对严重的通货膨胀,中央政府迅速做出反应, 推行了以紧缩为重点的货币政策来治理整顿,采取了强硬 的宏观调控措施来抑制总需求。具体措施为:
第一:经济扩张阶段(1987-1988年8月)实施了“控 制总量,调整结构”的货币政策,给贷款规定发行指标来 控制信贷规模的增长,上调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央行再 贷款利率,并采取了强制手段来调整贷款结构等其他措施;
.
2.调控措施
鉴于之前“急刹车”式的紧缩货币政策过度导致了经 济下滑的经验,这次中央银行采取的是“适度从紧”的货 币政策,具体主要包括:
第一:实行贷款限额管理下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 第二:1995年实施的《中国人民银行法》将货币政 策目标调整为“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着重监控货币供应量; 第三:1996年4月正式启动公开市场业务,回购商业 银行的短期国债; 第四:通过回收再贷款来进一步紧缩货币量; 第五: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单一的有管理的浮 动汇率制度,将官方汇率和外汇市场汇率结合起来。
.
二、1987-1991年以反通胀为主要目标的“硬着陆式”调控
1.政策出台的背景
此阶段我国宏观调控面临的最主要问题也是通货膨胀。 由于我国中央银行在84-85年采取的紧缩政策尚未完全产 生效果,86年又转向放松信贷的政策,开始全面松动,进 一步导致了需求量的严重膨胀,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健 康发展。
.
图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历年GDP与M2 、CPI的增长率
.
一、1984-1986年以反通胀为主要目标的“行政式”调控
1.政策出台的背景
在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翻两番”战略目标的激励 下,我国经济呈现出高速增长的趋势,经济增长率从1982 年的9.1%一路上升到1984年的15.2%。由于过度追求经 济增长,我国经济在1984-1986年出现了过热的现象。为 满足高速经济增长带来的投资和消费需求,政府财政赤字 逐年增多(1984年底高达149亿美元),银行大量投放货币, 使得通货膨胀率直线上升,从1984年的2.8%上升到1986 年的6.5%(见图1-1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