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花未眠》教案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花未眠
一、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2,理解文章表达的有关审美的主旨,
3,理解隽永含蓄的语句。
二、重难点
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揣摩重点语句的能力。
三、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1,兴趣导入:同学们比较熟悉的日本动画人物有?
樱桃小丸子,一休,流川枫
其中这个聪明的一休和尚对川端康成的影响也很大,一休曾经两次自杀,那种参透尘世的大悟不免也带上消极悲观的情调,所以川端康成受佛教影响其作品带有消极悲观的“物之哀”的特点,同学们下来阅读他的作品注意对这点的鉴别。不管怎样,川端康成在他的每部作品中都将给我们带来自然的美艺术的美的享受。
2,如果给这篇文章配乐,你会选择什么基调的乐曲?
轻柔、哀伤的音乐
提问:依据是什么/
学生:(1)根据作者的身世——简介作者:
川端康成(1899——1972),日本小说家、散文家。幼年时父母相继去世,分别由外祖父和舅父抚养。1924年从东京帝国大学毕业后,开始了作家生涯。小说《伊豆的舞女》(1925)奠定了其在日本文坛的地位。代表作有《雪国》(1937)、《千只鹤》(1951)、《古都》(1957)等。它们以“丰富的感情,高超的技巧,表现了日本人的内心精华”,川端康成因此获得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是继泰戈尔之后第二个获此殊荣的东方作家。川端康成虽然一度成为新感觉派的中坚,但他继承了大和民族的古典美,并使其升华到美学境地。在文学领域中,他既是美的追求者,更是美的获得者和传播者。
(2)从文中寻找依据:课文中写海棠花“它盛放,含有一种哀伤的美。”请划出此句
所以他的作品既和他的身世有关,又和他的美学追求有关,必然带有一种哀伤的美。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听音乐朗诵课文
2扫清文字障碍:壁龛(kān) 邂逅(xiâhòu ) 陶冶(táo yě) 迥(jiǒng) 然拜谒(bài yâ)
不可思议大吃一惊难能可贵不由自主迥然不同
3提问:我们说这是一篇说理散文,阐述了审美的问题,那作者是由什么而引发思考的?
明确:(1)清晨发现海棠花未眠(学生大多只想到这个客观原因,还有一个主观原因要点拨
2)我[常常][不可思议地]思考一些(微不足道的)问题。
这在文中起到为下文张本并统率全篇的作用。
“常常”说明“我”是善于思考的人;“不可思议”说明我思考的都是常人难以接受的问题;“微不足道”说明思考的都是细小、常人容易忽视的问题。表明作者属于以小见大,能从细微处看到生活和人生的哲理,而这些都是一个作家所必备的素质和修养。有了这一句,下文写自己的发现、感悟和联想、想象就显得自然而然了。
4关于花的感悟在同学们的阅读经验中有哪些最美的句子?注意不是描写花而是一
种感悟。
感时花溅泪
宗璞紫藤萝瀑布给予作者的生命的感悟
我听到了花开的声音是孩子对花开的感悟,看到花在流泪是杜甫对国破家亡的感悟,紫藤花的茂盛是宗璞看到了生命力的感悟,花在笑小草在睡觉是游人应该对花草也有生命的感悟,花未眠也是川端康成对海棠花的灵动生机和灵魂的感悟。
5理清思路
方法:划出关键句、关键词特别是哲理性、议论性的语句——概括每节内容
●发现海棠花未眠
●它盛放,含有一种哀伤的美
●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却是有限的,……如果说,一朵花很
美,那么我有时就会不由地自语道:要活下去!
●只要有点进步,那就是进一步接近死亡,这是多么凄惨啊
●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所以说,一朵花也是好的
●然而,我们仔细观赏画中花,却不怎么留心欣赏真的花
●许多时候我们是从他们描绘的花画中领略到真花的美。
●小狗……我深深理解宗达高尚的写实精神。
●三者在我心中相互呼应,显得更美了
●自然总是美的。不过,有时候,这种美只是某些人看到罢了。
明确:发现海棠花未眠
自然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
.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
.艺术创作应该重视写实,表现自然美。
4)速读课文,在文中找到作者由花未眠而在美学上得到的思考。
讨论明确:
a、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却是有限的。
人感受到美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说人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自然的美是无限
的”。
怎样提高感受美的能力呢?仍然用原文回答。
b、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这需要反复陶冶。
提问:“邂逅所得”是什么意思?用一个成语来说就是——
明确:不期而遇。
提问:这倒似乎很容易,就相当于川端康成凌晨忽然发现未眠的海棠花非常美
一样。是这样吗?
明确:邂逅取决于灵感,灵感取决于准备。正如巴比德说过:机遇往往降临到
头脑有所准备的人身上。所以作者又补充了一句,即“这是需要反复陶冶的”。对
自然的美的“亲近”与“反复陶冶”,主要在于留心观察,仔细观察;不能熟视无睹,
无动于衷。
川端康成通过对生活现象花未眠谈到美的发现美的获得美感的形成。下文他接着告诉我们面对生活中自然中的美和艺术家所展示的美有什么不同感受。
c、艺术美与自然美是相通的。
六:再读文本,提出问题
首先要扫除学生心理障碍,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问题越多,恰恰证明你读懂了。因为你在已经在以研究的眼光去读课文。‘读出问题’,还包括质疑。面对课文,面对作者,当然也包括面对老师,没有什么是不可以质疑的!同学们对某一段话不理解,或者对某一句话甚至某一个词不理解,或者认为文本与作者存在失误,都可以提出来研究。
七:三读文本,谈论解决
请说说以下四句该怎么样去理解:
1它的盛开,含有一种哀伤的美。
2只要有点进步,那就是进一步接近死亡。
3 一朵花也是好的。
4繁二郎的画、长次郎的茶碗和真正黄昏的天空,三者在我心中相互呼应,显得更美了。学生讨论后明确
第一句:1、海棠本与哀伤无关,作者说它含有一种哀伤的美,与他孤独、忧郁、颓丧的心理不无关系。(穿插作者的简介)。(感时花溅泪)2、盛开预示着衰败凋谢的来临。3、作者以为海棠夜里开花无人欣赏,今天发现她非常美丽,顿生怜悯之情,进而觉得海棠含有一种哀伤的美。
第二句:说明人感受美非常艰难。发展感受自然美的能力是无止境的,也许到死都无法完全把自己感受自然美的能力提高到所谓最高。因为,川端康成是一个唯美主义者,他这样说是把美提高到至高无上的地位。但他认为,感受美固然很难,但人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感受美的能力,“感受美的能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是比较容易的”。
第三句:即使是一朵花,也可以成为“美的启迪”,成为“美的开光”,能够引发人发现自然美,能够发展人感受自然美的能力,那么这朵花也是“好”的。(一朵小小的花也能活得这么美,我们人呢?
我们活在世上为了什么?求真、求善,还有?(求美。)
我们活下去,仅仅能发现一朵花的美吗?(当然不是。)
为了寻找更多花的美,我们有必要--活下去,不断发现美、感悟美。
(结合毛泽东《卜算子o咏梅》"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待到山花烂漫时,它在丛中笑。")
a、一个微小的生命都要努力展现自己的美,作为人更要勇敢活下去。
b、我们可能错过了美的景色,美的音乐,错过了山上那不起眼的野花和小草,错过了从我们身边流淌过的清澈的小溪,但只要坚韧地活着,只有活下去,才能不断发现两朵花、三朵花,甚至更多不仅限于花的美。"自然的美是无穷无尽的"啊!
抓住“所以”,找原因)
第四句:强调只有仔细观察自然美,把自然美和艺术美完美结合起来,才能感染观众,引起观众的共鸣。
①它盛放,含有一种哀伤的美。
花儿盛开之时就预示着它已接近衰败,所以说“含有一种哀伤的美”,这与下文所说的进步就是接近死亡,意思是一致的。
作者深悟到,人类感受美的能力是极有限的,而自然美是无限的。“哀伤”是作者彻悟后的心绪流露。按理说,大自然总是有美可寻的,只要人活着,就该毫无阻碍地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