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概论》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C 不期望报答 D 利他者会有
10.印象形成过程的实质是个体对他人的社会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的 过程。 11.在个体对他人的行为进行归因时,往往都设定一定的参照点。 12.从社会化的角度来说,个体态度的形成与转变过程蕴涵在个体 的社会化过程中。 13.个体的社会化主要是以生物的本能为基础的。
二、单选题 1.下列哪项是个体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生活,在社会环境中进行独立 生存的必要前提: A社会化 B直立行走 C开口说话 D身体发育成熟
5.“同时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主要属人际吸引的哪种因素 发生作用: A空间距离 B相似性 C互补性 D外表 E对等性 F互惠性
6.以下有关社会化的几种说法那一个是正确的? A社会化是一个终身的过程 B社会化在儿童期就已完成 C社会化在少年时期就已完成 D社会化在青年期就已完成
7.自我意识包括( )两部分 A本我和超我 B自我和本我 C本我和超我 D主我和客我
2.社会化的类型可从横向与纵向两个角度来进行划分。下列哪项属从 横向角度划分所反映的社会化类型: A早期社会化 B预期社会化 C性别角色社会化 D反向社会化
3.因某人从事的职业而对其产生一定的印象属哪项信息的选择和加工 过程:A自然信息 B社会信息 C. 心理特征信息 D表面信息
4.把个人行为的根本原因归于社会条件或运气好坏等,这种归因称 之为: A社会环境归因 B个人运气归因 C情境归因 D个人倾向归因
三、多选题:
1.侵犯性行为必须同时具有下列哪些特点才能构成侵犯性行为: A侵犯性行为是一种有意识、有意图的行为 B侵犯性行为是一种外 显行为 C侵犯性行为是伤害他人身心健康的行为 D侵犯性行为是 破坏环境的行为E侵犯性行为是损害他人利益的行为
2.利他行为与以下特征: Aຫໍສະໝຸດ Baidu利他为目的 B不惜一切代价的 一定的付出或损失 E自愿的
8.认知的三要素是 A要和兴趣 B情绪、兴趣和人格特征 C认知者、人格特征和认 知环境 D认知者、被认知者和认. 知环境
9.冒着生命与财产的威胁去帮助他人的利他行为可能为: A非紧急情境下利他行为 B紧急情境下下利他行为 C自我利他主义倾向的利他行为 D纯利他主义取向的利他行为
10.人们在一起工作或有他人在场时,速度更快,工作效率更高,这 种在社会活动中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被称为: A社会促进作用 B社会抑制作用 C从众作用 D暗示作用
《心理学概论》综合练习题(七) 一、是非题: 1.社会化就是包括个体由自然人转变为能适应社会环境、参与社会 生活、履行一定社会角色的社会人的过程。 2.个体社会化是人类社会运行和人类社会文化延续与发展的前提条 件。 3.一些社会因素如家庭、学校、工作单位、同辈群体、大众传媒等 会对个体的社会化产生影响。 4.侵犯性行为又称为攻击性行为,这是一种故意伤害他人的身心健 康的行为。 5.儿童在观看了电视中的暴力场面后,看到另外两个儿童打架,其 劝阻的愿望就会减弱。 6.社会认知包括个体对他人情绪情感的认知、对他人性格的认知以 及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认知等。 7.印象是人们在第一次面对新的社会情境时,对情境中的人或事物 进行客观认识,并将这些人或事物归类而形成的有关概念。 8.暗示是比较少见的人际交流与人际互动的方式。 9.暗示有他人暗示和自我暗示两种.方式。
C 不期望报答 D 利他者会有
10.印象形成过程的实质是个体对他人的社会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的 过程。 11.在个体对他人的行为进行归因时,往往都设定一定的参照点。 12.从社会化的角度来说,个体态度的形成与转变过程蕴涵在个体 的社会化过程中。 13.个体的社会化主要是以生物的本能为基础的。
二、单选题 1.下列哪项是个体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生活,在社会环境中进行独立 生存的必要前提: A社会化 B直立行走 C开口说话 D身体发育成熟
5.“同时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主要属人际吸引的哪种因素 发生作用: A空间距离 B相似性 C互补性 D外表 E对等性 F互惠性
6.以下有关社会化的几种说法那一个是正确的? A社会化是一个终身的过程 B社会化在儿童期就已完成 C社会化在少年时期就已完成 D社会化在青年期就已完成
7.自我意识包括( )两部分 A本我和超我 B自我和本我 C本我和超我 D主我和客我
2.社会化的类型可从横向与纵向两个角度来进行划分。下列哪项属从 横向角度划分所反映的社会化类型: A早期社会化 B预期社会化 C性别角色社会化 D反向社会化
3.因某人从事的职业而对其产生一定的印象属哪项信息的选择和加工 过程:A自然信息 B社会信息 C. 心理特征信息 D表面信息
4.把个人行为的根本原因归于社会条件或运气好坏等,这种归因称 之为: A社会环境归因 B个人运气归因 C情境归因 D个人倾向归因
三、多选题:
1.侵犯性行为必须同时具有下列哪些特点才能构成侵犯性行为: A侵犯性行为是一种有意识、有意图的行为 B侵犯性行为是一种外 显行为 C侵犯性行为是伤害他人身心健康的行为 D侵犯性行为是 破坏环境的行为E侵犯性行为是损害他人利益的行为
2.利他行为与以下特征: Aຫໍສະໝຸດ Baidu利他为目的 B不惜一切代价的 一定的付出或损失 E自愿的
8.认知的三要素是 A要和兴趣 B情绪、兴趣和人格特征 C认知者、人格特征和认 知环境 D认知者、被认知者和认. 知环境
9.冒着生命与财产的威胁去帮助他人的利他行为可能为: A非紧急情境下利他行为 B紧急情境下下利他行为 C自我利他主义倾向的利他行为 D纯利他主义取向的利他行为
10.人们在一起工作或有他人在场时,速度更快,工作效率更高,这 种在社会活动中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被称为: A社会促进作用 B社会抑制作用 C从众作用 D暗示作用
《心理学概论》综合练习题(七) 一、是非题: 1.社会化就是包括个体由自然人转变为能适应社会环境、参与社会 生活、履行一定社会角色的社会人的过程。 2.个体社会化是人类社会运行和人类社会文化延续与发展的前提条 件。 3.一些社会因素如家庭、学校、工作单位、同辈群体、大众传媒等 会对个体的社会化产生影响。 4.侵犯性行为又称为攻击性行为,这是一种故意伤害他人的身心健 康的行为。 5.儿童在观看了电视中的暴力场面后,看到另外两个儿童打架,其 劝阻的愿望就会减弱。 6.社会认知包括个体对他人情绪情感的认知、对他人性格的认知以 及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认知等。 7.印象是人们在第一次面对新的社会情境时,对情境中的人或事物 进行客观认识,并将这些人或事物归类而形成的有关概念。 8.暗示是比较少见的人际交流与人际互动的方式。 9.暗示有他人暗示和自我暗示两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