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生化检测项目分析方法举例及参数设置
检验科生物化学指标常见检测与分析方法
![检验科生物化学指标常见检测与分析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6721a4a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e0.png)
检验科生物化学指标常见检测与分析方法在检验科中,生物化学指标的检测与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通过对生物体内各种物质的检测,我们可以了解其生理状况、代谢过程以及疾病发展情况等。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生物化学指标检测与分析方法。
1. 血糖测定方法血糖是机体能量代谢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糖尿病、胰岛功能等的关键参数。
目前常用的血糖测定方法有以下几种:1.1 血糖试纸法:通过检测尿液或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来判断血糖水平,这种方法操作简便,但准确性较低。
1.2 酶法:利用葡萄糖氧化酶催化葡萄糖与氧发生反应,生成过氧化氢,进而与染料产生色素变化,通过比色测定来确定血糖水平。
1.3 电化学法:利用电极测量血液中葡萄糖的电流,根据电流强度与血糖浓度之间的关系确定血糖水平。
2. 血脂测定方法血脂是衡量人体脂质代谢情况的重要指标,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血脂测定方法:2.1 酶法:利用特定酶催化血液中的甘油三酯、胆固醇等成分与底物反应,通过酶促反应生成染色物质,通过比色法来确定血脂水平。
2.2 荧光法:利用荧光标记的血脂分子与特定荧光染料结合并发生荧光共振能量转移,通过荧光强度的变化来测定血脂水平。
2.3 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利用紫外检测器检测分离的血脂成分,进而确定血脂水平。
3. 肝功能指标测定方法肝功能指标是评估肝脏健康状况的重要依据,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肝功能指标测定方法:3.1 谷丙转氨酶(ALT)检测法:通过酶促反应,测定血液中ALT 的活性,进而判断肝细胞损伤情况。
这种方法操作简便、准确性高。
3.2 谷草转氨酶(AST)检测法:利用酶促反应测定血液中AST的活性,AST水平升高可能与心脏、肝脏或肌肉组织的损伤有关。
3.3 白蛋白测定法:通过比色测定血液中白蛋白的含量,判断肝脏合成蛋白质的功能状态,白蛋白水平降低可能与肝脏疾病有关。
4. 肾功能指标测定方法肾功能指标的测定是评估肾脏健康情况的重要手段,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肾功能指标测定方法:4.1 血尿素氮(BUN)测定法:通过分析血液中的尿素氮含量,可以评估肾小球滤过功能和尿液浓缩功能。
生化分析仪参数设置
![生化分析仪参数设置](https://img.taocdn.com/s3/m/e962a70f16fc700abb68fc63.png)
(八)底物耗尽限额设置。
有些仪器有自动选择线性功能,能自动 选择反应曲线上连续监测期内仍呈线性 的吸光度数据计算结果,使酶活性测定 的线性范围得以扩大,可以减少稀释及 重测次数。
(九)试剂吸光度上限、下限 和试剂空白速率设置。
每种试剂都有一定的空白吸光度范围, 试剂空白吸光度的改变往往提示着试剂 的变质,此时应更换合格试剂。 试剂吸光度上限为正向反应用,试剂吸 光度下限为负向反应用。
(三):样品量与试剂量设置
3.1稀释水量。 添加样品稀释水是为了洗出粘附在采样 针内壁上的微量血清,减少加样误差, 添加试剂稀释水是为了避免试剂间的交 叉污染。所以两种稀释水应尽量减少, 以免被过量稀释。
(三):样品量与试剂量设置
3.2最小样品量。 即分析仪进样针能在规定的误差范围内 吸取的最小样品量,随着技术的不断改 进,仪器的最小样品量逐渐减小,在样 品含高浓度代谢产物或高活性酶浓度的 情况下往往需采用分析仪的最小样品量 作为减量参数,从而使仪器的检测范围 上限得以扩大。
(一):检测方法。
1.3比浊法。 自动生化分析仪一般只能做透射免疫比 浊分析,当光线通过一定体积的含免疫 复合物的溶液时,由于溶液中存在的抗 原-抗体复合物粒子对光线的反射和吸收, 引起透射光的减少,测定的光通量和抗 原抗体复合物的量成反比。
(一):检测方法。
比浊法常用于终点法测定,目前主要用于 血清特种蛋白的检测,如载脂蛋白、免 疫球蛋白等。
(一):检测方法。
1.1终点法 1.1终点法又称为平衡法,是根据反应达 到平衡时反应产物的吸收光谱特征及其 对光吸收强度的大小对物质进行定量分 析的一类方法,有一点终点法和两点终 点法两类。
两点法、终点法、速率法
![两点法、终点法、速率法](https://img.taocdn.com/s3/m/c27bc134bed5b9f3f90f1c90.png)
什么叫两点法、终点法、速率法?两点法:测定酶反应开始后某一时间内(t1到t2)产物或底物浓度的总变化量以求取酶反应初速度的方法。
终点法:通过测定酶反应开始到反应达到平衡时产物或底物浓度总变化量,以求出酶活力的方法,亦称平衡法。
速率法:是指连续测定(每15秒~1分钟监测一次)酶反应过程中某一反应产物或底物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来求出酶反应的初速度的方法,即连续监测法。
一、常用生化检测项目分析方法举例1.终点法检测常用的有总胆红素(氧化法或重氮法)、结合胆红素(氧化法或重氮法)、血清总蛋白(双缩脲法)、血清白蛋白(溴甲酚氯法)、总胆汁酸(酶法)、葡萄糖(葡萄糖氧化酶法)、尿酸(尿酸酶法)、总胆固醇(胆固醇氧化酶法)、甘油三酯(磷酸甘油氧化酶酶法)、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直接测定法)、钙(偶氮砷Ⅲ法)、磷(紫外法)、镁(二甲苯胺蓝法)等。
以上项目中,除钙、磷和镁基本上还使用单试剂方式分析因而采用一点终点法外,其它测定项目都可使用双试剂故能选用两点终点法,包括总蛋白、白蛋白测定均已有双试剂可用。
2.固定时间法苦味酸法测定肌酐采用此法。
(两点法)3.连续监测法对于酶活性测定一般应选用连续监测法,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氨酰基转移酶、淀粉酶和肌酸激酶等。
一些代谢物酶法测定的项目如己糖激酶法测定葡萄糖、脲酶偶联法测定尿素等,也可用连续监测法。
4.透射比浊法透射比浊法可用于测定产生浊度反应的项目,多数属免疫比浊法,载脂蛋白、免疫球蛋白、补体、抗"O"、类风湿因子,以及血清中的其他蛋白质如前白蛋白、结合珠蛋白、转铁蛋白等均可用此法。
二、分析参数设置分析仪的一些通用操作步骤如取样、冲洗、吸光度检测、数据处理等,其程序均已经固化在存储器里,用户不能修改。
各种测定项目的分析参数(analysis paramete)大部分也已设计好,存于磁盘中,供用户使用;目前大多数生化分析仪为开放式,用户可以更改这些参数。
生化分析仪常用分析方法共有三大类,分别为终点法、固定时间法和动力学法
![生化分析仪常用分析方法共有三大类,分别为终点法、固定时间法和动力学法](https://img.taocdn.com/s3/m/9d76d678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89.png)
生化分析仪常用分析方法共有三大类,分别为终点法、固定时间法和动力学法生化分析仪常用分析方法共有三大类,分别为终点法、固定时间法和动力学法。
终点法:指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应,反应达到平衡,由于反应的平衡常数很大,可认为全部底物(被测物)转变成产物,反应液的吸光度不再变化,只与被测物的浓度有关。
这类方法通常称为“终点”法,更确切地说应称“平衡”法。
单试剂单波长终点法:t1时刻加入试剂(体积为V),t2刻加入样本(体积为S),然后搅拌并反应,之后开始测量反应液的吸光度,在t3时刻反应达到终点,t3-t2为测定时间。
反应度R=At3-At2-1×V/(V+S),或R=At3-ARBLK。
其中:Ati为i时刻的吸光度,ARBLK为试剂空白吸光度。
单试剂双波长终点法:基本上同“单试剂单波长终点法”,只是对于每一个测定周期,其实际吸光度等于Aλ1-Aλ2。
双试剂单波长终点法:t1时刻加入第一试剂(体积为V1),t2时刻加入样本(体积为S)之后立即搅拌,t3时刻加入第二试剂(体积为V2) 并立即搅拌,t4时刻反应达到终点。
t3-t2为孵育时间,t4-t3为测定时间。
在项目参数中,如果反应起始时间设为0,则反应度R=A时刻吸光度-双试剂空白吸光度。
如果反应起始时间小于0,则反应度R=At4 -双试剂空白吸光度-t3到t2间设定点的吸光度×(V1+S)/(V1+S+V2)。
双试剂双波长终点法:基本上同“双试剂单波长终点法”,只是对于每一个测定周期,其实际吸光度等于Aλ1-Aλ2。
固定时间法:又称为一级动力学法、二点动力学法等,指在一定的反应时间内,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的一次方成正比,即v=k[S]。
由于底物在不断的消耗,因此整个反应速度在不断的减小,表现为吸光度的变化越来越小。
这类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很长,理论上可以在任意时间段进行监测,但由于血清成份复杂,反应刚启动时反应较复杂,杂反应较多,必需经过一段延迟时间才能进入稳定反应期。
生化仪方法及参数设置有关的知识
![生化仪方法及参数设置有关的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21b4422b5727a5e9846a6109.png)
方法及参数有关的知识1、导向知识:生化分析仪的基本原理是分光光度计,或者俗称比色计。
分光光度计的依据是“朗伯—比尔定律”。
朗伯—比尔定律阐述了液体吸光度与液体浓度的关系,并且引申出相应的公式及推导公式。
吸光度越高,溶液的色度也就越深,反之越浅。
当然前提是同波长下。
一般来说,生化反应把吸光度增加的叫做正反应,或者叫做上升反应,色度越来越深;吸光度下降的反应叫做负反应或者下降反应,色度越来越浅。
应用和维修的界限其实很难划分,一般来说操作问题属于应用,故障属于维修。
但结果问题有可能是应用问题,也有可能是故障,所以生化仪区分应用和维修我认为纯属找麻烦。
2、生化的测试方法:从分光光度计的方法来说,有透射和散射两种方法,生化仪只用到透射法,因为它只有一套光路。
贝克曼的自有机型和特定蛋白仪及免疫类血凝类设备,还增加有散射法等等。
生化的测试方法只有两种,那就是终点法和速率法,其余方法都是衍生法。
而单试剂或者双试剂与否与方法关系不大,只跟衍生法有关。
2.1终点法顾名思义,在反应终点进行吸光度测定的方法,其衍生方法有一点终点法,对应单试剂;两点终点法对应双试剂。
还有一些相关的概念:试剂空白、血清空白。
先声明一下,下面出现的所有例图都是选自日立、奥林巴斯、东芝、拜耳这些生化仪的手册,选择的目的一是有代表性,而是清晰度好,并非我个人有所倾向。
2.2一点终点法:也就是单试剂采用的方法。
这是奥林巴斯的曲线示意图,它是R1+S方式,所有生化仪都是以样本S的加入为正式读点的开始,之前加入的试剂读点都为0或负数。
所有试剂和样本加入后,都进行搅拌。
上图中R1加入搅拌后进行第一个读点吸光度测试,读点编号为0,然后加入样本再次搅拌开始正式读点1-27。
而测试读点是27,也就是反应终点。
当然,不一定非要到最后一个读点,很多蛋白反应速度很快,几分钟就到达终点,所以根据情况设置。
奥林巴斯的机型算是一类机型,与贝克曼自有机型类似,R和S间隔读点,也正是这个特性引发了试剂空白和血清空白的应用。
常用生化检测项目分析方法与参数设置
![常用生化检测项目分析方法与参数设置](https://img.taocdn.com/s3/m/04ef5a1c5acfa1c7ab00cc01.png)
常用生化检测项目分析方法及参数设置一、常用生化检测项目分析方法举例1.终点法检测常用的有总胆红素(氧化法或重氮法)、结合胆红素(氧化法或重氮法)、血清总蛋白(双缩脲法)、血清白蛋白(溴甲酚氯法)、总胆汁酸(酶法)、葡萄糖(葡萄糖氧化酶法)、尿酸(尿酸酶法)、总胆固醇(胆固醇氧化酶法)、甘油三酯(磷酸甘油氧化酶酶法)、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直接测定法)、钙(偶氮砷Ⅲ法)、磷(紫外法)、镁(二甲苯胺蓝法)等。
以上项目中,除钙、磷和镁基本上还使用单试剂方式分析因而采用一点终点法外,其它测定项目都可使用双试剂故能选用两点终点法,包括总蛋白、白蛋白测定均已有双试剂可用。
2.固定时间法苦味酸法测定肌酐采用此法。
3.连续监测法对于酶活性测定一般应选用连续监测法,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氨酰基转移酶、淀粉酶和肌酸激酶等。
一些代谢物酶法测定的项目如己糖激酶法测定葡萄糖、脲酶偶联法测定尿素等,也可用连续监测法。
4.透射比浊法透射比浊法可用于测定产生浊度反应的项目,多数属免疫比浊法,载脂蛋白、免疫球蛋白、补体、抗"O"、类风湿因子,以及血清中的其他蛋白质如前白蛋白、结合珠蛋白、转铁蛋白等均可用此法。
二、分析参数设置分析仪的一些通用操作步骤如取样、冲洗、吸光度检测、数据处理等,其程序均已经固化在存储器里,用户不能修改。
各种测定项目的分析参数(analysisparamete)大部分也已设计好,存于磁盘中,供用户使用;目前大多数生化分析仪为开放式,用户可以更改这些参数。
生化分析仪一般另外留一些检测项目的空白通道,由用户自己设定分析参数。
因此必须理解各参数的确切意义。
一、分析参数介绍(一)必选分析参数这类参数是分析仪检测的前提条件,没有这些参数无法进行检测。
1.试验名称试验名称(testcode)是指测定项目的标示符,常以项目的英文缩写来表示。
2.方法类型(也称反应模式)方法类型(assay)有终点法、两点法、连续监测法等,根据被检物质的检测方法原理选择其中一种反应类型。
两点法、终点法、速率法
![两点法、终点法、速率法](https://img.taocdn.com/s3/m/e36c3ee6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9f.png)
什么叫两点法、终点法、速率法?两点法:测定酶反应开始后某一时间内(t1到t2)产物或底物浓度的总变化量以求取酶反应初速度的方法。
终点法:通过测定酶反应开始到反应达到平衡时产物或底物浓度总变化量,以求出酶活力的方法,亦称平衡法。
速率法:是指连续测定(每15秒~1分钟监测一次)酶反应过程中某一反应产物或底物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来求出酶反应的初速度的方法,即连续监测法。
一、常用生化检测项目分析方法举例1.终点法检测常用的有总胆红素(氧化法或重氮法)、结合胆红素(氧化法或重氮法)、血清总蛋白(双缩脲法)、血清白蛋白(溴甲酚氯法)、总胆汁酸(酶法)、葡萄糖(葡萄糖氧化酶法)、尿酸(尿酸酶法)、总胆固醇(胆固醇氧化酶法)、甘油三酯(磷酸甘油氧化酶酶法)、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直接测定法)、钙(偶氮砷Ⅲ法)、磷(紫外法)、镁(二甲苯胺蓝法)等。
以上项目中,除钙、磷和镁基本上还使用单试剂方式分析因而采用一点终点法外,其它测定项目都可使用双试剂故能选用两点终点法,包括总蛋白、白蛋白测定均已有双试剂可用。
2.固定时间法苦味酸法测定肌酐采用此法。
(两点法)3.连续监测法对于酶活性测定一般应选用连续监测法,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氨酰基转移酶、淀粉酶和肌酸激酶等。
一些代谢物酶法测定的项目如己糖激酶法测定葡萄糖、脲酶偶联法测定尿素等,也可用连续监测法。
4.透射比浊法透射比浊法可用于测定产生浊度反应的项目,多数属免疫比浊法,载脂蛋白、免疫球蛋白、补体、抗"O"、类风湿因子,以及血清中的其他蛋白质如前白蛋白、结合珠蛋白、转铁蛋白等均可用此法。
二、分析参数设置分析仪的一些通用操作步骤如取样、冲洗、吸光度检测、数据处理等,其程序均已经固化在存储器里,用户不能修改。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常用分析参数的设置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常用分析参数的设置](https://img.taocdn.com/s3/m/60309f7a81c758f5f71f6773.png)
基本分析参数设置
二、方法类型 检测方法类型或分析类型至少分为终点法和速率法两
种,其他方法都与这两类方法有关。 1. 终点法可以分为减试剂空白和不减试剂空白两种,多选择
前者。 2. 速率法也可以分为减试剂空白或不减试剂空白的两种方法
。色素原底物自身水解引起的空白速率应该在测定速率中 减去。而某些内源性干扰引起的速率,由于包含在测定阶 段的速率中,故无法减掉,只能通过设置一定的延迟时间 或恰当的主读数区间,加上双波长检测来尽量避免。 3. 固定时间法实际上就是特殊的两点法,只不过第一点不一 定是起点,第二点不一定是终点。
基本分析参数设置
例如:如果是单试剂终 点法测定,例如血糖 试剂盒说明书(己糖 激酶法)规定为37℃ 需10分钟反应达到终 点,那么试剂必须在 测光点0点前加入, 才能保证线性测量范 围内的所有样品都能 在分析流程结束前达 到终点。
反应的时间过程
基本分析参数设置
反应的时间过程
如果是双试剂终点法 测定,安排试剂2在测 光点16-17间加入,剩 下的时间不足10分钟 ,那么就有可能出现 反应尚未达到终点而 分析流程结束,得到 的结果将不可靠。可 见,针对类似7600 p 分析流程特点,对一 个终点法试剂盒性能 的要求,在37℃反应 达终点的时间最多不 能超过十分钟,否则 无法实现全自动分析 。
生化分析仪的参数设置
![生化分析仪的参数设置](https://img.taocdn.com/s3/m/305201f7e009581b6bd9eb36.png)
生化分析仪的参数设置1.分析方法常见的分析方法有:终点分析法、连续监测法、比浊测定法。
1.1 终点分析法1.1.1 一点终点法该法的特点是使用一种或两种试剂,待测定物与试剂反应达到终点时,测定吸光度,计算待测物的浓度。
该法常见的有总蛋白双缩脲法、白蛋白溴甲酚绿法、葡萄糖氧化酶法。
1.1.2 两点终点法也称固定时间法。
在单试剂分析中,该法可以消除样品以及试剂的颜色、浊度的干扰,其原理是在样品与试剂混合后的延滞期后读取一个点A1,一定时间后读取A2,ΔA=A2-A1,然后比较标准和测定的ΔA值,求得待测物的浓度。
单试剂分析常见的有肌酐苦味酸法。
在双试剂分析中,该法还具有消除内源性物质测定的干扰,其原理是加入试剂1后读取A1,加入试剂2后读取A2,A1相当于读出样品空白值,A2才是实际呈色反应,因此ΔA=A2-A1。
1.2 连续监测法其原理是在酶促反应的最适条件下,用物理、化学或酶促反应的分析方法,在反应速度恒定期(零级反应期)来连续观察和记录一定反应时间内底物或产物量的变化,以单位时间酶反应初速度计算出酶活力的大小和代谢物的浓度。
其具体方法有两点速率法和多点速率法。
1.2.1 两点速率法观察在零级反应期内两个时间点的吸光度,用两个点的吸光度的差值(ΔA)除以时间(分),计算出每分钟的吸光度变化值。
1.2.2 多点速率法在酶促反应进程的零级反应期内每隔一定时间(2-30s)进行一次监测,连续监测多次,求出单位时间内的反应速度。
1.3 比浊测定法自动化生化分析仪一般只能做透射比浊分析,其原理是在光源的光路方向测量透过光强度,它常用于终点法测定,目前应用较多的为免疫透射比浊法。
目前主要用于血清特种蛋白的检测,如载脂蛋白、微量蛋白、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以及某些药物监测等。
2. 温度一般生化分析仪的恒温控制器可以对25℃、30℃、37℃三种温度进行恒温,根据需要可以任意选择。
由于酶在达到最适温度以前,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率增加1-2倍,因此I FCC推荐酶测定时的温度设置为37℃。
常用生化检测项目分析方法举例及参数设置
![常用生化检测项目分析方法举例及参数设置](https://img.taocdn.com/s3/m/9e7095feff00bed5b8f31d95.png)
常用生化检测项目分析方法举例及参数设置一、常用生化检测项目1.终点法检测常用的有总胆红素(氧化法或重氮法)、结合胆红素(氧化法或重氮法)、血清总蛋白(双缩脲法)、血清白蛋白(溴甲酚氯法)、总胆汁酸(酶法)、葡萄糖(葡萄糖氧化酶法)、尿酸(尿酸酶法)、总胆固醇(胆固醇氧化酶法)、甘油三酯(磷酸甘油氧化酶酶法)、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直接测定法)、钙(偶氮砷Ⅲ法)、磷(紫外法)、镁(二甲苯胺蓝法)等。
以上项目中,除钙、磷和镁基本上还使用单试剂方式分析因而采用一点终点法外,其它测定项目都可使用双试剂故能选用两点终点法,包括总蛋白、白蛋白测定均已有双试剂可用。
2.固定时间法苦味酸法测定肌酐采用此法。
3.连续监测法对于酶活性测定一般应选用连续监测法,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氨酰基转移酶、淀粉酶和肌酸激酶等。
一些代谢物酶法测定的项目如己糖激酶法测定葡萄糖、脲酶偶联法测定尿素等,也可用连续监测法。
4.透射比浊法透射比浊法可用于测定产生浊度反应的项目,多数属免疫比浊法,载脂蛋白、免疫球蛋白、补体、抗"O"、类风湿因子,以及血清中的其他蛋白质如前白蛋白、结合珠蛋白、转铁蛋白等均可用此法。
二、分析参数设置分析仪的一些通用操作步骤如取样、冲洗、吸光度检测、数据处理等,其程序均已经固化在存储器里,用户不能修改。
各种测定项目的分析参数(analysis paramete)大部分也已设计好,存于磁盘中,供用户使用;目前大多数生化分析仪为开放式,用户可以更改这些参数。
生化分析仪一般另外留一些检测项目的空白通道,由用户自己设定分析参数。
因此必须理解各参数的确切意义。
一、分析参数介绍(一)必选分析参数这类参数是分析仪检测的前提条件,没有这些参数无法进行检测。
1.试验名称试验名称(test code)是指测定项目的标示符,常以项目的英文缩写来表示。
2.方法类型(也称反应模式) 方法类型(assay)有终点法、两点法、连续监测法等,根据被检物质的检测方法原理选择其中一种反应类型。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常规项目分析质量指标以及临床化学常用分析技术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常规项目分析质量指标以及临床化学常用分析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841756d8647d27284a73518b.png)
12.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常规项目分析质量指标检验项目CV/%B/%TE/%指标等级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6.0 6.0 16.0 优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6.0 5.0 15.0 中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 3.5 5.5 11.0 优碱性磷酸酶(ALP) 5.0 10.0 18.0 低肌酸激酶(CK) 5.5 5.5 15.0 优淀粉酶(AMY) 4.5 4.5 15.0 中乳酸脱氢酶(LDH) 4.0 4.0 11.0 中总蛋白(TP) 2.0 2.0 5.0 低白蛋白(Alb) 2.5 2.0 6.0 低总胆红素(TBil) 6.0 5.0 15.0 优血糖(Glu) 3.0 2.0 4.0 中肌酐(Cre) 4.0 5.5 12.0 低尿酸(UA) 4.5 4.5 12.0 中尿素(Urea) 3.0 3.0 8.0 优总胆固醇(TC) 3.0 4.0 9.0 中甘油三酯(TG) 5.0 5.0 14.0 优氯离子(Cl) 1.5 1.5 4.0 低于低等钠离子(Na) 1.5 1.5 4.0 低于低等钾离子(K) 2.5 2.0 6.0 中钙离子(Ca) 2.0 2.0 5.0 低于低等镁离子(Mg) 5.5 5.5 15.0 低于低等铁离子(Fe) 6.5 4.5 15.0 优磷酸根离子 4.0 3.0 10.0 中临床化学常用分析技术临床化学常用分析方法一、光谱分析(分光光度技术)利用各种化学物质所具有的发射、吸收或散射光谱谱系的特征,来确定其性质、结构或含量的技术,称为光谱分析技术。
具有灵敏、快速、简便等特点,是生物化学分析中最常用的分析技术。
发射光谱分析:荧光分析法和火焰光度法吸收光谱分析:可见及紫外光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散射光谱分析:比浊法二、电泳分析在直流电场中,带电粒子向带符号相反的电极移动的现象称为电泳。
三、离心技术离心技术分为制备离心技术和分析离心技术。
检验科常见生物化学检测方法与解读
![检验科常见生物化学检测方法与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d4754f6f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3e.png)
检验科常见生物化学检测方法与解读生物化学检测在现代医学诊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检验体液中的生化指标,可以了解人体内部的代谢状态、器官功能以及疾病发生发展情况。
本文将介绍一些检验科常见的生物化学检测方法以及对检测结果进行的解读。
一、血液生化指标检测方法及解读血液生化指标是人体内部各种物质的重要代谢指标,通过测定这些指标可以评估人体健康状况。
常见的血液生化指标包括血糖、血脂、肝功能指标、肾功能指标等。
1. 血糖检测方法与解读血糖是评估糖代谢功能的指标,常见血糖检测方法有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等。
空腹血糖水平在正常范围是指餐前至少8小时未进食或不含碳水化合物的饮食后,血浆中的葡萄糖浓度。
正常成年人的空腹血糖水平应该在3.9-6.1mmol/L之间。
餐后血糖检测结果能够评估人体对葡萄糖的代谢能力,正常成年人的餐后2小时血糖应该在4.0-7.8mmol/L之间。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可以反映过去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评估长期血糖控制情况的重要指标。
2. 血脂检测方法与解读血脂指标主要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检测血脂的方法有血清化学法、酶促动力学法等。
正常人的总胆固醇水平应该在3.1-5.2mmol/L之间,甘油三酯水平应该在0.6-1.7mmol/L之间,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应该大于1.0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应该小于3.4mmol/L。
3. 肝功能指标检测方法与解读肝功能指标是评估肝脏功能情况的指标,常见的包括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汁酸(TBA)等。
肝功能的测定方法有比色法、化学发光法等。
正常人的谷丙转氨酶水平一般在5-40U/L之间,谷草转氨酶水平一般在5-40U/L之间,总胆汁酸水平一般在0.2-1.5mmol/L之间。
4. 肾功能指标检测方法与解读肾功能指标是评估肾脏功能情况的指标,常见的包括尿素氮(BUN)、肌酐(Cr)和尿酸(UA)等。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参数设置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参数设置](https://img.taocdn.com/s3/m/89dfce2b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5e.png)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参数设置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参数设置一、分析方法的选择:常见的分析方法有:一点终点分析法,二点终点分析法,速率法,二点速率法。
1一点终点分析法:该法使用校正液,其原理是经过一定反应时间后,反应达到平衡时进行的一点分析。
例如:双缩脲法测定总蛋白,溴甲酚绿法测定白蛋白均用该法。
对于反应快的物质选用一点终点分析法。
2二点终点分析法:该法使用校正液,其原理是用二点的吸光度之差进行计算。
多数项目选用该法。
应用该法分两种情况。
2.1在单试剂分析中,测定波长同常见干扰物质的吸收光谱有重叠时(如脂血、溶血、黄疸样品),通过选用二点终点分析法可消除样品空白引起的干扰。
例如:GOD-POD法测定血糖,其测定波长为500nm,溶血样品中的血红蛋白在500nm有较强吸收,其吸光度大小在整个反应过程中保持不变,用反应完成时测定点的吸光度减去刚开始反应第一点的吸光度,这样就扣除了溶血产生的吸光度,消除了溶血对测定的干扰。
2.2在双试剂分析中,选用二点终点分析法可消除内源性物质的干扰。
3速率法:用于酶活力的测定。
所有酶活力测定均选用速率法。
其原理是根据酶所催化反应的速率来测定酶活力的大小。
4二点速率法:主要用于碱性苦味酸法测定肌酐。
肌酐同苦味酸反应,其速率不成线性,因而不能用速率法。
由于血清中的草酰乙酸能很快同苦味酸反应形成红色化合物干扰测定,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血清中的维生素C、丙酮酸、蛋白质等也能同苦味酸反应形成红色化合物干扰测定。
为了消除干扰,碱性苦味酸法测定肌酐要求在30秒和60秒两点测定,因而选用二点速率法。
二、双波长测定中辅助波长的选择:双波长的应用是为了消除样品中对测定有干扰的物质的影响,而实际应用中选择辅助波长主要用于消除脂血、溶血、黄疸的干扰。
脂血样品中的脂质吸收光谱从300~600nm均有吸收,呈逐渐下降的趋势;溶血样品中的血红蛋白在350nm、400nm、540nm、580nm有4个吸收峰;黄疸样品中的胆红素在300~500nm均有吸收,在400~500nm之间有强吸收峰。
生化检验项目
![生化检验项目](https://img.taocdn.com/s3/m/9ba7af33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81.png)
生化检验项目一、任务背景生化检验项目是临床医学中常用的检验方法之一,通过对血液、尿液、体液等样本中的生化指标进行检测,可以评估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状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本文将详细介绍生化检验项目的标准格式文本。
二、检验项目及标准格式文本1. 血液生化指标检测血液生化指标检测是常规的生化检验项目之一,主要包括以下指标:(1) 血糖测定血糖测定是评估糖代谢功能的重要指标,可用于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监测。
标准格式文本如下:检测方法:酶法测定正常参考范围:空腹血糖浓度为3.9-6.1 mmol/L结果解读:血糖浓度高于正常范围可能提示糖尿病或其他糖代谢异常。
(2) 血脂检测血脂检测用于评估血液中脂质的水平,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指标。
标准格式文本如下:检测方法:酶法测定正常参考范围:- 总胆固醇:<5.2 mmol/L- 甘油三酯:<1.7 mmol/L-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 mmol/L-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4 mmol/L结果解读:血脂水平异常可能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相关。
(3) 肝功能检测肝功能检测用于评估肝脏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状态,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白蛋白等指标。
标准格式文本如下:检测方法:酶法测定正常参考范围:-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男性<40 U/L,女性<32 U/L-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男性<37 U/L,女性<31 U/L- 总胆红素:<17.1 μmol/L- 直接胆红素:<6.8 μmol/L- 白蛋白:35-55 g/L结果解读:肝功能异常可能与肝炎、肝硬化等肝脏疾病相关。
2. 尿液生化指标检测尿液生化指标检测是评估尿液中的生化成分的重要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指标:(1) 尿蛋白定性检测尿蛋白定性检测用于评估尿液中蛋白质的存在与否,可用于肾脏疾病的筛查和监测。
标准格式文本如下:检测方法:免疫层析法结果解读:阳性结果可能提示肾脏疾病或其他病理状态。
生化分析仪的使用与参数设置
![生化分析仪的使用与参数设置](https://img.taocdn.com/s3/m/0305af647f1922791688e8d9.png)
• 单、双试剂的选择 ❖ 分析时间的选择
• 线性范围的选择 ❖ 校准方法的选择
返回目录
5
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参数设置
一点法反应曲线
辅酶I(NAD+、NADH)光吸收曲线
返回目录
一点法反应曲线
6
自动生化分析仪主要设置参数
常规设置参数
标本测试参数
仪器设置参数 数据分析参数
试验代号 试验名称 试验方法 试验类型 反应类型 底物耗尽
样本量与稀释水量 试剂量与稀释水量
样本空白
温度
终点法零点读 数
重复校标次数
计算因子 计量单位 小数点位数
孵育时间
线性范围
延迟时间
标准液数量
波长(主波长\次波长) 标准液浓度
返回目录
线性度
试剂吸光度上限 与下限
参考范围
2
一般自动生化分析仪的使用
返回目录
3
一般自动生化分析仪的使用
返回目录
4
第五节 生化分析仪的使用与参数设置
二 、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参数设置 参数很多,使用前应根据厂商说明及仪器实际情 况正确设置。包括技术参数、方法参数、时间参 数等方面,具体如下:
• 波长的选择
❖ 温度的选择
• 分析方法的选择 ❖ 样品量与试剂量的选择
生化检测方法汇总..
![生化检测方法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9f065f93cc22bcd127ff0c0d.png)
一、血清谷丙转氨酶(SGPT)赖氏改良法每个样做3个平行,置37水浴30分钟,各管加2,4-二硝基苯肼液0.5mL,混匀,再在37℃水浴中放置20mL,各管加0.4mol/L氢氧化钠溶液5mL,混匀,10分钟后,从水浴箱中取出,以蒸馏水调“零”点,用520nm波长比色,读取各管之吸光值,各管之吸光值均减去空白的吸光值,然后以吸光值为纵坐标,各管相应的转氨酶单位为横坐标。
绘制成标准曲线。
为了方便,可列出各光度相当于转氨酶单位表。
对照及样品各做3个平行,充分摇匀,静置10分钟后,用520nm波长比色,以蒸馏水调节零点,读取吸光值,用样品减去对照吸光值,求得样品的谷丙转氨酶活力。
谷丙转氨酶活性单位:37℃, pH7.4,每小时每毫升血清催化生成1μmol 丙酮酸为1个单位。
例:0.1ml 血清每小时催化生成0.1μmol丙酮酸, 即相当于GPT 100U / 100ml 血清。
注意:1. 在测定SGPT时,应事先将底物、血清在37℃水浴中保温,然后在血清管中加入底物,准确记时。
2. 标准曲线上数值在20~500U是准确可靠的,超过500U时,需将样品稀释。
3. 转氨酶只能作用于α-L-氨基酸,对D-氨基酸无作用。
实验室多用α-DL-氨基酸(较L-氨基酸价廉),若用L-氨基酸,则用量减半。
4. 溶血标本不宜使用,因血细胞中转氨酶活力较高,会影响测定效果。
5. 血清样品的测定需在显色后30分钟内完成。
6.丙酮酸标准液的浓度要求十分精确。
由于丙酮酸开封后易变质为多聚丙酮酸,而影响丙酮酸标准液的有效浓度而不易察觉。
建议使用质量可靠的市售丙酮酸标准液。
7.每批试剂的空白管吸光度上下波动不应超过0.015A,若有超出,应仔细检查试剂与仪器方面的问题。
8.严重脂血、黄疸、溶血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人血清标本可增加测定的吸光度,测定这类标本应做血清标本对照管优点:尽管基质液中余下的a-酮戊二酸同样可生成红棕色苯腙硝醌化合物而影响测定结果,但因其量不多,加之对505nm的吸光度远不如丙酮酸生成的苯腙硝醌化合物强,尤其用标准曲线作测定时,所用的酶活性单位通过卡门氏分光光度速率法矫正,摈弃了赖氏法一些固有弊端,结果比其他比色法准确.故卫生部临检中心建议国内无条件使用连续监测法的单位使用赖氏法.1981年全国常规生化检验方法学术讨论会认为赖氏法测定ALT活性较为合理, 缺点:由于赖氏法设计的底物浓度,如a-酮戊二酸不足,反应速度只能达到最大速度的65%;显色剂2,4-二硝基苯肼的用量只及反应液中酮酸浓度的一半;保温30min的酶促反应后,新生成的丙酮酸和未用完的a-酮戊二酸存在着无法人为控制的竞争显色的几率问题,如此等等,使赖氏法的重现性较差,在测量精度上仍与连续监测法相差甚大.* 1个卡门氏单位的定义是:在温度25℃,pH7.4,波长340nm,光径1cm 的条件下,1ml血清使NADH的吸光度下降0.001的转氨酶活性。
两点法、终点法、速率法
![两点法、终点法、速率法](https://img.taocdn.com/s3/m/94b815bd77232f60dccca1bb.png)
什么叫两点法、终点法、速率法?之勘阻及广创作两点法:测定酶反应开始后某一时间内(t1到t2)产品或底物浓度的总变更量以求取酶反应初速度的方法。
终点法:通过测定酶反应开始到反应达到平衡时产品或底物浓度总变更量,以求出酶活力的方法,亦称平衡法。
速率法:是指连续测定(每15秒~1分钟监测一次)酶反应过程中某一反应产品或底物的浓度随时间的变更来求出酶反应的初速度的方法,即连续监测法。
一、经常使用生化检测项目分析方法举例1.终点法检测经常使用的有总胆红素(氧化法或重氮法)、结合胆红素(氧化法或重氮法)、血清总蛋白(双缩脲法)、血清白蛋白(溴甲酚氯法)、总胆汁酸(酶法)、葡萄糖(葡萄糖氧化酶法)、尿酸(尿酸酶法)、总胆固醇(胆固醇氧化酶法)、甘油三酯(磷酸甘油氧化酶酶法)、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直接测定法)、钙(偶氮砷Ⅲ法)、磷(紫外法)、镁(二甲苯胺蓝法)等。
以上项目中,除钙、磷和镁基本上还使用单试剂方式分析因而采取一点终点法外,其它测定项目都可使用双试剂故能选用两点终点法,包含总蛋白、白蛋白测定均已有双试剂可用。
2.固定时间法苦味酸法测定肌酐采取此法。
(两点法)3.连续监测法对于酶活性测定一般应选用连续监测法,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氨酰基转移酶、淀粉酶和肌酸激酶等。
一些代谢物酶法测定的项目如己糖激酶法测定葡萄糖、脲酶偶联法测定尿素等,也可用连续监测法。
4.透射比浊法透射比浊法可用于测定发生浊度反应的项目,多数属免疫比浊法,载脂蛋白、免疫球蛋白、补体、抗"O"、类风湿因子,以及血清中的其他蛋白质如前白蛋白、结合珠蛋白、转铁蛋白等均可用此法。
二、分析参数设置分析仪的一些通用操纵步调如取样、冲洗、吸光度检测、数据处理等,其程序均已经固化在存储器里,用户不克不及修改。
各种测定项目的分析参数(analysisparamete)大部分也已设计好,存于磁盘中,供用户使用;目前大多数生化分析仪为开放式,用户可以更改这些参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生化检测项目分析方法举例及参数设置核心提示:1.终点法检测常用的有总胆红素(氧化法或重氮法)、结合胆红素(氧化法或重氮法)、血清总蛋白(双缩脲法)、血清白蛋白(溴甲酚氯法)、总胆汁酸(酶法)、葡萄糖(葡萄糖氧化酶法)、尿酸(尿酸酶法)、总胆固醇(胆固醇氧化酶法)、甘油三酯(磷酸一、常用生化检测项目分析方法举例1.终点法检测常用的有总胆红素(氧化法或重氮法)、结合胆红素(氧化法或重氮法)、血清总蛋白(双缩脲法)、血清白蛋白(溴甲酚氯法)、总胆汁酸(酶法)、葡萄糖(葡萄糖氧化酶法)、尿酸(尿酸酶法)、总胆固醇(胆固醇氧化酶法)、甘油三酯(磷酸甘油氧化酶酶法)、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直接测定法)、钙(偶氮砷Ⅲ法)、磷(紫外法)、镁(二甲苯胺蓝法)等。
以上项目中,除钙、磷和镁基本上还使用单试剂方式分析因而采用一点终点法外,其它测定项目都可使用双试剂故能选用两点终点法,包括总蛋白、白蛋白测定均已有双试剂可用。
2.固定时间法苦味酸法测定肌酐采用此法。
3.连续监测法对于酶活性测定一般应选用连续监测法,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氨酰基转移酶、淀粉酶和肌酸激酶等。
一些代谢物酶法测定的项目如己糖激酶法测定葡萄糖、脲酶偶联法测定尿素等,也可用连续监测法。
4.透射比浊法透射比浊法可用于测定产生浊度反应的项目,多数属免疫比浊法,载脂蛋白、免疫球蛋白、补体、抗"O"、类风湿因子,以及血清中的其他蛋白质如前白蛋白、结合珠蛋白、转铁蛋白等均可用此法。
二、分析参数设置分析仪的一些通用操作步骤如取样、冲洗、吸光度检测、数据处理等,其程序均已经固化在存储器里,用户不能修改。
各种测定项目的分析参数(analysis paramete)大部分也已设计好,存于磁盘中,供用户使用;目前大多数生化分析仪为开放式,用户可以更改这些参数。
生化分析仪一般另外留一些检测项目的空白通道,由用户自己设定分析参数。
因此必须理解各参数的确切意义。
一、分析参数介绍(一)必选分析参数这类参数是分析仪检测的前提条件,没有这些参数无法进行检测。
1.试验名称试验名称(test code)是指测定项目的标示符,常以项目的英文缩写来表示。
2.方法类型(也称反应模式)方法类型(assay)有终点法、两点法、连续监测法等,根据被检物质的检测方法原理选择其中一种反应类型。
3.反应温度一般有30℃、37℃可供选择,通常固定为37℃。
4.主波长主波长(primary wavelength)是指定一个与被测物质反应产物的光吸收有关的波长。
5.次波长次波长(secondary wavelength)是在使用双波长时,要指定一个与主波长、干扰物质光吸收有关的波长。
6.反应方向反应方向(response direction)有正向反应和负向反应两种,吸光度增加为正向反应,吸光度下降为负向反应。
7.样品量样品量(sampling volum)一般是2μl~35μl,以0.1μl步进,个别分析仪最少能达到1.6μl。
可设置常量、减量和增量。
8.第一试剂量第一试剂量(first regengt volum)一般是20~300μl,以1μl步进。
9.第二试剂量第二试剂量(second regengt volum)一般也是20~300μl,以1μl步进。
10.总反应容量总反应容量(total reacting volum)在不同的分析仪有一个不同的规定范围,一般是180~350μl,个别仪器能减少至120μl。
总反应容量太少无法进行吸光度测定。
11.孵育时间孵育时间(incubate time)在终点法是样品与试剂混匀开始至反应终点为止的时间,在两点法是第一个吸光度选择点开始至第二个吸光度选择点为止的时间。
12.延迟时间延迟时间(delay time)在连续监测法中样品与反应试剂(第二试剂)混匀开始至连续监测期第一个吸光度选择点之间的时间。
13.连续监测时间连续监测时间(continuous monitoring time)在延迟时间之后即开始,一般为60~120s,不少于4个吸光度检测点(3个吸光度变化值)。
14.校准液个数及浓度校准曲线线性好并通过坐标零点的,可采用一个校准液(calibrator);线性好但不通过坐标零点,应使用两个校准液;对于校准曲线呈非线性者,必须使用两个以上校准液。
每一个校准液都要有一个合适的浓度。
15.校准K值或理论K值通过校准得到的K值为校准K值(calibrate coefficient)或由计算得出的K值为理论K值。
16.线性范围即方法的线性范围(linearity range),超过此范围应增加样品量或减少样品量重测。
与试剂/样品比值有关。
17.小数点位数检测结果的小数点位数(decimal point digit)。
(二)备选分析参数这类分析参数与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有关,一般来说不设置这类分析参数,分析仪也能检测出结果,但若样品中待测物浓度太高等,检测结果可能不准确。
1.样品预稀释设置样品量、稀释剂量和稀释后样品量三个数值,便可在分析前自动对样品进行高倍稀释。
2.底物耗尽值底物耗尽值(substrate exhaust limit)在负反应的酶活性测定中,可设置此参数,以规定一个吸光度下降限。
若低于此限时底物已太少,不足以维持零级反应而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
3.前区检查免疫比浊法中应用,以判断是否有抗原过剩。
将终点法最后两个吸光度值的差别(ΔA)设置一个限值,如果后一点的吸光度比前一点低,表示已有抗原过剩,应稀释样品后重测。
4.试剂空白吸光度范围超过此设定范围表示试剂已变质,应更换合格试剂。
5.试剂空白速率连续监测法中使用,是试剂本身在监测过程中没有化学反应时的变化速率。
6.方法学补偿系数用于校准不同分析方法间测定结果的一致性,有斜率和截距两个参数。
7.参考值范围对超过此范围的测定结果,仪器会打印出提示。
(三)某些参数的特殊意义1.最小样品量最小样品量是指分析仪进样针能在规定的误差范围内吸取的最小样品量。
一般分析仪的最小样品量是2μl,目前也有小至1.6μl的。
在样品含高浓度代谢产物或高活性酶浓度的情况下往往需采用分析仪的最小样品量作为减量参数,从而使分析仪检测范围(与线性范围不同)的上限得以扩大。
2.最大试剂量方法灵敏度很高而线性上限低的检测项目,如血清白蛋白的溴甲酚氯法测定,以往手工法操作时样品量10μl,试剂量4ml,这样试剂量/样品量比例(R/S)为200,线性上限则为60g/L。
此法移植到分析仪上后,R/S却很难达到200,致使线性上限变低。
因此对这类检测项目最大试剂量非常重要。
3.弹性速率在酶活性测定中,当酶活性太高,在连续监测期中已不呈线性反应时,有些仪器具有弹性速率(flexrate)功能,能自动选择反应曲线上连续监测期中仍呈线性的吸光度数据计算结果,使酶活性测定的线性范围得以扩大。
如AST可从1000U/L扩展至4000U/L,从而减少稀释及重测次数、降低成本。
4.试剂空白速率当样品中存在胆红素时,胆红素对碱性苦味酸速率法或两点法测定肌酐有负干扰。
因为胆红素在肌酐检测的波长505nm有较高光吸收,而且胆红素在碱性环境中可被氧化转变,因而在肌酐反应过程中胆红素的光吸收呈下降趋势。
若在加入第一试剂后一段时间内设置试剂空白速率,因为此段中苦味酸尚未与肌酐反应,而胆红素在第一试剂的碱性环境中已同样被氧化转变,因而以第二试剂加入后的速率变化,减去试剂空白速率变化,便可消除胆红素的负干扰,见图7-8。
二、单波长和双波长方式(一)概念采用一个波长检测物质的光吸收强度的方式称为单波长(mono-wavelength)方式。
当反应液中含有一种组分,或在混合反应液中待测组分的吸收峰与其它共存物质的吸收波长无重叠时,可以选用。
在吸光度检测中,使用一个主波长和一个次波长的称双波长方式。
当反应液中存在干扰物的较大吸收、从而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时,采用双波长方式更好。
(二)双波长的作用双波长(di-wavelength)测定优点是①消除噪音干扰;②减少杂散光影响;③减少样品本身光吸收的干扰。
从光源,到比色杯、单色器、检测器的整个光路系统中,均存在着随时间发生变化的不稳定的检测信号,即噪音,而双波长检测是同时进行的,两种波长检测产生的噪音基本上相同,因而能消除噪音干扰。
当样品中存在非化学反应的干扰物如甘油三酯、血红蛋白、胆红素等时,会产生非特异性的光吸收,而干扰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采用双波长方式测定可以部分消除这类干扰,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三)次波长的确定方法当被测物的主波长确定之后,再选择次波长。
如根据甘油三酯等干扰物吸收光谱特征,选择次波长,使干扰物在主、次波长处有尽可能相同的光吸收值,而被测物在主、次波长处的光吸收值应有较大的差异。
一般来说,次波长应大于主波长100nm。
以主波长与次波长吸光度差来计算结果。
(四)双波长的具体应用对于某些反应速度快且无法设置为两点终点法的分析项目,尤其是单试剂分析中,可以利用双波长的方式来部分消除样品本身的光吸收干扰。
目前用单试剂法测定的项目应用双波长的为血清总蛋白(双缩脲法)主波长500nm,次波长576nm;血清白蛋白(溴甲酚氯法)主、次波长分别为600和700nm;钙(偶氮砷Ⅲ法)主、次波长分别为660、770nm;磷(紫外比色法)主、次波长为340、405nm,镁(二甲苯胺蓝法)主、次波长为505和600nm。
三、单试剂和双试剂方式反应过程中只加一次试剂称单试剂方式,加两次试剂便为双试剂方式。
目前的生化分析仪大多可用双试剂方式分析,其优点是:①可提高试剂的稳定性,多数双试剂混合成单一工作试剂时,其稳定时间缩短;②能设置两点终点法,来消除来自样品本身的光吸收干扰;③在某些项目检测时能消除非特异性化学反应的干扰。
如血清ALT测定,血清中的内源性丙酮酸及其它酮酸也可与试剂中的指示酶(乳酸脱氢酶)起反应,使结果偏高。
若先加入缺乏α-酮戊二酸的第一试剂,使其它酮酸与指示酶反应之后再加入含有α-酮戊二酸的第二试剂,启动真正的ALT酶促反应生成丙酮酸,而丙酮酸与乳酸脱氢酶的反应消耗的NAD+能真正反映ALT的活性,从而消除以上副反应的影响。
四、测定过程的自动监测各种自动生化分析仪或多或少都具有对测定过程进行各种监测的功能,以便在没有人"监督"化学反应的情况下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高档分析仪的监测功能更强。
1.试剂空白监测每种试剂都有一定的空白吸光度范围,试剂空白吸光度的改变往往提示着该试剂的变质:如利用Trinder反应为原理的检测试剂会因酚被氧化为醌而变为红色;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移酶、淀粉酶等检测试剂会因基质分解出硝基酚或硝基苯胺而变黄;有些试剂久置后变浑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