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必背公式总结
高中必修物理公式大全总结
![高中必修物理公式大全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f7acc03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28.png)
高中必修物理公式大全总结一、运动学公式1.速度:v=s/t2.加速度:a=f/m3.位移:s=v0t+1/2at²4.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恒定,所有匀速直线运动速度都是相等的。
5.速度变化量:Δv=aΔt(公式中的各个量都必须采用国际单位)二、力学公式1.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²适用条件:两个可看作质点的物体之间的引力的计算。
适用性较强,万有引力也可以算做是天体运动的一种规律,除了重力和向心力的公式还需要行星周期、轨道半径、运行速度、平均密度等一系列计算天体的重要参数,和距离的计算公式(约天体到观察者的距离)等等。
由于在天文学中物体的质量往往很大,而物体间的作用力很小,往往小到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只有当两个物体间的距离远大于它们本身的大小时,这个公式才近似成立。
注意公式的适用条件和各量对应的意义。
2.胡克定律:F=kx适用范围:弹簧振子的振动规律。
k是弹簧的劲度系数(即弹簧的弹性系数),x是振子的位移。
劲度系数在数值上等于弹簧伸长或缩短1cm时所受到的力。
这个规律在弹性限度内使用。
超过这个限度,弹簧会发生断裂。
3.动量定理:Ft=mvt-mv0适用范围:适用于碰撞、爆炸、打击等短暂作用。
当物体受到多个力作用时,可以用动量定理来求合力的冲量。
三、电学公式这部分内容较多,需要单独总结记忆。
如欧姆定律:I=U/R;电功率:P=UI;电场强度:E=F/q,E与场源电荷Q成正比,与电场距离r 成反比;库仑定律:F=kQ1Q2/r²;电势差:Uab=φa-φb;电容:C=Q/U,C与电容器本身性质有关,与Q、U无关;电阻定律:R=ρL/S,电阻率ρ与导体的材料有关等等。
四、光学公式这部分内容较少,需要单独总结记忆。
如折射定律:n1/sinθ1=n2/sinθ2;干涉定律:ΔΦ=-2πΔΦ0sinθ;光的衍射:明显的衍射现象只有当障碍物尺寸小于或约等于光的波长时才能观察到;折射率:n=c/v(在真空中的光速与在折射率大的介质中的光速的比值)等等。
高中物理必背公式
![高中物理必背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7c97db48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0c.png)
高中物理必背公式1. 运动方程a=v/tv=a*ts=v*t+1/2*a*t^22. 圆周运动速度:v=2πr/T加速度:a=v^2/r圆周运动角速度:ω=2π/T圆周运动角加速度:α=ω^2/r3.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中,如果外力平衡,则物体维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4.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所受力成正比,且方向与所受力方向相同,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F=ma5. 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6. 动能和功动能:K=1/2mv^2功:W=F*s7. 势能和机械能势能:Ep=mgh机械能:Em=K+Ep8. 简谐运动周期:T=2π√(m/k)角速度:ω=2π/T=√(k/m)位移:y=Acos(ωt)速度:v=-Aωsin(ωt)加速度:a=-Aω^2cos(ωt)9. 波动波速:v=λf反射定律:θi=θr折射定律:n1sinθ1=n2sinθ210. 电学公式库仑定律:F=k*Q1Q2/r^2电势能:Ep=kQ1Q2/r电场强度:E=F/Q电势差:V=W/Q安培定律:I=Q/t欧姆定律:I=V/R电阻:R=ρ*L/A11. 磁学公式洛伦兹力:F=qvBsinθ磁通量:Φ=B*A*cosθ安培环路定理:∮B*dl=μ0*I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ε=-dΦ/dt 自感:L=Φ/I12. 热学公式热力学第一定律:ΔU=Q-W热力学第二定律:ΔS>0热容:C=Q/ΔT热传导:Q/t=kAΔT/x 热辐射:P=AεσT^4。
高中物理主要公式总结
![高中物理主要公式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b795b88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c6.png)
高中物理主要公式总结高中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学科,主要研究物体的运动、能量、力学等基本现象,通过公式的运用来描述和解释自然界的规律。
本文将主要整理高中物理中常用的公式,方便同学们复习和掌握。
1. 运动学公式:1) 位移公式:$$s = v_it + \frac{1}{2}at^2$$其中,s为位移,v为初速度,a为加速度,t为时间。
2) 速度公式:$$v = v_i + at$$其中,v为速度,v_i为初速度,a为加速度,t为时间。
3) 动能公式:$$KE = \frac{1}{2}mv^2$$其中,KE为动能,m为物体的质量,v为物体的速度。
2. 力学公式:1) 牛顿第二定律:$$F = ma$$其中,F为物体所受的力,m为物体的质量,a为加速度。
2) 弹簧力公式:$$F = kx$$其中,F为弹簧所受的力,k为弹簧的弹性系数,x为弹簧的形变量。
3) 引力公式:$$F = \frac{Gm_1m_2}{r^2}$$其中,F为引力,G为普遍引力常量,m1、m2为两物体的质量,r 为两物体之间的距离。
3. 动力学公式:1) 动能定理:$$W = \Delta KE$$其中,W为物体所受的外力所做的功,ΔKE为物体动能的增量。
2) 功率公式:$$P = \frac{W}{t}$$其中,P为功率,W为做功的功,t为时间。
3) 冲量定理:$$FΔt = Δp$$其中,F为作用力,Δt为作用时间,Δp为物体动量的改变量。
4. 能量守恒公式:1) 机械能守恒:$$E_i = E_f$$其中,Ei为体系的初能量,Ef为体系的末能量。
2) 势能公式:$$PE = mgh$$其中,PE为重力势能,m为物体的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h为高度。
通过以上公式的总结,相信同学们对高中物理的基本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希望大家能够熟练掌握这些公式,为学习和应用物理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让我们一起加油,探索自然的奥秘!。
高中物理必修所有公式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所有公式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8dec6a9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81.png)
高中物理必修所有公式总结高中物理必修里的公式可真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东西呢。
不过没关系,今天咱就好好把这些公式总结总结,保准让你看得懂,记得住。
一、运动学公式。
在直线运动里,速度公式可不能忘。
速度v等于初速度v₀加上加速度a乘以时间t,就像跑步的时候,你一开始有个初速度,然后在加速度的作用下,速度就会随着时间变化啦。
这个公式写成v = v₀+at。
位移x也有公式哦。
位移等于初速度乘以时间加上二分之一乘以加速度乘以时间的平方,也就是x = v₀t+1/2at²。
这就好比你在跑步过程中跑过的距离,它和你的初速度、加速度还有时间都有关系呢。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速度 - 位移公式,v² - v₀² = 2ax。
这个公式在解决一些不涉及时间的运动学问题时可太好用啦。
二、力学公式。
重力G的公式很简单,G = mg,其中m是物体的质量,g是重力加速度,大约是9.8N/kg。
这就像地球在使劲儿拽着物体,质量越大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就越大。
弹力F = kx,这个是胡克定律。
k是劲度系数,x是弹簧的形变量。
就像你拉弹簧,拉得越长(x越大),弹力就越大,当然还和弹簧本身的性质(k)有关啦。
摩擦力可分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的大小是可变的,它的最大值是Fmax = μ₀N,其中μ₀是静摩擦因数,N是正压力。
滑动摩擦力就简单些,F = μN,μ是滑动摩擦因数,N还是正压力。
三、牛顿第二定律。
这个定律可重要啦,F = ma。
力F是物体受到的合外力,m是物体的质量,a是加速度。
这就好比你用力推一个物体,物体质量越大,你要让它产生相同的加速度,就得用更大的力。
或者说,同样的力作用在不同质量的物体上,质量小的物体加速度就大。
四、万有引力定律。
F = Gm₁m₂/r²,这里G是万有引力常量,m₁和m₂是两个物体的质量,r是它们质心之间的距离。
这个定律就描述了宇宙中万物之间都存在着引力。
比如说地球绕着太阳转,就是因为它们之间有万有引力的作用。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总结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be8004a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60.png)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总结高中物理是一门涉及到各种物理现象与规律的科学课程,其中包含了许多重要的公式。
这些公式帮助我们理解和描述物理世界中的各种现象,因此对于高中物理学习非常重要。
下面是高中物理常见公式的总结:1.力学(1)速度和加速度:v = u + ats = ut + 1/2at²v² = u² + 2as其中,v表示物体的最终速度,u表示物体的初始速度,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t表示物体运动的时间,s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
(2)牛顿第二定律:F = ma其中,F表示物体所受的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3)动能公式:Ek = 1/2mv²其中,Ek表示物体的动能,m表示物体的质量,v表示物体的速度。
(4)万有引力定律:F=G*(m₁*m₂)/r²其中,F表示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G为万有引力常量,m₁和m₂分别表示两个物体的质量,r表示两个物体中心的距离。
2.热学(1)热量传递:Q = mcΔT其中,Q表示传热量,m表示物体的质量,c表示物体的比热容,ΔT表示物体温度的变化值。
(2)热膨胀:ΔL=αL₀ΔT其中,ΔL表示物体长度的变化值,α表示线膨胀系数,L₀表示初时长度,ΔT表示温度的变化值。
(3)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其中,P表示气体的压强,V表示气体的体积,n表示气体的摩尔数,R表示气体常数,T表示气体的温度。
3.光学(1)光的折射:n₁sinθ₁ = n₂sinθ₂其中,n₁和n₂分别表示两种介质的折射率,θ₁和θ₂分别表示入射角和折射角。
(2)光的反射:θ₁=θ₂其中,θ₁和θ₂分别表示入射角和反射角。
(3)凸透镜成像公式:1/f=1/u+1/v其中,f表示透镜的焦距,u表示物体的距离,v表示像的距离。
(4)杨氏干涉:dsinθ = mλ其中,d表示光的波长,θ表示两束光之间的夹角,m表示干涉条纹的级次。
4.电学(1)欧姆定律:I=V/R其中,I表示电流,V表示电压,R表示电阻。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整理版)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整理版)](https://img.taocdn.com/s3/m/618a6d7eddccda38376bafc2.png)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一、力学1、胡克定律:f = k 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长度、粗细和材料有关)2、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赤极g g >,高伟低纬g >g )3、求F 1、F 2的合力的公式: θcos 2212221F F F F F ++=合,两个分力垂直时: 2221F F F +=合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定则。
分解时喜欢正交分解。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 1-F 2 ⎥ ≤ F ≤ F 1 +F 2(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物体平衡条件: F 合=0 或 F x 合=0 F y 合=0推论: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任意一个力与剩余二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解三个共点力平衡的方法: 合成法,分解法,正交分解法,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 5、摩擦力的公式:(1 ) 滑动摩擦力: f = μN (动的时候用,或时最大的静摩擦力)说明:①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压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 ;也可以小于G 。
②μ为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0≤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说明:①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②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③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④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万有引力: (1)公式:F=G221rm m (适用条件: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 G 为万有引力恒量:G = 6.67×10-11 N ·m 2 / kg 2(2)在天文上的应用:(M :天体质量;R :天体半径;g :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r 表示卫星或行星的轨道半径,h 表示离地面或天体表面的高度))a 、万有引力=向心力 F 万=F 向 即 '422222mg ma r Tm r m r v m r Mm G =====πω 由此可得:①天体的质量: ,注意是被围绕天体(处于圆心处)的质量。
高中物理所有公式总结
![高中物理所有公式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2f4c710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69.png)
高中物理所有公式总结一、力学1. 运动学1.1 一维运动公式1.速度公式:$v = \\frac{{\\Delta x}}{{\\Delta t}}$2.加速度公式:$a = \\frac{{\\Delta v}}{{\\Delta t}}$3.位移公式:$x = v_0t + \\frac{1}{2}at^2$4.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v=v0+at1.2 平抛运动公式1.水平方向位移:x=v0t2.垂直方向位移:$y = v_{0y}t - \\frac{1}{2}gt^2$3.初始速度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分量:$v_{0x} = v_0\\cos\\theta$,$v_{0y} = v_0\\sin\\theta$4.最大高度:$H = \\frac{v_{0y}^2}{2g}$5.飞行时间:$t = \\frac{2v_{0y}}{g}$6.总飞行时间:$T = \\frac{2v_0\\sin\\theta}{g}$1.3 圆周运动公式1.周期:$T = \\frac{{2\\pi r}}{{v}}$2.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a_c = \\frac{{v^2}}{{r}}$3.圆周运动的角速度:$\\omega = \\frac{{2\\pi}}{{T}} =\\frac{{v}}{{r}}$4.圆周运动的线速度:$v = \\omega r$2. 力学原理2.1 牛顿运动三定律1.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作用于物体上的合力为零:$\\sum F = 0$2.第二定律:加速度与作用力的关系:F=ma3.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F12=−F212.2 力的合成1.合力:$\\vec{F_r} = \\vec{F_1} + \\vec{F_2} + \\ldots + \\vec{F_n}$2.包括多个力的合力的合成:$\\vec{F_r} = \\vec{F_1} + \\vec{F_2} + \\ldots + \\vec{F_n} = \\sum \\vec{F_i} = (\\sum F_{ix})\\hat{i} + (\\sum F_{iy})\\hat{j}$2.3 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1.静摩擦力:$f_s \\leq \\mu_sN$2.动摩擦力:$f_k = \\mu_kN$2.4 重力和弹力1.重力公式:F g=mg2.弹力公式:F s=kx2.5 斜面运动1.斜面上物体的重力分解:$mg\\sin\\theta$,$mg\\cos\\theta$2.物体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a = g\\sin\\theta$3.斜面上物体的静摩擦力:$f_s \\leq \\mu_s(N - mg\\cos\\theta)$4.斜面上物体的动摩擦力:$f_k = \\mu_k(N - mg\\cos\\theta)$二、热学1. 热力学1.1 热力学第一定律1.热力学第一定律:$Q = \\Delta U + W$1.2 热容和比热容1.热容公式:$Q = mc\\Delta T$2.比热容公式:$c = \\frac{Q}{{m\\Delta T}}$1.3 热传导和热传导率1.热传导公式:$Q = kA\\frac{{\\Delta T}}{{l}}$2.热传导率公式:$k = \\frac{{Ql}}{{At\\Delta T}}$1.4 热膨胀和线膨胀系数1.线膨胀公式:$\\Delta L = \\alpha L \\Delta T$2.面膨胀公式:$\\Delta A = 2\\alpha A \\Delta T$3.体膨胀公式:$\\Delta V = 3\\alpha V \\Delta T$2. 热力学第二定律2.1 热力学第二定律1.热机效率公式:$\\varepsilon = \\frac{{W}}{{Q_h}} = 1 -\\frac{{Q_c}}{{Q_h}}$2.克劳修斯表述:不可能把热量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无需外界能量输入2.2 熵和熵变1.熵公式:$\\Delta S = \\int \\frac{{\\delta Q}}{{T}}$2.熵平衡条件:系统内部各部分熵均匀分布,达到熵最大值3. 气体的物理性质3.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2.理想气体恒定温度下的状态方程:P1V1=P2V23.2 摩尔气体状态方程1.摩尔气体状态方程:PV=NkT2.摩尔气体恒定温度下的状态方程:P1V1=P2V2三、电磁学1. 电学1.1 库仑定律1.库仑定律:$F = \\frac{{kq_1q_2}}{{r^2}}$2.电场强度公式:$E = \\frac{{F}}{{q}} = \\frac{{kQ}}{{R^2}}$1.2 电势和电势能1.电势公式:$V = \\frac{{kQ}}{{r}}$2.电势能公式:U=qV1.3 电流和电流密度1.电流公式:$I = \\frac{{Q}}{{\\Delta t}}$2.电流密度公式:$j = \\frac{{I}}{{A}}$1.4 欧姆定律1.欧姆定律:V=IR2. 磁学2.1 洛伦兹力1.洛伦兹力公式:$\\vec{F} = q(\\vec{E} + \\vec{v} \\times\\vec{B})$2.2 磁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1.磁场强度公式:$B = \\frac{{\\mu_0I}}{{2\\pi r}}$2.磁感应强度公式:$\\vec{B} = \\mu_0\\vec{H}$2.3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1.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 = -\\frac{{d\\phi}}{{dt}}$2.4 感生电动势和自感1.感生电动势公式:$\\varepsilon = -\\frac{{d\\Phi}}{{dt}}$2.自感公式:$\\Phi = LI$四、光学1. 几何光学1.1 球面镜公式1.焦距公式:$\\frac{{1}}{{f}} = \\frac{{1}}{{d_o}} + \\frac{{1}}{{d_i}}$1.2 透镜公式1.焦距公式:$\\frac{{1}}{{f}} = (n - 1)(\\frac{{1}}{{R_1}} -\\frac{{1}}{{R_2}})$1.3 薄透镜成像公式1.物距公式:$\\frac{{1}}{{f}} = \\frac{{1}}{{d_o}} + \\frac{{1}}{{d_i}}$2. 波动光学2.1 单缝衍射公式1.半角衍射公式:$\\theta = \\frac{{m\\lambda}}{{W}}$2.2 双缝干涉公式1.干涉条纹位置公式:$\\sin\\theta = \\frac{{m\\lambda}}{{d}}$以上是高中物理中涉及的部分公式总结。
高中物理高考所有公式总结
![高中物理高考所有公式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022ef27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36.png)
高中物理高考所有公式总结
在高中物理学科中,公式是学生们备考高考时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熟练掌握各种公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学的知识,提高解
题效率。
本文将对高中物理高考中经常出现的公式进行总结,希望对
广大物理学习者有所帮助。
力学部分
1. 力的计算公式:F=ma
2. 弹簧弹性系数计算公式:F=kx
3. 动能公式:Ek=1/2mv²
4. 势能公式:Ep=mgh
5. 动能定理:W=ΔEk
热学部分
1. 热传导方程:Q=mcΔT
2.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
3. 热机效率公式:η=1-(T2/T1)
电磁学部分
1. 电流密度公式:J=I/A
2. 磁场中的洛伦兹力公式:F=qvBsinθ
3. 安培环路定理:ΣBiLi=μ0I
4. 电场强度与电势差关系:E=-ΔV/Δx
光学部分
1. 折射定律:n₁sinθ₁=n₂sinθ₂
2. 薄透镜成像公式:1/f=1/do+1/di
3. 光的波动性质:sinθ=nλ
波动部分
1. 球面波的传播方程:y=Acos(2π/λ*t-2π/λ*x)
2. 声强公式:I=P/A
3. 双缝干涉方程:dsinθ=mλ
以上列举的仅是高中物理高考中常见的一部分公式,学生们在备考期间应该尽量多做题目,加深对各种公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希望本文所总结的公式能够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祝愿大家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中物理总结公式大全
![高中物理总结公式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b862af6f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f7.png)
高中物理总结公式大全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公式是我们理解和应用知识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为大家总结高中物理课程中常用的公式,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力学。
1. 动力学。
(1) 牛顿第二定律,$F=ma$。
(2) 动能公式,$E_k=\frac{1}{2}mv^2$。
(3) 动能定理,$W=\Delta E_k$。
(4) 势能公式,$E_p=mgh$。
(5) 势能定理,$W=\Delta E_p$。
(6) 动量公式,$p=mv$。
(7) 冲量公式,$I=F\Delta t$。
2. 静力学。
(1) 牛顿第一定律,$F=0$。
(2) 牛顿第三定律,$F_{12}=-F_{21}$。
(3) 弹簧弹力公式,$F=-kx$。
(4) 弹性势能公式,$E_p=\frac{1}{2}kx^2$。
(5) 物体平衡条件,$\sum F=0$。
二、热学。
1. 热力学。
(1) 热力学第一定律,$Q=\Delta U+W$。
(2) 热功当量,$1cal=4.18J$。
(3) 热力学效率,$\eta=\frac{W}{Q_h}$。
(4) 热传导公式,$Q=kl\frac{\Delta T}{\Delta x}$。
2. 热力学。
(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
(2) 理想气体内能,$U=\frac{3}{2}nRT$。
(3) 理想气体绝热过程,$PV^\gamma=C$。
(4) 热力学过程热效率,$\eta=1-\frac{T_c}{T_h}$。
三、光学。
1. 几何光学。
(1) 薄透镜成像公式,$\frac{1}{f}=\frac{1}{v}-\frac{1}{u}$。
(2) 球面镜成像公式,$\frac{1}{f}=\frac{1}{v}+\frac{1}{u}$。
(3) 球面折射定律,$\frac{n_1}{u}+\frac{n_2}{v}=\frac{n_2-n_1}{R}$。
(4) 光的全反射临界角,$\sin{c}=\frac{n_2}{n_1}$。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大全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f5277836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ef.png)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大全1. 力和运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它有三种基本形式:重力、弹力和摩擦力。
重力是指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方向竖直向下;弹力是指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方向垂直于支持面;摩擦力是指两个接触物体之间的阻力,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当一个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它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一个物体所受合力等于物体质量乘以加速度,即Fma,其中F表示合力,m表示物体质量,a表示加速度。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对于任何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它们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动量是物体运动的量度,它是质量和速度的乘积。
动量守恒定律:在一个系统内,如果没有外力作用,系统的总动量将保持不变。
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它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平方成正比。
动能定理:合外力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量。
位移是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路径长度,有大小和方向。
位移公式:svt+12at2,其中s表示位移,v表示末速度,t表示时间,a表示加速度。
速度是物体运动快慢的程度,它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速度公式:vst,其中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
加速度是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程度,它是速度的变化率。
加速度公式:a(vu)t,其中a表示加速度,v表示末速度,u表示初速度,t 表示时间。
1.1 力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力的基本概念是物理学中极其重要的概念之一,其基本概念定义为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效果,使物体产生加速度或形变。
在物理学中,我们通过对力的研究,探究物体运动规律和相互作用关系。
以下是力的基本性质和概念:力的定义: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单位是牛顿(N)。
力有三个基本性质:物质性、矢量性和相互性。
物质性指的是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矢量性表示力具有大小和方向;相互性则意味着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成对出现。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大全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13795f37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bf.png)
一、运动学1. 速度公式:v = Δx/Δt2. 加速度公式:a = Δv/Δt3. 位移公式:Δx = v0t + 1/2at^24. 速度位移关系:v^2 = v0^2 + 2aΔx5. 平均速度公式:v_avg = Δx/Δt6. 自由落体公式:h = 1/2gt^27. 抛体运动公式:h = v0sinθt 1/2gt^2,x = v0cosθt二、动力学1.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的合外力为零。
2. 牛顿第二定律:F = ma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4. 动能公式:K = 1/2mv^25. 势能公式:Ep = mgh6. 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 = 动能 + 势能7. 动能定理:W = ΔK8. 动摩擦力公式:f = μN9. 重力做功公式:W = mgh10. 弹性势能公式:Ep = 1/2kx^2三、能量与动量1. 动量公式:p = mv2. 动量守恒定律:在系统不受外力时,系统总动量守恒。
3. 能量守恒定律:在孤立系统中,能量总量保持不变。
4. 动能定理:W = ΔK5. 动能公式:K = 1/2mv^26. 势能公式:Ep = mgh7. 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 = 动能 + 势能8. 动能定理:W = ΔK9. 动摩擦力公式:f = μN10. 重力做功公式:W = mgh11. 弹性势能公式:Ep = 1/2kx^2四、电磁学1. 库仑定律:F = k|q1q2|/r^22. 电场强度公式:E = F/q3. 电势差公式:V = W/q4. 电势能公式:Ep = qV5. 电容公式:C = Q/V6. 电容器的串联和并联:1/C = 1/C1 + 1/C2(串联),C = C1 + C2(并联)7. 欧姆定律:I = V/R8. 电阻定律:R = ρL/A9. 电功公式:W = UIt10. 电功率公式:P = UI11. 电能公式:E = Pt12. 磁感应强度公式:B = F/IL13. 磁场力公式:F = BIL14. 磁通量公式:Φ = BS15.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ε = N(ΔΦ/Δt)16. 楞次定律:感应电流的方向总是使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与原磁场方向相反。
高中必背的所有的物理公式大全
![高中必背的所有的物理公式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f426d9e4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d0.png)
高中必背的所有的物理公式大全力学:1.速度公式:v=d/t2.平均速度公式:v=(v1+v2)/23.加速度公式:a=(v-u)/t4. 牛顿第二定律:F = ma5. 重力公式:F = mg6.力矩公式:τ=Fd7. 形变能公式:E = 1/2kx²8. 动能公式:E = 1/2mv²9.功公式:W=Fd10. 动量公式:p = mv11.冲量公式:J=FΔt12.加速度公式:a=(v²-u²)/2d13.万有引力公式:F=G[(m1m2)/r²]14. 圆周运动公式:F = ma = mω²r热学:1. 热量传递公式:Q = mcΔT2.热功公式:W=Q-ΔU3.热容公式:C=Q/ΔT4.温度转换公式:C=(F-32)/1.85.热力学第一定律:ΔU=Q-W6.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7.等压过程公式:W=PΔV8.等温过程公式:W = nRTln(V₂/V₁)9.等容过程公式:W=010.热效率公式:η=W/Q₁光学:1.光速公式:c=fλ2.焦距公式:1/f=1/v-1/u3.欧拉公式:e^(iπ)+1=04. 折射定律:n₁sinθ₁ = n₂sinθ₂5.色散公式:n=c/v6.单色光速度公式:v=λf7.球面镜成像公式:1/f=1/v-1/u8.薄透镜公式:1/f=(n-1)(1/R₁-1/R₂)9.光的速度公式:c=nλ电学:1.电压公式:V=IR2.电功公式:W=VIt3.电阻公式:R=V/I4.等效电阻公式(串联):R=R₁+R₂5.等效电阻公式(并联):1/R=1/R₁+1/R₂6.电流公式:I=Q/t7.吉尔伯特定律:V=IR+V₀8.阻抗公式(串联):Z=Z₁+Z₂9.阻抗公式(并联):1/Z=1/Z₁+1/Z₂10.欧姆定律:V=IR11.电场强度公式:E=F/Q12.库仑定律:F=kQ₁Q₂/r²。
高考物理必背公式整理总结
![高考物理必背公式整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e1e0b28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f9.png)
高考物理必背公式整理总结高考物理必考公式一、力的合成与分解公式1.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同向:F=F1+F2,反向:F=F1-F2 (F1F2)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 F1⊥F2时:F=(F12+F22)1/2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4.力的正交分解: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二、运动和力公式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 {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5.超重:FNG,失重:FN6.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条件:适用于解决低速运动问题,适用于宏观物体,不适用于处理高速问题,不适用于微观粒子三、匀速圆周运动公式1.线速度V=s/t=2πr/T2.角速度ω=Φ/t=2π/T=2πf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4.向心力F心=mV2/r=mω2r=mr(2π/T)2=mωv=F合5.周期与频率:T=1/f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s):米(m);角度(Φ):弧度(rad);频率(f):赫(Hz);周期(T):秒(s);转速(n):r/s;半径(r):米(m);线速度(V):m/s;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2。
四、平抛运动公式1.水平方向速度:Vx=Vo2.竖直方向速度:Vy=gt3.水平方向位移:x=Vot4.竖直方向位移:y=gt2/25.运动时间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 β=Vy/Vx=gt/V07.合位移:s=(x2+y2)1/2,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y/x=gt/2Vo8.水平方向加速度:ax=0;竖直方向加速度:ay=g五、竖直上抛运动公式1.位移s=Vot-gt2/2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3.有用推论Vt2-Vo2=-2gs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六、自由落体运动公式1.初速度Vo=02.末速度V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6.位移s=V平t=Vot+at2/2=Vt/2t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总结整理版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总结整理版](https://img.taocdn.com/s3/m/d32af0e3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2a.png)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总结整理版高中物理涵盖了众多的知识点和公式,这些公式是解决物理问题的重要工具。
以下是对高中物理中常见公式的全面总结整理。
一、力学部分1、运动学公式(1)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v = v₀+ at位移公式:x = v₀t + 1/2 at²速度位移公式:v² v₀²= 2ax(2)自由落体运动速度公式:v = gt位移公式:h = 1/2 gt²速度位移公式:v²= 2gh(3)平抛运动水平方向:x = v₀t竖直方向:y = 1/2 gt²合速度:v =√(v₀²+(gt)²)合位移:s =√(x²+ y²)2、牛顿运动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2)牛顿第二定律:F = ma(3)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3、功和能(1)功的计算:W =Fxcosθ(2)动能定理:W 合=ΔEk(3)重力势能:Ep = mgh(4)机械能守恒定律:E₁= E₂(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4、圆周运动(1)线速度:v =ωr(2)角速度:ω =2π/T(3)向心加速度:an = v²/r =ω²r(4)向心力:F = mv²/r =mω²r二、热学部分1、热力学第一定律:ΔU = Q + W2、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 = nRT三、电学部分1、电场(1)库仑定律:F = kQ₁Q₂/r²(2)电场强度:E = F/q (定义式),E = kQ/r²(点电荷的场强)(3)电势差:UAB =φA φB(4)电场力做功:WAB = qUAB2、电路(1)欧姆定律:I = U/R(2)电阻定律:R =ρL/S(3)电功:W = UIt(4)电功率:P = UI(5)焦耳定律:Q = I²Rt3、电磁学(1)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 =nΔΦ/Δt(2)安培力:F = BIL (B⊥I)(3)洛伦兹力:f = qvB (v⊥B)四、光学部分1、光的折射定律:n =sinθ₁/sinθ₂2、折射率:n = c/v五、近代物理部分1、爱因斯坦质能方程:E = mc²这些公式是高中物理学习的核心内容,掌握它们对于解决各种物理问题至关重要。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大全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d6bc2e2e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b7.png)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大全正文1. 速度公式:v = Δx/Δt,其中v表示速度,Δx表示位移,Δt表示时间。
2. 加速度公式:a = Δv/Δt,其中a表示加速度,Δv表示速度变化,Δt表示时间。
3.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当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时,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4. 牛顿第二定律:F = ma,其中F表示合外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加速度。
5.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
6. 万有引力定律:F = G(m1m2/r^2),其中F表示引力大小,G 表示万有引力常量,m1和m2表示两个物体的质量,r表示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
7. 功公式:W = F·s·cosθ,其中W表示功,F表示力,s表示位移,θ表示力和位移之间的夹角。
8. 功率公式:P = W/Δt,其中P表示功率,W表示功,Δt表示时间。
9. 合成力公式:F = √(F1^2 + F2^2 + 2F1F2cosθ1θ2),其中F表示合成力,F1和F2表示两个力的大小,θ1和θ2表示两个力与合成力之间的夹角。
10. 压强公式:P = F/A,其中P表示压强,F表示力,A表示受力面积。
11. 阻力公式:F = kv,其中F表示阻力,k表示阻力系数,v 表示速度。
12. 焦耳定律:Q = mcΔT,其中Q表示热量,m表示物质的质量,c表示比热容,ΔT表示温度变化。
13. 电流公式:I = Q/Δt,其中I表示电流,Q表示电荷,Δt 表示时间。
14. 电阻公式:R = ρL/A,其中R表示电阻,ρ表示电阻率,L 表示导体的长度,A表示导体截面积。
15. 电压公式:U = IR,其中U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R表示电阻。
16. 欧姆定律:U = RI,其中U表示电压,R表示电阻,I表示电流。
17. 电功率公式:P = UI,其中P表示电功率,U表示电压,I 表示电流。
高考必备物理36个公式
![高考必备物理36个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5ec79772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4c.png)
高考必备物理36个公式物理公式是高考物理考试不可或缺的部分,掌握公式可以在考试中事半功倍。
下面是高考物理考试中36个必备的公式。
一、力学部分1. 力的合成与分解公式:F=F1+F2,F1=Fcosα,F2=Fsinα2. 牛顿第一定律:F=03. 牛顿第二定律:F=ma4. 牛顿第三定律:F1=-F25. 动能定理:W=ΔE=ΔK6. 动能公式:K=1/2mv²7. 动量定理:FΔt=Δp=mΔv8. 动量守恒定律:p1+p2=p1'+p2'9. 势能公式:Ep=mgh10. 弹性势能公式:Ee=1/2kx²11. 等压过程中气体内能变化公式:ΔU=Q12. 等温过程中气体内能变化公式:ΔU=013. 等容过程中气体内能变化公式:ΔU=Q14. 热力学第一定律:ΔU=Q-W15. 热力学第二定律:ΔS=Q/T二、热学部分16. 热传导公式:Q/t=kA(ΔT/x)17. 热对流公式:Q/t=hA(ΔT)18. 热辐射公式:P=eσA(T^4-T0^4)19. 热功定理:W=Q20. 等温过程中理想气体压强公式:pV=C21. 等压过程中理想气体温度公式:V/T=C22. 等容过程中理想气体压强公式:p/T=C23.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24. 热容公式:Q=mcΔT25. 摩尔热容公式:Cv=3/2R,Cp=5/2R三、电学部分26. 电场强度公式:E=F/q27. 电势能公式:W=qV28. 电势差公式:ΔV=Vb-Va29. 电容公式:C=Q/V30. 平行板电容公式:C=εA/d31. 电阻公式:R=ρl/A32. 串联电阻公式:R=R1+R2+R3+...33. 并联电阻公式:1/R=1/R1+1/R2+1/R3+...34. 欧姆定律:I=V/R35. 磁场强度公式:B=F/qs36. 洛伦兹力公式:F=q(v×B)以上36个公式是高考物理考试中的必备公式,掌握这些公式可以在考试中事半功倍。
高中物理必背公式全集
![高中物理必背公式全集](https://img.taocdn.com/s3/m/db505b6c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ee.png)
序号
类别
公式
说明
1
直线运动
x=vt
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
2
直线运动
v=v0+at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3
直线运动
x=v0t+at2/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
4
直线运动
vt2-v02=2ax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重要推论
5
曲线运动
v=s/t
曲线运动的线速度公式
6
曲线运动
ω=θ/t
曲线运动的角速度公式
7
曲线运动
v=ωr
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关系
8
圆周运动
a=ω2r=v2/r=4π2r/t2
向心加速度的关系
9
动力学
F=ma
牛顿第二定律
10
动力学
W=Fs cosθ
力对物体做功的计算式
11
动能定理
W=mvt2/2-mv02/2
动能定理的表达式
1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势能
ep=mgh
重力势能的计算式
13
机械能守恒
mgh1+mv12/2=mgh2+mv22/2
22
洛伦兹力
F=qvB
洛伦兹力的计算公式
23
法拉第电磁感应
E=δф/δt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24
动量
P=mv
动量的定义式
25
冲量
I=Ft
冲量的定义式
26
动量定理
I=δP或Ft=mvt-mvo
动量定理的表达式
27
动量守恒
p前总=p后总
高中常见重点物理公式大全必背8篇
![高中常见重点物理公式大全必背8篇](https://img.taocdn.com/s3/m/b0fc6b6e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28.png)
高中常见重点物理公式大全必背8篇在这高中阶段,对于物理学习中,物理可以说是让很多同学头疼的学科。
首先公式就是解题的“命脉”,它是将知识和题目连接的纽带,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下面是编辑为家人们收集整理的高中常见重点物理公式大全必背较新8篇。
电磁感应篇一1.电压瞬时值e=Emsinωt电流瞬时值i=Imsinωt;(ω=2πf)2.电动势峰值Em=nBSω=2BLv电流峰值(纯电阻电路中)Im=Em/R总3.正(余)弦式交变电流有效值:E=Em/(2)1/2;U=Um/(2)1/2;I=Im/(2)1/24.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中的电压与电流及功率关系U1/U2=n1/n2;I1/I2=n2/n2;P入=P出5.在远距离输电中,采用高压输送电能可以减少电能在输电线上的损失损′=(P/U)2R;(P 损′:输电线上损失的功率,P:输送电能的总功率,U:输送电压,R:输电线电阻)〔见第二册P198〕;6.公式1、2、3、4中物理量及单位:ω:角频率(rad/s);t:时间(s);n:线圈匝数;B:磁感强度(T);S:线圈的面积(m2);U输出)电压(V);I:电流强度(A);P:功率(W)。
提高物理成绩的方法是什么篇二1.别死记硬背,既然你数学学得那么好相信做到这一点很轻松。
2.如果可能,建议你做好预习。
通常而言,预习之后上课听讲效果会很好,也就是有的放矢。
但也有一些情况是这样,由于预习了上课会感到重复无聊,即起了反作用,这也无所谓,因为那证明你预习的非常到位,几乎可以不用听讲了。
但如果你真的认为自己学得很好已经达到了不必听讲的等级,为了显示你的能力不妨一口气把一本书都预习下来,然后和那些听讲的学生比一比,你学的如果比他们更好你的信心会大增。
较好的情况就是,在预习的过程中,逐渐建立起了深厚的兴趣,从此不必听讲成绩也会突飞猛进,因为你将会有一套自己的学习策略学习进程,而不是单纯的被动式学习。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总结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b3fcf34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55.png)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总结高中物理是一门基础而重要的科学学科,它关注物质和能量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学习高中物理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大量的公式。
下面是高中物理公式的总结。
1. 运动学公式:- 位移公式:s = v₀t + (1/2)at²- 速度公式:v = v₀ + at- 加速度公式:a = (v - v₀)/t- 动力学公式:F = ma2. 动量和能量:- 动量公式:p = mv- 动量定理:∑F = Δp/Δt- 动能公式:KE = (1/2)mv²- 功公式:W = Fd- 功率公式:P = W/t- 弹性势能公式:PE = (1/2)kx²- 机械能守恒定律:E = KE + PE3. 电学公式:- 电流公式:I = Q/t- 电阻公式:R = V/I- 电阻定律:V = IR- 电功率公式:P = IV = I²R- 安培定律:I₁ = I₂ + I₃ + ...- 电场强度公式:E = F/q4. 光学公式:- 光速公式:c = λf- 光程公式:L = nc/ν- 焦距公式:1/f = 1/v + 1/u- 放大率公式:v/u- 折射定律:n₁sinθ₁ = n₂sinθ₂5. 热学公式:- 热传导公式:Q = ktΔT/d- 热能公式:Q = mcΔT- 热平衡公式:m₁c₁ΔT₁ + m₂c₂ΔT₂ = 06. 声学公式:- 声速公式:v = fλ- 驻波公式:L = nλ/2以上只是高中物理公式的一些例子,还有许多其他公式没有列举出来。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理解这些公式的含义和适用条件,并能够熟练运用。
物理公式的理解和掌握对于解决物理问题和推导新的规律非常重要。
高中物理公式大总结大全
![高中物理公式大总结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2ce2c87f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29.png)
1. 牛顿运动定律•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F = ma)•第二定律(加速度定律): (F = m)•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F_{12} = -F_{21})2. 动能与势能•动能 (E_k = mv^2)•势能 (E_p = mgh)•机械能 (E = E_k + E_p)3. 动量与冲量•动量 (p = mv)•冲量 (J = Ft)•动量定理:(Ft = p)4. 动量守恒•无外力作用下,系统的总动量守恒:(p_{initial} = p_{final}) 5. 能量守恒•系统内能量的总量不变:(E_{initial} = E_{final})6. 摩擦力•静摩擦力 (f_{static} = _s N)•动摩擦力 (f_{kinetic} = _k N)7. 浮力•阿基米德原理:(F_{buoyancy} = {fluid} V{displaced} g) 1. 温度与热量•温度:(T = )(开尔文)•热量 (Q = mcT)2. 热力学第一定律•(Q = W + U)3. 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原理:(S 0)4. 比热容•定压比热容 (c_p)•定容比热容 (c_v)1. 基本概念•电荷 (Q)•电压 (V)•电流 (I)•电阻 (R)2. 欧姆定律•(V = IR)3. 电功率•实际功率 (P = VI)•视在功率 (S = V^2/R)4. 电容•电容 (C = Q/V)5. 电感•电感 (L = )6. 电磁感应•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 = -) 1. 光的传播•直线传播:(d = rt)•反射定律:(i = r)•折射定律:( = )2. 光的波动性•波长 ()•频率 (f)•波速 (v)3. 光的粒子性•光子能量 (E = hf)4. 光谱•可见光:(380 - 740) 纳米•紫外线:(10 - 380) 纳米•红外线:(740 - 1) 毫米原子物理1. 原子结构•电子 (e)•质子 (p)•中子 (n)2. 能级与光谱•能级公式:(E_n = -)•玻尔模型:(E_n = -)3. 核反应•质能方程:(E = mc^2)•核裂变:({Z}^{A}X ^{Z-1}{A-1}Y + ^{1}_{1}H)•核聚变:({Z}^{A}X + {Z}^{A}X ^{Z}_{A}X + )量子力学1. 波函数•薛定谔方程:(- (x) = E (x))2. 薛定谔猫•量子态叠加:( |Alive+ |Dead)3. 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x p )•学习物理公式时,要理解其背后的物理意义,而不仅仅是死记硬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必背公式总结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中物理必背公式总结》的内容,具体内容:物理公式的物理意义对于高中学生初步掌握物理规律,形成正确的物理概念有着重要作用。
下面我给大家带来高中物理必背公式,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物理必背公式(一)平抛运动...
物理公式的物理意义对于高中学生初步掌握物理规律,形成正确的物理概念有着重要作用。
下面我给大家带来高中物理必背公式,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物理必背公式(一)
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速度:Vx=Vo
2.竖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x=Vot
4.竖直方向位移:y=gt2/2
5.运动时间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tg=Vy/Vx=gt/V0
7.合位移:s=(x2+y2)1/2,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tg=y/x=gt/2Vo
8.水平方向加速度:ax=0;竖直方向加速度:ay=g
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V=s/t=2r/T
2.角速度=/t=2/T=2f
3.向心加速度a=V2/r=2r=(2/T)2r
4.向心力F心=mV2/r=m2r=mr(2/T)2=mv=F合
5.周期与频率:T=1/f
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r
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2n(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
万有引力
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2/GM){R:轨道半径,T:周期,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量)}
2.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g=GM/R2 {R:天体半径(m),M:天体质量(kg)}
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
V=(GM/r)1/2;=(GM/r3)1/2;T=2(r3/GM)1/2{M:中心天体质量}
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GM/r
地)1/2=7.9km/s;V2=11.2km/s;V3=16.7km/s
6.地球同步卫星GMm/(r地+h)2=m42(r地+h)/T2{h36000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r地:地球的半径}
注: (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向=F万; (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 (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
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 (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一同三反); (5)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7.9km/s。
高中物理必背公式(二)
动力学
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
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 {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
5.超重:FN>G,失重:FN<G {加速度方向向下,均失重,加速度方向向上,均超重}
6.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条件:适用于解决低速运动问题,适用于宏观物体,不适用于处理高速问题,不适用于微观粒子
振动和波
1.简谐振动F=-kx {F:回复力,k:比例系数,x:位移,负号表示F的方向与x始终反向}
2.单摆周期T=2(l/g)1/2 {l:摆长(m),g:当地重力加速度值,成立条件:摆角>r}
3.受迫振动频率特点:f=f驱动力
4.发生共振条件:f驱动力=f固,A=max,共振的防止和应用
6.波速v=s/t=f=/T{波传播过程中,一个周期向前传播一个波长;波速大小由介质本身所决定}
7.声波的波速(在空气中)0℃:332m/s;20℃:344m/s;30℃:349m/s;(声波是纵波)
8.波发生明显衍射(波绕过障碍物或孔继续传播)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相差不大
9.波的干涉条件:两列波频率相同(相差恒定、振幅相近、振动方向相同)
注: (1)物体的固有频率与振幅、驱动力频率无关,取决于振动系统本身; (2)波只是传播了振动,介质本身不随波发生迁移,是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 (3)干涉与衍射是波特有的;
1.动量:p=mv {p:动量(kg/s),m:质量(kg),v:速度(m/s),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
3.冲量:I=Ft {I:冲量(N?s),F:恒力(N),t:力的作用时间(s),方向由F决定}
4.动量定理:I=p或Ft=mvtmvo {p:动量变化p=mvtmvo,是矢量式}
5.动量守恒定律:p前总=p后总或p=p也可以是m1v1+m2v2=m1v1+m2v2
6.弹性碰撞:p=0;Ek=0 {即系统的动量和动能均守恒}
7.非弹性碰撞p=0;0<EK<EKm {EK:损失的动能,EKm:损失的最大动能}
8.完全非弹性碰撞p=0;EK=EKm {碰后连在一起成一整体}
9.物体m1以v1初速度与静止的物体m2发生弹性正碰:
v1=(m1-m2)v1/(m1+m2) v2=2m1v1/(m1+m2)
10.由9得的推论-----等质量弹性正碰时二者交换速度(动能守恒、动量守恒)
11.子弹m水平速度vo射入静止置于水平光滑地面的长木块M,并嵌入其中一起运动时的机械能损失
E损=mvo2/2-(M+m)vt2/2=fs相对 {vt:共同速度,f:阻力,s相对子弹相对长木块的位移}
1.功:W=Fscos(定义式){W:功(J),F:恒力(N),s:位移(m),:F、s间的夹角}
2.重力做功:Wab=mghab {m:物体的质量,g=9.8m/s210m/s2,hab:a与b高度差(hab=ha-hb)}
3.电场力做功:Wab=qUab {q:电量(C),�
4.电功:W=UIt(普适式) {U:电压(V),I:电流(A),t:通电时间(s)}
5.功率:P=W/t(定义式) {P:功率[瓦(W)],W:t时间内所做的功(J),t:做功所用时间(s)}
6.汽车牵引力的功率:P=Fv;P平=Fv平 {P:瞬时功率,P平:平均功率}
7.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以恒定加速度启动、汽车最大行驶速度(vmax=P 额/f)
8.电功率:P=UI(普适式) {U:电路电压(V),I:电路电流(A)}
9.焦耳定律:Q=I2Rt {Q:电热(J),I:电流强度(A),R:电阻值(),t:通电时间(s)}
10.纯电阻电路中I=U/R;P=UI=U2/R=I2R;Q=W=UIt=U2t/R=I2Rt
11.动能:Ek=mv2/2 {Ek:动能(J),m:物体质量(kg),v:物体瞬时速度(m/s)}
12.重力势能:EP=mgh {EP :重力势能(J),g:重力加速度,h:竖直高度(m)(从零势能面起)}
13.电势能:EA=qA {EA:带电体在A点的电势能(J),q:电量(C),A:A点的电势(V)(从零势能面起)}
14.动能定理(对物体做正功,物体的动能增加): W合=mvt2/2-mvo2/2或W合=EK
{W合: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EK:动能变化EK=(mvt2/2-mvo2/2)}
15.机械能守恒定律:E=0或EK1+EP1=EK2+EP2也可以是
mv12/2+mgh1=mv22/2+mgh2
16.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重力做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增量的负值)WG=-EP
高中物理学习方法
一、知识框架认可
学习物理时,大多物理生采用的是大海捞针式的学习方法,他们往往做了大量的习题,但对其需要的掌握的基础知识一无所知。
根本不知道会考查哪些知识点,他们只求知道要考哪些题型。
要是题目稍加变化,他们就束手无策,不知所措。
所以,很多学生虽然做了大量的习题,考试却并不理想。
鉴于此,学生应该重视对基础知识的把握。
做题时,做到有的放矢,透彻理解大纲所要求的考查的范围和重要的知识考点。
这样达到事半功倍的
效果,而不是盲目地去做那么多的习题,让人苦不堪言。
要重视并系统地掌握好知识结构,这样才能把零散的知识有机联系起来。
大到整个物理的知识结构,小到力学的知识结构,甚至具体到章、节,如静力学的知识结构等。
二、用规律、性质解题
大多物理生解题时,习惯层层展开,不知道如何去整体处理一类问题。
只有找准解题所需要的规律和性质,找对切入点,这样才能一蹴而就,使问题简单化,轻而易举地解答习题。
应该站在高处看问题,高屋建瓴。
平时多进行专项训练,找准重要规律和常用考查手段。
三、避深难,重基础
很多学生大量地练习高难习题,花费大量心血,其结果是往往考一道很简单很基础的习题,却不知道如何回答,甚至认为题目不可能有这么简单。
很多教师也是给学生铺天盖地地布置大量习题,拼命加码也不管学生是否能够承受,其结果往往是使学生产生畏难厌学情绪。
特别是物理这门学科,很多学生还没接触就觉得可怕。
四、强化横向联系,拓宽知识面
物理学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而很多学生却缺乏常识,往往读不懂题目所要展示的情境意义。
所以,学生应该大量阅读有关自然科学的书籍,特别是与物理有关联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