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方言土语欣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州方言土语欣赏
八十年代上大学时,不兴讲普通话,我讲的青州话,同学们都说很土;回家看电视,开会的场面,领导讲青州话,感到是有些土,尤其是广告上采访农村老太太,讲出来的青州话更是土得掉渣。那时觉得青州土话没有什么可取之处。直到有一天听了一首用青州土话演唱的《狼爱上羊》,觉得青州土话有点意思,后来便陆陆续续地搜集青州方言土语,几年下来竟积累了五、六千条,这时才彻底扭转了对青州土话的片面看法。这些取之不竭的词语、短语、俗语、歇后语等时不时地从我的脑海和别人的口中冒出来,数量之多使我感到吃惊,所表达的丰富内涵更让我钦佩。
青州方言土语丰富多彩,从搜集到的方言词汇所涉及的词类来看,就涵盖了普通话里面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助词、副词、介词、连词、语气词、叹词等所有十二个类别。这些词汇在青州人交流思想,表达感情,提高语言表达水平,传承历史文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普通话里有的词语,青州话里有;普通话里没有的词语,青州话里也有。有些字、词典里面竟然找不到字音、字义相近或相同的字、词来表示,只好另造一个字,这样的字已经造了好几百个。打人的“打”,在青州土话里就有“撮、搧、 、 、 、捶、摢、捣、抮、 、挵、抡皮锤”等十几个这样的意思。农村妇女教育孩子经常说:“你找事茫我 煞你还!”就比“我打你一耳光”生动得多;“我 煞你”就比“我摔死你”更有力度。同样是这个“打”字,与不同的字词组合,就有了不同的含义,“打酱油”的打当“买”讲;“打水”的打当“担、挑”讲;“打井”的打当“挖、钻”讲;“打草儿”的打当“写”讲;“打食儿”的打当“寻、觅”讲等等。
“胡来”、“胡闹”、“乱”这个意思,青州土话里词儿更多:“胡来来”、“胡闹台”、“胡粘粘”、”“胡达达”、“胡捣蛋”、“胡儿粘鱼”、“胡儿马约”、“胡戳狗顶”、“胡愣根儿”、“胡果脑扫”、“胡打梆子乱敲磬”等,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用法。这些字词丰富了青州方言土语的表现力,在口语中被广泛使用。
青州方言土语的地域性差异,使很多词语更加丰富多彩。傻和傻子在青州话里一般叫“嘲”、“嘲巴”;青州北部叫“绍道”;东部叫“二(lәr)枉”,当然,还有“半嘲”、“半吊子”、“晕实”、“二半吊子”、“二百五”等叫法。同样是鸭子,有的地方叫“扁嘴”,有的地方几叫“呱呱子”。同样是田鼠,有的地方叫“地老鼠”,有的地方叫“地貔子”。
还有数量繁多的谚语、俗语、歇后语在青州民间广为流传,涉及天文、地理、农事、气象、风俗、人生哲理、生产生活经验、待人处事、社会现象等诸多方面,比如:“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云门山戴帽,长工睡大觉”、“出南门,上瓜市”、“五里堡子那闺女出俏——出山俏”、
“心急喝(哈)不了热粘煮”、“冻了咸菜瓮,冻不了孩子腚”、“买溜块布来拖拉着——迭不地叠”等等,使人得到启发,受到教育,增加智慧。
青州方言土语在表现人的动作、神态、心理以及物体、动物动感等方面,不仅词汇丰富,而且生动传神,极具感染力。
上文提到,仅表示手打的动作的词就十几个,加上别的动作就更多了。两个手指的动作“捻现”、“揥”、“扽”,比如:我头上有白头发,别捻现连,爽给我揥出来办。五个手指同时动作“窝攥”,比如:她看了一个男生给她写的情书,窝攥窝攥扔了。两手臂举起来叫“舞扎”,小孩让大人抱抱会“挓挲”着手臂。小孩“打滴溜”又叫“打坠骨碌子”,比如:孩子走到肯德基门口打坠骨碌子说啥也不走,非要买。走路扭叫“扭啊捏啊地”,如:她那个男人走起路来扭啊捏啊地,和个娘们啊似的。整个身体都动起来就叫“老母猪筛糠”。打架打不过别人耍赖躺在地上叫“下躺柱子”,躺下爬叫“蛆爬”,躺下打滚儿叫“挣命打扑拉”。
孩子高兴了望着大人亲叫“上头扑面”;两个人嬉闹叫“戳七闹八”;“三闹两闹”“闹恼了”于是就“抡皮锤”、“打成一个蛋”、“打窝蜂溜”、“打成黄河溜”。打疼了肯定要哭,先“撇悠嘴”,再“搐嗒鼻子”最后开始“嚎”。不高兴脸色难看叫“啷荡脸”、“曲戗脸”、“蹀躞脸”、“呱哒脸”;高兴了就“笑迷滋儿地”,“姿么悠儿地”,“唱吱悠儿的”、再高兴就“呲泄呲泄地”。
谚语、俗语、歇后语在表现人的行为时就更生动、传神。“jin jin(今今)耳朵腮动弹”用耳朵和腮的密切关系比喻裙带关系;“摁哈葫芦瓢起来”表现的是人手忙脚乱,顾此失彼;“山神爷撵犸虎(狼)——神蹿溜狼蹿”更是把山神爷追狼的激烈场面渲染的淋漓尽致。“牵着不走打着倒退”把一个犟驴脾气的人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jin(今)不长长,拉不团团”说的是人没有主见,无论别人怎么帮助他都无济于事。“三脚(pǎi)不出个屁来”指人话少,硬逼他说也白搭。“不摁着不拉屎”说的是改办的事不主动办或者拖着不办,在外力逼迫下才不情愿地办。有些歇后语特别善于运用两个相对的事物来阐述事理,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粗大拇指,细鼻孔眼儿;张飞的大眼儿,地貔子的小眼儿,两种相对的事物用在用歇后语“大拇指头抠鼻子———点空也没有”、“张飞拿溜个地貔子——大眼儿瞪小眼儿”里面来表现“没有空”和“面面相觑、无可奈何”,可以说是令人叫绝!
青州的先人们在创造动物名称的词汇时,特别注意表现动物的特点和动感。蛾子青州话里叫“扑拉蛾子”看到这个词时,我们就仿佛看到蛾子忽搧着翅膀在飞,听到了蛾子翅膀“扑拉扑拉”的抖动声;“乌英哇(蝉)”、“知了”、“光棍儿多戳(布谷鸟)”、“咕咕喵儿(猫头鹰)”、“呱呱子(鸭)”、“滴滴水儿(鸟)”纯粹是按照这种动物的叫声造出来的词;那些在树上滴溜当啷垂着的大袋蛾,用“吊死鬼”来命名真是惟妙惟肖;把那臭哄哄、让人作呕的臭椿象叫做“臭大姐”再确切不过了。
有些词儿既可以表现人的动作、感受,也可以表示事物的运动或状态。“豁些”主要意思是晃动、震动。比如:邢台地震的时候,我们这里也豁些豁些的。由震动又引申为人或人心的躁动、震撼。比如:李书记在村头跺跺脚,整个庄都豁些豁些的。说明李书记权势大、说话有分量,众人都害怕。再一层意思指肉体一阵阵疼痛。比如:今天吃了个辣椒,辣得嘴唇豁些豁些的。“泚”这个词也有多个意思,一是指气流冲出,如:放爆仗泚着手溜。二是搭理,如:想叫我和你好啊,我不泚你!三是液体溅出,如:把菜汤泚溜一地。
几千年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不仅造就了青州人豁达开放、朴实正直的品质,也培养了青州人自信开朗、风趣幽默的性格特征。这在青州方言土语中得到充分体现。
有些忌讳的词语,用一个幽默的方式说出来,避免直接谈论造成的不悦。人们一般不直接谈论死,人死了说是“老了”,死人穿的衣服叫“老衣裳”、“寿衣”。人去世了都要火化,过去的火化场都有高烟囱,所以青州人就把“死”形象地称作“爬烟筒”。人们坦然地谈论生死道:“别计较生前高低贵贱或你干啥我干啥,以后都到一个厂(火化场)报到”。有些让人厌烦或痛苦的事儿,故意把它们说得生动有趣味,在黑板上写作业叫做“爬黑板”;一不小心被人踩了脚,调侃为“大白呀上脚(角juě)楼”、“对不起,耽搁你那脚落地连”。走路或者爬山累得腿疼,说是累得“腿肚子朝了前”;看一眼不叫看一眼叫“瞧一鼻子”等等。
有些比喻不仅贴切形象,还令人产生丰富联想,使人哑然失笑。两个人关系密切说是“好成一个头”、“同穿一条开裆裤”,这是好的最高境界吧。人心眼多叫“抠(kóu)”,而且“抠”得能“长杭个把儿滴溜(提)着”,头上长上个把儿,岂不变成牛魔王了?小时候记得大人经常说一些吓唬小孩儿的话,比如:“骑狗烂裤裆”、“闺女和小厮玩烂脚脖丫子”,前面一句出于安全的考虑,意思是:小孩不能骑狗,狗急了眼会回头咬你一口!后一句是告诫孩子不能早恋。这里面不仅有富有生活哲理,而且在表达上生动有趣,让孩子易于接受。
最有情趣的还是有些俗语、歇后语表达出的幽默场景。一位青州农民平常下地干活没有功夫教育孩子,孩子做的错事都给他记着帐,攒到下雨阴天的时候算总账,一块打,这就是歇后语“阴天打孩子——接就功夫”所表现的情形。这位农民老哥不懂教育方法,但珍惜时间,既往必咎,赏罚分明的做法却令人忍俊不禁。一些性格毛躁,风风火火的人办事往往不拘小节,但是到集上去截(买)布,没有时间叠起来拿着走,而是拖拉着走,让人看了肯定会捧腹大笑。“截溜块布来拖拉着——迭不地叠”,把这个青州第一大忙人活灵活现地表现了出来。夏天盖房子时很热,光着膀子干活很正常,但有一位非要脱光了上房顶去拧屋脊,人们在贬扯他嘲的同时,也一定乐的呵呵笑,这就是歇后语“光着腚拧屋脊——对不住四邻”所描写的一位青州人。“杀倒树摸老鸹窝——玩保险的”,这种得不偿失可比入了太平洋保险还保险,百分之一千的保险。“八月十五蒸糕——趁早”,腊月十五蒸年糕也不算晚,提前了四个多月蒸年糕,这种极致的夸张增加了语言的感染力。仔细品味无不透露出青州人认真执着、风趣可爱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