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课件 专题二 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1)从马噶尔尼访华到鸦片战争 (2)战争的必然与偶然 (3)战争的失败 (4)战争的性质
马噶尔尼访华
“清政府好比是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 它之所以在过去一百五十年中没有沉没,仅仅是 由于一班幸运、能干而警觉的军官们的支撑,而 她胜过邻船的地方,只在她的体积和外表。但是, 一旦一个没有才干的人在甲板上指挥,那就不会 再有纪律和安全了”。
▪谢谢大家!
战争的必然与偶然
“中西的关系是特别的。在鸦片战争以 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 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
——蒋廷黼:《中国近代史》
战争的失败
中国战败的原因:第一,科技落后于 人;第二,军事落后于人;第三,观念落 后于人。
——参考蒋廷黼:《中国近代史》
鸦 片 战 争 中 的 清 军
鸦片战争中清军使用的竹制武器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 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些就是近代中国社会 的主要的矛盾”。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2)历史任务
第一,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指的是革命,侧 重点在于解放生产力。改变民族遭遇侵略(外无独 立)、人民受压迫(内无民主)的状况,推翻半殖民 地半封建统治秩序和社会制度,解决生产关系问题。
专题二 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
一、近代社会转型的表现
“秦汉以来建构的帝国模式,原本 合乎农业社会的需求,政治上的郡县制, 社会上的宗法制,思想上的儒术独尊, 经济上的重农抑商,对待周边的以夏化 夷、宗藩体制等,大致合乎中国两千年 社会发展需要。”
——马勇《新文化运动的一个歧路:改造国民性》
具体表现:
“美国对华政策的总目的一直是使 中国处在这样的状态:要使它衰弱到 唯命是听,强壮到能执行命令。”
——1942年,乔治·泰勒
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近代中国社会 的影响,一方面对封建经济起了解体 的作用,给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造成 了某些客观的条件和可能;另一个方 面,又与封建势力一起压迫资本主义 的发展。
2.民族觉醒
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的历史 灾难。但是,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以及中国反侵略 战争的失败,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极大地促进 了中国人的思考、探索和奋起。鸦片战争以后,先 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了;中日甲午战争以后, 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
中国一级战船
中国二级战船
魏源和《海国图志》
刺探情报的传教士郭士立说:“我确信有些炮 对炮手们要比对他们所瞄准的敌方更加危及生命”。
1.割香港岛给英国 2.赔款2100万元 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4.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5.领事裁判权
鸦片战争的性质
鸦片战争前的广州
罂粟田,1899年红河
“秋收以后,农家一切人手,老老少少, 全都动手清棉、纺纱、织布,他们就用这种 自家织成的材料,一种厚重耐穿的布匹,自 己做衣服穿----至于自用而有余,便运到最近 的城市上去,城市的店铺则买下来----福建的 农民不独是一个农夫,而且还是园艺家,制 造家合而为一的人物。”
——英国驻广州代办密切尔(1852)
前一任务是为后一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 提。后一任务是前一任务的必然趋势和根本目的。
四.结论
根据唐德刚的“历史三峡说”,近代中国处于 一个重要的转型期,即从帝制向民治的转型。内在 的现代因素因受到专制制度的压迫,仍然处于缓慢 的成长的过程中。西方列强用大炮轰烂了专制制度 的坚硬外壳,为现代因素的生长开辟了空间,但也 改变了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方向,陷入苦难的中国 人开始了一次又一次艰难的探索。
在揭示这个历史作用的同时,马克思进一步指出: 英国殖民者给印度人民所带来的,并不是文明和福 祉,而是极其深重的灾难。因为“当我们把目光从资 产阶级文明的故乡转向殖民地的时候,资产阶级文明 的极端伪善和它的野蛮本性就赤裸裸地呈现在我们面 前,它在故乡还装出一副体面的样子,而在殖民地它 就丝毫不加掩饰了。”“印度人失掉了他们的旧世界 而没有获得一个新世界,这就使他们现在所遭受的灾 难具有一种特殊的悲惨色彩。”
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的评价: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 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 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 要大。
马克思:不列颠人是第一批文明程度高于印度因 而不受印度文明影响的征服者。尽管他们的行为是 受卑鄙的利益所驱使,而且这种行为是既残忍又愚 蠢,但是他们的蒸气机和科学还是在印度摧毁了农 业和家庭手工业的结合,摧毁了农村公社的经济基 础,由此在亚洲造成了“唯一的一次社会革命”正 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认为,“英国不管干了多 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 觉的工具。”
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要完成两大革命任务, 即是指反帝、反封建。后又提出了反对官僚资本主义 的任务。
第二,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指的是 建设,侧重点在于发展生产力。改变中国经济、技术、 文化落后的面貌,充分发展以现代工业为主要标志的 社会生产力,解放生产力问题,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 全面进步。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中国封建社会内部的商品经济的发展, 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如果没有外国资 本主义的影响,中国也将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 义社会。”
——毛泽东
(二)外来侵略与民族觉醒(外在动力) 1.外来侵略
(1)军事侵略:战争、屠杀 (2)政治侵略:攫取各种特权 (3)经济侵略:赔款、抢掠 (4)文化侵略:西方传教士来华Biblioteka 《资政新篇》康有为
严复
孙中山
《马关条约》签订,张謇深受刺激, 以为“割地驻兵,……如猛虎在门,动 思吞噬;赔款之害,如人受重伤,气血 大损;通商之害,如鸩酒止渴,毒在肺 腑。”
——《各国现代化比较研究》
三、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困顿
1.半殖民地:完整主权遭到破坏,但又在名义上维持独立
的国家和政府-------政治特征
(一)现代民主制度嵌入,中央集权官僚政治遭遇挑战 (二)商品经济迅速发展,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三)西学东渐日益深化,儒家文化遭遇挑战 (四)原有阶级不断分化,伦理社会面临危机
(一)现代民主制度嵌入,中央集权官僚政治遭遇挑战
国会请愿运动代表
江苏省咨议局大楼旧址
(二)商品经济迅速发展,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
(四)原有阶级不断分化,伦理社会面临危机
冯友兰对梁漱溟的批评:
梁漱溟以“伦理本位”的社会 对抗“阶级斗争”的理论,以 “职业分途”代替“阶级对立”。 “梁先生公开地说明,他的‘村 治’的主要目的,就是同中国共 产党争夺在农民中的领导权,企 图以他的拥护地主阶级的反动的 ‘农民运动’替代中国共产党所 领导的反抗地主阶级的革命的农 民运动。”
吸食鸦片
►包世臣说:苏州有10万人吸鸦片。 ►1838年,林则徐说,人口的1%吸鸦片。 ►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1836年, 外国人估计约有1250万人吸鸦片。 ►1881年,赫德做过一次核查,提出的人 数是200万人,占中国人口的0、65%。大多 数当时的人士认为这个数字太低。 ►有人认为:19世纪80年代后期,10%的 中国人吸鸦片。3—5%的人烟瘾很大,1890 年的数字是1500万人。
——薛福成(1893)
(2)形式:外资—洋务—民资
(三)西学东渐日益深化,儒家文化遭遇挑战
1.西学东渐日益深化:
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2.儒家文化遭遇挑战: “中体西用”——“民主共和”——“打倒孔
家店”
“如果实有妙策,可以制外国而不为外国所制,臣等 自当竭其梼昧,悉心商办。如别无良策,仅以忠信为甲胄, 礼仪为干橹等词,谓可折冲樽俎,足以制敌之命,臣等实 未敢信。”
“在明清之际,中国社会一度出现过比较明显的转 变迹象。主要是:(1)星星点点,互不联系的资本主 义萌芽破土而出;(2)徐光启、李之藻、宋应星、李 时珍、方以智等人的科学思想的出现;(3)黄宗羲、 唐甄的民主思想如流星过夜天。此外,还有后来出现的 《癸巳类稿》、《镜花缘》、《红楼梦》。这些东西给 中国社会带来了新气象,产生过明亮的火花。”
——英国 蒙哥马利·马丁
思考:如何评价殖民主义对殖民地、 半殖民地历史发展所起的历史作用?
人们历来有不同的看法。大体说来,20世 纪60年代以前,西方学者大多强调促进作用; 马克思主义者强调阻碍作用。
60年代以后,西方一部分学者受民族解放 运动的影响,在不同程度上对殖民主义采取批 判的态度;而原先的马克思主义队伍则发生相 反的分化,一部分学者转而对殖民主义持肯定 态度。
鸦片种植的危害
丁戊奇荒是近代中国死亡人数最多的大饥荒, 死亡一千万人以上。鸦片的大量种植是重要因 素。
“同鸦片贸易比较起来,奴隶贸易 是仁慈的;我们没有摧残非洲人的肉 体,……没有败坏他们的品格,没有 腐蚀他们的思想,没有扼杀他们的灵 魂。可是鸦片贩子在腐蚀、败坏和毁 灭了不幸的罪人的精神世界之后,还 折磨他的肉体 ”。
1.自然经济的解体:
生产方式—纺织分离、 耕织分离
生产目的—农产品的 商品化
2.商品经济的发展:
(1)条件:充分发展的商品经济、商品市 场、劳动力市场、货币积累
“近来洋货骤贏,土货骤绌,中国年岁耗银至三 四千万两,则以洋布、洋纱畅销故也。盖起物出自机 器,洁白匀细,工省价廉,华民皆乐购用,而中国之 织妇机女束手坐困者,奚啻千百万人。”
1.地主阶级:城居地主(从洋务企业主到资本家)
2.农民阶级:从自耕农到贫雇农(革命的中坚)
3.工人阶级:诞生(“先外后内”)——成分(失业农民、
手工业者、城市贫民)
4.资产阶级:官僚买办资本家、民族资本家
买办资本
买办资本家的资 本就是买办资本。这 些人一方面帮外国人 做生意,投靠外国人 生存,一方面靠自己 的经济实力做买卖生 意。就是买办资本。
民族资本
同帝国主义和封 建势力联系较少并受 他们压迫的中等资产 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 级。
官僚资本
毛泽东(1947):和政权结 合,即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同 帝国主义、本国地主阶级以及 旧式富农结合,即“买办、封 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蒋介石
宋子文
孔祥熙 陈立夫 陈果夫
二、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动力
(一)传统社会体制中的现代性因素(内在动力)
半 封 建:既不是完全的封建经济也不是完全的资本主
义经济-------经济特征
2.六个特征:
(1)资本-帝国主义控制中国政治经济。(2)本国政权 的奴役化。(3)经济基础的破坏。(4)民族资本的软弱 性与妥协性。(5)中国政治经济更加不平衡。(6)民生 艰难。
3.主要矛盾及历史任务的变化
(1)主要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