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兰西的实践哲学与马克思的实践观
实践哲学的两次确立——从马克思到葛兰西的开题报告

实践哲学的两次确立——从马克思到葛兰西的开题
报告
实践哲学是一种以实践作为哲学基础的哲学理论,它强调人们通过
实践来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
实践哲学的确立可以追溯到马克思,他认
为人们的实践活动是认识事物的根源,也是改变现实的基础。
马克思主张,哲学不应该仅仅停留于理论之中,而应该与现实相联系,服务于人民。
他提出了实践的“辩证法”,认为实践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变化的过程,而且它是思想和现实相互作用的结果。
因此,人
们只有通过与实践相结合,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并为改变世界作出贡献。
之后,葛兰西在他的著作《实践哲学》中进一步阐述了实践哲学的
重要性。
他认为,实践哲学是一种新的哲学形式,因为它没有将哲学孤
立于社会现实之外,而是将哲学与现实相统一。
葛兰西强调了“实践共
同体”的概念,这是一个由人们通过实践活动相互连接而形成的整体。
他认为,实践共同体是人们对世界的共同认识和对现实的共同改造。
综上所述,实践哲学的确立历程可以追溯到马克思,而葛兰西则对
实践哲学作出了更深入、更系统的阐述。
实践哲学强调了人们通过实践
来认识和改变世界的重要性,强调了哲学与实践的综合,取得了重要的
理论贡献和实践成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葛兰西的“实践哲学”相关理论涵义的分析

葛兰西的“实践哲学”相关理论涵义的分析葛兰西的实践哲学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深入和发展,实践哲学是葛兰西哲学思想的巨大成就。
本文根据葛兰西既从实践的观点出发,阐述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反对了机械的经济决定论观点,又提出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同时强调了实践哲学对于革命斗争的重要作用等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作进一步丰富和深化的阐述。
标签:实践哲学市民社会实践哲学的核心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一、何谓“实践哲学”实践哲学的涵义最早是由亚里士多德建立的,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实践哲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
亚里士多德把学科分为三种:理论之学、实践之学和制作之学。
三大学科中,理论之学最明确,制作之学最不完整,实践之学范围最不清楚。
简单地说,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所谓实践哲学,就是人类社会实践的哲学,是以人的实践活动为研究对象的,严格地说,是关于人的实践活动上升到理论的部分,未上升到理论的部分还不能算哲学的范畴。
在康德的《判断力批判》中对此也有类似的划分,认为哲学分为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他们对实践哲学理解上的一致性,形成了这一学科的主导性传统。
二、实践在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的相互作用葛兰西所说的实践概念与我们通常意味的“人们在意识的能动作用下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略有差异,他更多是指人的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不断趋于一致的过程。
当然,这种观点是不是人们对它的误解,是不是跟葛兰西早年身陷囹圄,不得不做出的一种妥协,其实意在指代马克思主义也尚未可知。
不过,葛兰西的实践哲学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一次创造和发展是毫无疑问的。
比如葛兰西同样承认世界的物质第一性原则,但物质又与精神不可分割。
创新之处体现在葛兰西对主观和客观的理解上,与传统的哲学明显不同,传统哲学理解下的主观是与客观不相关的事物,而葛兰西认为主观是必须以依赖客观为条件,如果离开客观,主观也将无法证明自己的存在,并且主观与客观的在实践中找到了统一。
葛兰西的哲学观与其实践哲学的关系

哲 学所谓哲学观,是对“哲学是什么”这一根本问题的看法,主要是对哲学的本质、哲学的对象和哲学的功能等问题的回答。
哲学上的重大变革往往是从哲学观的变革开始的。
葛兰西立足于哲学、历史与政治三者同一的思想,通过论述哲学的形成、哲学的根本问题以及哲学的功能等问题,形成了他独树一帜的哲学观,并对他的实践哲学和以夺取文化领导权为核心意识形态理论形成了根本性的影响。
不真正把握葛兰西的哲学观的内涵与特质,就无法真正把握葛兰西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和意识形态理论的实质及其当代价值。
本文的目的正在于探讨葛兰西哲学观的特质与其实践哲学、意识形态理论之间的内在联系。
一葛兰西的哲学观首先是围绕哲学与历史的关系这个问题展开论述的。
对于这个问题,葛兰西认为必须破除哲学是一门由哲学家所从事的一种高深奇怪的活动的观点,因为“人人都是哲学家”。
之所以说人人都是哲学家,是因为任何人在思维活动和日常生活中都受自发或自觉的世界观所支配,只不过这种世界观一开始是自发和不系统的,它既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存在于人们的语言中。
人们从自发和不系统的世界观上升到自觉和系统的世界观,既是对以往的哲学史、文化史展开批判的结果,也是一定的社会集团的世界观影响和教育的结果。
葛兰西由此通过具体论述哲学与宗教、常识、语言、历史以及政治的关系,论证哲学的形成离不开对哲学史、文化史的批判。
在葛兰西看来,哲学虽然是一种与宗教、常识不同的智识秩序(Intellectual order ),但哲学又与宗教、常识有着内在的联系,宗教和常识之所以不能构成智识秩序,是因为它们都不能构成具有统一性和一致性的东西,而哲学是“对宗教和‘常识’的批评和替代。
在这个意义上说,它同和‘常识’相对立的‘健全’2018年第9期葛兰西的哲学观与其实践哲学的关系*王雨辰[摘 要] 葛兰西立足于哲学、历史和政治三者同一来阐释他的哲学观,强调哲学与日常生活、文化史和政治实践的内在联系,反对把哲学看做是对纯概念的研究,强调哲学是改变人们心态和传播新文化的活动,并把“人是什么”的问题看做是哲学的根本问题。
哲学的实践

哲学的实践作为一名马克思主義者,葛兰西对马克思哲学思想的解读对整个欧洲、乃至全世界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文章拟在阐述葛兰西哲学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来源的基础上,在葛兰西的视域下去理解马克思的实践观点,并揭示其对马克思哲学思想的独特理解。
标签:葛兰西;实践哲学;马克思主义一、葛兰西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1.实践一元论在《狱中札记》中,葛兰西多次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称作“实践哲学”,一方面这是他逃避监狱检查的有效手段,另一方面也是在表征他所认同的一种世界观,在他看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即实践哲学。
在论述实践一元论时,他说:“在这种场合下(实践哲学)‘一元论’此词的意思是什么?它肯定不是唯心主义的一元论,也不是唯物主义的一元论。
”他坚决否认的有两点:第一,马克思的实践哲学不是唯心主义;第二,马克思的实践哲学也不是唯物主义。
在他看来,哲学可分为感受的、整理的、创造的,实践哲学不是单纯依靠感受和整理得来的。
感受的,本身就内含着一定有一个“绝不能改变”“客观存在”的外部世界;整理的和感受的相似,虽有一定程度的改造,但却是有限的。
葛兰西认为马克思一直批判传统的、机械的唯物主义,不是唯物主义一元论。
实践哲学应该属于创造的,但这种创造不是思维、精神所创造的。
由思维、精神去创造外部世界,这种思维方式很容易“陷入唯我论”。
马克思的实践哲学没有将精神看作是物质世界的创造者,绝不是唯心主义一元论。
马克思的实践哲学既不是唯物主义,也不是唯心主义,葛兰西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统一于行动哲学,即将物质和精神、人和自然联结起来的现实的人的实践活动。
他把这种哲学称为“实践一元论”,力图用其终结传统的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之争。
2.人的本质在回答人是什么——这个被哲学家们称为一切哲学的首要和基本的问题时,葛兰西说:“人是一个过程,更准确地说,人是他的活动的过程。
”人是实践活动的主体,人在改造客观外部世界的同时,外部世界也在促进人不断发展,所以人不是被规定好的、受限制的个体,而是一个能动的过程,以自然界为物质基础,在改造自然界的实践活动中不断发展而来的。
论葛兰西的实践哲学

论葛兰西的实践哲学内容简介:安东尼奥·葛兰西是意大利共产党的重要缔造者。
他从"什么是哲学"这一问题入手,把"实践哲学"看作是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
葛兰西以此为基石,一方面批判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哲学观“物质一元论”与唯心主义哲学观“精神一元论”;另一方面,批判了对马克思思想起源和组成部分做僵化的研究。
他认为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是内在统一的,是一种总体的知识。
同时,葛兰西也反对庸俗唯物主义和经济唯物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曲解。
葛兰西认为"实践哲学"开辟了一种新的哲学观。
哲学不是一种理论教条,而是一种历史性的政治实践。
哲学不仅描述了这个世界,而在于推翻非人的旧世界,并建立合理化的新世界。
论葛兰西的实践哲学谈到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葛兰西,人们最先想到的是他的政治哲学。
传统的学术研究在指涉到这一内容时,常常是从分析其市民社会理论、国家理论、领导权理论等入手的。
在直观的意义上,这并无不妥,因为葛兰西论述过的这些理论问题,本就系于政治哲学的范式。
但如果从葛兰西与他的思想先驱马克思之链接来看,他的政治哲学之构造的根本支点却是作为其重磅理论组件的“实践哲学”。
人们往往以为实践哲学与政治哲学在葛兰西理论结构中是互为他者、彼此外在的,但我们发现在实践哲学中却也包藏着一种政治哲学的理论逻辑,这种逻辑又因为葛兰西与马克思的关联而通向了后者的思想之躯体。
如果忽视了这一信息,进而不能使葛兰西不同理论节点内在打通,无论对其政治哲学还是实践哲学的研究,都会是褊狭的、不完整的。
安东尼奥·葛兰西是意大利共产党的重要缔造者。
在1926-1937年11年间残酷的牢狱生活中,他写作了享有盛誉的《狱中札记》,留下了令后人肃然起敬的理论思考和精神创造。
这些理论思考和精神创造以“实践哲学”为主旨,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发展史上,葛兰西的实践哲学,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发展史上,起到了上承卢卡奇、柯尔施的反思,下启法兰克福学派理论的重要作用。
葛兰西的实践法哲学及其方法论意义

2021年1月 陇东学院学报Jan.2021 第32卷 第1期 JournalofLongdongUniversityVol.32 No.1 葛兰西的实践法哲学及其方法论意义李其瑞(西北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陕西西安710063)摘 要:实践哲学是葛兰西对马克思哲学的独特认识,也是葛兰西政治法律观的理论基础。
葛兰西实践法哲学主要受到马克思、拉布利奥拉、列宁和克罗齐思想的影响,它不仅开创了研究马克思法哲学的新视角,也使葛兰西成为实践法哲学的倡导者和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的开启者之一。
葛兰西认为,法律是人类社会集体实践活动的产物,现代法律的合法性基础并非建构于抽象论证的社会契约论,而是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的霸权所致。
法律既通过惩罚制裁来实现统治的职能,还采取教育和激励进行积极文明建设。
葛兰西对人的活动及其实践的关注,以“领导权”替代了“统治”的话语和概念,这为后来包括法学研究在内的整个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实践转向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关键词:葛兰西;实践法哲学;方法论;意义中图分类号:D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 1730(2021)01 0095 06收稿日期:2020 10 24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专项项目(17VHJ005)作者简介:李其瑞(1961—),男,江西萍乡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法哲学与法治文化理论研究。
葛兰西作为欧洲共产主义思想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开启者,提出了“霸权”“有机知识分子”“市民社会”“阵地战”等创新意义上的概念,并运用这些概念建构了一种具有欧洲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体系。
这一思想体系不同于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的解读方式,把马克思主义进一步阐发和深化为一种实践哲学,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哲学与政治的完美联姻[1]。
葛兰西实践法哲学主要受到马克思、拉布利奥拉、列宁和克罗齐思想的影响,它不仅开创了研究马克思法哲学的新视角,也使葛兰西成为实践法哲学的倡导者和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的开启者之一。
葛兰西的实践哲学与马克思的实践观

葛兰西的实践哲学与马克思的实践观摘要:葛兰西的实践哲学是重新定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种尝试,企图确立一种超越主体与客体的实践一元论体系。
但是与马克思的实践观相比,葛兰西抛弃了马克思实践观的唯物主义立场,葛兰西否认有独立于主体实践以外的物质实在,认为人本身是客观性的尺度;马克思的实践观虽然也强调了主体的能动性,但是是把客观世界作为第一原则的,始终强调唯物主义的基础的。
但同时葛兰西的实践哲学也使得马克思的实践观念重新得到重视,这是葛兰西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所作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关键词:实践哲学、历史主义、人道主义葛兰西是意大利共产党的代表人物,也是意大利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的大量著作都是在漫长的牢狱生活中完成的,在《狱中札记》中,葛兰西写道:“在实际上,在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第一条提纲中批判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彼此片面的立场正在重复着,现在还和那时一样,虽然处在历史的一个较为发达的时刻,在实践哲学发展的更高的水平上进行综合还是必要的”。
在此他着对普列汉诺夫的所谓的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进行了批判,他认为普列汉诺夫与他所标榜的正统趋向相反,他“滑到庸俗唯物主义去了”,而且“普列汉诺夫提出问题的方式是实证主义方法的典型,并证明了他的思辨和编史的能力的贫疮”①。
因此葛兰西提出重新定义马克思主义,他认为“实践哲学”是最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的。
一、对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超越“实践哲学”这一词实际上并不是葛兰西提出的,他是从拉布里奥拉那里借用来的,但他赋予它以新的含义。
在《狱中札记》的“辩证法”篇中,他说:“只有当把实践哲学看作是一种开辟了历史的新阶段和世界思想发展中的新阶①葛兰西:《狱中札记》,第402、387页段的、完整而独创的哲学的时候,才能领会辩证法的基本功能和意义,而实践哲学则在其超越作为过去社会的表现的传统的唯心主义和传统的唯物主义,而又保持其重要要素的范围内做到这点。
如果只把实践哲学看作臣服于另一种哲学,那就不可能领会新的辩证法,然而,实践哲学却正是通过它(指辩证法)来实现和表现对旧哲学的超越的”②。
实践哲学

葛兰西的实践哲学与马克思主义观安东尼奥·葛兰西是20 世纪意大利最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
如同列宁、毛泽东等20 世纪涌现的其他著名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一样,他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学习并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
葛兰西用鲜血和生命撰写的33 本笔记——《狱中札记》,为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1948~1951 年,《狱中札记》在都灵由艾伊纳乌迪出版社按内容分 6 卷陆续出版,分别是:《历史唯物主义和克罗齐的哲学》、《知识分子和文化组织》、《民族复兴运动》、《关于马基雅维利、政治与现代国家的笔记》、《文学和民族生活》及《过去和现在》。
从1954 年开始,葛兰西的早期著作——《青年时期著作集(1914~1918 )》、《防波堤下(1916~1920 )》、《新秩序(1919~1920 )》、《社会主义和法西斯主义(1921~1922 )》和《共产党的建设(1923~1926 )》也先后编辑出版。
随着葛兰西著作的出版,从20 世纪60 年代开始在西方掀起了“葛兰西热”。
在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国际共运处于低潮的严峻形势下,葛兰西的实践哲学和领导权理论更加受到当代马克思主义者和左派的重视。
因为早在20 世纪30 年代,葛兰西就对苏联的官方哲学和政治体制进行过分析和批判,他强调“回归马克思”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实践哲学的概念成为葛兰西哲学思想的核心(事实上,是安东尼奥·拉布里奥拉最早使用“实践哲学”概念的)。
葛兰西不止一次地把马克思和恩格斯称做“实践哲学的两个创始人”,说明葛兰西不仅把自己视为马克思的学生,而且是实践哲学的继承者。
而英国“新左派”佩里·安德森认为,葛兰西以标新立异的“实践哲学”成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这个论断实则是错误的。
葛兰西的实践哲学的札记是一位身陷囹圄的共产主义战士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和独立思考。
葛兰西把马克思主义称做实践哲学,着意强调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改造世界、争取解放的强大思想武器。
论《实践哲学》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贡献

论《实践哲学》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贡献论文摘要:葛兰西的意识形态概念是宽泛的、描述性的概念。
他指明了意识形态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关系;认为同一社会基础上存在多种意识形态的统一;他还力图寻找政治行动中危机和错误产生的意识形态与上层建筑等方面的原因。
葛兰西深化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他把策略的因素引入意识形态理论之中,使意识形态理论获得了现实的政治意义。
葛兰西对于意识形态有关理论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关键词:葛兰西;意识形态理论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人之一,意大利哲学家、政治家葛兰西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但是近年来,国内学者在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中却往往重卢卡奇轻葛兰西,对葛兰西理论的研究多是集中在对其理论的哲学立场(即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的评判,以及对其文化领导权理论的研究方面,对葛兰西的意识形态理论的研究为数不多,而且往往把它与卢卡奇的意识形态理论放在一起作为同一理论观点来研究,并把前者作为后者的理论支撑来论述。
所以,有必要对葛兰西意识形态理论,特别是对葛兰西与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进行比较研究。
本文从葛兰西的《实践哲学》人手,探寻葛兰西的意识形态观及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贡献。
一、描述性的“意识形态”概念葛兰西在其代表作《实践哲学》一书中多次提到“意识形态”一词,并对此进行了较为深入细致的研究。
相对于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来说,葛兰西在较为宽泛的意义上使用“意识形态”一词,使“意识形态成为一个中性的、描述性的概念,以适合时代与实践的发展。
葛兰西的意识形态概念是指最高意义上的社会意识形式的总称。
浅析葛兰西的实践哲学观

浅析葛兰西的实践哲学观杨 滟 云南民族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摘 要:本文介绍了20世纪极富独创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代表人物葛兰西的实践哲学观,他以正在变化的工业资本主义环境来分析马克思主义思想。
论述了葛兰思实践哲学观的主要观点:实践一元论,哲学研究的政治化和实践哲学的伦理学内涵三个内容。
并分析了实践哲学观存在的缺陷。
关键词:葛兰西 实践哲学 政治化 实践一元论葛兰西,作为20世纪极富独创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其哲学毫无疑问是对马克思哲学的解读。
其理论贡献之一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的发展,自20世纪70年代在西方兴起葛兰西研究热以来,国内外诸多专家和学者对葛兰西的哲学理论进行了极为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围绕葛兰西的“实践哲学”以及他的“实践哲学”同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关系,我国学术界也展开了广泛的争论。
随着研究的展开,理论界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实践哲学”不仅仅是一个掩我耳目的隐喻,它作为葛兰西哲学的标志,它即是马克思哲学的葛兰思解读,也是葛兰西哲学的本质表现。
但是,究竟应该怎样来理解葛兰西的“实践哲学”?及其对马克思主义理解的独特性呢?一、葛兰西“实践哲学”出发点葛兰西是本世纪根据正在变化的先进工业资本主义环境去继承马克思的首批思想家之一,他在《狱中札记》里写道:“实在既不依靠自身而存在,也不存在于自身之中、为自身存在,而只存在于它和(那些改变它的)人们的一种历史关系中。
”他对“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把社会哲学降为一种专门的经济分析提出了批评。
他认识到,这样一种有限的分析是不可能对付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在“意识形态”上的挑战的。
在反对和超越考茨基、普列汉诺夫和第二国际的决定论唯物主义中,他企图重新采用“实践哲学”,并摆脱了机械论解释的模式而高度珍视历史辩证法。
二、实践一元论葛兰西认为“实践一元论”是实践哲学的本质特点,“实践一元论”是指在实践的基础上物质和精神、人和自然的“对立面的同一性”,是指处于具体的历史行为活动中的人与物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浅谈黑格尔、马克思和葛兰西实践哲学的概念及意义

150浅谈黑格尔、马克思和葛兰西实践哲学的概念及意义■陈睿琦/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黑龙江大学研究生院摘 要:近期,我对哲学著作中的部分经典文章有所涉猎,同时,对于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了更深地领悟。
对于“实践”这一概念,是哲学的核心以及出发点;以往的马克思哲学,葛兰西则改称之为实践哲学,并分别从认识论、人性观、物质观方面,用实践的概念来体现其基本内容即实践一元论;在黑格尔哲学中,实践观点虽然是客观的,但其性质上属于唯心主义。
不同时期,不同的哲学家对于“实践”的概念有不同的解读,不同的定义。
由此,实践便被赋予了更加深层次的内涵。
这篇论文,我主要针对“实践”这一概念展开浅显的讨论,并从黑格尔、马克思和葛兰西三者之间的不同角度比较分析其涵义,从而阐发实践的重要观点及其现实意义。
关键词:实践观点 实践一元论 现实意义一、黑格尔的实践观点(一)实践观的内涵黑格尔提出的实践的过程,也就是思维上的、主客观统一的过程。
而实践的概念,则应该视为精神性的活动而不是真正的物质性活动,是一种唯心领域的思想。
黑格尔没有对各要素进行正确的定义,仅仅是看到了实践的组成框架。
在实践等诸要素中,客观世界是概念和思想,但并不能完全代表物质的世界。
他的实践停留在道德的层面上,而忽视了实践的深层含义。
将实践引入到了认识论领域,“认识、实践、再认识”,这是一个循环往复且螺旋上升的进程,无论是认识还是实践,应视为认识的一个必经环节,忽视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忽视了他们都是建立在绝对精神之上,不知道通过实践可以反映物质的世界,同时也没能看到实践的价值及认识论意义。
通过实践的自我认识,从而达到主客体相统一。
因此,当客观世界与已知概念相一致,客观符合主观,因此,可以说从根本上是属于唯心主义阵营的。
所以,在形式上是抽象的、而且是精神性层面的,黑格尔实践观的缺陷就在于它带有浓重的神秘主义色彩。
(二)黑格尔实践观的重要地位在哲学史的发展过程中,黑格尔的实践观占有着重要的地位,为后人所借鉴学习。
葛兰西实践哲学及其价值探究马会颖

葛兰西实践哲学及其价值探究马会颖发布时间:2023-07-28T06:57:04.04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3年9期作者:马会颖[导读] 葛兰西是发展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创作的实践哲学,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和认识,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实践哲学中,葛兰西立足于人类社会,研究自然界人的认识活动和人本身的发展,并且把人的发展看作是一个永恒的发展过程,在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中,研究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具有深刻的内在逻辑。
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24摘要:葛兰西是发展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创作的实践哲学,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和认识,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实践哲学中,葛兰西立足于人类社会,研究自然界人的认识活动和人本身的发展,并且把人的发展看作是一个永恒的发展过程,在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中,研究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具有深刻的内在逻辑。
实践哲学以实践概念为核心,强调人的积极性和意识的能动性,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实问题放到总体性范畴里去理解,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丰富和深化了实践哲学的理论内容,对于当代实践哲学的发展和指导现实社会具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实践哲学深刻内涵当代价值葛兰西作为意大利著名的哲学家,具有独特的哲学思想和观点,他吸收借鉴了其他哲学家的合理观点,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实践哲学理论,强调社会历史、实践的价值和作用,并重视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对我们研究马克思主义和推动当今社会的发展建设有着重要作用。
葛兰西实践哲学有其深刻的理论来源和现实基础。
在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资本积累日益扩大,社会大众贫困程度日益增加,贫富差距扩大,广大群众对这种现实状况产生了极大的不满,阶级矛盾不断深化。
同时各国效仿俄国十月革命,进行无产阶级运动,但大都以失败告终。
马克思对葛兰西实践哲学的影响

马克思对葛兰西实践哲学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思想是葛兰西实践哲学思想的主要理论来源之一。
主要叙述了葛兰西的实践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继承与发展以及两者之间实践观点的不同之处。
同时,葛兰西认为应以“总体性”原则来看待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来源问题。
标签:实践;思想来源;总体性原则葛蘭西实践哲学的形成受到了维科、克罗齐、拉布里奥拉、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列宁思想的影响。
其中,马克思主义思想对他的影响是最为深刻的。
马克思和葛兰西虽然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背景,但是他们有着相同的阶级属性和共同的理想,就是解救生活在最底层的劳苦大众于水深火热之中,使他们能够成为国家的主人。
所以,他们共同的奋斗目标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并以此作为他们理论导向。
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更为深入的理解葛兰西对马克思思想的继承。
葛兰西所接触到的马克思思想主要是马克思的早期和中期的思想理论,集中体现在其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的理解和阐释。
这主要是由于意大利法西斯将他关入监牢,使之无法与外界交流,他在狱中所阅读的书籍多半是朋友偷送,在这种极端困苦的条件下,葛兰西无法充分对马克思全部思想进行剖析。
也正是由于忽略了对马克思晚年思想的研究,葛兰西在对马克思思想的理解上就难免会有片面之处。
通过整理葛兰西著作中对马克思的哲学的理解,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马克思思想对葛兰西实践哲学的影响。
一、葛兰西实践哲学主要来源于马克思思想葛兰西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理解是基于马克思本人早期和中期的思想理论,而不是根据恩格斯或列宁的著作中的有关论述得来。
他一方面肯定了恩格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重大贡献,但同时多次强调,阐述实践观应该以马克思本人的论述为主。
因此,他既反对那种把马克思同恩格斯、列宁对立起来的观点,也反对把他们完全等同的观点。
葛兰西指出,要研究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哲学的特质,首先应该以马克思的论述为主,其次才考虑其他人的贡献。
实践哲学——葛兰西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实践 哲 学
葛 兰西视 野 中的马克 பைடு நூலகம் 主义哲 学
陈章奇
( 徽 工 商职 业 学 院 会计 系 ,安 徽 合 肥 2 0 4 ) 安 30 1
‘
摘
要:实践哲学被 葛兰西首次明确提 出,他认为马克思的 “ 实践哲学”既不同于唯物主 义,也不同于唯心主义,而是
超越二者、综合二者的更 高的哲学。是拒斥 “ 形而上 学”和物质本体论 的独创 自主的哲 学,更是一种 “ 创造 的”哲学. 关键词:实践哲学;社会 历史;创造
就 给 了 ‘ 理 的 ’此词 以十 分精 确 的 意义 。 [ I 合 ” H5 P2 葛兰 函 没 有 直接 说 出 “ 合理 的辩 证法 ” 的 “ 精确 意 义 ”
这一术 语被葛兰 西用来指称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新哲学。 在葛兰 西看来 ,马克思的 “ 实践哲学”既不同于唯物主义 , 也不同于唯心主义, 而是超越 二者、 综合二者 的更高的哲学。
葛 兰 西 是 马 克 思主 义 哲 学 理 解 史 上 第一 个 明 确地 把 马 克 思
主义哲学理解为 “ 超越”的 “ 实践哲学”的人 。以下就葛兰 西的 “ 实践哲学”的理解方式作一探讨和简要评析 。
是什么。但他的意 思是说辩证法只有在 “ 实践辩证法”的意 义上才是 “ 合理 的辩证法” ,而 唯物主义的辩证法是不合理
葛 兰西 批 评 了 “ 统 ” 解 中的 唯物 主 义 倾 向 。 认 为 , 正 理 他
为三类 ,第一类是 “ 感受 的”哲学 ,第二类是 “ 整理的”哲 学 ,第三类是 。 创造的”哲学 。葛兰西认为 “ 实践哲学”属
马克思的 “ 实践哲学遭到了双重 的修正” 一方面,它的某 ,“
论《实践哲学》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贡献

论《实践哲学》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贡献论《实践哲学》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贡献在学习和工作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
为了让您在写论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实践哲学》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贡献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论《实践哲学》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贡献论文摘要:葛兰西的意识形态概念是宽泛的、描述性的概念。
他指明了意识形态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关系;认为同一社会基础上存在多种意识形态的统一;他还力图寻找政治行动中危机和错误产生的意识形态与上层建筑等方面的原因。
葛兰西深化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他把策略的因素引入意识形态理论之中,使意识形态理论获得了现实的政治意义。
葛兰西对于意识形态有关理论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关键词:葛兰西;意识形态理论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人之一,意大利哲学家、政治家葛兰西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但是近年来,国内学者在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中却往往重卢卡奇轻葛兰西,对葛兰西理论的研究多是集中在对其理论的哲学立场(即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的评判,以及对其文化领导权理论的研究方面,对葛兰西的意识形态理论的研究为数不多,而且往往把它与卢卡奇的意识形态理论放在一起作为同一理论观点来研究,并把前者作为后者的理论支撑来论述。
所以,有必要对葛兰西意识形态理论,特别是对葛兰西与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进行比较研究。
本文从葛兰西的《实践哲学》人手,探寻葛兰西的意识形态观及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贡献。
一、描述性的“意识形态”概念葛兰西在其代表作《实践哲学》一书中多次提到“意识形态”一词,并对此进行了较为深入细致的研究。
相对于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来说,葛兰西在较为宽泛的意义上使用“意识形态”一词,使“意识形态成为一个中性的、描述性的概念,以适合时代与实践的发展。
葛兰西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实践功能的阐释

基金项 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 年基 金项 目“ 葛兰西文化领 导权理论与 马克思主义大众 化思想研 究” ( 1 1 Y J C 7 1 0 0 1 2 ) ; 国家社科基金项 目“ 拉 克劳 与墨菲 的政 治认 同思想 研究 ” ( 1 5 B K S 0 7 7 ) ; 博 士后 面上 资助项 目“ 拉克 劳 的领 导权 理论 研 究 ”
葛 兰西对 马克 思 主义哲学 走 向大众 、 引导 大众行 动 的论述 , 是 以 回顾 意大利 文艺 复兴 和新 教 国家 中的宗 教 改革 为起 始点 的 。在 他看来 , 脱 离普通 民众 的文 化创新 和改革 , 它 的影 响力 是非 常 有 限 的 , 是 不利 于整 体 社会 发展 的 ; 宗教 改革虽 然在 普通信 徒 中产生 深远 的影 响 , 但 是 代价 是 它 自己内部 发 展 的落 后 , 以及 它 的生
( 2 0 1 3 M 5 4 2 0 0 0 ) 。
作者简介 : 胡爱玲 , 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 院, 副教 授 , 哲学博士 , 从事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
① 施特劳斯著 , 刘锋译 : 《 迫害与写作艺术》 , 华夏出版杜 2 0 1 2年版 , 第 1 7 页。
一
6 8—
命 胚 胎成 熟缓 慢并 且经 常被 打 断 。意 大利 的改 革是 让人 不满 意 的 , 原 因是它 没有 真正 地走进 民众 , 影响 和赢 得 民众 , 即使 有 , 也 是 以文化 发展 的滞 后 为代价 的 。而 l 8世 纪法 国境 内发 生 的文 化 变革 让 葛 兰西 十分 敬 仰
和崇拜。因为法国经历 了启蒙运动 , 与它一起成长起来的伏尔泰主义和百科全书派开启 了法 国文化走 向大
从西方实践哲学视域看葛兰西的“实践一元论”

从 而使 马克思 实践哲 学的 “ 知 之应该” 更为 系统和 更加明确。另一方 面,“ 实践一元
论”尝试着把 马克思实践哲学置于 “ 元实践哲学”层 面,从而与具有部门哲学特征
的现代西方实践哲学形成鲜明的对照,这为我们构建具有中国特 色的- 5 克思实践哲 学体 系 提供 了有益的启示。
于费尔 巴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纲 第八 条谈到 : “ 全部社会生 活 实践需要有实践力量 的人 ,所 以他强调 ,理论活
在本质上 是 实践 的。凡是 把理论 引 向神 秘主 义 动或理论批判就 已经不再是 目的本身 ,而只是一 的神秘 东西 ,都 能在 人的 实践 中以及对这 种 实 种手段 。它的主要情感是愤怒 ,它的主要工作是 践的理解 中得 到合理 的解 决 。 ” 这 个论断不 仅 知 识 的根 本思 维范 式—— 实践思 维方 式。实践 强调 实践优先于理论 ,而且构建 了 “ 做之应该 ” 到压迫 ,才能激起他们的勇气和要求 。 ( 2 )在 “ 做 之应 该 ”上 ,强调 通过 对现实
一
西方实践哲学视域下的马克思哲学
对 实践哲学 的定位和特 点 ,德 国学者奥特 弗里德 ・ 赫费有过精辟 论述 :
如 果说 在 “ 哲学”前面加上 附加词 “ 理论 ”是 同义反复 ,那么在 “ 哲学 ”前
基金项 目 :国家社会科 学基金项 目 “ 切什 考夫斯 基 ‘ 行 动的哲 学’著作 翻译 与文本
话讲 ,实践哲学既 内在地蕴含着 “ 知之应该”的 践哲学 的研究 内容 ( 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之争 、
内容 而又完全超越了这一界域 ,从而担 负起把具 内在 论与 外在论 之争 、个 体主义 与群体主 义之 有内在冲突的理论 旨趣和实践 旨趣统一起来的使 争 、特殊主义 与普遍 主义之 争等 ) ,都没有 逃逸 命。从这个意义上讲 ,把实践哲学的根本性 问题 马克思开创 的主题 : 归结为 “ 理论与实践 的关系问题 ” 是切中肯綮的 。 ( 1 )对哲学使命进行实践哲学式的翻转 : 哲 维德尔认为 : “ 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开创 了一 学要把解释世界与改造世界统一起来。马克思当 种新 的实 践哲 学 。 ” 这 种看 法确 有道 理 。( 《 关 然 明白一个最基 本的道理 : 理论本身不会实践 ,
【推荐下载】论《实践哲学》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贡献

论《实践哲学》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贡献 论文对绝大多数的朋友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让朋友们都能顺利的编写出所需的论文,论文频道小编专门编辑了论《实践哲学》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贡献,希望可以助朋友们一臂之力! 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人之一,意大利哲学家、政治家葛兰西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但是近年来,国内学者在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中却往往重卢卡奇轻葛兰西,对葛兰西理论的研究多是集中在对其理论的哲学立场(即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的评判,以及对其文化领导权理论的研究方面,对葛兰西的意识形态理论的研究为数不多,而且往往把它与卢卡奇的意识形态理论放在一起作为同一理论观点来研究,并把前者作为后者的理论支撑来论述。
所以,有必要对葛兰西意识形态理论,特别是对葛兰西与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进行比较研究。
本文从葛兰西的《实践哲学》人手,探寻葛兰西的意识形态观及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贡献。
一、描述性的意识形态概念 葛兰西在其代表作《实践哲学》一书中多次提到意识形态一词,并对此进行了较为深入细致的研究。
相对于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来说,葛兰西在较为宽泛的意义上使用意识形态一词,使意识形态成为一个中性的、描述性的概念,以适合时代与实践的发展。
葛兰西的意识形态概念是指最高意义上的社会意识形式的总称。
他认为,意识形态是一种世界观,一种信仰,一种表现在一切社会意识形式之中,并使它们统一起来的社会集团的社会意识(思想)。
他指出:在这里,人们可以说意识形态,但得以在世界观的最高意义上使用此词为条件,就是说它默默地表现在艺术、在法律、在经济活动和个人与集体生活的一切表现之中。
葛兰西还在各种意义上区分并使用意识形态概念。
提出有机的意识形态和任意的意识形态概念,并对二者作了区别。
他指出:人们必然把历史上有机的意识形态,就是说,那些为一个特定的基础所必需的意识形态,同随意的、理性化的或被意愿的意识形态区别开来。
在意识形态是为历史所必需的范围内,它们是心理学的它们组织人民群众,创造出人们在其中进行活动,获得对于他们所处地位的意识,进行斗争的领域。
葛兰西的实践哲学与马克思的哲学世界观

作者: 徐崇温
作者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出版物刊名: 中国社会科学
页码: 126-139页
主题词: 实践哲学;葛兰西;唯物主义;唯心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法;历史主义;黑格尔主义;《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哲学世界
摘要: 本文认为,葛兰西的实践哲学试图超越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确立一种以依存于人的外部自然为实践内部对立同一一方的实践一元论。
它与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之间的原则区别在于:前者只讲实践而不讲唯物主义,否认外部自然界独立存在于实践之外;后者则不仅强调实践,而且确认外部自然界的优先地位,坚持称自己的观点为唯物主义的。
据此,作者指出,抹煞葛兰西实践哲学与马克思哲学世界观的原则界限,把二者等同起来,是没有事实根据的。
但是,葛兰西的实践哲学重申了马克思的实践概念,引起了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对这一概念的广泛重视和深入研究,这无疑是葛兰西实践哲学不可磨灭的功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葛兰西的实践哲学与马克思的实践观摘要:葛兰西的实践哲学是重新定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种尝试,企图确立一种超越主体与客体的实践一元论体系。
但是与马克思的实践观相比,葛兰西抛弃了马克思实践观的唯物主义立场,葛兰西否认有独立于主体实践以外的物质实在,认为人本身是客观性的尺度;马克思的实践观虽然也强调了主体的能动性,但是是把客观世界作为第一原则的,始终强调唯物主义的基础的。
但同时葛兰西的实践哲学也使得马克思的实践观念重新得到重视,这是葛兰西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所作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关键词:实践哲学、历史主义、人道主义葛兰西是意大利共产党的代表人物,也是意大利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的大量著作都是在漫长的牢狱生活中完成的,在《狱中札记》中,葛兰西写道:“在实际上,在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第一条提纲中批判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彼此片面的立场正在重复着,现在还和那时一样,虽然处在历史的一个较为发达的时刻,在实践哲学发展的更高的水平上进行综合还是必要的”。
在此他着对普列汉诺夫的所谓的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进行了批判,他认为普列汉诺夫与他所标榜的正统趋向相反,他“滑到庸俗唯物主义去了”,而且“普列汉诺夫提出问题的方式是实证主义方法的典型,并证明了他的思辨和编史的能力的贫疮”①。
因此葛兰西提出重新定义马克思主义,他认为“实践哲学”是最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的。
一、对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超越“实践哲学”这一词实际上并不是葛兰西提出的,他是从拉布里奥拉那里借用来的,但他赋予它以新的含义。
在《狱中札记》的“辩证法”篇中,他说:“只有当把实践哲学看作是一种开辟了历史的新阶段和世界思想发展中的新阶段的、完整而独创的哲学的时候,才能领会辩证法的基本功能和意义,而实践哲学则在其超越作为过去社会的表现的传统的唯心主义和传统的唯物主义,而又保持其重要要素的范围内做到这点。
如果只把实践哲学看作臣服于另一种哲学,那就不可能领会新的辩证法,然而,实践哲学却正是通过它(指辩证法)来实现和表现对旧哲学的超越的”②。
①葛兰西:《狱中札记》,第402、387页②同上,第435页实践哲学的超越性体现在它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实践哲学是以这一切过去的文化为前提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德国哲学和法国革命,喀尔文主义和英国古典经济学,世俗的自由主义和作为整个现代生活观的根子的这种历史观。
实践哲学是这整个的精神的和道德的改革运动的顶峰”③。
马克思正是综合了所有这些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才提出了实践的哲学思想。
但是马克思之后,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开始产生分歧,正统派企图把实践哲学和传统的唯物主义结合起来,第二国际的修正主义则回到了康德主义,另外一些资产阶级的唯心主义者吸收了马克思主义的某些要素,发展出了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等等。
葛兰西看到了实践哲学面临的问题,因此他担负起了重新定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使命。
葛兰西的实践哲学是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超越和综合,这与他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理解是分不开的。
葛兰西关于唯物主义的论述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反面:一是在唯物主义与宗教的关系中理解的。
葛兰西在批评布哈林的( 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一书时,谈到“在常识中居支配地位的,是‘实在论的’、唯物主义的要素,原始感觉的直接产物,这决不同宗教的要素相冲突,远不是这样的,但是在这里,这些要素是‘迷信的’和非批判的”。
可以看出他对唯物主义是从感觉出发去理解的,认为这与宗教是相似的,因此他认为“民间宗教是非常地唯物主义的”。
但是, 在札记《术语和内容的问题》中,他却说:“唯物主义是严格意义上的唯灵论即宗教唯灵论的对立面”,“在常识的术语中,唯物主义包括一切倾向于把生活的目的放在这个地球上而不是放在天国里的一切东西”。
这里葛兰西对唯物主义的理解含混不清,甚至存在自相矛盾的成分。
二,他对唯物主义的这种自相矛盾的理解导致了他对黑格尔哲学以及费尔巴哈哲学的那种暧昧的立场,他时而把唯心主义者黑格尔的哲学列入唯物主义的范畴,时而又把费尔巴哈划出唯物主义者范畴之外。
三,他把哲学的唯物主义等同于机械唯物主义和庸俗唯物主义,他在《狱中札记》中批判了这种唯物主义。
四,他企图化清马克思主义与唯物主义的界限,他说,作为实践哲学创始人的马克思,“从来不曾把他自己的概念称作是唯物主义的,当他写到法国唯物主义时,他总是批判它,并断言这个批判要更加彻底和穷尽无遗。
所以,他从未使用‘唯物辩证法’的公式,而是称之为同‘神秘的’相对立的‘合理的’,这给了‘合理的’此词以十分精确的意义”④。
实际上从马克思的一些著作中我们很容易发现,他对马克思哲学的这些观点是很难站住脚的。
对于唯心主义,他虽然没有系统的阐述,但是从他对唯心主义的态度还是可以在一些论述中看出来的。
例如他把十月革命看作是:③葛兰西:《狱中札记》,第395页④同上,第456-457页“实践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那种永恒的,代表德国和意大利唯心主义的继续的,而在马克思那里却被实证主义和自然主义的外壳所玷污了的思想”。
这里就体现了他对唯心主义的极度赞誉。
另外他认为实践哲学的产生是思辨哲学本身的工作的完成,在《狱中札记》中,他说:“《神圣家族》关于18 世纪法国唯物主义那一段十分好和十分清楚地描写了实践哲学的产生:它是由于思辨哲学本身的工作所完成的并和人道主义相溶合的‘唯物主义’。
同样真实的是,随着旧唯物主义的这种完善,只有哲学实在论还留下来”。
思辨哲学就是指黑格尔主义,因此他说:“在某种意义上,实践哲学是黑格尔主义的一种改革和一种发展”⑤。
从上述葛兰西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解释,就不难理解,葛兰西所谓的超越实际上是黑格尔意义上的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超越,他也是这样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
因此当他在解释实践哲学时,才把内在性看作是实践哲学的本质特征。
他所做的工作就是把这种内在性引入到具体的历史领域,使之成为“历史主义形式”的内在性概念,建立绝对历史主义和绝对的人道主义。
二、实践一元论的确立葛兰西仿效唯心主义的精神一元论,以及实证主义的物质一元论,试图建立实践哲学的一元论。
在《狱中札记》中,他写到:“在实践哲学这个场合下,‘一元论’此词的意思是什么?肯定不是唯心主义的一元论,也不是唯物主义的一元论,而倒是具体历史行为中对立面的同一性,那就是某种组织起来的(历史化了的)‘物质’,以及与人所改造的自然不可分割地联系着的具有具体性的人的活动(历史-精神)。
⑥”因此实践哲学的一元论在具体的历史过程张就表现为改变整个实践活动的过程。
葛兰西认为:“实践哲学是绝对的‘历史主义’思想,绝对的世俗化和此岸性,一种历史的绝对的人道主义。
人们正是必须沿着这条路线追踪新世界观的这条线索”⑦。
首先,葛兰西把自然本身看作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在《狱中札记》“物质”篇中,他说:“在某种意义上,是不是可以说“自然所提供的机会,并不是对于预先存在的力量—对物质的预先存在的性质—的发现和发明,而是同社会兴趣、同生产力的发展和进一步发展的必然性紧密相联的创造?⑧”他把它成为生产力之前的状态称为历史的“虚无”状态。
因此葛兰西把自然看做是包含在人类历史之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处于支配和统治地位。
其次,葛兰西认为:“并不存在独立的、自在和自为的现实,而只存在处于同那些改变它的人们⑤葛兰西:《狱中札记》,第370-371页⑥同上,第372页⑦同上,第465页⑧同上,第466页的历史关系之中的现实”,因而,“我们对事物的认识,无非是我们自己、我们的需要和我们的利益”。
他虽然承认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世界的存在,但是他主张从人的活动角度来理解这种客观性。
因此,他把抽象地物质实在比作一个关于不可知的上帝的神秘观念的残余。
就拿人的方位感来说,东西或南北确实是一种实在关系,但是这种实在关系不能离开人而存在,因为,东和西是任意的、约定的即历史的构造,在实在的历史之外地球上的任何一点同时是东也是西。
因此,社会实践规定和创造着一切外部客观实在性。
最后,他对物质的概念也做了进一步的修正:“显然,对于实践哲学来说,对于‘物质’,既不应当从它在自然科学中获得的意义上来理解(物理,化学,力学等—要从其历史发展中来注意和研究的意义),也不应当从人们在各种唯物主义形而上学中发现的任何意义上来理解,应当考虑到一起构成物质本身的各种物理(化学、机械的等等)特性(除非人们求助于康德的本体概念),但只是在它们变成一种生产的‘经济要素’的范围内。
所以,物质本身并不是我们的主题,成为主题的是如何为了生产而把它社会地组织起来,而自然科学则应当相应地被看作是一个历史范畴,一种人类关系。
⑨”从葛兰西的上述观点可以看出,葛兰西的实践哲学所确立的是一种使客观实在依存于人的社会实践的实践一元论思想,这种观点否认独立的外部客观是实在的存在,从而把坚持物质的客观实在性的唯物主义一律称为机械的或庸俗的唯物主义而加以抨击,因此,他的实践哲学只看到了实践,而抛弃了唯物主义,这与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所说的科学的唯物主义是背道而驰的。
社会实践也是马克思主义创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概念,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理论中,实践是人类借助一定的手段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更重要的是,实践是一种历史的客观物质过程,正是这种客观活动实现着人类主体的历史的具体的创造性,因而实践又是一种对主体本身的客观历史性制约。
实践功能水平的提高并不表现为一种主观选择性,而是生产的物质力量转换。
三、对葛兰西实践哲学的评价葛兰西是作为革命家而被世人熟知,由于长期的牢狱生活,他的著作多是在狱中完成的,随后整理成了著名的《狱中札记》、《狱中书简》等书,因此虽然他早期的思想与卢卡奇、柯尔施等有相通的地方,但是并没有引起过多的注意,直到20世纪60年代以后,他的思想才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学术界一致同意他对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所作出的贡献,同时也指出了葛兰西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背离。
⑨葛兰西:《狱中札记》,第465-466页意大利的共产党领袖陶里亚蒂在谈到葛兰西时,非常赞扬他为意大利革命事业所做出的贡献,但是他认为葛兰西不能算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其依据便是之前讲到的,即葛兰西在谈到十月革命是时,把它的胜利看作是德国和意大利唯心主义思想的继续,陶里亚蒂认为:“这个论点也是我们今天所不能接受的。
马克思主义并不是在马克思身上受到污染,而是在那些进行苦苦宣传的论文和小册子中受到了污染,变成了与马克思主义本身毫无共同之处的东西。
⑩”意大利的学者丁伯纳罗分析了葛兰西的实践哲学倒向唯心主义的原因,当时在德国和意大利产生的一批共产主义者不同意列宁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的解释,他们试图寻找突破这种解释的途径,企图靠唯心主义的文艺复兴来克服第二国际的庸俗的唯物主义经济决定论,同时反对列宁的唯物辩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