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食品中异麦芽糖低聚糖、低聚果糖、大豆低聚糖的测定
食品中低聚果糖和低聚半乳糖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A Re v i e w o f De t e c t i o n Me t ho d s Re l a t e d t o Fr uc t o o l i g o s a c c h a r i de s a n d Ga l a c t 0 O l i g O s a c c ha r i d e s i n Fo o d
2 . C h i n a Na t i o n a l R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o f F o o d a n d F e r me n t a t i o n I n d u s t r i e s , B e i j i n g 1 0 0 0 2 7 , C h i n a ;
食品中低聚果糖和低聚半乳糖 检测 方法研 究进 展
于晓瑾 。 仇凯 , 熊正 河 , ( 1 . 北京市海淀 区产 品质量监督检验所 , 北京 1 0 0 0 9 4 ; 2 . 中国食 品发酵工业研究 院 , 北京 1 0 0 0 2 7 ; 3 . 全 国食 品发酵标准化 中心 , 北京 1 0 0 0 2 7 )
Ab s t r a c t :T h e a n a l y s i s o f f u n c t i o n a l o l i g o s a c c h a r i d e wa s d i ic f u l t i n f o o d,r e l a t e d t o wh i c h t h e r e we r e n o
n a t i o n a l s t a n d a r d s . F r uc t o o l i g o s a c c h a r i d e s a n d g a l a c t 0 o l i g o s a c c h a r i d e s we r e wi d e l y us e d i n v a r i o u s f o o d s a s a
大豆低聚糖
大豆低聚糖1. 引言大豆低聚糖是一种在大豆中富含的天然营养成分,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和药用价值。
它是由一系列具有不同分子量的糖分子构成,包括低聚半乳糖、低聚果糖等。
大豆低聚糖在人体内具有多种益生作用,能促进肠道健康、增强免疫力、改善血糖控制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大豆低聚糖的特点、生理功能以及其在食品工业和医药领域的应用。
2. 大豆低聚糖的特点和含量大豆低聚糖是一种寡糖,其分子量较小,一般在1000-5000 Da之间。
它在大豆中的含量相对较高,约占干重的2-4%左右。
大豆低聚糖的主要成分包括低聚半乳糖和低聚果糖。
低聚半乳糖主要由半乳糖分子组成,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和甜味;低聚果糖由果糖分子组成,具有较高的抗益生菌能力。
3. 大豆低聚糖的生理功能3.1 益生作用大豆低聚糖能够被人体肠道中的益生菌所利用,进而促进益生菌的生长和繁殖。
益生菌是指对人体有益的微生物,如双歧杆菌、乳酸菌等。
这些益生菌通过发酵大豆低聚糖产生乳酸等有益物质,改善肠道环境,抑制有害菌的生长,维持肠道健康。
长期摄入大豆低聚糖有助于调节肠道菌群平衡,预防和改善肠道相关疾病。
3.2 免疫调节大豆低聚糖具有显著的免疫调节作用。
研究发现,大豆低聚糖可以增强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并提高免疫系统的活性。
它能够刺激机体制造多种免疫球蛋白,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力和特异性免疫力,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3.3 血糖控制大豆低聚糖对血糖的升降具有调节作用。
它能够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和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助于维持血糖水平的稳定。
研究表明,长期摄入大豆低聚糖能够有效降低血糖水平,预防和改善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
4. 大豆低聚糖的应用4.1 食品工业大豆低聚糖在食品工业中被广泛应用。
由于其良好的溶解性和稳定性,可以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
它可以用于制作糖果、饼干、饮料、乳制品等,增加产品的口感和口感。
此外,大豆低聚糖还可以作为功能性食品的添加剂,如膳食纤维补充剂、调味品等,以提供多种健康益处。
食品中低聚果糖的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食品中低聚果糖的检测方法研究进展李秀英;黄金凤;冼燕萍;侯向昶;林森煜;郭新东【摘要】低聚果糖是一种新颖的食品添加剂,生理功效良多,随着低聚果糖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利用现代检测技术对食品中低聚果糖的添加情况进行监测具有必要性.本文系统地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检测食品中低聚果糖的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离子色谱法等较常用方法,以及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离子化质谱法、气相色谱-质谱法等技术;并总结了各方法的性能及优缺点.以便为食品中低聚果糖的有效、快速检测提供参考.【期刊名称】《乳业科学与技术》【年(卷),期】2014(037)003【总页数】4页(P31-34)【关键词】食品;低聚果糖;检测技术【作者】李秀英;黄金凤;冼燕萍;侯向昶;林森煜;郭新东【作者单位】广州质量监督检测研究院国家加工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州),广东广州 510110;广州质量监督检测研究院国家加工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州),广东广州 510110;广州质量监督检测研究院国家加工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州),广东广州 510110;广州质量监督检测研究院国家加工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州),广东广州 510110;广州质量监督检测研究院国家加工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州),广东广州 510110;广州质量监督检测研究院国家加工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州),广东广州 5101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57低聚果糖(fructooligosaccharides,FOS),又称寡果糖或蔗果三糖族低聚糖,在GB/T 23528—2009《低聚果糖》中,低聚果糖的定义是果糖基经(2→1)糖苷键连接而成的,聚合度为2~9的功能性低聚糖,并且规定了低聚果糖总含量以蔗果三糖(GF2)、果果三糖(F3)、蔗果四糖(GF3)、果果四糖(F4)、蔗果五糖(GF4)、果果五糖(F5)、蔗果六糖(GF5)、果果六糖(F6)之和占干物质的百分含量计。
不同功能性低聚糖的益生元功效比较
不同功能性低聚糖的益生元功效比较关键字:低聚糖不同功能性低聚糖的益生元功效比较黄婧辛修锋杨海军(保龄宝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摘要: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功能性食品倍受关注。
益生元,作用一种功能性食品配料,成为新一代功能性食品的主要角色,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国内外各类食品中。
为使食品企业和消费者更清楚地了解益生元,更科学客观地选择益生元,本文在国内外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市场上常见的几种功能性低聚糖(如低聚异麦芽糖IM O、低聚果糖FOS、低聚半乳糖GOS、低聚木糖XOS)的益生元功效进行了比较分析。
关键词:功能性低聚糖益生元双歧杆菌比较益生元,是指可以选择性刺激肠道中已定植的有益菌群的繁殖或活性的一种膳食补充剂。
成功的益生元应是在通过上消化道时,大部分不被消化而能被肠道菌群所发酵的。
最重要的是它只是刺激有益菌群的生长,而不是有潜在致病性或腐败活性的有害细菌。
市场上常见的低聚异麦芽糖(IMO)、低聚果糖(FOS)、低聚半乳糖(G OS)、低聚木糖(XOS)、低聚乳果糖(LACT)、大豆低聚糖(SOS)、菊粉(Inul in)等都属于益生元的范畴[1]。
这些低聚糖虽属益生元,但其结构、组成及糖苷键的差异是否会导致益生元效果的差别呢?纵观各种研究报道,多数是以空白组为对照而体现其益生元效果,鲜见以各种益生元效果相互比较的研究。
由于研究基础(试验方法、研究对象、检测指标等)的不同,不同益生元的效果难以比较。
通过众多文献搜索,获得了不同益生元相互比较的研究文献(含体外试验和临床研究),并进行归纳分析,得到较为客观、科学、准确的结论,为广大消费者和食品厂商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不同低聚糖的益生元效果比较分析依据各种文献的试验方法,衡量益生元效果所采用的指标主要有:对有益菌(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的增殖效果;对有害菌(如梭菌)的抑制和潜在致病菌(如大肠杆菌、肠球菌、拟杆菌等)的非增殖效果;被肠道菌群代谢后的产酸量和产气量。
保健食品检测检验项目内容介绍
戊二醛
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
54
乙醇
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
55
醋酸氯己定
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
56
苯扎溴铵
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
57
苯扎氯铵
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
58
pH
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
2.卫生用品毒理学测试:
59
急性经口毒性试验
消毒技术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
74
稳定性测试
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检测:
75
细菌或真菌污染总菌数的检测
无菌检验
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
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
二.山东省卫生厅认定的健康相关产品检验机构检验项目:
1.稳定性试验;
2.卫生学检验。
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山东大学卫生分析测试中心
2.食品混入物质:
25
甲醇
GB/T5009.48-2003
食品中甲醇的测定方法
26
砷
GB/T5009.11-2003
食品中砷的测定方法
27
铅
GB/T5009.12-2003
食品中铅的测定方法
28
锌
GB/T5009.14-2003
食品中锌的测定方法
29
汞
GB/T5009.17-2003
食品中汞的测定方法
36
麦芽低聚糖、低聚果糖、大豆低聚糖
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2003年版)
37
吡啶甲酸铬
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2003年版)
38
原花青素
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2003年版)
大豆及其制品中大豆低聚糖的测定方法
大豆及其制品中大豆低聚糖的测定方法
秦振顺;陈桂茹;常凤启;李存满;韩会新
【期刊名称】《中国卫生工程学》
【年(卷),期】2002()2
【摘要】大豆低聚糖为功能性低聚糖,广泛存在于各类植物中,以豆科植物含量居多.大豆低聚糖主要成分为棉籽糖、水苏糖和蔗糖.棉籽糖、水苏糖都是由半乳糖、葡萄糖和果糖组成的支链杂低聚糖.由于人体内缺乏水解棉籽糖和水苏糖的水解酶-α-D-半乳糖苷酶,所以它们不被消化吸收直接进入大肠,为对双岐杆菌所利用.棉籽糖、水苏糖可替代蔗糖应用于食品工业中,是一种安全无毒的天然产品.为充分认识大豆的特殊成分,合理开发利用我国这一丰富的物产资源,故制定此方法.
【总页数】2页(P94-95)
【关键词】低聚糖;棉籽糖;大豆;水苏糖;测定方法
【作者】秦振顺;陈桂茹;常凤启;李存满;韩会新
【作者单位】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
【相关文献】
1.反相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大豆制品中的功能性低聚糖--水苏糖和棉籽糖 [J], 朱建华;杨晓泉
2.大豆蛋白和大豆低聚糖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J], 励惠敏;韩锦华
3.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大豆和大豆低聚糖浆中糖的组成与含量 [J], 向小丽;杨立怡;孙怡;叶红;麻浩;曾晓雄
4.大豆低聚糖粉中棉子糖和水苏糖的测定方法研究 [J], 王玉军;纪伟东;李永平
5.高效阴离子交换色谱法检测大豆粕和大豆低聚糖浆中糖组分含量 [J], 马朝阳;朱松;陈尚卫;虞锐鹏;戴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功能性低聚异麦芽糖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功能性低聚异麦芽糖(续)三、结果与分析3.1标准曲线的制作按照表1所示对标准混合液进行色谱测定。
表1 标准混合液浓度表(略)标准曲线的线性:根据实验数据求得麦芽糖、异麦芽糖、麦芽三糖、潘糖、异麦芽三糖、麦芽四糖、异麦芽四糖、麦芽五糖的线性回归方程依次为:y = 0.00000550 x + 0.09949685(R2=0.9912);y = 0.00000769 x - 0.02658243(R2=0.9751);y = 0.00000552 x + 0.00145331(R2=0.9877);y = 0.00000643 x - 0.00042279(R2=0.9989);y = 0.00001441 x - 0.00411445(R2=0.9998);y = 0.00000630 x - 0.00224903(R2=0.9997);y = 0.00001437 x - 0.00582476(R2=0.9996);y = 0.00001451 x - 0.03036338(R2=0.9979)。
3.2样品的测定样品经溶解、除蛋白、定容、过滤进样,利用标准回归方程求得样品中各组分的含量,表2列出所测样品中各糖含量(%)。
表2 样品中各糖的含量(%)(略)四、讨论4.1样品前处理方法的选择4.1.1除蛋白试剂的选择样品中含有大量蛋白对糖测定时色谱出峰产生影响,本方法共采用了两种除蛋白试剂,结果显示:21.9%乙酸锌和10.6%亚铁氰化钾各加5mL去除蛋白样品测定时在固定时间出现同样的峰,而用50%三氯乙酸去除蛋白不会出现这一问题。
故,本方法采用50%三氯乙酸去除蛋白。
4.1.2样品超声时间的选择超声时间对样品中糖的溶出程度影响不大。
故,本方法对样品进行20min超声振荡处理。
4.2色谱柱的选择本方法先后采用了两类不同原理的色谱柱,分别为氨基(键合相)色谱柱和阳离子交换色谱柱(专用糖柱)。
保健食品卫生学稳定性试验和质量标准要点简介
基本一致;
检验报告的基本要求
检验报告的信息应当与注册检验申请表、注
册检验受理通知书或复核检验通知书的相关
信息一致。
检验报告的基本要求
检验报告中的检验依据应当写明每个检验项目所用检
验方法的编号(含年号)、名称和方法序号。
例如:钙:GB/T5009.90-2003食品中钙的检验 方法(第一法) 报告时限:五年
产品的质量标准
保健食品质量标准应满足: 内容完整
格式规范
技术要求及其检测方法合理性
产品质量标准的内容
完整的产品质量标准应包括资料性概述要素(封面、目次、 前言)、规范性一般要素(产品名称、范围、规范性引用 文件)、规范性技术要素(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
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贮藏、规范性附录)以及
0.3
—
微生物指标
限 量
液态产品
项 目 蛋白质 ≥1% 蛋白质 <1.0%
固态或半固态产品
蛋白质 ≥ 4.0% 蛋白质 <4.0%
菌落总数 ≤cfu/g或mL
大肠菌群 ≤ MPN/100g或100mL 霉菌 ≤cfu/g或mL 酵母 ≤cfu/g或mL 致病菌(指肠道致病菌 和致病性球菌)
1000
口服液和饮料剂型的保健食品
应检测:
pH值
可溶性固形物
对保健食品原料的要求
以芦荟、大黄、何首乌、决明子等含蒽醌类成分
为原料的保健食品,在卫生学试验中要检测产品 的总蒽醌含量,并根据检测结果在质量标准中增 加总蒽醌指标,以范围值标示。
对保健食品原料的要求
原料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低聚果糖的测定征求意见稿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201x-xx-xx发布201x-xx-xx实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低聚果糖的测定(征求意见稿)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低聚果糖的测定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离子色谱法测定食品中低聚果糖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乳及乳制品、婴幼儿配方食品、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饮料、酒类等食品中添加低聚果糖的测定。
2 原理样品经热水浸提,样液中的蔗糖、麦芽糊精、淀粉经蔗糖混合酶水解成葡萄糖和果糖,葡萄糖和果糖经硼氢化钠还原成相应的糖醇,多余的硼氢化钠用乙酸中和,样液中的低聚果糖经过果聚糖混合酶水解成果糖和葡萄糖,样液依次过0.45μm水相滤膜和反相固相萃取柱,注入离子色谱仪,经阴离子交换色谱柱分离,脉冲安培检测器检测果糖,以保留时间定性,外标法定量,通过换算系数,折算得到低聚果糖的含量。
3试剂和材料3.1 试剂注:除非另有说明,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GB/T 6682规定的一级水。
3.1.1氢氧化钠(NaOH)。
3.1.2马来酸(C4H4O4)。
3.1.3蔗糖混合酶(其中含有蔗糖酶,β-淀粉酶,支链淀粉酶,麦芽糖酶)。
3.1.4 硼氢化钠(NaBH4)。
3.1.5冰乙酸(CH3COOH)。
3.1.6三水乙酸钠(CH3COONa·3H2O)。
3.1.7 果聚糖混合酶(外切酶和内切酶活):其中果糖、蔗糖的含量均不超过0.005%。
3.1.8 50%氢氧化钠溶液(NaOH):色谱纯。
3.1.9 无水乙酸钠(CH3COONa):符合离子色谱使用纯度。
正己烷(C6H14)。
氮气(N2):纯度≥99.99 %。
3.2 试剂配制3.2.1 氢氧化钠溶液(1 mol/L):称取40 g氢氧化钠(精确至0.01 g),溶于水并用水稀释至1000 mL。
3.2.2 马来酸钠缓冲溶液(100 mmol/L,pH6.5):称取1.16 g马来酸(精确至0.01 g)于150 mL烧杯中,加入约70 mL水溶解,用1 mol/L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6.5,用水稀释至100 mL。
保健食品中异麦芽糖低聚糖、低聚果糖、大豆低聚糖的测定
保健食品中异麦芽糖低聚糖、低聚果糖、大豆低聚糖的测定保健食品中异麦芽低聚糖、低聚果糖、大豆低聚糖的测定1.范围本方法规定了保健食品中异麦芽低聚糖、低聚果糖、大豆低聚糖的测定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保健食品(糖浆、糖粉、饮料、奶粉)中异麦芽低聚糖、低聚果糖、大豆低聚糖的测定。
本方法最低检出量:异麦芽糖2μg;潘糖5μg;异麦芽三糖10μg;蔗果三糖(GF2)5μg;蔗果四糖(GF3)5μg;蔗果五糖(GF4)10μg;棉籽糖20μg;水苏糖30μg。
2.原理试样除去蛋白后,离心、脱色,用液相色谱分析,用NH2柱分离,示差检测器测定,外标法定量。
3.试剂除特殊说明,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实验用水为去离子水或同等纯度的蒸馏水。
3.1乙腈(色谱纯)。
3.2无水乙醇。
3.3麦芽糖、异麦芽糖、潘糖、麦芽三糖、异麦芽三糖、棉籽糖、水苏糖(含量≥98%)3.4低聚果糖(总含量≥96%,其中GF238%,GF351%,GF47%)。
3.5麦芽糖、异麦芽糖混合标准溶液:分别称取麦芽糖10.0mg,异麦芽糖15.0mg,潘糖9.0mg,麦芽三糖15.0mg,异麦芽三糖12.0mg,用水溶解,并定容至1.0mL。
将此溶液逐级稀释成下列浓度:标准溶液名称:麦芽糖、异麦芽糖、潘糖、麦芽三糖、异麦芽三糖(mg/mL)10.500.750.450.750.602 1.00 1.500.90 1.50 1.203 2.00 3.00 1.80 3.00 2.40410.0015.009.0015.0012.003.6低聚果糖标准溶液:精密称取含GF238%、GF351%、GF47%的低聚果糖标准品0.0500g,用水溶解并定容至2.50mL。
将此液逐级稀释成下列浓度:标准溶液名称:GF2、GF3、GF4(mg/mL)1 1.50 2.000.302 3.00 4.000.603 4.50 6.000.904 6.008.00 1.2057.5010.00 1.403.7棉籽糖、水苏糖标准溶液:精密称取棉籽糖0.0400g,水苏糖0.0600g,用水溶解并定容至4.0mL。
(保健食品)保健食品功效成分及卫生指标检验规范
(保健食品)保健食品功效成分及卫生指标检验规范功效成分及卫生指标检验规范功效成分及卫生指标检验规范1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1.1 本规范规定了保健食品和原料的卫生要求、功效成分和卫生指标的检验项目和方法。
1.2 本规范适用于保健食品的检验受理、项目的确定和方法的选择。
2 基本要求2.1 凡保健食品,必须符合"保健食品通用卫生要求",该"要求"所列的各项目必须按规定执行。
附表1所列检测项目是对"保健食品通用卫生要求"补充规定。
2.2 保健食品中使用的添加剂必须符合"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规定的品种名单。
检测机构根据产品配方检测合成色素、防腐剂、甜味剂及抗氧化剂的含量。
2.3 凡使用有机溶剂提取物为原料的产品,其使用的有机溶剂要符合GB2760附录D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推荐名单要求。
2.4 保健食品应具有与产品配方和申报的保健功能相适应的功效成分或特征成分,申报时须检测配方中主要原料所含的功效成分或特征成分。
附表2所列原料为主的产品须检测表中规定的项目。
2.5 保健食品评审专家委员会可根据产品的具体配方、工艺等相关资料,要求申报单位检测指定的项目。
2.6 功效成分、特征成分、营养成分及卫生学指标的检测方法应根据其产品适用的方法学范围选择国家标准、卫生部部颁标准、行业标准以及国际上权威分析方法进行测定。
2.7 在没有相应的标准方法之前,其产品中所声称(具有)的功效成分或特征成分的检测方法及检测所需的标准品对照品及特殊试剂均由申报单位提供,并说明其产品中功效成分或特征成分分析方法的来源。
如属自主开发研究的分析方法,需提供方法学研究的相关资料,同时将方法学研究的资料报卫生部保健食品功效成分检测协作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备案,必要时卫生部将组织方法学验证,其费用由申报单位承担。
2.8 检验机构受理保健食品检测时,申报单位应提供该产品的配方、工艺及企业标准等相关资料。
第二章 保健食品中功效成分的测定方法
第二十八章食品功能性成分的测定本章要点1.低聚糖的测定方法2.大豆异黄酮的测定方法3.总皂苷的测定方法4.褪黑素的测定方法5.肉碱的测定方法6.免疫球蛋白IgG的测定方法7.EPA和DHA的测定方法8.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测定方法9.总谷胱甘肽(GSH)含量的测定方法10.大蒜辣素含量的测定方法11.核苷酸含量的测定方法12.糖精含量的测定方法13.牛磺酸含量的测定方法14.甘草苷含量的测定方法15.膳食纤维含量的测定方法16.枸杞子多糖含量的测定方法17.香菇多糖的测定方法18.磷脂含量的测定方法19.花生四烯酸含量的测定方法20.β-胡萝卜素含量的测定方法21.维生素E和胡萝卡素含量的测定方法22.微量硒含量的测定方法23.有机锗含量的测定方法24.茶多酚含量的测定方法25.儿茶素含量的测定方法第一节低聚糖——低聚果糖和异麦芽低聚糖的测定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本方法适用功能性食品中低聚糖的检测。
一、方法提要低聚糖各组分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并定量测定,以乙腈、水作流动相在碳水化合物分析柱上糖的分离顺序是先单糖后双糖,先低聚后多聚,以示差折射检测器检测。
低聚糖的检测有外标法和内标法,但由于功能性食品一般只需报告低聚糖的总量,故可用厂家提供的基料作对照样,在相同的分离条件下以面积比值法求出样品中低聚糖含量。
二、仪器1.高效液相色谱仪:Waters HPLC,510泵,410示差折射检测器,数据处理装置。
2.超声波振荡器。
3.微孔过滤器(滤膜0.45μm)。
三、试剂1.乙腈(色谱纯)。
2.水(三蒸水并经Milli-Q超纯处理)。
3.低聚糖对照品:低聚糖难得纯品,故可用厂家提供的基料。
为对照品。
低聚果糖(Fructooligosaccharide):国产:一般含蔗果三糖(GF2)、蔗果四糖(GF3)、蔗果五糖(GF4)。
液状基料:含量约>35%。
固状基料:含量约>50%。
进口:从蔗果三糖(GF2)至蔗果七糖(GF6)有液状、固状,30%~96%多种规格。
健食品功效或标志性成分
嗜酸乳杆菌
干酪乳杆菌干酪亚种
罗伊氏乳杆菌
嗜热链球菌
功效或标志性成分的标准检验依据
《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 2003年版 保健食品功效成分及卫生指标检验规范 第二部分
GB/T5009 、GB5413部分方法及其它国家标准 (理化) GB/T4789.34(双歧)、35(乳酸菌)-2003(微生物)
2、GB/T 5009.171-2003 保健食品中超氧化物 歧化酶 (SOD)活性的测定
3、GB/T 5009.193-2003 保健食品中脱氢表雄 甾酮(DHEA)测定
4、GB/T 5009.194-2003 保健食品中免疫球蛋 白IgG的测定
Hale Waihona Puke 功效或标志性成分检验方法—国家标准
5、GB/T 5009.195-2003 保健食品中吡啶甲酸 铬含量的测定
行业标准 药典 — 主要针对单一药材中某些成分的检验 企业标准(附录A)
《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2003年版
功效或标志性成分检验方法
1、保健食品中红景天甙的测定 2、保健食品中大蒜素的测定 3、保健食品中芦荟甙的测定 4、保健食品中脱氢表雄甾酮(DHEA)的测定 5、保健食品中吡啶甲酸铬的测定 6、保健食品中盐酸硫胺素、盐酸吡哆醇、烟酸、烟
6、GB/T 5009.196-2003 保健食品中肌醇的测 定
7、GB/T 5009.197-2003 保健食品中盐酸硫胺 素、盐酸吡哆醇、烟酸烟酰胺和咖啡因的测定
8、GB/T 5009.217-2008 保健食品中维生素 B12的测定
功效或标志性成分检验方法—国家标准
1、 GB/T 22244-2008 保健食品中前花青素的测定 2、 GB/T 22245-2008 保健食品中异嗪皮啶的测定 3、 GB/T 22246-2008 保健食品中泛酸钙的测定 4、 GB/T 22247-2008 保健食品中淫羊藿苷的测定 5、 GB/T 22248-2008 保健食品中甘草酸的测定 6、 GB/T 22249-2008 保健食品中番茄红素的测定 7、 GB/T 22250-2008 保健食品中绿原酸的测定 8、 GB/T 22251-2008 保健食品中葛根素的测定 9、 GB/T 22252-2008 保健食品中辅酶Q10的测定
低聚糖分离与分析的研究进展
低聚糖分离与分析的研究进展摘要:低聚糖又称寡糖,是由2-10个单糖通过糖苷键连接形成直链或支链的低度聚合糖。
它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保健等领域中。
本文主要综述了低聚糖的分离,测量及其纯度鉴定。
关键词:低聚糖;分离;测量;鉴定0 前言1 低聚糖的定义及分类低聚糖(oligosaccharide)又称寡糖,是由2-l0个单糖通过糖苷键连接形成直链或支链的低度聚合糖。
[1]分子量约为200-2000,可分类为普通性低聚糖和功能性低聚糖两大类。
普通性低聚糖包括蔗糖、麦芽糖、乳酸糖、海藻糖和麦芽三糖等,它们可被机体消化吸收;功能性低聚糖包括低聚异麦芽糖、大豆低聚糖、果糖低聚糖、低聚半乳糖、壳聚糖、壳低聚糖、低聚木糖等,因在人体肠道内不具备分解消化的酶系统,不能被人体胃酸和胃酶所降解,故不能消化吸收,而是直接进入小肠内为有益菌双歧杆菌所利用,对人体发挥独特的生理功能。
2 低聚糖在国内外的研究概况早在80年代末,日本最先进入了研究和开发低聚糖得领域;在我国,功能性低聚糖自1996年才有批量生产;到目前为止已开发出来的功能性低聚糖及结构组成如表1:表1 部分功能性低聚糖的结构[ 2]Table 1 Structure of some functional oligosaccharide种类主要构成单糖分子类型功能糖苷单糖数目键类型大豆低聚糖水苏糖蔗糖棉籽糖果糖半乳糖葡萄糖α-1,6 2-4 麦芽糖麦芽低聚糖麦芽三四五六七葡萄糖α-1,4 2-10八九十糖异麦芽低聚糖葡萄糖α-1,6 2-5低聚半乳糖葡萄糖半乳糖β-1,6 3-6低聚乳果糖葡萄糖半乳糖果糖β-1,4 3低聚蔗果糖蔗果三糖四糖五糖葡萄糖果糖β-1,2 2-5低聚木糖木糖β-1,4 2-7低聚龙胆糖龙胆二糖三糖四糖葡萄糖β-1,6 2-4乳酮糖半乳糖果糖β-1,4 2低聚帕拉金糖二糖单体及其二聚体葡萄糖果糖α-1,6 2-8三聚体四聚体壳聚糖乙酰氨基葡萄糖β-1,4 低聚合度除这些低聚糖以外,低聚糖的品种还有很多,许多天然植物中都富含低聚糖或半纤维素,例如: 辟汗草中含纤维二糖,槐角中含槐糖,芦丁中含芦丁糖(即芸香糖) ,木鳖子中含海藻糖,蒲黄中含松二糖,黄麻子中含毛蕊草糖,新鲜橙皮中含新橙皮糖等[3]。
4种重要功能性低聚糖的研究进展_单黎然
2006年7月J o ur.of N o rthw est Sci-T ech Univ.o f Ag ri.a nd Fo r.(Na t.Sci.Ed.)July2006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陕西712100;3兰州大学药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摘 要] 对低聚异麦芽糖、大豆低聚糖、低聚果糖和低聚木糖4种功能性低聚糖的化学组成、分布及生理功效进行了阐述,并分析了功能性低聚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对其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关键词] 功能性低聚糖;低聚异麦芽糖;大豆低聚糖;低聚果糖;低聚木糖;理化特性;生理功能[中图分类号] O629.1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1-9387(2006)07-0096-05 低聚糖是由2~10个同种或不同种单糖分子构成的聚合物。
功能性低聚糖是低聚糖的一类,其单糖分子间结合位置特殊,在人或动物体内找不到相应的代谢酶系,不能作为能量供体,但却可以发挥以增殖体内双歧杆菌为主的众多保健功能[1-2]。
因此,功能性低聚糖作为一类新兴的功能性食品,被单独制成保健品或添加于食品中。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一些功能性低聚糖产品在日本就已形成了工业化规模生产[3-4]。
欧洲一些国家如比利时、荷兰、法国等,也有多年开发低聚糖的历史,并将其用于低能量食品[3,5-6]。
我国对功能性低聚糖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于“九五”期间形成工业规模和达到产品产业化,近年来由于其巨大的市场潜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7-8]。
本文对目前研究最多、应用最广泛的低聚异麦芽糖(Iso-ma lto olig osaccha ride,IM O)、大豆低聚糖(Soy bean o ligo saccha ride,SBO S)、低聚果糖(Fructoo ligo saccharide, FO S)、低聚木糖(X yloo lig o saccharide,XO S)等4种功能性低聚糖的化学组成与分布、理化特性、功效及研发状况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功能性低聚糖的研究和合理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保健食品检测试验
保健食品检测试验一、保健食品卫生学检测1、卫生学试验检验项目的确定:根据产品的详细配方和原料组成、主要工艺、剂型及其他相关资料,依据保健食品和各类食品相关国家、行业标准,确定卫生学检验项目。
2、卫生学试验常用检验方法《食品卫生理化检验方法》GB/T5009.1- 203-2003GB/T5009.23;190;191-2006《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方法》GB/T4789.1-31;33-35-2003每个指标都要列出具体的检验方法,如一个指标的标准检验方法有多个,要列出具体用的是哪一个方法。
3、确定卫生学试验检验项目的主要依据之一是GB16740《保健(功能)食品通用标准》:感官指标净含量铅、总砷、总汞微生物(1)单件定量包装产品净含量允许负偏差(2)铅、总砷、总汞检测方法:第一法: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第二法: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第三法: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总碑GB/T5009.11-2003第一法:氢化物原子荧光光度法第二法:银盐法第三法:砷斑法第一法:原子荧光光谱法第二法:冷原子吸收光谱法(3)微生物指标检测方法:菌落总数:GB/T4789.2-2003大肠菌群:GB/T4789.3-2003霉菌:GB/T4789.15-2003酵母:GB/T4789.15-2003致病菌(指肠道致病菌和致病性球菌)沙门氏菌:GB/T4789.4-2003志贺氏菌:GB/T4789.5-2003金黄色葡萄球菌:GB/T4789.10-2003溶血性链球菌:GB/T4789.11-2003从安全性角度出发,测定胶囊类样品的铅、总砷、总汞、微生物指标时须包括胶囊皮。
(4)其他经常检测的卫生学指标注:不同剂型水分指标要求(5)不同原料的卫生学指标检测要求二、稳定性检测(1)稳定性试验的方式保温加速试验:3批样品,37-40℃、75%相对湿度下保存90天,每30天检测一次;稳定性试验报告包括:3批样品保温前(卫生学)、保温30天、60天、90天的样品检验结果;规定保质期2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健食品中异麦芽低聚糖、低聚果糖、大豆低聚糖的测定
1.范围
本方法规定了保健食品中异麦芽低聚糖、低聚果糖、大豆低聚糖的测定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保健食品(糖浆、糖粉、饮料、奶粉)中异麦芽低聚糖、低聚果糖、大豆低聚糖的测定。
本方法最低检出量:异麦芽糖2µg;潘糖5µg;异麦芽三糖10µg;蔗果三糖(GF2)5µg;蔗果四糖(GF3)5µg;蔗果五糖(GF4)10µg;棉籽糖20µg;水苏糖30µg。
2.原理
试样除去蛋白后,离心、脱色,用液相色谱分析,用NH2柱分离,示差检测器测定,外标法定量。
3.试剂
除特殊说明,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实验用水为去离子水或同等纯度的蒸馏水。
3.1乙腈(色谱纯)。
3.2无水乙醇。
3.3麦芽糖、异麦芽糖、潘糖、麦芽三糖、异麦芽三糖、棉籽糖、水苏糖(含量≥98%)
3.4低聚果糖(总含量≥96%,其中GF238%,GF351%,GF47%)。
3.5麦芽糖、异麦芽糖混合标准溶液:分别称取麦芽糖10.0mg,异麦芽糖15.0mg,潘糖9.0mg,麦芽三糖15.0mg,异麦芽三糖12.0mg,用水溶解,并定容至1.0mL。
将此溶液逐级稀释成下列浓度:标准溶液名称:麦芽糖、异麦芽糖、潘糖、麦芽三糖、异麦芽三糖(mg/mL)
10.500.750.450.750.60
2 1.00 1.500.90 1.50 1.20
3 2.00 3.00 1.80 3.00 2.40
410.0015.009.0015.0012.00
3.6低聚果糖标准溶液:精密称取含GF238%、GF351%、GF47%的低聚果糖标准品0.0500g,用水溶解并定容至2.50mL。
将此液逐级稀释成下列浓度:
标准溶液名称:GF2、GF3、GF4(mg/mL)
1 1.50 2.000.30
2 3.00 4.000.60
3 4.50 6.000.90
4 6.008.00 1.20
57.5010.00 1.40
3.7棉籽糖、水苏糖标准溶液:精密称取棉籽糖0.0400g,水苏糖0.0600g,用水溶解并定容至
4.0mL。
将此液逐级稀释成下列浓度:
标准溶液名称:棉籽糖水苏糖(mg/mL)
1 2.0 3.0
2 4.0 6.0
3 6.09.0
48.012.0
510.015.0
由于试样中程度不同的含有葡萄糖、果糖、蔗糖、乳糖,所以在配制标准应用液时可加入适量的葡萄糖、果糖、蔗糖、乳糖,主要是用于定性。
将各标准系列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测定,绘制标准工作曲线。
4.仪器
4.1高效液相色谱仪(附带示差检测器)。
4.2离心机:10000r/min。
4.3分析天平:1/10000。
4.4分析天平:1/1000。
5.分析步骤
5.1试样制备
5.1.1糖浆和糖粉:称取1.0000g糖浆或0.2000g糖粉,用水稀释或溶解,并定容置10.0mL,摇匀,溶液过0.45µm滤膜,滤液用于HPLC测定。
5.1.2不含乳液体饮料:饮料直接离心,上清液过0.45mm滤膜,滤液用于HPLC测定。
5.1.3含乳液体饮料:取10.0mL试样放入烧杯中,加无水乙醇30mL,搅拌混匀,放置5min,离心,取上清液20mL在沸水浴上挥发近干。
残液用水溶解并定容至5-10mL,溶液过0.45µm滤膜,滤液用于HPLC测定。
5.1.4奶粉:称取2.000g试样,放入200mL烧杯中,加水15.0mL溶解,再加45.0mL无水乙醇,搅匀,放置5min,离心,取上清液30.0mL在沸水浴上挥发近干,残液用水溶解并定容至一定体积,溶液过0.45µm滤膜,滤液用于HPLC测定。
5.2高效液相色谱参考条件
5.1.1色谱柱:不锈钢柱,内径4.6mm×300mm反相氨基柱,粒径5µm;
5.1.2柱温45℃,检测室40℃。
5.1.3流动相:乙腈+水=76+24
5.1.4流量:1.5mL/min。
5.1.5灵敏度:64。
5.1.6进样量:20µL
5.1.7在上述色谱条件下注入标准溶液和试样溶液,以保留时间定性,外标法定量。
6.分析结果的表述
6.1计算
A×C i×V
X=——————
A i×m×1/2
式中:X:试样中某低聚糖的含量,g/kg(g/L)。
A:试样的峰面积或峰高。
C i:单一低聚糖标准溶液的浓度,mg/mL。
A i:标准溶液的峰面积或峰高。
m:试样质量,g(mL)。
V:试样定容体积,mL。
6.2结果表示: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注:功能性异麦芽低聚糖的含量以异麦芽糖、潘糖、异麦芽三糖计。
7.允许差
同一实验室,平行测定两次结果的相对偏差不得超过10%。
8.准确度
准确度以回收率表示。
将某种低聚糖加入糖浆、饮料或奶粉中,做回收率实验,回收率应在90%~104%范围内。
9.正相氨基色谱柱转换为反相氨基色谱柱的步骤以产品说明书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