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积的变化规律练习题

积的变化规律练习题

18×24=

(18÷2)×(24×2)=(18×2)×(24÷2)=

105×45=

(105÷5)×(45×5)=(105×3)×(45÷3)=

在○中填上运算符号,在□中填上数。

24×75=1800 36×104=3744

(24○6)×(75×6)=1800 (36×4)×(104○4)=3744

(24○3)×(75○□)=1800 (36○□)×(104○□)=3744

1。根据15×24=360,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

15×72=( ) 30×24=()

5×24=() 15×12=()

15×(24×)=3600 15×(24÷10)=()

2.想一想,填一填.

12×20=240

(12×6)×(20×5)=()(12÷3)×(20÷4)=( )

(12×)×(20×)=4800 (12÷)×(20÷)=40

1、一个因数扩大5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 ).

A、缩小5倍

B、不变

C、扩大5倍

2、一个因数扩大5倍,另一个因数缩小5倍,积()。

A、缩小5倍

B、不变

C、扩大5倍

3、两数相乘,一个因数扩大2倍,另一个因数扩大3倍,那么积()。

A、不变

B、扩大5倍

C、扩大6倍

4、两个因数的积是60,这时一个因数缩小4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现在的积是

()A、240 B、60 C、15

5、一个长方形的面积为12平方米、把长扩大到原来的3倍,宽不变,扩大后的面积是( )

6两个因数的积是100,把其中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3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是( )

7一个正方形的面积为12平方米、把边长扩大到原来的3倍,,扩大后的面积是()

8、两个因数的积是100,把其中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3倍,另一个因数也扩大到原来的3倍,积是( )

9、两个因数的积是100,把其中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3倍,另一个因数也缩小到原来的3倍,积是()

10、一个因数不变,把其中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3倍,积是90,原来两个因数的积是()

11、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3倍,另一个因数也扩大到原来的3倍,积是90,原来两个因数的积是( )

12、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3倍,另一个因数缩小到原来的3倍,积是90,原来两个因数的积是()。

13、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扩大到原来的5倍,面积扩大到原来的( )倍.

14、一个长方形的长扩大到原来的5倍,宽不变,面积扩大到原来的( )倍。

15、一个长方形的长扩大到原来的5倍,宽扩大到原来的2倍,面积扩大到原来的( )倍。

16、一个因数缩小5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 )。A、缩小5倍 B、不变 C、扩大5倍

(完整版)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分类练习

解决问题——促销问题 1、每棵树苗16元,买3棵送1棵,一次买3棵,每棵便宜多少钱? 2、一条裤子原价80元,五一期间商场举行优惠活动,买三送一,爸爸用原来买3条裤子的钱买裤子,每条裤子便宜多少钱? 3、每瓶饮料3元钱,买5送1, 45名学生每人一瓶,要买多少平饮料?需要花多少钱? 4、文化用品商店搞促销活动,钢笔14元一枝,买5赠2,一次买5枝,每枝便宜多少钱? 5 妈妈带了200元去买饮料,最多能买多少瓶? 解决问题——积的变化规律 1、一块长方形的绿地宽8米,面积为560平方米。现在宽要增加到24米,长不变。扩大后的绿地面积是多少 2、一个长方形草坪面积是420平方米,长是30米,如果宽不变,将长增加到90米后,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有一条6米宽的人行道,占地面积是720平方米,为了行走方便,道路的宽度增加了18米,长不变,问扩宽后这条人行道的面积是多少? 4、一个长方形的草坪面积是100平方米,扩建后,长扩大到原来的2倍,宽扩大到原来的3倍,扩建后的草坪是多少? 5、园林工人准备把花圃的宽增加到原来的2倍,长不变,扩大后的花圃的面积是多少? 27米 6、一个长方形的花圃的长是132米,宽是55米,如果把宽也增加到132米,成为正方形花圃,面积会增加多少? 7、如图是一块绿地,如果长不变,要把宽增加到绿地成为正方形,这块绿地的面积要增加多少平方米?

解决问题——行程问题 1、一辆汽车往返于甲乙两地,去时的速度是56千米/时,共用5小时,返回时只用了4小时,这辆汽车返回时的速度是多少? 2、爸爸去开会,去的时候,每小时行40千米,5小时到达,返回时,每小时行60千米,4小时能到达吗? 3、李叔叔骑摩托从甲地开往乙地,当驾驶到超过中点10千米时,离终点还有140 4 、甲地和乙地相距1050千米,王叔程汽车上午7时距离乙地还有245千米,求这辆汽车的速度是多少? 5、一辆汽车每分钟行使800米,行使288千米,需要多少小时? 6、汽车上山时每小时行36千米,行了5小时到达山顶,下山时原路返回只用了4小时,汽车下山比上山每小时多行多少千米? 7、甲地到乙地的公路长360千米,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3小时行了135千米,照这样计算,到达乙地还需要几小时? 8、长方形的宽增加到21米,长不变,面积就是252平方米,算一算,原来花坛的长是多少?原花坛的面积是多少? 解决问题——变式问题 1、王叔叔从早上8时到中午12时一共给960棵树喷洒农药,王叔叔平均每小时给多少棵果树喷洒农药? 2、李叔叔一共星期做完了210个零件,照这样计算,七月份全月能做多少个零件? 3、全校师生去旅游,共有130人,每辆车限载客35人,需要准备几辆车? 4、一头猪4个月大约吃700千克饲料,照这样计算,一头猪一年大约吃多少千克的饲料? 5、小红准备在假期读一本298页的故事书,每天读24页,预计从8月20日开始读,到9月1日开学,她能在开学前读完这本书吗? 6、王叔叔在承包的荒山上种满了树,这些树每年可以吸收二氧化硫960千克,如果每公顷树林一年可以吸收二氧化硫48千克,你能算出王叔叔承包了多少公顷的荒山吗? 7、某修路队修一条路,平均每天修135米已经修了44天,还剩520米没修好,这条路全长多少米? 8、四年级共有106人参加舞蹈表演,要统一购买47元一套的服装,学校大约要准备多少钱?

(完整)积的变化规律练习题

积的变化规律练习题 18×24= (18÷2)×(24×2)=(18×2)×(24÷2)= 105×45= (105÷5)×(45×5)=(105×3)×(45÷3)= 在○中填上运算符号,在□中填上数。 24×75=1800 36×104=3744 (24○6)×(75×6)=1800 (36×4)×(104○4)=3744 (24○3)×(75○□)=1800 (36○□)×(104○□)=3744 1。根据15×24=360,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 15×72=( ) 30×24=() 5×24=() 15×12=() 15×(24×)=3600 15×(24÷10)=() 2.想一想,填一填. 12×20=240 (12×6)×(20×5)=()(12÷3)×(20÷4)=( ) (12×)×(20×)=4800 (12÷)×(20÷)=40 1、一个因数扩大5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 ). A、缩小5倍 B、不变 C、扩大5倍 2、一个因数扩大5倍,另一个因数缩小5倍,积()。 A、缩小5倍 B、不变 C、扩大5倍 3、两数相乘,一个因数扩大2倍,另一个因数扩大3倍,那么积()。 A、不变 B、扩大5倍 C、扩大6倍 4、两个因数的积是60,这时一个因数缩小4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现在的积是

()A、240 B、60 C、15 5、一个长方形的面积为12平方米、把长扩大到原来的3倍,宽不变,扩大后的面积是( ) 6两个因数的积是100,把其中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3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是( ) 7一个正方形的面积为12平方米、把边长扩大到原来的3倍,,扩大后的面积是() 8、两个因数的积是100,把其中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3倍,另一个因数也扩大到原来的3倍,积是( ) 9、两个因数的积是100,把其中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3倍,另一个因数也缩小到原来的3倍,积是() 10、一个因数不变,把其中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3倍,积是90,原来两个因数的积是() 11、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3倍,另一个因数也扩大到原来的3倍,积是90,原来两个因数的积是( ) 12、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3倍,另一个因数缩小到原来的3倍,积是90,原来两个因数的积是()。 13、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扩大到原来的5倍,面积扩大到原来的( )倍. 14、一个长方形的长扩大到原来的5倍,宽不变,面积扩大到原来的( )倍。 15、一个长方形的长扩大到原来的5倍,宽扩大到原来的2倍,面积扩大到原来的( )倍。 16、一个因数缩小5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 )。A、缩小5倍 B、不变 C、扩大5倍

(完整word版)小学五年级奥数解析01-1:《四则运算变一变》~《巧求整数部分》

第一章四则运算 第1讲《变一变,能简便》 主要介绍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学习本讲内容的知识基础是乘法分配律和积的变化规律。 一 运用这条规律,可以对某些小数计算题进行恒等变形,使题目符合乘法分配律的结构,从而简便计算。 解题的关键是,认真观察题目的结构和题中每个数字的特点,找出题中有倍数关系的两个数,再进行必要的、合理的变形。 (一)模仿训练 练习1.用简便方法计算: ⑴ 2.64×51.9+264×0.481; ⑵ 9.16×1.53-0.053×91.6。 【解析】: 第⑴题中,2.64与264大小不同,但有效数字相同。我们可以把题中任意一步乘法计算,利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恒等变形,使本题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简便计算。 ⑴ 2.64×51.9+264×0.481 =2.64×51.9+2.64×48.1 =2.64×(51.9+48.1) =2.64×100 =264 第⑵题中,有效数字相同两个数是9.16和91.6。算法与第⑴题同理。 ⑵ 9.16×1.53-0.053×91.6 =9.16×1.53-0.53×9.16。 =9.16×(1.53-0.53) =9.16×1 =9.16 练习2. 用简便方法计算: 仔细观察题目结构和题中数据可知,这两道都是连加计算题,题中的前几个数都接近整十、整百、整千、整万数,应采用“凑整”的方法计算比较简便。 ⑴ 9.8+99.8+999.8+9999.8+1 =10+100+1000+10000-0.2-0.2-0.2-0.2+1 =11110+0.2 =11110.2 ⑵ 9.75+99.75+999.75+9999.75+1.2 =10+100+1000+10000-0.25-0.25-0.25-0.25+1.2 =11110+0.2 =11110.2 (二)巩固训练:

(完整word版)小学五年级奥数解析01-1:《四则运算变一变》~《巧求整数部分》

第一章四则运算 第 1 讲《变一变,能简便》 主要介绍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学习本讲内容的知识基础是乘法分配律和积的变化规律。 运用这条规律,可以对某些小数计算题进行恒等变形,使题目符合乘法分配律的结构,从而简便计算。 解题的关键是,认真观察题目的结构和题中每个数字的特点,找出题中有倍数关系的两个数,再进行必要的、合理的变形。 (一)模仿训练 练习1. 用简便方法计算: ⑴ 2.64 ×51.9+264×0.481 ; ⑵ 9.16 × 1.53 -0.053 ×91.6 。 【解析】: 第⑴题中,2.64 与264 大小不同,但有效数字相同。我们可以把题中任意一步乘法计算,利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恒等变形,使本题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简便计算。 ⑴ 2.64 × 51.9 +264× 0.481 =2.64 × 51.9 +2.64 ×48.1 =2.64 ×(51.9 +48.1 ) =2.64 × 100 =264 第⑵题中,有效数字相同两个数是9.16 和91.6 。算法与第⑴题同理。 ⑵ 9.16 × 1.53 -0.053 ×91.6 =9.16 × 1.53 -0.53 ×9.16 。 =9.16 ×(1.53 -0.53 ) =9.16 × 1 =9.16 练习2. 用简便方法计算: ⑴ 9.8 +99.8+999.8+9999.8 +1; ⑵ 9.75 +99.75 +999.75 +9999.75 +1.2 。 【解析】:仔细观察题目结构和题中数据可知,这两道都是连加计算题,题中的前几个数都接近整十、整百、整千、整万数,应采用“凑整”的方法计算比较简便。 ⑴ 9.8 +99.8+999.8+9999.8 +1 =10+100+1000+10000-0.2-0.2 -0.2-0.2+1 =11110+0.2 =11110.2 ⑵ 9.75 +99.75 +999.75 +9999.75 +1.2 =10+100+1000+10000-0.25 -0.25 -0.25 -0.25+1.2 =11110+0.2 =11110.2 (二)巩固训练: 习题1:用简便方法计算:⑴ 0.36 × 7.5 +0.036 × 25;⑵ 3.12 +31.2 ×9.9 。 【解析】: 第⑴题中0.36 与0.036 有效数字相同,第⑵题中有效数字相同的两个数是3.12 和31.2 。我们可以把题中任意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同步练习题积的变化规律解析

新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积的变化规律》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 1.一个数和25相乘的积是15000,如果这个数缩小100倍,积变成()。 【考点】:整数乘法规律。 【解析】:根据一个数和25相乘的积是15000,可以求出这个数是:15000÷25=600.如果这个数缩小100倍,600÷100=6,再乘25。由此可知答案。 【答案】:150 【总结】: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整数乘除法计算规律的知识掌握情况。 2.李师傅平均每天加工360个零件,一个月工作22天。一个月加工()个零件。 【考点】:整数的乘法和应用 【解析】:360×22=7920(个)由此可知答案。 【答案】:7920 【总结】:本题主要考查乘法的应用的掌握情况 3.如果18×24=432,那么(18÷2)×(24×2)=()。

【考点】:积的变化规律的运用。 【解析】:根据积的变化规律由此可知答案。 【答案】:432 【总结】:本题主要考查积的变化规律的掌握情况 4.42与5的积是210,那么一个因数42扩大100倍后积为()【考点】:积的变化规律的运用。 【解析】:根据规律可知积也扩大100倍,可解此题。 【答案】:21000 【总结】:本题主要考查积的变化规律掌握情况. 5. 67000×8=536000,那么67×8=() 【考点】:积的变化规律的运用。 【解析】:根据规律可知积也缩小1000倍。 【答案】:536 【总结】:本题主要考查积的变化规律特点的掌握情况。 二、选择题 1.一长方形公园面积为15公顷,将公园的长和宽分别扩大到原来的2倍,扩建后公园的面积是( )公顷。

四年级上册数学.4 三位数乘两位数第3课时 积的变化规律

爽爽文库汇编之 第3课时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内容 教科书P51例3,完成教科书P51“做一做”,P54~55“练习九”第1、4、10题。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积的变化规律,将规律运用于实际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中。 2.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初步获得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和经验,培 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 发现并运用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究策略。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研究规律 1.课件出示教科书P51例3中两组算式。 师:请你们观察这两组算式中的因数,你们有什么发现?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谈到这些算式中一个因数相同,另一个因数不同;也可能会发 现第(1)组算式中的第一个因数没变,第二个因数在变大;或者发现第(2)组算式中的第二个 因数没变,第一个因数在变小。 2.引入课题。 师:请你们先计算再观察它们的乘积,你又有什么发现? 【学情预设】学生会发现积也在变化。 师:同学们可真会观察,我们发现了在乘法算式中,一个因数的变化一定会引起这个算 式中积的变化,其中的变化规律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积的变化规律) 【设计意图】将例题中的两组算式直接抛给学生,让学生在计算的基础上通过对比、观 察分析,初步感知乘法算式中“因数变化会引起积的变化”这一现象的存在,并为研究“积 的变化规律”打好基础。 二、概括规律 1.分层发现并概括规律。 课件再次出示教科书P51例3第(1)组算式及答案。 【教学提示】 这个环节只需 要让学生意识到在 乘法算式里积会随 着因数的变化而变 化,不要求他们说 出具体的变化规 律。

第10讲 积的变化规律(讲义)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易错专项练

第10讲积的变化规律(讲义)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易错专项练(知识梳理+易错汇总+易错精讲+易错专练) 1.积的变化规律。 (1)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乘(或除以)几; (2)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另一个因数除以(或乘)相同的数,积不变,注意除数不能为0。 注意:两个因数仔细看,确定谁变谁不变,变化规律是关键,积必随着 1.当两个因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数(0除外)时,积要把这个数乘(或除以)两次。 2.在求积时,先观察哪个因数不变,再观察另一个因数是乘几还是除以几(0除外),就将积也乘几或除以几。 【易错一】两个因数相乘的积是260,如果一个因数乘10,另一个因数除以100,积是()。 A.26 B.260 C.2600 D.26000

【解题思路】 积的变化规律:如果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另一个因数不变,那么积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如果一个因数乘几(0除外),另一个因数除以相同的数,那么积不变。 【完整解答】 260×10÷100 =2600÷100 =26 答案:A 【易错点】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积的变化规律的掌握和灵活运用。 【易错二】根据23×4=92,在横线上填正确的数。 23×40=______ 230×______=920 230×40=______ 【解题思路】 23×40,第一个因数不变,第二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则积也要扩大到原来的10倍;即积为:92×10=920; 230×()=920,第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积也扩大到原来的10倍,则第二个因数不变;即第二个因数为:4; 230×40,第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第二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则积要扩大到原来的:10×10=100倍;即积为:92×100=9200。 【完整解答】 23×40=920 230×4=920 230×40=9200 【易错点】 此题考查了积的变化规律,熟练运用积的变化规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易错三】李亮家今年前4个月的电费是500元,照这样计算,李亮家一年的电费是多少元? 【解题思路】 总电费=每月电费×月份数,每月电费不变,12个月是4个月的几倍,全年电费就是4个月电费的几倍,据此即可解答。 【完整解答】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1单元_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小学答案-有答案-同步练习卷(10)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1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同步练习 卷(10) 一、选择题(共4小题,每小题0分,满分0分) 1. 因为8×3得24个一,所以800×3得24个() A.一 B.十 C.百 2. 因为16×5得80个一,所以160×5得()个十 A.8 B.80 C.800 3. 150×4的积的末尾有()个0. A.1 B.3 C.2 4. 308×5的积的末尾一共有()个0. A.1 B.2 C.3 二、解答题(共22小题,满分0分) 在横线里填上“>”或“<“. 争当合格小医生把错误改正过来。 粮店第一天运进面粉360千克,第二天运进的面粉是第一天的3倍,第二天运进面粉多少千克? 张阿姨每分钟打120个字照这样计算把下表填写完整。 现察上表,你有什么发现? 直接写得数

用竖式计算。 726×8= 306×4= 250×6= 420×7= 不计算得数,把积小于5000的算式圈出来。 填表: 890元480元205元329元 园林工人在一条路的两边栽树,每边栽180棵。一共需要多少棵树? 华华家离学校130米,她从家出发走了30米后,发现红领巾没带,又回家去拿再走到学校,一共走了多少米? 直接写得数 用竖式计算 267×5= 803×6= 470×8= 350×4= 李叔叔开车每秒行驶30米,照这样计算,把下表填写完整。

观察表格,我发现:________. 不计算用横线画出与第一个算式得数相等的算式。 新华小学图书室有科技书428本,童话书的本数是科技书的2倍,图书室有童话书多少本?科技书和童话书一共有多少本? 人民剧场楼下有580个座位,楼上有8排,每排62个座位。楼上和楼下比,哪里的座位多?先估一估,再算一算。 直接写得数 用竖式计算。 8×724= 3×380= 603×9= 5×409= 估计每个算式的积,用使连一连。 同学们去参观博物馆,上午去了258人,下午去了3批,每批100人。上午比下午少去了多少人? 王明家去年养鸡25只,今年养鸡的只数是去年的3倍,今年养鸡多少只?今年比去年多养鸡多少只? 按要求把2、6、0、9四个数字分别填进横线里写出算式。 (1)要使积最大________×________. (2)要使积最小________×________.

4.3 积的变化规律-四年级上册数学重点难点一网打尽(复习巩固+新知讲练+阶梯训练)

【重点难点一网打尽—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同步重难点讲练 教学目标 理解和掌握积的变化规律,能根据积的变化规律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积的变化规律。 难点: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复习典例1】 【题干】列出算式并计算。 (1)176的25倍是多少? (2)36个109相加,和是多少? 【完整解答】(1)176的25倍就是176与25的积。 (2)36个109相加的和,就是36与109的积。 4.3 积的变化规律 第四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复习典例2】 【题干】一个花店卖了63盆花,每盆花106元,这些花一共卖了多少元? 【完整解答】这些花卖的钱,就是63与106的乘积。 解:63 × 106= 6678(元) 【复习典例3】 【题干】燕鸥从南极到北极,行程是17000千米,燕鸥每天飞行820千米,你帮燕鸥算一算20天能不能从南极飞到北极? 【完整解答】燕鸥20天飞行的路程是:820 × 20=16400(千米)燕鸥飞行的路程小于17000千米,所以20填不能从南极飞到北极。 【复习典例4】 【题干】一头奶牛一天吃草15千克,照这样计算,一头奶牛1个月(按30填计算),吃多少千克草?如果李叔叔养了20头奶牛,李叔叔一个月需要准备多少千克草料? 【完整解答】一头奶牛30天吃草:15×30千克,列竖式计算: 20头奶牛30天吃草:25×450千克,列竖式计算:

【重点剖析】 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乘或除以几(0除外)。 【题干】(2020三下·淄博期末)当两个因数都不为0时,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10倍,积()。 A. 缩小到原数的 B. 扩大到原数的10倍 C. 不变 D. 无法确定 【思路引导】当两个因数都不为0时,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缩小)的几倍,积就扩大(缩小)到原来的几倍。 【完整解答】当两个因数都不为0时,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10倍,积扩大到原数的10倍。 故答案为:B。 【题干】(判断)(2020三下·郸城期中)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扩大4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也会扩大4倍。() 【思路引导】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多少倍(0除外),积也会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完整解答】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扩大4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也会扩大4倍。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完整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计算题练习

完整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计算题练习 姓名: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笔算乘法专项复习 一、口算。 90×70= 420÷60= 25×20= 18×4= 9×120= 130×5= 360÷40= 400×50= 303×20= 120×7= 240÷60= 620-180= 4500÷15= 560×20= 7200÷90= 900÷6= 2500+60= 210×30= 650÷50= 560÷80= 300+(11+49)= 720÷9+120= 90×9×0= 二、用竖式计算,带※的算式要验算。 126×97= 93×125= 17×204= 280×15= 77×510= 220×40= 160×60= 180×50= 305×54= 108×90= ※845×86= 三、估算: 518×77≈371×63≈69×188≈38×892≈ 603×21≈399×42≈538×48≈58×103≈ 58×59≈579×54≈489×85≈64×554≈ 73×437≈807×97≈86×463≈ 961×988≈ 四、脱式计算。. 410+145×10 180×4-560 78-250÷5 2300÷(103-78)(1800-274)÷14 5800-147×39 五、积的变化规律: 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要乘(或除以)几。两个因数都变化时,因数变化的倍数相乘除,便是积的变化。

1.两位数乘三位数,积可能是()位数,也可能是()位数。 2.根据62×16=992直接写出下面算式的得数。 62×160=620×1600=992÷16=620×()=9920 3.两个因数分别是25和5,积是(),如果把因数5改成50、500,积分别是()、()。 1,则积是,如果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缩小到原来的.两个数的积是240410。) ( 缩5A扩大倍,B ),当35.A×B=316,当A扩大倍,B不变,积是( 1。),积是(小到原来的51,两个因数的积是48,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8倍,另一个因数缩小到原来的6.4)。积是(1,则B=380A×,如果A扩大3倍,则积是();如果缩小到原来的7.已知5)。积是( 1)(如果这个数缩小到原来的相乘,8.一个数和24积是1200,,积变成。101,积变成15000,如果这个数缩小到原来的25.9一个数和相乘的积是100()。 ,如果一个因数扩大到原),积是(50,另一个因数是20一个因数是10. 1。),积(),是(来的10倍,另一个因数缩小到原来的2 笔算除法专项复习一、用竖式计算。51= ÷35071= 150÷20= 245÷140÷30= 43= ÷860 276÷36= 308÷46= 402÷75= 45000= ÷850000 72000÷2800= 50000÷2500= 84= 3276÷842÷28= 720÷18= 648 ÷16= 二、估算:÷67≈662 269÷28≈40≈377÷83≈408÷14≈309÷÷70≈638576 ÷59≈587÷59≈ ≈190÷20 31 92÷≈98 487÷53≈

积的变化规律 -完整获奖版

积的变化规律 积变规律一:两个因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以(或除以)几(几不为0),积也乘以(或除以)几。还可以说成:两个因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到(或缩小到)它的几倍,积也扩大到(或缩小到)它的几倍。 例: 6 × 2 = 12 20 × 4 = 80 ×10 ×10 ÷2 ÷2 6 × 20 = 120 10 × 4 = 40 积变规律二:两个因数相乘,一个因数乘以(或除以)m,另一个因数乘以(或除以)n,m、n都不为0,积乘以(或除以)m×n。 例: 4 × 5 = 20 30 × 20 = 600 ×2 ×3 ×(2×3)÷3 ÷2 ÷(3×2)× = 10 × 10 = 100 积不变规律:两个因数相乘,一个因数乘以几,另一个因数除以几,积不变。 例:15 × 20 = 300 ×2 ÷2 30 × 10 = 300 练习: 1、填空。 ①正方形的边长缩小10倍,它的周长(),它的面积()。 ②正方形的边长扩大3倍,它的周长(),它的面积() ③长方形的长不变,宽扩大5倍,它的面积()。 ④长方形的宽不变,长增加到它的2倍,面积()。 ⑤根据24×15=360完成填空:﹝24×()﹞×﹝15÷()﹞=360 ⑥两个因数同时乘5,积就扩大到原来的()倍。 2、判断。 ①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10,积应该乘10。() ②两数相乘,一个因数除以100 ,另一个因数不变,积应该除以100。() ③一个因数扩大4倍,积也扩大4倍。() ④两个因数的积是120,如果一个因数除以3,要使积不变,另一个因数应乘以3。() ⑤一个长方形长是5,宽是8,若长增加到20,宽不变,则面积扩大到原来的4倍。 3、先找出规律再填空:16×17=272 16×68= 16×34= 16×85= 16×170= 32×17= 64×17= 80×17= 160×17= 4、5本字典有20厘米高,30本字典有多少厘米高? 5、橙汁10元3瓶,牛奶8元2盒,要买9瓶橙汁和6盒牛奶一共多少钱?

(word完整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复习内容及练习题

三位数乘两位数复习内容及练习题 姓名____ 一、口算方法: (1)两位数分成整十的数和另一个数相加,再分别与一位数相乘,最后的结果相加。 例1:26×7=20×7+6×7=140+42=182。 (2)整百或整十的数相乘时,先把0前面用数字进行相乘,最后在乘的积的后面填上0,有几个添几个。例2:120×30=3600 练习:1、直接写得数。 42×20= 240×5= 700×40= 707÷7= 60×12= 9600÷8= 30×62= 340÷4= 14×7= 810÷90= 34×3= 20×45= 60×90= 8×105= 50×70= 18×5= 350×4= 500×5= 二、笔算竖式的法则: 1,列竖式时,三位数写在上面,两位数写在下面。2,先用三位数乘以个位上的数字,所得的积的末尾与个位对齐。3,再用三位数乘以十位上的数字,所得的积的末尾与十位对齐。4,末尾有0的数,先把0前面的数字对齐相乘,所得的积末尾添上0,有几个添上几个。5,满几十向前进几。 笔算乘法1: 先算个位上的2乘以145等于290, 再算十位上的1乘以145等145, 最后把()+()=1740 笔算乘法2:(因数末尾有0) 例1: 450×20=90 00 45 0 × 2 0 ——------ 90 00 106×30=318 0 106 × 3 0 —————— 318 0

2、列竖式计算。 178×46= 408×25= 37×235= 380×23= 138×16= 407×35= 930×22= 2、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积是()位数或是()位数,末尾有0的两个数相乘,原来竖式中有几个0,积的末尾至少有几个0。 练习:150×30的积的末尾至少有()个0。250×80积的末尾含有()个0。笔算280×25时,先算28×25,然后在积的末尾添上()个0。 三、估算方法 灵活运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出近似数,近似到整百、整十或几百几十的数。方便计算就可的以了,但是在实际应用题中尽量估的多些,近似数越接近准确数越好。 进行估算的关键字:大约,接近,左右等等。估算中使用≈ 49×104≈5500 (1)49≈50, 104≈100, 50×100=5000。 (2)49≈50, 104≈110, 50×110=5500,第二种更好些。 3、估算。 603×21≈ 399×42≈ 538×48≈ 四、积的变化规律: 因数×因数 = 积 有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以(除以)几,它的积也就乘以(除以)几。 有一个因数乘以几,另一个因数除以几,积不变 练习:1、根据8×125=1000,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6×125= 32×125= 8×250= 16×500= 32×250= 16×250= 4×125= 4×250= 80×125= 64×125= 2、文字叙述题。 一个因数是115,另一个因数是18,他们的积是()。 12×24=288,如果12除以4,24乘以4,现在的积是()。 两个因数的积是64,一个因数除以8,要使积不变,另一个因数应该()。 两个因数的积是1400,如果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14,这时积是()。

第2周 利用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解题--人教5上易错周周练

第2周利用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解题 1.根据67×43=2881,把下面各式补充完整。 6.7×43=( ) 67×0.43=( ) 0.67×0.043=( ) 4.3×67=( ) ( )×0.67=28.81 ( )×0.67=2.881 2.将左边的算式与方框中的算式得数相同的用直线连起来。 0.45×27× 3.在○里填上“>”“<”或“=” 3.2×16○32×16 4.51×2.3○0.451×230 3.2×1.6○0.8×6.4 4.51×2.3○4 5.1×23 4.选一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两个因数的积是6.08,其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1.5,积是( )。 A.0.912 B.9.12 C.91.2 D.912 (2)两个因数的积是6.08,一个因数乘1.2,另一个因数乘2,积是( )。 A.14.592 B.19.456 C.3.648 D.9.28 (3)根据125×28=3500,写出12.5×0.28的积不正确的是( )。 A.3.5 B.3.500 C.3.50 D.0.35 5.根据第一列的积,写出其他各列的积。

6.根据第一个算式,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72×23=1656 ( )×( )=165.6 ( )×( )=1.656 ( )×( )=16.56 ( )×( )=0.1656 7.淘淘坐电车从家出发去公园,已知电车速度是30千米/时,到公园要用0.25小时,他家距离公园有多远?如果改为步行,每小时步行5千米,1.5小时后,他能到达公园吗?(你能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吗?) 8.某品牌洗衣液有三种大小不同的包装,买哪种包装的洗衣液最划算? 大袋45.6元中袋28元小袋15.8元大袋的容量是中袋的2倍,中袋的容量是小袋的2倍。

平阳县中心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4三位数乘两位数练习课第3_5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0

练习课

第2课时平移(1) 教材第86页例3及相关练习 1.结合操作活动,认识图形的平移变换。 2.能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3.在探索图形平移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难点:能正确说出图形平移的距离。 多媒体课件、方格纸、尺子、投影仪 课件播放生活录像:电梯上下运行、拉开推拉窗的窗扇、升降国旗拉抽屉等场景。 师:这些是什么现象?(生回答:平移)想一想,在平移的过程中,物体是怎样移动的呢?它们的什么没变?什么发生了变化? 引导学生明确平移是物体沿着一条直线运动,形状、大小、方向没变,位置变了。 师:我们已经对平移现象有了初步的认识,如果把平移现象表现在纸上,又该怎么做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板书课题:平移) 教学例3(课件出示例3图) 1.动手操作,画平移图形。 师:把图形向上平移5格,你准备怎么移? 学生拿出方格纸自己操作,小组交流平移的过程、方法。教师用课件动画演示正确的操作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平移时,我们先确定物体平移的方向,再通过某一点确定平移的距离,把原图形每个点平移后的位置找到,再连起来,就是平移后的图形。 把图形向右平移7格,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2.探究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师:刚才我们在方格纸上画出了按要求平移后的图形,如果给出平移前后的两个图形,让大家看图填出平移的方向和距离,你们会填吗? (1)分别指出两处要填空的虚线图,让学生直观猜测:图形向哪平移了几格? 指名学生回答。 生1:向左平移6格。 生2:向下平移5格。 (2)启发质疑。 师:现在的图形和原来的图形之间分别隔了3格和2格,为什么说图形平移了6格和5格呢? (3)讨论交流。 师:要准确地数出图形平移的格数,你有什么好方法? 学生交流后汇报。 师生共同小结:只要数一数对应的点或对应的线段平移了几格,就知道这个图形平移了几格。不能只数它们中间的格数。 1.完成教材第86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在课本上完成,指名说说是怎样移的,怎样画的,并投影展示学生的作品。 2.完成教材第88页“练习二十一”第1、2题。(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指名展示,集体订正。)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本课主要学习图形的平移。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让学生感知平移,初步理解平移的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把问题抛出来:发现了什么?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如果学生不能一次归纳,教师就应引导学生用手势、动作表示平移,充分调动学生头、脑、手、口等多种感官,直接参与学习活动,以加深理解。在教学平移距离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通过同学间的合作,交流方法,引导学生正确数出方格纸上图形平移的格数。 在教学中,要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小组合作讨论中体会图形平移的特点和画法,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第十单元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第十单元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知识点:积的变化规律 练习:1、根据第一道算式的结果,直接写出得数。【填空】 36×12=432 36×120= 3600×12= 72×12= 2、已知两个因数的积是360,如果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5倍,那么积是()。如果○×□=32,○×(□×2)=()。【填空】 3、已知两个因数的积是360,如果一个因数乘以2,另一个因数乘5倍,那么积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是360,如果一个因数除以2,另一个因数除以5,那么积是()。【填空】 知识点:积不变的规律 练习:1、已知两个因数的积是360,如果一个因数乘以2,另一个因数除以2,那么积是()。【填空】 2、在一道乘法算式中,一个因数乘以6,要使积不变,另一个因数要()【填空】 3、将等式填写完整:18×14=(18÷3)×(14□○)【填空】 知识点:商不变的规律 练习:1、在除法算式中,被除数乘以2,要使商不变,除数应()【填空】 2、100÷25=400÷()=500÷()=20÷()【填空】 3、在除法算式中,被除数乘以2,除数不变,商会()。如果被除数不变,除数乘2,商会()。如果被除数除以2,除数乘10,商会()。【填空】 4、计算350÷30时,将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10,商是(),余数是()。 5、用简便方法计算。 750÷50= 540÷30= 900÷80= 700÷60=

第十一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1、某小学有一块长方形花圃,长8 米。在修建校园时,花圃的长增加了3米,这样花圃的面积就增加了18平方米。原来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有一个宽20米的长方形鱼池。后 来因为扩建公路,鱼池的宽减少了5米,这样鱼池的面积就减少了150平方米,现在鱼池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画图并解答) 3、某小学有一块长方形实验田。如果 这块试验田的长增加了6米,或者宽减少了4米,则面积都比原来增加了48平方米。你知道原来这块 试验田有多少平方米吗? 4、某小学原来有一个长方形操场,长 50米,宽40米。扩建校园时,操场增加了10米,宽增加了8米,操场的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 5、小明和芳芳同时从自己家里出发 走向学校,小明每分钟走70米,芳芳每分钟走60米,经过4分钟两人在校门口相遇。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

(完整版)商的变化规律练习题

积的变化规律练习题 一、根据已知算式,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 18×24=432 105×45=4725 (18÷2)×(24×2)= (105÷5)×(45×5)=(18×2)×(24÷2)= (105×3)×(45÷3)= 24×75=1800 36×104=3744 (24○6)×(75×6)=1800 (36×4)×(104○4)=3744 (24○3)×(75○□)=1800 (36○□)×(104○□)=3744 15×24=360 15×72=( )30×24=() 5×24=( ) 15×12=( )15×(24×)=3600 15×(24÷10)=() 12×20=240 (12×6)×(20×5)=( ) (12÷3)×(20÷4)=()(12×)×(20×)=4800 (12÷)×(20÷)=40 二、选择。 1.一个因数扩大5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 A、缩小5倍 B、不变 C、扩大5倍 2.一个因数扩大5倍,另一个因数缩小5倍,积()。A、缩小5倍 B、不变 C、扩大5倍 3.两数相乘,一个因数扩大2倍,另一个因数扩大3倍,那么积()。 A、不变 B、扩大5倍 C、扩大6倍

4.两个因数的积是60,这时一个因数缩小4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现在的积是( ) A、240 B、60 C、15 5.一个长方形的面积为12平方米、把长扩大到原来的3倍,宽不变,扩大后的面积是( ) 6.两个因数的积是100,把其中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3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是() 7.一个正方形的面积为12平方米、把边长扩大到原来的3倍,,扩大后的面积是( ) 8.两个因数的积是100,把其中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3倍,另一个因数也扩大到原来的3倍,积是() 9.两个因数的积是100,把其中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3倍,另一个因数也缩小到原来的3倍,积是()10.一个因数不变,把其中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3倍,积是90,原来两个因数的积是( ) 11.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3倍,另一个因数也扩大到原来的3倍,积是90,原来两个因数的积是() 12.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3倍,另一个因数缩小到原来的3倍,积是90,原来两个因数的积是()。 13.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扩大到原来的5倍,面积扩大到原来的( )倍。 14.一个长方形的长扩大到原来的5倍,宽不变,面积扩大到原来的( )倍。 15.一个长方形的长扩大到原来的5倍,宽扩大到原来的2倍,面积扩大到原来的( )倍。 16.一个因数缩小5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 )。

苏教版完整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应用题专项练习含答案

苏教版完整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应用题专项练习含答案 一、苏教小学数学解决问题四年级下册应用题 1.总务处购买了35台计算器,每台售价126元,根据条件填写下面竖式部分所表示的意思。 2.汽车从山脚的仓库向山上的工地运货,上山时的速度是35千米/时,花了6小时到达工地。按原路返回时,汽车的速度是上山时的2倍。回到仓库需要多少小时? 3.根据信息解决问题。 (1)11:30放学,聪聪每分走70米,他几时能走到家? (2)吃完午饭,聪聪从家出发,走到书店,买完书又返回,路上共花了15分,他走路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3)下午体育课上,聪聪以每分135米的速度练习跑步,丁丁以每分128米的速度练习跑步。两人同时跑了12分,聪聪比丁丁多跑了多少米? 4.小青家与小丹家分别在学校的两边(如图)。小青从家到学校,平均每分走68米,11分到达学校;小丹从家到学校,平均每分走71米,10分到达学校。 (1)小青家和小丹家离学校的距离各是多少米? (2)小青从家走到小丹家大约需要多少分?(估算) 5.一个数有三级,其中一级的数恰好是报警中心电话号码再添上一个“6”,另一级的数恰好是急救中心电话号码再添上一个“4”,还有一级的数是火警电话号码再添上一个“0”,这个数最大是多少?最小是多少?(注:数字只能添在电话号码的前面或后面)

6.蒋奶奶以每盒15元的价格批发了120盒奶酪,她先以每盒20元的价格售出了85盒,后来以每盒10元的价格出售剩下的奶酪,最后蒋奶奶把所有的奶酪都售完了。她赚了还是亏了?赚(亏)了多少钱? 7.乐乐一家从北京开小型汽车去青岛游玩,请你根据以下信息回答问题。 (1)乐乐一家早上8:00从北京驶入高速公路,中午12:00最远可到达哪个城市附近?(2)乐乐一家在15:00时驶入潍坊服务区,休息了半个小时后继续上路,如果要在17:30之前到达目的地,那么平均车速至少要达到多少? 8.一个等边三角形的周长与一个边长为12cm的正方形周长相等,这个三角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9.用竖式计算,并仔细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 (1)124×11= (2)354×11= (3)623×11= (4)我发现: 10.水果市场一种进口苹果的批发价格如下表。 购买数量(千克)20以下21~4040以上 每千克价钱(元)151210

小升初数学知识点复习专项练习-数的运算20小数乘法(附答案).doc

【若缺失公式、图片现象属于系统读取不成功,文档内容齐全完整,请放心下载。】 小升初知识点复习专项练习-数的运算20小 数乘法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2.5×0.4的积有( ) A . 没有小数 B . 一位小数 C . 2位小数 2.0.25×0.4÷0.25×4的结果是( ) A . 1 B . 0.4 C . 0.16 D . 1.6 3.在下面几个算式的计算结果中,第( )个算式的计算结果最小. A . 12.5×0.678 B . 1.25×678 C . 12.5×6.78 4.下表是太阳与五大行星之间的距离,哪颗行星离太阳的距离大约是火星离太阳的3倍?( ) 到太阳的距离 (百万千米) 金星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108.0 227.9 778.3 1427.0 2870.0 A . 金星 B . 木星 C . 土星 D . 天王星 5.我国约有13亿人口,如果每人每天节约1分钱,那么每天能节约( ) A . 1.3亿 B . 13亿 C . 130万 D . 1300万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78×0.1的意义是表示78的十分之一是多少 B . 要统计你一学期来数学各次考试成绩,并分析进步还是退步要选用折线统计图 C . 一商品先降价后再涨价,价格会发生变化 D . 千克:吨化成最简整数比是1:1 7.5×0.8表示求( ) A 5个0.8是多少 B 0.8个5是多少 C 5的十分之八多少

. . . 8.数a (a ≠0)乘一个小数,积与数a 比较( ) A . 不一定 B . 积大于数a C . 积小于数a D . 积等于数a 9.昙花的寿命最少保持能4小时,小麦开花的时间是昙花寿命的0.02倍,约( )左右. A . 0.8分钟 B . 5分钟 C . 0.08分钟 D . 4分钟 10.因为2.75×38=104.5,所以27.5×( )=10.45. A . 0.038 B . 0.38 C . 3.8 D . 38 二.填空题 12.一个数的1.2倍一定比1大. _________ (判断对错). 13.在算式中的合适的位置上添上小数点,使算式成立. 58×25=14.5 1764÷63=0.28. 14.4个0.25 的积是1. _________ . 15.一个数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后,得到的数比原数小3.06,原数是 _________ . 16.把2.5×4.4进行简算是2.5×4.4= 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 或2.5×4.4= 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 . 17.一个数乘小数,积一定小于这个数. _________ .(判断对错) 18.一个数乘小于1的数,积一定小于这个数. _________ .(判断对错) 19.在横线里填上“>”“=”或“<”. 7.2×0.9 _________ 7.2 1.04×3.57 _________ 3.57×0.14 5.24 _________ 5.24÷0.7 3.2÷0.01 _________ 3.2×0.01. 20.小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完全相同. _________ .(判断对错) 21.(•台湾模拟)0.0625×0.25×0.5×256. 22.用竖式计算,带★要求验算.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