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期末论文(3000字)讲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抗战历史中反省

院系:外语系

班级:14商英2班

姓名:***

学号:************

目录

一、从鸦片战争到第一次内战的漫长道路

1、中国封建社会由盛到衰

2、中国近代史的里程碑——辛亥革命

3、关于好与坏的诠释

二、抗日战争——中国无法忘记的伤痛

1、从分叉路口走到统一的道路上

2、沉重的八年抗战,团结的八年日子

三、反思与启示

一、从鸦片战争到第一次内战的漫长道路

1、中国封建社会由盛到衰

1840年,中国的宿命在这年彻底改变。在它还处于封建社会晚期的兴衰更替之时,西方资本主义已经发展迅猛,而西方殖民主义也向我们这个所谓的天朝上国伸出了魔爪。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期,战争,革命,起义,多少大清皇朝始料不及的大事件都是在此期间爆发,而这些战争带来的更多的是对中华民族自身权益的侵害。尽管有部分人民群众、爱国官员还有后来的义和团对西方列强做出反抗,也有著名的维新变法和洋务运动来表示红果人民抵御外敌的决心,但是清皇朝的懦弱无能终究还是让天朝上国变成了洋人手中的玩偶。

2、中国近代史的里程碑——辛亥革命

从《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到后来的《马关条约》、《辛丑条约》,西方殖民主义和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入侵不仅仅是经济掠夺和军事侵略,还有对大清皇朝以及其百姓的政治控制和文化渗透。然而,戊戌维新运动失败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愤然地在中国掀起了一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也便是辛亥革命,这次革命是以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它让中国掀开了一个崭新的篇章,让封建帝制走到了日薄西山之处。胡锦涛主席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谈到: [1]“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站在时代前列,‘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高扬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斗争旗帜,提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政治纲领,率先发出‘振兴中华’的呐喊,希望推动中华民族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外国列强侵略,推动中国跟上世界发展进步的步伐、跻

身世界先进行列。孙中山先生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实现了‘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的誓言。在他领导和影响下,大批革命党人和无数爱国志士集聚在振兴中华旗帜之下,广泛传播革命思想,积极兴起进步浪潮,连续发动武装起义,有力推动了革命大势的形成。”

3、关于好与坏的诠释

在这一艰辛过程中,有多少名垂千史的英雄被烙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民族史册上,康有为、谭嗣同、孙中山、袁世凯、李鸿章等一系列的名字,不管是鼎鼎大名的英雄抑或是人人喊打的反派,他们都曾经有过不可磨灭的功绩。历史上并不是每个英雄都是什么都做得对做得完善的,也不是每个反派都是窝囊废都是从里到外的坏人,他们只是用错了方式实现自己的价值。慈禧太后掌管朝廷的尽职尽责,袁世凯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付出与努力,还有国民党做出的杰出奉献,这些也应该让炎黄子孙知道,而不应该只让我们记得英雄有多么多么的伟大,这样对他们不公平,这样的历史也并不公平。

二、抗日战争——中国无法忘记的伤痛

1、从分叉路口走到统一的道路上

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之后,中国人民的民主主义情怀被极大地带动起来,一次次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也举办得如火如荼。但是,国民党和共产党之间的对峙状况却越发严峻。1931年之前,国共之间的矛盾在共产党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土地改革的进行以及国民党实行的军事独裁统治中愈演愈烈。但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一切的争端竟然是在日本发动的九一八事变中画下句点。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宣示了八条《对华政策纲要》之后,中国就已经成为日本政府觊觎已久的一块肥肉。1931年9月18日深夜,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沈阳北郊柳条湖

的的路轨、然后反诬中国军队袭击日本军,日本的大举侵略计划正式开始。面对此番非法占据,国民党政府的“攘外必先安内”方针,英美等国政府的姑息纵容政策,再加上日本蓄谋已久、精心策划的侵略方案,日本轻而易举地侵占了中国东北三省,侵华计划步步得逞。尽管共产党的抗日军队英勇抗战,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仍然采取不抵抗政策,对抗日本强大的军队仍然还是力不从心。华北事变后,日本加紧全面侵华的部署,与德国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定》,形成反共同盟。早在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后,日本已占据台湾长达50年,掠夺资源和财富,还推行殖民经济模式,使台湾人民苦不堪言。这发生的一切让共产党政府在进行局部抗战的同时加紧了统一国内战线计划的进行。面对此番危急存亡之秋,共产党政府无奈发布了“逼蒋抗日”的方针。在1936年12月对蒋介石“哭谏”无效后,张学良、杨虎城毅然实行“兵谏”扣押蒋介石,这便是有名的西安事变。他们机智的决定,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基础,蒋介石也同意了先联手对付首当其冲的日本帝国主义。1937年2月,中共中央致电,国民党政府五届三中全会,提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五项要求,国共双方的合作让会议文件第一次写上了“抗日”的字样,国共两党实行第二次合作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2、沉重的八年抗战,团结的八年日子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全民族同仇敌忾,奋起抗战。国共两党将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下辖三个师,林彪、贺龙和刘伯承分别任三师师长形成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众所周知,抗日战争是一场弱国对强国的战争,战争的基本走势和战略方针成为决定战争结局的重要决策。1938年5月至6月间,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的讲演,点明[2]中日战

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日本是一个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但它的侵略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中国的国力虽然比较弱,但它的反侵略战争是进步的、正义的。”集中全党智慧,系统地阐明了持久抗战的方针。毛泽东指出:[2]“这场持久战将经过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时期。第二个阶段,是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时期。第三个阶段,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毛泽东着重指出,第二阶段是整个战争的过渡阶段,“将是中国很痛苦的时期”,“我们要准备付给较长的时间,要熬得过这段艰难的路程”。为了实现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毛泽东还提出一套具体的战略方针。这就是在第一和第二阶段中主动地、灵活地、有计划地执行防御战中的进攻战,持久战中的速决战,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第三阶段中,应该是战略的反攻战。再者,国民党和共产党阵营在抗战过程中分别负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在不同的战场上对日本军进行伏击和攻击,国民党军队强有力的武器攻击和共产党出色的人力资源运输力量让日军节节败退,一次次中国军队的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平型关大捷、台儿庄大捷、百团大战还有昆仑关战役,一次次的胜利,一次次的鼓励,共产党军队在对抗日本侵略者表现出了极大的御敌决心,中国也成为世界反法西斯东战场的中流砥柱。与此同时,中国广大民众以及各界力量都积极投入到抗战的各方面中,为抗战胜利的进程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加大对日本的打击力度,再加上早前苏联对中国的援助,日军战败已成定局。在5月上旬德国法西斯投降后,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正式宣布投降。10月,台湾和澎湖列岛被中国收回,这成为抗战取得完全胜利的重要标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