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血管重建术在复杂颅内动脉瘤治疗中的个体化应用_曾而明
三维重建技术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三维重建技术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中的应用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9f4c5c02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e0.png)
三维重建技术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黄永;王艳芹;张伟;孙文省;王伟
【期刊名称】《医疗卫生装备》
【年(卷),期】2011(032)002
【摘要】目的:探讨三维重建技术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7例患者的79个不同部位的动脉瘤,利用三维重建技术提供的信息来指导栓塞治疗,并与常规DSA相比较.结果:三维重建技术能够清晰显示所有动脉瘤的载瘤动脉、瘤体、瘤颈及载瘤动脉和毗邻血管的关系,比常规DSA具有明显优势.结论:三维重建对动脉瘤治疗适应证的判断、弹簧圈的选择、假性动脉瘤的诊断等具有重要价值.【总页数】2页(P56-57)
【作者】黄永;王艳芹;张伟;孙文省;王伟
【作者单位】274300,山东单县,单县中心医院放射科;274300,山东单县,单县中心医院放射科;274300,山东单县,单县中心医院放射科;274300,山东单县,单县中心医院放射科;274300,山东单县,单县中心医院放射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5;R732.21
【相关文献】
1.三维重建技术在颅内动脉瘤显微外科与血管内治疗中的应用 [J], 杨华;刘健;孙业忠;刘窗溪;韩国强;陈益民;高方友
2.旋转DSA及三维重建技术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价值 [J], 王金龙;凌锋;张
鸿祺;支兴龙;宋庆斌;黄居义
3.3D-CTA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J], 张建斌;代艳;崔恩东;代吉寿
4.DSA三维重建技术在颅内动脉瘤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 [J], 张钊勇;萧云;万里飞
5.临床护理路径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J], 李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血管内支架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
![血管内支架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92dcec38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45.png)
血管内支架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
张鑫;刘建民
【期刊名称】《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2(23)12
【摘要】颅内动脉瘤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疾病 ,而过去对于宽颈或梭形动脉瘤 ,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效果往往不佳。
血管内支架的出现 ,为这类动脉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特别是网孔支架结合电解可脱卸弹簧圈 (GDC)在临床已应用较多 ,并取得了较好的短期效果。
【总页数】3页(P1322-1324)
【关键词】血管内支架成形术;脑动脉瘤;血管内治疗;带膜支架;单纯网孔支架;液体栓塞剂;电解可卸脱弹簧圈
【作者】张鑫;刘建民
【作者单位】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神经外科,上海20043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9.41
【相关文献】
1.血管内支架介入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J], 周峰;李伟荣
2.动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支架植入在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探讨[J], 林江;宋小洁
3.颅内动脉瘤治疗的新亮点——血管内支架的临床应用 [J], 吴中学;刘爱华
4.血管内支架介入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J], 王佳
5.血管内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瘤术中并发症的防治 [J], 赵文元;刘建民;许奕;洪波;黄清海;张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颅内血管重建技术在治疗脑动脉瘤疾病方面的进展
![颅内血管重建技术在治疗脑动脉瘤疾病方面的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19567dcf6bd97f192379e931.png)
颅内血管重建技术在治疗脑动脉瘤疾病方面的进展发表时间:2019-05-15T16:46:00.860Z 来源:《航空军医》2019年2期作者:张海霞1 孙国鹏2 刘超2 周兰梅3 [导读] 脑动脉瘤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其破裂出血发病率占脑血管意外病人中的第三位,仅次于脑血栓形成及高血压脑出血,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命”[1]。
(1.内蒙古医科大学计算机信息学院;2.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3.呼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摘要:脑动脉瘤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本文分别从脑动脉瘤疾病的现状及治疗手段、脑动脉瘤疾病治疗手段存在的局限、脑动脉瘤疾病治疗方面前沿技术的发展三个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尤其是前沿技术发展方面,分别从血管内超声(IVUS)、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MRI引导下的脑动脉瘤治疗、生理的影像技术四个方面进行相关讨论,对目前的临床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脑动脉瘤;血管内超声;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生理的影像技术脑动脉瘤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其破裂出血发病率占脑血管意外病人中的第三位,仅次于脑血栓形成及高血压脑出血,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命”[1]。
病理学上认为,动脉瘤常表现为颅内动脉血管壁的局部异常扩张、膨出,常呈囊状。
囊状动脉瘤是由血管起源处或分叉处先天性缺陷造成血管内压升高,使管壁缺陷部分向外膨出[2]。
临床统计发现,动脉瘤因为容易破裂出血,而随时危及生命,其多发于40岁以上的人群。
其中半数造成重残或死亡,脑动脉瘤已经成为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疾病之一,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3]。
一、脑动脉瘤疾病的现状及治疗手段临床上,在过去的20年中,在心内科、神经内科、放射科等基础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神经血管内治疗已经迅速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医学专业。
这些巨大的变革,归功于在材料科学进步基础上的一系列不断改进的、安全的、有效的新装置和血管内输送材料的发展。
颅内外血管重建用于颅内复杂动脉瘤的治疗附11例分析
![颅内外血管重建用于颅内复杂动脉瘤的治疗附11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9ca6d40c850ad02de804170.png)
2002年1月~2007年12月,我们共对11例颅内复杂动脉瘤病例(本组指海绵窦内动脉瘤、巨大血栓性动脉瘤、夹层动脉瘤和部分后循环动脉瘤等)在治疗中运用了颅内外血管重建技术,本文重点探讨其技术要点,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1.1临床资料男4例,女7例;年龄25~67岁,平均50.4岁。
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海绵窦综合征5例(三叉神经痛4例,眼球活动障碍3例,上睑下垂2例,复视3例),视力下降2例,颅高压征2例,脑缺血2例(包括对侧肢体瘫痪1例,头晕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 )1例(Hunt &Hess 2级),外伤后反复鼻衄1例。
1.2影像学检查术前常规行脑血管造影、MRI 和3D-CTA 检查,均显示为颅内复杂动脉瘤,其中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巨大动脉瘤4例,颈内动脉C1~C5段巨大蛇形动脉瘤1例,颈内动脉C2段巨大血栓性动脉瘤2例,颈内动脉C4段外伤性假性动脉瘤1例,大脑中动脉M2段巨大蛇形动脉瘤2例,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起始部血栓性夹层动脉瘤1例。
术前脑血管造影过程中,常规压迫病变侧颈部的颈动脉,行对侧颈内动脉造影或椎动脉造影,评价侧支循环的代偿情况;结果显示侧支循环欠佳例。
3移植血管的检查本组以大隐静脉为移植血管颅内外血管重建用于颅内复杂动脉瘤的治疗(附11例分析)佟志勇,王运杰,梁传声(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辽宁沈阳110001)摘要:目的探讨应用颅内外血管重建技术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技术要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颅内外血管重建技术治疗11例颅内复杂动脉瘤的经验。
行颈外动脉-大隐静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手术5例,颈外动脉-桡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手术3例,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手术2例,枕动脉-小脑后下动脉搭桥手术1例。
搭桥手术后行动脉瘤孤立术5例,载瘤动脉近心端阻断术6例。
结果术后血管造影或3D-CTA 显示吻合血管通畅9例,急性闭塞1例,慢性闭塞1例;动脉瘤不显影10例,动脉瘤接受对侧椎动脉供血而需行进一步介入栓塞治疗1例。
血管内治疗的3大新技术
![血管内治疗的3大新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284fc406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85.png)
血管内治疗的3大新技术
徐述湘
【期刊名称】《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
【年(卷),期】2005(000)003
【摘要】血管内治疗以往在脑血管病的治疗中,仅作为辅助治疗手段之一。
随着神经影像学(如CT、MRI、DSA)、导管技术和材料、计算机等学科的发展.血管内治疗技术日趋成熟.目前已成为脑血管病的重要治疗方法。
来自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的吴中学教授指出,近年来,血管内治疗领域发展出三大新技术。
【总页数】1页(P78)
【作者】徐述湘
【作者单位】北京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9
【相关文献】
1.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辅助血管内开通术治疗症状性椎动脉颅内段非急性闭塞一例 [J], 冯岩;战永轩;谢鹏;陈明辉;李永利
2.血管内降温技术及其治疗热射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进展 [J], 高建新;黎檀实
3.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技术培训模式研究——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培训班经验介绍 [J], 李晓青;高原;高峰
4.Sofia Plus导管直接推进技术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中的应用 [J], 朱碧峰;彭涛;刘建林;严丹;徐伟华;但毕堂
5.血管内超声技术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J], 蒋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血管重建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1例
![血管重建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1例](https://img.taocdn.com/s3/m/ff6815f9f90f76c661371ac2.png)
晓 钱 ] 艳 ), 总 院经 科 旺 ' ' 鐾 , 玲孙 杰京 军 医神 外 ‘ 盛田 民 篓l 海 晗 玲 砼 , 卢 增刘
图 l显 动 栓 2术 示 脉 大p仕 / 训瘤 部 塞 、 补 八 苍 后 目 分
颅 内动脉 瘤 的血 管 内治 疗 有 了很 大 的发 展 , 特 别是 电解 可脱 卸 弹簧 圈 ( C) GD 的运 用 , 介 入 治疗 使
送人 弹簧 圈 GD 1 S f S 3 06mm×1 m 和 5 C 0 o t R 6 1c mm×1 m 2 , 塞 体积 约 7 % ( 2 。手 术顺 5c 枚 栓 0 图 ) 利, 术后 常规 低分 子肝 素抗 凝 3d后 , 口服氯 吡格 改 雷 4周 , 肠溶 阿 司 匹林 6个 月 。术 后 3个 月 随访 观
向外侧 方 的异 常膨 出 , 圆形 , 体 大小 约 7mmX 呈 瘤
5mm, 颈约 5mm( 1 , 瘤 图 ) 提示 左 侧 颈 内动 脉床 海
绵 窦段 动 脉 瘤 。术 前 3 d口服 阿 司 匹 林 3 0mg 0 。 全 麻下 术 中全身 肝 素 化 , 6F引 导 管送 至 颈 内动 将
脉 水平 , 0 0 4c 将 . 1 m×3 0c 微导 丝送 至左 侧大 脑 0 m
中动脉 远端 , 顺着 导 丝将 Ne r fr uoo m 3型 4 5mm× .
3 i支 架推 送 至动脉 瘤 位 置 , 后 超 过 动脉 瘤 约 0mi 1 前
4mm, 之后 完全 释放 支架 , 架将 瘤颈 覆 盖 , 后 穿 支 之
疗 即有 可能得 到永久 性 的治愈 。
I ]刘 振 疆 , 江 齐 , 东 . - 2 刘 尹 直肠 癌 1 4例 误 诊 原 因 探 讨 [] 8 J.
【课题申报】颅内动脉瘤的新型治疗技术
![【课题申报】颅内动脉瘤的新型治疗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39498784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33.png)
颅内动脉瘤的新型治疗技术《颅内动脉瘤的新型治疗技术》课题申报一、研究背景颅内动脉瘤是指位于颅内动脉的动脉壁异常扩张形成的病变。
该病变由于其隐藏性高、易破裂且致命性极高的特点,成为神经外科中的一大难题。
目前,颅内动脉瘤的治疗主要分为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但这两种治疗方式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手术创伤大、恢复慢,介入治疗存在血管损伤、再出血风险等问题。
因此,开发新型的颅内动脉瘤治疗技术是十分迫切和有意义的。
二、研究目标本研究旨在开发一种新型的颅内动脉瘤治疗技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手术创伤、降低患者的痛苦和并发症风险。
三、研究内容1. 收集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并对不同类型的动脉瘤进行分类和分析,为治疗技术的研发提供依据。
2. 探索并建立一种新型的颅内动脉瘤治疗技术,包括新型设备和新型操作方法。
该技术应具备以下特点:非侵入性、微创性、高准确性、低并发症风险。
3. 对该技术进行实验室研究,检验其效果和可行性。
通过动物模型,模拟颅内动脉瘤的治疗过程,评估新型技术的疗效和安全性。
4. 临床前研究,包括对志愿者进行临床试验,验证新型技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同时,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和统计分析。
5. 完善新型技术的操作流程和培训手册,为临床应用提供指导。
6. 开展临床研究,选取一定数量的患者进行临床试验,验证新型技术的疗效和安全性。
7. 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撰写研究报告和科研论文,提供给相关领域的学者和临床医生参考。
四、研究方法1. 数据收集:收集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CT、MRI、血管造影等检查结果,对不同类型的动脉瘤进行分类和分析。
2. 建立实验室模型:利用动物模型,模拟颅内动脉瘤的治疗过程,评估新型技术的疗效和安全性。
3. 临床前试验:招募志愿者进行临床前试验,验证新型技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同时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和统计分析。
4. 临床试验:选取一定数量的患者进行临床试验,验证新型技术的疗效和安全性。
16例双容积重建技术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中的价值分析
![16例双容积重建技术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中的价值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92ced58f01dc281e53af0fa.png)
Cln c lVa ue o a l m e Re 0 sr c i n i ia l f Du lVo u c n t u t 0
i n e v n i n l Tr a m e t n I t r e to a e t n
0 s s o n r c a i lAn u y m f 1 Ca e fI t a r n a e r s 6
S NJ gS I n ho S hgo H A eg LUZ el ,I og Q N L in U i ,H e a ,U Z i , U I n ,I hni LN H n , I ia n Wa u P n j ( h ihC ne op a,ini 30 5 , h a T eFf etr silTaj 04 0 C i ) t H t n n
医药 2 1 第 3 0 2年 2卷 1 6例双 容 积 重 建 技术 在 颅 内动脉 瘤 血 管 内栓 塞 中 的价 值 分析
孙 靖, 史万超 , 苏治 国 , 怀 鹏, 刘振 林 , 林 宏 , 立剑 秦 ( 天津 市第 五 中心 医院 , 天津 3 05 ) 040
摘要 目的 分析双容积重建技术对颅 内动脉 瘤血管 内治疗 q 的应 用价 值。方法 1 - 6例颅 内动脉瘤 患者行血 管 内栓 塞术 , 用数 字减影 三维重建技 术 中双容积重建技术 , 应 评价介入 栓 塞治疗 的效果 。结 果 1 6例 经介 入血 管 内栓塞 治疗的 颅 内动 脉瘤 患者 , 中均应用双容积重建功能评价 , 术 9例依据 重建 结果调 整介入栓 塞 治疗方案 , 中 5例重 建后继 续填充 弹簧 其 圈。 3例撤 出突入 载瘤动脉 内弹簧 圈 , 例 辅助应用支 架治 疗。结论 双容积 重建技 术能够更加 清晰反 映 出动脉 瘤介入血 管 1 内治疗 中动脉瘤栓 塞效 果, 弹簧 圈与动脉瘤及载瘤动脉之 间的关 系, 为颅 内动 脉瘤血 管 内栓塞 的开展提供更 直观 、 清晰 的重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新进展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新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7f986d2d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67.png)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新进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颅内动脉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脑血管疾病,通常指的是血管壁在动脉分支处出现的囊状扩张。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一直备受关注,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针对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手段也在不断地完善和创新。
本文将就颅内动脉瘤治疗的新进展进行探讨。
介绍一种新的颅内动脉瘤治疗方法——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一种在临床上应用的微创治疗方法,它通过在动脉血管导管引导下将支架置入颅内动脉瘤内,实现对动脉瘤的栓塞,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相比传统的开颅手术,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在近年来的临床应用中,介入治疗已经成为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一种重要手段,尤其是对那些位置较深、手术较为困难的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具有明显的优势。
随着介入技术的不断改进,支架材料的更新换代,介入治疗在治疗颅内动脉瘤方面的疗效和安全性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介绍另一种新的颅内动脉瘤治疗方法——微创手术。
微创手术是指采用微小切口、显微镜下操作等技术手段进行的一种手术治疗方法。
在治疗颅内动脉瘤方面,微创手术可以通过更小的切口、更精细的操作,实现对动脉瘤的切除或修复,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正常脑组织的损伤。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创手术已经成为了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首选方法之一。
介绍一种新型的颅内动脉瘤治疗药物——内膜修复剂。
内膜修复剂是一种可以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和血管内膜修复的药物,它的应用可以帮助动脉瘤的内膜修复,从而减少动脉瘤的破裂风险。
在临床上,内膜修复剂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颅内动脉瘤,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内膜修复剂的出现,为治疗颅内动脉瘤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和选择。
总结一下颅内动脉瘤治疗的新进展。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手段也在不断丰富和完善。
介入治疗、微创手术、内膜修复剂等新型治疗手段的出现,为颅内动脉瘤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机遇。
但需要注意的是,针对不同类型和不同位置的颅内动脉瘤,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特点,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搭桥血管重建技术在颅内复杂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
![搭桥血管重建技术在颅内复杂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8b7999e3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61.png)
搭桥血管重建技术在颅内复杂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摘要:目的:分析搭桥血管重建技术在颅内复杂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预后影响。
方法:抽选本院2018年7月~2021年3月期间确诊颅内复杂动脉瘤患者83例为研究对象,行回顾性治疗研究,患者均接受搭桥血管重建技术治疗。
评价手术前后改良Rankin量表、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及DSA灌注指标差异。
结果:(1)Rankin量表、生活自理能力评分:83例患者手术均成功实施,且术后7日、术后3月时mRS、ADL评分较术前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DSA灌注指标:术后3月时复查所得rCBF、rCBV较术前均上升,rMTI、rTTP较术前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搭桥血管重建技术在颅内复杂动脉瘤治疗效果显著,可在经积极重建患者病变脑动脉血运后,促进患者大脑、脑神经功能恢复,提升病后生活自理能力。
关键词:搭桥血管重建技术;颅内复杂动脉瘤;治疗效果颅内动脉血管瘤是一类高风险疾病,是诱发临床脑卒中的一类主要病因,尽管多数患者可在经血管栓塞或显微外科下血管夹闭治疗后,解除疾病风险性,但低于血管侧支循环代偿较差或颈部宽大血管发病患者而言,传统栓塞、夹闭技术或无法满足实际治疗需求,应选择搭桥血管重建技术实现积极治疗[1]。
因此,为分析搭桥血管重建技术在颅内复杂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预后影响,特设本次研究,详情如下:1研究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抽选本院2018年7月~2021年3月期间确诊颅内复杂动脉瘤患者83例为研究对象,行回顾性治疗研究,患者均接受搭桥血管重建技术治疗。
83例患者中,男43例,女40例,年龄最大者55岁、最小者27岁,平均年龄(41.08±3.59)岁,经DSA诊断后确诊M1段动脉瘤59例。
M2段动脉瘤24例。
纳入标准:患者均为复杂性脑动脉瘤确诊者,符合搭桥血管重建技术治疗指征;家属经确认手术方案后,同意患者纳入研究。
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附127例分析)
![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附127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5bab314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76.png)
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附127例分析)李治纲;周东;舒航;曾少健;陈光忠;陈发军;李昭杰【期刊名称】《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年(卷),期】2009(014)007【摘要】目的总结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经验.方法选择不同血管内治疗方案,对127例131个颅内动脉瘤进行栓塞,并总结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①应用弹簧圈栓塞120例124个动脉瘤,术后发生神经功能障碍14例,死亡4例;术后2个月,动脉瘤复发或再通11例,予以再次栓塞8例,开颅夹闭3例.②覆膜支架置入术治疗3例3个动脉瘤,死亡1例.③载瘤动脉闭塞4例4个动脉瘤,无死亡病例.结论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微刨、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总页数】2页(P305-306)【作者】李治纲;周东;舒航;曾少健;陈光忠;陈发军;李昭杰【作者单位】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广东,广州,510080;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广东,广州,510080;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广东,广州,510080;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广东,广州,510080;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广东,广州,510080;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广东,广州,510080;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广东,广州,5100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1.12【相关文献】1.血管内栓塞治疗急性破裂性颅内动脉瘤的围手术期处理及并发症防治(附79例分析) [J], 宋锦宁;鲍刚;徐高峰;刘昊;王文博;张晓东;张仲林2.可脱性微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附106例分析) [J], 宋锦宁;王拓;鲍刚;徐高峰;隋龙;谢昌厚3.复发性家族性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栓塞治疗(附13例报告) [J], 张炘;苏世星;赖凌峰;段传志;李铁林;何旭英;李西峰;Tamrakar Karuna;罗斌;龙霄翱;顾大群4.可脱性弹簧圈血管内栓塞颅内动脉瘤(附126例分析) [J], 段传志;李铁林;黄庆;杨绮帆;汪求精;徐如祥5.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的选择(附19例分析) [J], 王锐;凌锋;王大明;李萌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数字减影三维重建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介入治疗中的应用的开题报告
![数字减影三维重建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介入治疗中的应用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5bb0738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8b.png)
数字减影三维重建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颅内动脉瘤作为一种常见的颅脑血管病,其病因复杂,治疗难度大,造成颅脑血管疾病高发和死亡率高的原因之一。
目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诊断和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常用方法。
但DSA存在造影剂致过敏反应和放射剂量较大等缺点,且在检测过程中只能获取二维影像信息,难以实现准确的立体重建。
数字减影三维重建技术(3D-DSA)能够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将二维影像信息进行立体重建,提高了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效果,取得了广泛的应用。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数字减影三维重建技术在颅内动脉瘤诊断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并分析其优缺点,为临床提供参考。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法,对数字减影三维重建技术在颅内动脉瘤诊断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进行全面的梳理和分析,包括数字减影三维重建技术的原理、技术特点、应用场景及其在颅内动脉瘤诊断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操作难度等方面进行探讨。
同时,结合实际临床案例,对数字减影三维重建技术在颅内动脉瘤诊断和介入治疗中的优缺点进行深入分析,为临床提供更为准确和有效的治疗建议。
四、研究意义
数字减影三维重建技术可以极大地降低颅内动脉瘤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治疗的成功率和效果,为颅内动脉瘤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体验。
本研究对数字减影三维重建技术在颅内动脉瘤诊断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进行深度分析,将有助于提高数字减影三维重建技术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推进颅内动脉瘤治疗的发展。
颅内外血管搭桥术的研究现状
![颅内外血管搭桥术的研究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e5464735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11.png)
颅内外血管搭桥术的研究现状
颉奎;曾而明;洪涛
【期刊名称】《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年(卷),期】2012(17)5
【摘要】自从Yasargil完成了第一例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起,脑血管重建术取得了飞速发展。
颅内外(extracranial-intracranial,EC-IC)血管搭桥术在复杂动脉瘤、颅底肿瘤及烟雾病中的治疗作用已得到肯定;在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治疗作用正在重新评估。
本文就颅内外血管搭桥术在颅底肿瘤、动脉瘤及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应用作一综述。
【总页数】4页(P312-315)
【关键词】颅内外血管搭桥术;颅内动脉瘤;颅底肿瘤
【作者】颉奎;曾而明;洪涛
【作者单位】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1.12
【相关文献】
1.尤瑞克林与颅内外血管搭桥术联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研究 [J], 王华;张小广;方树民;王建军;何承
2.颅内外血管搭桥术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研究进展 [J], 杨天成;郭庚;蒯东;戎欣
3.改良颅内外血管搭桥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研究 [J], 李亚雄;樊丰势;崔志
强;于玲;黄亚娟;李岩;张文华;王健
4.进程崎岖,前途广阔—颅内外血管搭桥术治疗非烟雾病性慢性脑缺血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J], 游潮;刘翼;郭睿
5.颅内外血管搭桥术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现状 [J], 樊宇耕;陈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三维重建技术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三维重建技术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中的应用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dee9bdd45022aaea998f0f64.png)
[ 键 词 】 三 维 重建 ; 脉 瘤 ; 塞 关 动 栓
[ 国 图 书资 料 分 类 号】 R 4 ; 7 22 [ 中 4 5 R 3 .1 文献 标 识 码 ] A [ 文章 编号 ] 10 — 8 8 2 1 )2 0 5 — 2 0 3 8 6 (0 10 — 06 0
App i a i n Va ue o lc to l fThr e i e so lRe o t u to c ni ue i e t e f e -d m n i na c nsr c n Te h q n Tr a m nto i
近 年来 , 然 C A与 MR 能够 非 创 伤性 评 价血 管 形 态 和 虽 T A 解 剖 的 改 变 , 在 显 示 颅 内病 变 时空 间分 辨 率 较 低 , 产 生 假 但 易
・
5・ 6
Clia Me ia E up n 医 械 临 床 i c l dc l q ime t n I
三维重建技术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黄 永 , 王艳 芹 , 张 伟, 孙文省 , 王 伟
[ 目的: 摘要] 探讨三维重建技术在颅 内动脉瘤栓塞治疗 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 6 对 7例 患者的 7 9个不同部位 的动脉
a e rs mb l ain n uy mse oi t .Meh d F rte7 n u ymso 7 p t ns h n t ain ofrd b h h e — i n in l z o to s o h 9 a e rs f6 ai t e te if  ̄ t f e y te tre dme so a o n o e
间接脑血管重建手术治疗烟雾病相关性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分析
![间接脑血管重建手术治疗烟雾病相关性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ac73fc1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32.png)
间接脑血管重建手术治疗烟雾病相关性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分析摘要:目的:观察间接脑血管重建手术应用于烟雾病相关性颅内动脉瘤中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我院接收的70例烟雾病相关性颅内动脉瘤患者,将其纳入到本次研究对象中。
采用奇偶数平均分配方式,奇数患者设对照组,35例;偶数患者设为观察组,35例。
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观察组采用间接脑血管重建手术。
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无统计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对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组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
结论:间接脑血管重建手术可提高烟雾病相关性颅内动脉瘤患者的生活能力,改善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价值显著。
关键词:间接脑血管重建手术;烟雾病;颅内动脉瘤烟雾病,属于脑血管闭塞性疾病。
该疾病进展过程中,容易并发相关的颅内动脉瘤。
该疾病在进展中,呈现出阶梯性的发展趋势[1]。
若不及时对疾病进行治疗,可能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威胁。
本研究为明确间接脑血管重建手术对烟雾病相关性颅内动脉瘤的应用价值,展开探讨。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我院接收的70例烟雾病相关性颅内动脉瘤患者,将其纳入到本次研究对象中。
采用奇偶数平均分配方式,奇数患者设对照组,35例;偶数患者设为观察组,35例。
对照组分别有20例男性和15例女性;年龄45岁-65岁,平均年龄为(55.46±5.47)岁。
观察组分别有19例男性和16例女性;年龄44岁-66岁,平均年龄为(55.29±5.58)岁。
1.2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观察组采用间接脑血管重建手术。
对患者实施插管下全麻,顺着颞浅动脉方向,直作切口,长度为7cm左右。
在作切口时要仔细的分离颞浅动脉,且要注意避免对颞浅动脉主干造成损伤。
对颞浅动脉进行游离,有理距离为8cm-9cm,用布将附有筋膜部分的额颞浅动脉进行牵拉,牵拉至对侧后,对颞肌做骨窗,骨窗的大小为2×2cm,在做骨窗时要尽量避免对脑膜中的动脉造成损伤。
颅内外血管重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颅内外血管重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https://img.taocdn.com/s3/m/d6cac70e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4e.png)
颅内外血管重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海舰
【期刊名称】《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年(卷),期】2013(002)001
【摘要】随着社会人群的日趋老年化,缺血性脑血管的发病率仍居高不下,致残率和致死率相当高,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如何防治缺血性脑卒中的发作,已成为一项重要的医学和社会难题.现就颅内外血管重建在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方面应用价值作一评述,为临床提供参考.
【总页数】3页(P5-6,48)
【作者】海舰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外科,上海,20006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3
【相关文献】
1.颅内外血管重建用于颅内复杂动脉瘤的治疗(附11例分析) [J], 佟志勇;王运杰;梁传声
2.颅内外血管重建治疗老年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脑血管病 [J], 温玉星;顾宇翔;黄绍崧;辛惠宁;程琼;林伟;倪伟
3.颅内外血管吻合加颞肌贴敷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文献复习并3例报告) [J], 李宗正;夏玉成;夏鹤春
4.关于颅内外血管超声检测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J], 曹淑荣
5.自体大隐静脉移植行颅内外血管搭桥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远期随访 [J], 李德安;桑文才;周化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血管重建:颅内动脉瘤治疗的新纪元
![血管重建:颅内动脉瘤治疗的新纪元](https://img.taocdn.com/s3/m/262a5c10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3e.png)
血管重建:颅内动脉瘤治疗的新纪元
刘建民
【期刊名称】《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年(卷),期】2009(014)009
【摘要】@@ 在各种颅内疾病中,颅内动脉瘤是最为凶险的一类,为此,人们对于治疗这一疾病的努力从未停止.传统手术治疗动脉瘤时,需解剖脑组织后行动脉瘤夹闭.但颅内动脉瘤是一种脑血管病,脑组织并无病变,因此,避开脑组织直接针对动脉瘤进行治疗,避免脑组织的无谓损伤,在理论上是最为直接和科学的.
【总页数】2页(P385-386)
【作者】刘建民
【作者单位】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1.12
【相关文献】
1.间接脑血管重建手术与血管内栓塞治疗烟雾病相关性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对比效果[J], 钟文军
2.间接脑血管重建手术与血管内栓塞治疗烟雾病相关性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对比效果[J], 孙越鹏
3.颅内血管重建术在复杂颅内动脉瘤治疗中的个体化应用 [J], 曾而明;洪涛;徐春华;唐斌
4.Codman Enterprise2血管重建装置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预算影响分析 [J], 秦琳;
徐靖萱; 王敏娇; 周月
5.间接脑血管重建手术与血管内栓塞治疗烟雾病相关性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对比效果[J], 钟文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三维重建技术在颅内动脉瘤显微外科与血管内治疗中的应用
![三维重建技术在颅内动脉瘤显微外科与血管内治疗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ae04ee0c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ae.png)
三维重建技术在颅内动脉瘤显微外科与血管内治疗中的应用杨华;刘健;孙业忠;刘窗溪;韩国强;陈益民;高方友【期刊名称】《贵州医药》【年(卷),期】2002(026)010【摘要】目的探讨三维重建技术在颅内动脉瘤显微外科治疗和血管内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76例可疑为颅内动脉瘤的患者分别进行常规的脑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共检出66例动脉瘤(共72个动脉瘤),根据影像结果拟定显微外科治疗和血管内治疗的治疗方案.结果76例可疑为颅内动脉瘤的患者行普通脑血管造影和DSA检查49例,显示脑动脉瘤的阳性率为81.6%;行3D-DSA检查27例,清楚显示动脉瘤的阳性率为96.3%,共检出66例动脉瘤.显微外科治疗组36例,完全夹闭31例(86.1%),死亡2例(5.6%),并发症5例(1.39%).血管内治疗组23例,完全栓塞者19例(82.6%),90%以上栓塞2例,载瘤动脉闭塞2例,并发症2例(0.87%),无死亡病例.66例动脉瘤中有7例未治疗.结论3D-DSA能够提高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脑动脉瘤的检出率,清楚显示脑动脉瘤的立体形态、瘤颈和载瘤动脉的关系,对指导颅内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治疗和血管内治疗有潜在的临床价值.【总页数】3页(P875-877)【作者】杨华;刘健;孙业忠;刘窗溪;韩国强;陈益民;高方友【作者单位】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550004;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550004;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550004;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550004;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550004;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550004;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55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相关文献】1.三维重建技术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J], 黄永;王艳芹;张伟;孙文省;王伟2.诱发电位监测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中的初步应用 [J], 康德智;吴赞艺;余良宏;王晨阳;林章雅;兰青3.DSA三维重建技术在颅内动脉瘤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 [J], 张钊勇;萧云;万里飞4.显微手术夹闭与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J], 王振华;王笑5.3D打印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中的应用 [J], 杨彦晨;白斌;程云章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复杂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
![复杂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89646c86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9b.png)
复杂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
王军民
【期刊名称】《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
【年(卷),期】2012(033)007
【摘要】复杂颅内动脉瘤为一相对性概念,其复杂程度与患者自身因素及所选治疗方式有关,介入治疗之复杂颅内动脉瘤主要包括宽颈动脉瘤、不规则动脉瘤、巨大动脉瘤、微小动脉瘤、假性动脉瘤、多发动脉瘤和与颅内其他血管病变伴发之动脉瘤。
随着颅内支架、球囊、0nyx等辅助材料和技术的发展,大多数复杂颅内动脉瘤可以选择介入治疗,但介入治疗不能治愈所有的颅内动脉瘤,并非所有的颅内动脉瘤都适合于介入治疗,介入治疗也不应该成为颅内动脉瘤唯一的治疗选择。
【总页数】4页(P6-9)
【作者】王军民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湖北武汉43006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3.4
【相关文献】
1.复杂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附35例报告) [J], 蔡涛;黄春燕;吴惠芬;陈桂增;李少鹏;朱纯生
2.复杂颅内动脉瘤的个体化血管内介入治疗(附63例报告) [J], 王运华;吕明;吴中学;王继跃;杨凤海
3.复杂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并发症分析 [J], 肖兵;刘春平;赵卫
4.复杂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 [J], 王军民
5.LVIS支架辅助血管内介入治疗急性破裂出血的复杂颅内动脉瘤疗效观察 [J], 褚闻来; 田和平; 张李涛; 王健超; 沈建国; 周海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手术或血管内治疗巨大颅内动脉瘤预后的影响因素
![手术或血管内治疗巨大颅内动脉瘤预后的影响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5326bdc7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35.png)
手术或血管内治疗巨大颅内动脉瘤预后的影响因素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年(卷),期】2011(8)5
【摘要】目前,临床尚未明确大型动脉瘤(20~24mm)或巨大动脉瘤
(≥25mm)的预后影响因素。
Darsaut等在其治疗该类动脉瘤的24年经验中,总结了与临床和造影预后相关的影响因素,包括患者特点、动脉瘤特点、治疗特点等。
【总页数】1页(P234-234)
【关键词】巨大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影响因素;预后相关;手术;巨大动脉瘤;大型动脉瘤;临床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9.41
【相关文献】
1.不同手术时机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临床疗效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J], 张淇;胡志源
2.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不同时机开颅手术及血管内治疗的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 [J], 曾光;洪明;徐岩;杨巨亮
3.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不同时机开颅手术及血管内治疗的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 [J], 吕洪志
4.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不同时机开颅手术与血管内治疗的疗效以及预后因素研究 [J], 聂文臣
5.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不同时机开颅手术与血管内治疗的疗效以及预后因素研究 [J], 聂文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血管重建,10 个动脉瘤行原位血管重建。1 例患者因移植血管闭塞致急性脑梗死,1 例因肺部感染死亡,余患
者预后良好。结论 对于复杂颅内动脉瘤治疗,颅内血管重建术是一重要治疗手段;应根据颅内动脉瘤的具体
情况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颅内血管重建术,手术治疗
中图分类号:R651.1
文献标识码:B
良好
15 男 50 右大脑中动脉 M2 段蛇形瘤
动脉瘤切除 + 颞浅动脉 -M3 吻合 + 端端吻合
良好
16 女 42 右椎动脉夹层动脉瘤
动脉瘤孤立 + 小脑后下动脉 - 椎动脉端侧吻合
良好
搭桥血管的患者则长期服用肠溶阿司匹林。 1.5 随访
术后定期复查头颅 CT+CTA,评估神经功能状态。
2 结果
· 53 ·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第 25 卷
动脉或孤立动脉瘤等。随着显微外科夹闭颅内动脉
瘤和血管内栓塞动脉瘤技术的进步、材料的发展,越
来越多的颅内动脉瘤得到满意的外科夹闭和血管内
介入栓塞治疗[2-5]。对于某些复杂颅内动脉瘤,手术
夹闭、介入栓塞均可能出现载瘤动脉、穿通支血管闭
塞或破裂,出现不同程度脑缺血、脑出血,引起致残、
C
D
A、B:病例 3 的头颅 CTA、DSA,显示中动脉瘤,无法常规动脉瘤 夹闭或血管内介入治疗;C、D:术后 CTA、DSA 显示吻合血管通畅
图 2 头颅 CTA、DSA(病例 3)
严重感染死亡,余随访期间均有明显恢复。
的随访显示其远期通畅良好。 对于复杂颅内动脉瘤,术前 3D-CTA、3D-DSA
Nanchang, Jiangxi 330006, P.R.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efine the safety and clinical value of complex aneurysm clipping under pro- tection of revascularization. 【Methods】Totally 16 patients with an uncoilable intracerebral complex aneurysm operated on with revascularization between June, 2009 and June, 2012 were reported. The data were retro- spectively collected from the patient records. Follow-up data were updated by telephone interview or outpa- tient service. 【Results】There were 18 aneurysms in total, among which 16 aneurysms were performed with revascularization. Postoperative cerebral angiography showed patency of the bypass in 15 patients and acute occlusion of the bypass in 1 patient. After the operation, 14 patients had a favorable functional outcome,1 patient had coma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1 patient died with pulmonary infection.【Conclusion】In- dividualized treatment with revascularization is an effective treatment strategy for complex intracranial a- neurysms.
附表 16 例复杂颅内动脉瘤临床资料
编号 性别 年龄 / 岁
位置
手术方式
预后
1
女 55 右侧海绵窦段动脉瘤
动脉瘤孤立术 + 颈总动脉 - 桡动脉 -M2
良好
2
女 54 右侧海绵窦段动脉瘤
动脉瘤孤立术 + 颈外动脉 - 大隐静脉 -M2
良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
男 50 左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
中动脉瘤塑形保留一分支血管通畅 +M3 段侧侧吻合术 良好
微吻合技术的进步,术中、术后抗凝处理的应用,颅
内血管重建术在复杂颅内动脉瘤的应用在增多,其
疗效也获得大多数神经外科医师的认可[6-10]。
在脑血管外科中,作为移植血管主要有大隐静
脉、桡动脉、颞浅动脉,甚至可选用保存备用的尸源
性静脉血管[11]。选择依据:载瘤动脉的血流动力学;
供受体血管管径;受体血管的位置和可到达性;血管
7 例移植血管通畅(见图 1),8 例原位搭桥血管 通畅(见图 2),1 例急性血管闭塞。14 例患者术后恢
复良好,1 例神志不清而自动出院,另 1 例因肺部并 发症死亡。1 例强直性脊柱炎、采用大隐静脉搭桥患 者在随访期间出现搭桥血管逐渐狭窄、闭塞,但未出 现临床神经功能障碍,13 例患者所在 6~36 个月随 访期间神经功能良好,未见吻合血管闭塞。3 例小脑 后下动脉起始部动脉瘤及 1 例椎动脉瘤患者术后出 现不同程度后组颅神经功能障碍,其中 1 例因肺部
收稿日期:2014-06-05
*基金项目: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No:2011BAI08B06);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No:20121032)
[通信作者] 洪涛,E-mail:ht2000@vip.sina.com;Tel:0791-88694007,13803535961
· 52 ·
第2期
曾而明,等:颅内血管重建术在复杂颅内动脉瘤治疗中的个体化应用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神经外科,江西 南昌 330006)
摘要:目的 探讨颅内血管重建术在复杂颅内动脉瘤治疗中个体化应用的必要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09 年 6 月 -2012 年 6 月该院收治的 16 例行颅内血管重建术的复杂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结
果 16 例共 18 个动脉瘤,其中 16 个动脉瘤因处理动脉瘤需要行不同术式的颅内血管重建术,6 个动脉瘤行移
术后常规复查头颅 CT,术后 1 周内常规复查 CTA/DSA,常规预防感染、脑血管痉挛(高血容量、尼 莫同)。术后低分子肝素 2 500 u/d,连续 3 d,改用肠 溶阿司匹林 100 mg/d,氯吡格雷 75 mg/d,1 周后停用 氯吡格雷。以动脉为搭桥血管或动脉端侧 / 侧侧吻 合的患者 3 个月后停用肠溶阿司匹林,以大隐静脉为
第 25 卷第 2 期 2015 年 1 月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hina Journal of Modern Medicine
Vol. 25 No.2 Jan. 2015
文章编号: 1005-8982(2015)02-0052-04
·新进展研究·
颅内血管重建术在复杂颅内动脉瘤 治疗中的个体化应用*
曾而明,洪涛,徐春华,唐斌
11 女 56 小脑后下动脉瘤(起始部)
小脑后下动脉 - 椎动脉吻合 + 动脉瘤孤立术
良好
12 女 22 岁 大脑前动脉 A3 段假性动脉瘤
动脉瘤切除 +A3 段端端吻合
良好
13 男 59 小脑后下动脉瘤(远端)
动脉瘤切除 + 小脑后下动脉端端吻合
良好
14 女 53 大脑前动脉 A2 段动脉瘤
动脉瘤孤立 + 大脑前动脉端侧吻合
Individuized treatment of complex intracranial aneurysms with intracranial revascularization*
ZENG Er-ming, HONG Tao, XU Chun-hua, TANG Bin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chang University,
A
B
致死[6-8]。因此,颅内血管重建术在此类复杂颅内动
脉瘤的治疗中显得尤为重要,有利于重建供血动脉
或延长临时阻断供血动脉时间[9]。
广义的颅内血管重建术指重建脑血流、改善侧支
循环的各项技术,它包括血管内介入治疗中的支架
置入术,手术治疗中的动脉瘤塑形、搭桥技术、动脉
端侧吻合 / 侧侧吻合技术和间接脑血流恢复 (颞肌
4
女 59 左床突旁颈内动脉瘤
动脉瘤孤立术 + 颈外动脉 - 大隐静脉 -M2
良好
5
男 43 右大脑中动脉 M2 段蛇形动脉瘤
动脉瘤塑形术 + 颈外动脉 - 大隐静脉 -M3
良好
6
女 40 右大脑中动脉蛇形动脉瘤
动脉瘤孤立术 + 颈外动脉 - 桡动脉 -M3
良好
7
女 60 右颈内动脉床突段动脉瘤、右海绵窦段动脉瘤 动脉瘤孤立术 + 颈外动脉 - 大隐静脉 -M3
良好
8
男 60 左大脑前动脉 A1 段动脉瘤
9
男 57 左大脑中动脉瘤、前交通动脉瘤
10 女 54 小脑后下动脉瘤(起始部)
动脉瘤孤立术 +A3-A3 段侧侧吻合术
前交通动脉瘤夹闭术 + 中动脉瘤塑形 + 颈外动脉 - 大隐静脉 -M2
小脑后下动脉 - 椎动脉吻合 + 动脉瘤孤立术
良好 脑梗死,自动出院 肺部感染死亡
A
B
痉挛的风险及通畅率。依据上述因素综合考虑选择
哪种血管作为桥血管。相对来说,桡动脉是目前最理
想的移植血管,适用于中高流量搭桥术,缺点是血管
易痉挛,其次,作为游离动脉血管条,缺少滋养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