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公式

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公式

电路是电子技术中最基础的组成部分,是电子设备中最常见的元件之一。欧姆定律是电路中最基本的定律之一,它描述了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在电路中,欧姆定律公式是最常用的公式之一,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公式。

一、欧姆定律的基本原理

欧姆定律是描述电路中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关系的基本定律。在电路中,电流是指电子在导体中流动的方向,电压是指电子在电路中流动时所经过的电势差,电阻是指电路中阻碍电流流动的力量。欧姆定律的基本公式为:

I=U/R

其中,I表示电路中的电流,U表示电路中的电压,R表示电路中的电阻。这个公式告诉我们,电流的大小取决于电压和电阻的大小。当电压增大或电阻变小时,电流就会增大。当电压减小或电阻变大时,电流就会减小。

二、欧姆定律在串联电路中的应用

串联电路是指电路中电子流经多个电阻的电路。在串联电路中,电流经过一个电阻后,会经过下一个电阻,直到最后一个电阻,然后流回电源。在串联电路中,欧姆定律的公式为:

U=IR

其中,U表示电路中的总电压,I表示电路中的总电流,R表示电路中的总电阻。这个公式告诉我们,在串联电路中,电压和电阻的

关系是直接成比例的。

三、欧姆定律在并联电路中的应用

并联电路是指电路中多个电阻与电源相连,电子流经不同的电阻后,汇聚到电源的电路。在并联电路中,欧姆定律的公式为:

I=U/R

其中,I表示电路中的总电流,U表示电路中的总电压,R表示电路中的总电阻。这个公式告诉我们,在并联电路中,电流和电阻的关系是反比例的。

四、欧姆定律在复杂电路中的应用

在实际电路中,通常会有多个电子流经多个电阻的情况,这时候就需要利用欧姆定律的公式来计算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在复杂电路中,我们可以通过将电路拆分成多个简单电路来计算。例如,我们可以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组合起来,形成复杂的电路。这时候,我们可以利用欧姆定律的公式来计算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

总之,欧姆定律是电子技术中最基础的定律之一,它描述了电路中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在电子设备中,欧姆定律公式是最常用的公式之一,通过欧姆定律公式的应用,我们可以计算出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因此,对电子工程师来说,熟练掌握欧姆定律公式的使用是非常重要的。

欧姆定律及变形

欧姆定律及变形: I=U/R U=IR R=U/I 电功率:P=UI U=P/I I=P/U 求耗电的:P=W/T W=PT T=W/P 还有:P=U平方/R R=U平方/P U平方=RP P=I平方R R=P/I平方 I平方=P/R 热效应:Q=I平方RT Q=W=UIT(不过这要在电流全不转化为热时才可用) 指的是定值电阻或者直流电路其中U=IR;R=U/I. 由欧姆定律所推公式: 串联电路: I总=I1=I2(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相等) U总=U1+U2(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两端电压的总和) R总=R1+R2+R3...+Rn U1:U2=R1:R2(串联成正比分压) P1/P2=R1/R2 当有n个定值电阻R0串联时,总电阻R=nR0 并联电路: I总=I1+I2(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的和) U总=U1=U2 (并联电路中,电源电压与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 1/R总=1/R1+1/R2 I1:I2=R2:R1 (并联反比分流) R总=R1·R2\(R1+R2) R总=R1·R2·R3:(R1·R2+R2·R3+R1·R3 )即1/R总=1/R1+1/R2+……+1/Rn P1/P2=R2/R1 当有n个定值电阻R0并联时,总电阻R=R0/n 即总电阻小于任一支路电阻但并联越多总电阻越小串联分压(电压)并联分流(电流)电功电功率部分 1.P=UI (经验式,适合于任何电路) 2.P=W/t (定义式,适合于任何电路) 3.Q=I^2Rt (焦耳定律,适合于任何电路) 4.P=P1+P2+…+Pn (适合于任何电路) W=UIt (经验式,适合于任何电路) 5.P=I^2R (复合公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 6.P=U^2/R (复合公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

欧姆定律

1.2电阻的单位 电阻的单位欧姆简称欧(Ω)。1Ω定义为:当导体两端电势差为1伏特(ν),通过的电流是1安培(Α)时,它的电阻为1欧(Ω)。 计算公式 R=u/I 2欧姆定律 2.1公式 标准式:I=ρU/R 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公式:I=U/R 或I= U/R= GU(I=U:R) 欧姆定律

I=Q/t电流=电荷量/时间(单位均为国际单位制) 也就是说:电流=电压/ 电阻 或者电压=电阻×电流『只能用于计算电压、电阻,并不代表电阻和电压或电流有变化关系』 注意:在欧姆定律的公式中,电阻的单位必须用欧姆、电压的单位必须用伏特。如果题目给出的物理量不是规定的单位,必须先换算,再代入计算。这样得出来的电流单位才是安培。 欧姆定律适用于纯电阻电路,金属导电和电解液导电,在气体导电和半导体元件等中欧姆定律将不适用 2.3全电路欧姆定律 公式 I=E/(R+r)=(Ir+U)/(R+r) I-电流安培(A) E-电动势伏特(V) R-电阻欧姆(Ω) r-内电阻欧姆(Ω) U-电压伏特(V) 公式说明 其中E为电动势,R为外电路电阻,r为电源内阻,内电压U内=Ir,E=U内+U外 适用范围: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像家庭电路均不是纯电阻电路) 周期性激发 电容器、电感器、传输线等等,都是电路的电抗元件。假设施加周期性电压或周期性电流于含有电抗元件的电路,则电压与电流之间的关系式变成微分方程。因为欧姆定律的方程只涉及实值的电阻,不涉及可能含有电容或电感的复值阻抗,所以,前面阐述的欧姆定律不能直接应用于这状况。 最基本的周期性激发,像正弦激发或余弦激发,都可以用指数函数来表达:

欧姆定律公式等

欧姆定律公式等 1.I=U/R(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I=I1=I2=…=In(串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电流处处相等) 3.U=U1+U2+…+Un(串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4.I=I1+I2+…+In(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干路上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5.U=U1=U2=…=Un(并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都等于电源电压) 6.R=R1+R2+…+Rn(串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路电阻之和) 7.1/R=1/R1+1/R2+…+1/Rn(并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 8.R并=R/n(n个相同电阻并联时求总电阻的公式) 9.R串=nR(n个相同电阻串联时求总电阻的公式) 10.U1:U2=R1:R2(串联电路中电压与电阻的关系:电压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阻之比) 11.I1:I2=R2:R1(并联电路中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电流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阻的反比) 二、电功电功率部分 12.P=UI(经验式,适合于任何电路)

13.P=W/t(定义式,适合于任何电路) 14.Q=I2Rt(焦耳定律,适合于任何电路) 15.P=P1+P2+…+Pn(适合于任何电路) 16.W=UIt(经验式,适合于任何电路) 17.P=I2R(复合公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 18.P=U2/R(复合公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 19.W=Q(经验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其中W是电流流过导体所做的功,Q是电流流过导体产生的热) 20.W=I2Rt(复合公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 21.W=U2t/R(复合公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 22.P1:P2=U1:U2=R1:R2(串联电路中电功率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串联电路中,电功率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压、电阻之比) 23.P1:P2=I1:I2=R2:R1(并联电路中电功率与电流、电阻的关系:并联电路中,电功率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流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电阻的反比)

欧姆定律公式详细总结

欧姆定律 电荷量:Q (电荷量的多少) 单位:库伦或c 电流:I (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积的电荷量) 单位:安培或A 测量装置:电流表 电压:U (形成电流的原因) 单位:伏特或V 测量装置:电压表 电阻:R (导体对电流的阻碍的性质) 单位:欧姆或Ω 测量方法:伏安法 电功:W (电流所做的功) 单位:焦耳或J 测量装置:电能表 电功率:P (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完成的功) 单位:瓦特或W 测量方法:伏安法 1. 欧姆定律:I=U/R 2. 全电路欧姆定律:I=E/(R+r) 其中:E 为电源电动势 r 为电源内阻 R 为负载电阻 3. 串联电路中:U1U2=W1W2=P1P2=R1R2=Q 热1Q 热2 I=I1+I2+……+In 4. 并联电路中: U1U2=W1W2=P1P2=R2R1=Q 热1 Q 热2 I=I1=I2=……=In 5. 电功率:P=UI=W t =I 2R=U 2R 6. 电功:W=I 2Rt =UQ=Pt 其中:1kW·h=3.6×106J 7. 焦耳定律(电流生热):Q=UIt 其中,纯电阻电路时:W=Q 8. 9. 纯电感无功功率:Q=I 2·XI(XI 为电感感抗,Ω) 10. 纯电容无功功率:Q=I 2·Xc(Xc 为电容容抗,Ω) 11. 交流电路瞬时值与最大值的关系:I=I max ·sin(ωt+φ) 其中:φ为初相位 12. 发电机绕组三角形联接 13. 发电机绕组三角形联接:I 线=√3·I 相 其中:I 线为线电流,I 相为相电流

14. 发电机绕组星形联接:I 相=I 线 15. 交流电的总功率:P=√·U 线 ·I 线·cosφ(φ为初相角) 16. 变压器工作原理:U1U2=N1N2=I2I1(I1、I2分别为一次和二次电压;N1、N2分别为一次和二次线圈圈数;U1、U2分别为一次和二次电压) 17. 电阻电感串联电路:I=U Z Z=√(R 2+XL 2) 其中:Z 为总阻抗,XL 为电感 18. 电阻、电感和电容串联电路:I=U Z Z=√【R 2+(XL −Xc )2】 其中:Xc 为容抗

欧姆定律三个公式

欧姆定律三个公式 欧姆定律是研究电学工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定律,它指出了电路中电流通过每个元件所需的电压和电流之间的本质联系。欧姆定律提供了至关重要的理论依据,为研究和分析电路提供基础,是电子技术及其应用的基础科学研究。欧姆定律由德国物理学家和电学家埃尔米特欧姆(G.S.Ohm)于1826年率先提出,是研究电学的重要基础,用于解决电路模型、模型设计,以及探究电子器件工作原理等问题。 欧姆定律由三个公式组成: 1.电量(电流)与电势差(电压)之间的关系:I= U/R,其中I为某器具通过的电流强度(即通电量,单位:安培),U为某器具的电势差(即电压,单位:伏),R为某器具的电阻(单位:欧姆)。 根据欧姆定律,电流等于电压除以阻值,即电流与电阻以及电压成反比。电阻与电压不变的情况下,电流增加,则欧姆定律表明电阻会降低;反之,电流降低,则电阻会增加。 2.阻与功率之间的关系:P=I2R,其中P为某器具的功率(单位:瓦),I为某器具通过的电流强度(单位:安培),R为某器具的电阻(单位:欧姆)。 根据欧姆定律,功率等于电流与电阻的乘积,功率与电流以及电阻成正比。即当电流增加时,功率就会增加;反之,电流减少时,功率也会降低。 3.流与电势差之间的关系:U=RI2,其中U为某器具的电势差(单位:伏),I为某器具通过的电流强度(单位:安培),R为某器具的

电阻(单位:欧姆)。 根据欧姆定律,电压等于电阻乘以电流的平方,即电压与电阻以及电流的平方成正比。电阻与电流不变的情况下,电压增加,则电流也会增加;反之,电压降低,则电流也会降低。 欧姆定律提供了电路中电流与电压之间关系的本质解释,为电路设计建立了基础和模型。它让工程师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研究和设计电路,为各种电学应用提供基础支持,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同时,欧姆定律也是电子技术研究的基础定律,被用于研究和解决各种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为各种电子技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欧姆定律的总结可以得到:通过任意元件的电流I和电压U之间的关系是:电压与阻值的倒数成正比,即U=RI;功率与电阻和电流强度的乘积成正比,即P=I2R;电压与电阻和电流强度的乘积的平方成正比,即U=RI2。欧姆定律是电子技术及其应用的基础科学研究,为研究和设计电路,研究电子器件工作原理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欧姆定律的公式和内容

欧姆定律的公式和内容 一、欧姆定律的公式和内容 1、公式:$I=$$\frac{U}{R}$;变形式:$U=IR$,$R=$$\frac{U}{I}$。 2、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3、单位:使用欧姆定律时各物理量的单位必须统一,$I$的单位用A,$U$的单位用V,$R$的单位用Ω。 4、深入理解: (1)欧姆定律中的关于成正比、成反比的结论是有条件的。如果说导体中的电流与 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条件就是对于同一个电阻,也就是说在电阻不变的情况下;如果 说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条件就是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 (2)注意顺序,不能反过来说电阻一定时,电压跟电流成正比。这里存在一个逻辑 关系,电压是原因,电流是结果。是因为导体两端加了电压,导体中才有电流,不是因为 导体中通了电流才有了电压,因果关系不能颠倒。同样也不能说导体的电阻与通过它的电 流成反比。我们知道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即使导体中不通电流,它的电阻也不会 改变,更不会因为导体中电流的增大或减小而使它的电阻发生改变。 (3)欧姆定律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如电路中只接有电热器、白炽灯等用电器的电路。对于非纯电阻电路,如接有电动机的电路、接有电风扇的电路等,则不能直接应用。 5、注意事项: (1)物理量的同一性。在运用欧姆定律进行计算时,必须注意同一性,即$I$、$R$、$U$必须是对应同一导体或同一段电路的物理量。 (2)物理量的同时性。由于电路的连接方式发生改变,开关的断开、闭合或滑动变 阻器滑片的左右移动都可能使电路中总电阻发生变化,从而可能引起电路中电流和各部分 电阻两端的电压发生变化。因此,必须注意在同一时刻、同一过程中的电压、电阻与电流 的相互对应,不可将前后过程的$I$、$R$、$U$随意混用。 二、欧姆定律的相关例题 在学过欧姆定律后,同学们有以下认识。其中错误的是___ A.欧姆定律研究的是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B.根据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R$=$\frac{U}{I}$可知,电阻与电压和电流有关

电学比例公式

电学所有计算公式 一、欧姆定律部分 1. I=U/R (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 I=I1=I2=...=In (串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电流处处相等) 3. U=U1+U2+...+Un (串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4. I=I1+I2+...+In (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干路上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5. U=U1=U2=...=Un (并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都等于电源电压) 6. R=R1+R2...+Rn (串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路电阻之和) 7.1/R=1/R1+1/R2+...+1/Rn (并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 8. R并= R/n ( n个相同电阻并联时求总电阻的公式) 9. R串=nR (n个相同电阻串联时求总电阻的公式) 10. U1 : U2=R1 : R2 (串联电路中电压与电阻的关系:电压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阻之比) 11. I1 : I2=R2 : R1 (并联电路中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电流

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阻的反比) 二、电功电功率部分 12. P=UI (经验式,适合于任何电路) 13. P=W/t ( 定义式,适合于任何电路) 14. Q=I2Rt (焦耳定律,适合于任何电路) 15. P=P1+P2+...+Pn (适合于任何电路) 16. W=UIt (经验式,适合于任何电路) 17. P=I2R (复合公式,只适台于纯电阻电路) 18. P=U2/R (复合公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 19. W=Q ( 经验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其中W是电流流过导体所做的功, Q是电流流过导体产生的热) 20. W=I2Rt (复合公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 21. W=U2t/R (复合公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 22. P1:P2=U1:U2=R1:R2 (串联电路中电功率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串联电路中,电功率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压、电阻之比) 23. P1:P2=I1:I2=R2:R1 (并联电路中电功率与电流、电阻的关系:并联电路中,电功率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流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电阻的反比)顺便说一下,记公式、是一方面,主要是要知道怎么用。

关于欧姆定律的12个公式

关于欧姆定律的12个公式 欧姆定律是电学史上最重要的定律,由德国物理学家乔治欧姆在1827年发表,它表明电路中电流和电压之间存在着对应的关系,这 种关系被表达成了12个不同的公式。它们描述了电路中电压、电阻、电流、功率、直流和交流电路的特有关系。此外,欧姆定律还可以用来求解复杂的电路,并且可以用来计算电子学中最基本的电路参数和分析能量损失等。 欧姆定律的12个公式中的主要内容包括: 1.本欧姆定律:它表明一个电路中电压和电流之间存在着一对应的关系,即V = I * R,其中V是电压,I是电流,R是电阻。 2.欧姆定律:它表明电路中功率与电流之间存在着一对应的关系,即P = I2R,其中P是功率,I是电流,R是电阻。 3.欧姆定律:它表明一个电路的电压和电流比能表示为V/I,就是电压除以电流,它等于电阻R。 4. 交流欧姆定律:它表明一个交流电路中电压和电流之间存在 着一对应的关系,即V = I * X,其中V是电压,I是电流,X是电 阻的虚部。 5.耦合欧姆定律:它表明两个构成电路的同步电压之间存在着一对应的关系,即X = Z * V,其中X是电阻的虚部,Z是电阻的实部,V是电压。 6. 传导欧姆定律:它表明一个电路中电流和电阻的实部之间存 在着一对应的关系,即I = V / Z,其中I是电流,V是电压,Z是

电阻的实部。 7.阻欧姆定律:它表明一个电路中电压和电阻的实部之间存在着一对应的关系,即V = I * Z,其中V是电压,I是电流,Z是电阻的实部。 8.一欧姆定律:它表明一个电路中的直流电压和电流之间存在着一对应的关系,即V =E / I,其中V是电压,E是电势能,I是电流。 9.态欧姆定律:它表明一个电路中电流和电压之间存在着一对应的关系,即V = L * di/dt,其中V是电压,L是电感,di/dt是电流的变化速率。 10.态欧姆定律:它表明一个电路中电压和电容之间存在着一对应的关系,即V=Q/C,其中V是电压,Q是电荷,C是电容。 11.参数欧姆定律:它表明一个电路中电阻、电容和电感之间存在着一对应的关系,即Z=R+jX,其中Z是电阻的总值,R是电阻的实部,jX是电阻的虚部。 12. 交流电定律:它表明一个电路中电压、电流和频率之间存在着一对应的关系,即V=I*Z*cosφ,其中V是电压,I是电流,Z是电阻的总值,cosφ是相位系数。 欧姆定律是电子电路的基础理论,它的12个公式不仅仅是电子电路的基础,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电子电路中的各种参数间的关系。尽管欧姆定律可以用于解决电路中的问题以及计算电路的参数,但是它的本质还是个数学理论,所以学习它的基本原理也非常重要。 欧姆定律的12个公式不仅仅可以被用来计算电路参数,而且还

关于欧姆定律的12个公式

关于欧姆定律的12个公式 近代物理学家阿尔伯特欧姆(1875-1926)利用电气研究解决了一系列关于电流、电压、电阻和电能传递的物理问题。欧姆的最重要的贡献是他对导电体的物理行为提出的经典定律欧姆定律(Ohm’sLaw),它概括了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欧姆定律表明,恒定电阻单位下,电流与电压之间的比值是恒定的。因此,欧姆定律可以用来描述和预测电气现象。 欧姆定律的基本公式是:V = I R,其中V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R表示电阻。用符号表示,欧姆定律拥有以下12个公式: 1)V=IR; 2)I=V/R; 3)R=V/I; 4)VxI=V2/R; 5)V2/R=I2R; 6)I2R=VxI; 7)VxR=V2; 8)V2=VxR; 9)I2=V/R; 10)V/R=I2; 11)R/I=V; 12)R/V=I; 欧姆定律被广泛应用于电气系统的设计、分析和制造。它在电子

设备的技术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它可以帮助解决电路的问题。欧姆定律的应用可以使电路操作更加可靠,从而改善设备的效率和可靠性。 因此,欧姆定律的重要程度值得每个物理学家去深入研究。在电气学领域,它极大地推动了物理学的进步,特别是在电力系统和电子设备的研制方面。 欧姆定律是物理学中最重要也是最广为熟知的定律之一。它准确地描述了电路中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是电气工程师应用知识的基础。熟悉欧姆定律,不仅在帮助理解电路和电子设备的工作原理方面有重要作用,还可以在设计新的电子设备和系统时用上。 此外,欧姆定律非常实用,可以用于实际的电路设计和分析,以及模拟电路的仿真。它不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式来解决电路上的问题,而且可以为研究电路行为提供精确的计算方法。 因此,欧姆定律对于进一步理解电气现象,研究电路行为和设计新的电子设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电气工程的发展离不开这个定律,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关于欧姆定律的12个公式

关于欧姆定律的12个公式 欧姆定律是物理学的基本定律,它描述了电流在电路中的传输原理。它的定义可以被简单概括为:电流通过一个回路的容器时,通过这个回路的电压除以电流的等数量,其结果是回路内抵抗总和。它最初是由德国物理学家Georg Ohm发现的,他在1827年提出了这一定律,并以他的名字命名。 欧姆定律的应用很广泛,它主要用于研究一个电路的电压、电流、功率和功率因数。此外,它还可以用来计算电感器、变压器、电抗器、电容器等电子元件的电路参数。 欧姆定律可用如下12个公式来描述: (1)欧姆定律: V=IR 其中,V表示电压(V),I表示电流(A),R表示电阻(Ω)。 (2)电阻和电压: R=V/I 其中,R表示电阻(Ω),V表示电压(V),I表示电流(A)。 (3)电流和电压: I=V/R 其中,I表示电流(A),V表示电压(V),R表示电阻(Ω)。 (4)电流和功率: P=I^2R 其中,P表示功率(W),I表示电流(A),R表示电阻(Ω)。

(5)电压和功率: P=V^2/R 其中,P表示功率(W),V表示电压(V),R表示电阻(Ω)。 (6)电阻和功率: P=V^2/R 其中,P表示功率(W),V表示电压(V),R表示电阻(Ω)。 (7)电感和电压: V=Ldi/dt 其中,V表示电压(V),L表示电感(H),di/dt表示电流的变化率(A/s)。 (8)电感和电流: I=Ldv/dt 其中,I表示电流(A),L表示电感(H),dv/dt表示电压的变化率(V/s)。 (9)电容和电压: V=Q/C 其中,V表示电压(V),Q表示电容(C),C表示电容量(F)。 (10)电容和电流: I=dQ/dt 其中,I表示电流(A),Q表示电容(C),dQ/dt表示电容的变化率(C/s)。 (11)电容和功率:

欧姆定律公式九年级物理知识点

欧姆定律公式九年级物理知识点 欧姆定律公式九年级物理知识点(通用6篇) 在年少学习的日子里,是不是经常追着老师要知识点?知识点就是一些常考的内容,或者考试经常出题的地方。为了帮助大家掌握重要知识点,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欧姆定律公式九年级物理知识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欧姆定律公式九年级物理知识点篇1 I=U/R(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 I=I1=I2==In (串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电流处处相等) 3. U=U1+U2++Un (串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4. I=I1+I2++In (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干路上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5. U=U1=U2==Un (并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都等于电源电压) 6. R=R1+R2++Rn (串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路电阻之和) 7. 1/R=1/R1+1/R2++1/Rn (并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 8. R并= R/n(n个相同电阻并联时求总电阻的公式) 9. R串=nR (n个相同电阻串联时求总电阻的公式) 10. U1:U2=R1:R2 (串联电路中电压与电阻的关系:电压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阻之比) 11. I1:I2=R2:R1 (并联电路中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电流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阻的反比) 欧姆定律公式九年级物理知识点篇2 一、探究电阻上的电流根两端电压的关系 试验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二、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欧姆定律:导体中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公式:。式中单位:I→安(A);U→伏(V);R→欧(Ω)。 公式的理解:①公式中的I、U和R必须是在同一段电路中;②I、U和R中已知任意的两个量就可求另一个量;③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欧姆定律的应用: 同一个电阻,阻值不变,与电流和电压无关;但加在这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增大时,通过的电流也增大。(R=U/I) 当电压不变时,电阻越大,则通过的电流就越小。(I=U/R) 当电流一定时,电阻越大,则电阻两端的电压就越大。(U=IR)电阻的串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串联) 电流:I=I1=I2(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电压:U=U1+U2(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的电压之和) 电阻:R=R1+R2(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大。 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串联,则有R总=nR 分压作用:; 电阻的并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并联) 电流:(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电压:(干路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 电阻:(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的和;),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小。 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R并联,则有 分流作用:; 三、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实验原理:欧姆定律(R=U/I)。(导体的电阻大小与电压、电流无关)

全电路欧姆定律与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全电路欧姆定律与部分电路欧姆定律解析 、部分电路欧姆定律与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内容 部分电路欧姆定律也就是初中学过的欧姆定律,内容表述为: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U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R成反比。用公式表述为:I U, R 上式可变形R 牛或U IR,电路图如图1中的虚线部分所示 U 图1 图2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也叫全电路欧姆定律,其内容表述为:闭合电路的电流 跟电源的电动势成正比,跟内、外电路的电阻之和成反比。用公式表述为: I ,上式可变形为E IR Ir或写成E U内U外,电路图如图2所示 R r 二、部分电路欧姆定律与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比较 1.相同点 二者的相同点:两表达式中的R一般指纯电阻(线性电阻),都既可应用于直流电路又可应用于交流电路。 2.不同点 二者的不同点:(1)、部分电路欧姆定律中不涉及电源,而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应用于内、外电路组成的闭合回路,必有电源(电动势); (2)、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常用于计算电路中某元件的电阻、电流与电压间 的关系,而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则注重的是整个闭合电路的电阻、电流与电动势的关系;

(3)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常表示某一个金属导体在温度没有显著变化的前提 下,电阻是不变的,可用I U图象(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表示,如图3。而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 —二可变式为E IR Ir,即U E Ir,也可用U I图 R r 象表示,如图4,这条向下倾斜的直线为电源的外特性曲线;当外电路断开时,也就是I 0, Ir也变为零,则U E,这就是说,断路时的路端电压等于电源电 动势;当电源两端短路时,外电阻R 0,而I0-,根据图象可 r 求电源的内阻。 跟踪练习 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R U I知道,一段导体的电阻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通过它的电流成反比 B.比值U]反映了导体阻碍电流的性质,即R U I C.导体电流越大,电阻越小 D•由I U R知道,通过一段导体的电流跟加在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欧姆定律所有公式14个

欧姆定律所有公式14个 欧姆定律是电力学的基石,也是电气技术的基础,它有14个公式,是电学中最重要的法则之一。它是1827年由德国物理学家和电学家爱德华罗伯特欧姆发现的,他在实验中发现,在电路中,电流大小与电压大小成正比,电阻大小与电流大小成反比。这一定律构成了电学的基础,在当今的电子行业中,欧姆定律的公式在很大程度上被广泛运用。 首先,欧姆定律的基本思想是, `电流 =压/电阻` 这也是欧姆定律最为熟悉的公式,由此可以看出,电流的大小与电压大小成正比,电阻大小与电流大小成反比。 其次,`电容容量C=电压/电流`,这是欧姆定律中第二个公式,指的是电容容量与电压大小成正比,电流大小成反比。 第三,`电感量L=电流/电压`,换言之,电感量与电流大小成正比,电压大小成反比。 第四,`电感量L=电流/变化率`,这一公式表明,电感量与电流大小成正比,电压变化率成反比。 第五,`电容量C=电流/变化率`,也就是说,电容量与电流大小成正比,电压变化率成反比。 此外,还有八个欧姆定律公式,即: `U=RI^2`; `U=I^2R`; `R=U/I^2`;

`R=I^2/U`; `I=U/R`; `I=sqrt(U/R)`; `C=U/I`; `L=I/U`。 由此可见,欧姆定律在这14个公式中清楚地表明,在电路中, 电流大小与电压大小成正比,电阻大小与电流大小成反比。欧姆定律在人们理解电路电力学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欧姆定律的公式虽然简单,但它却是电力学的基础,人们在设计电路时,必须清楚的了解各公式的物理意义。准确的理解欧姆定律的公式,有助于人们正确设计电路,防止出现电路故障,从而降低水平,以及交流电机等电气设备。 欧姆定律在各个领域均有广泛的应用,电阻、电压、电流等都是经典的电力学参数,欧姆定律可以帮助人们理解各个参数之间的关系,让人们更好地掌握控制电路中电流、电压的变化规律,也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测量仪器,从而解决许多电路问题。 欧姆定律的应用也涉及到信号处理领域。无论是单线传输还是多线传输,都可以利用欧姆定律,更有效地传输信号。具体来说,我们可以利用欧姆定律,准确的计算信号传输线的阻抗,确定信号传输线的最佳电容,从而获得最佳信号传输效果。 说明欧姆定律在电力学和信号处理领域的重要性,也就不足为奇了。欧姆定律的公式既简单,又是电力学的基础,今天,在电子行业

初中电路中所有的公式

一、欧姆定律部分 1.I=U/R(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I=I1=I2=…=In(串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电流处处相等) 3.U=U1+U2+…+Un(串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4.I=I1+I2+…+In(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干路上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5.U=U1=U2=…=Un(并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都等于电源电压) 6.R=R1+R2+…+Rn(串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路电阻之和) 7.1/R=1/R1+1/R2+…+1/Rn(并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 8.R并=R/n(n个相同电阻并联时求总电阻的公式) 9.R串=nR(n个相同电阻串联时求总电阻的公式) 10.U1:U2=R1:R2(串联电路中电压与电阻的关系:电压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阻之比) 11.I1:I2=R2:R1(并联电路中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电流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阻的反比) 二、电功电功率部分 12.P=UI(计算式,适合于任何电路) 13.P=W/t(定义式,适合于任何电路) 14.Q=I2Rt(焦耳定律,适合于任何电路) 一、欧姆定律部分 1.I=U/R(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I=I1=I2=…=In(串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电流处处相等) 3.U=U1+U2+…+Un(串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4.I=I1+I2+…+In(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干路上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5.U=U1=U2=…=Un(并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都等于电源电压) 6.R=R1+R2+…+Rn(串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路电阻之和) 7.1/R=1/R1+1/R2+…+1/Rn(并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 8.R并=R/n(n个相同电阻并联时求总电阻的公式) 9.R串=nR(n个相同电阻串联时求总电阻的公式) 10.U1:U2=R1:R2(串联电路中电压与电阻的关系:电压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阻之比) 11.I1:I2=R2:R1(并联电路中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电流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阻的反比)

电工基础常用公式

电工基础常用公式 1、电流:I=q t 单位:A 2、电压:U ab=W ab q 单位:V 3、电位:V a=W ao q 单位:V 4、电动势:E=W q 单位:V 5、电阻定律:R=ρL S 单位:Ω 6、部分电路欧姆定律:I=U R 单位:A 7、全电路欧姆定律:I=E R0+R 单位:A 8、电能:W=Uq=U2 R t=I2t=UIt 单位:J 9、电功率:P=W t =UI=U2 R =RI2单位:W 10、最大功率输出定律;P m=E2 4R 单位:W 11、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 I1=I2=I3=⋯=I n 12、电阻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串联电阻上分电压之和

U=U1+U2+U3+⋯+U n 13、串联电路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 R=R1+R2+R3+⋯+R n 14、串联电路各电阻两端电压与电阻成正比: U1 R1=U2 R2 =U3 R3 =U R 15、串联电路各电阻的功率与电阻成正比: P1 R1= P2 R2 = P3 R3 = P R 16、两电阻串联的分压公式: U1=R1 R1+R2U U2=R2 R1+R2 17、并联电路各电阻两端的电压相同: U1=U2=U3=⋯=U n 18、并联电路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I=I1+I2+I3+⋯+I n 19、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倒数之和: 1 =1 1 + 1 2 + 1 3 +⋯+ 1 n 20、并联电路各支路电流和电阻成反比: R1I1=R2I2=R3I3

21、并联电路电阻消耗的功率与电阻成反比: R1P1=R2P2=R3P3 22、分流公式:I1=R2 R1+R2·I I2=R1 R1+R2 ·I 23、电池串联电路输出的总电流: I=E 串 R+R 0串=nE R+nR0 24、电池并联电路输出的总电流: I=E 并 R+R 0并=E R+R0 25、基尔霍夫第一定律数学表达式: ∑I=0 26、基尔霍夫第二定律数学表达式: ∑U=0 27、电容:C=Q U 单位:F 28、平行板电容器电容:C=ℇS d 单位:F 29、电容器串联:Q=Q1=Q2=Q3 30、电容器串联后总电容: 1 =1 1 + 1 2 + 1 3 31、电容器并联:Q=Q1+Q2+Q3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