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谈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
【摘要】中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中学语文教师有责任在学生学习成长过程中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养成优秀的学习品质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语文思维培养能力
中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教与学积极合作的过程,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是在教与学互动中逐渐养成的学习习惯,对于中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应该是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
一、充分挖掘学生思维想象能力
中学语文教学,一方面要传授语文知识,使学生具备语文基础知识的素养;另一方面,要通过语文知识的传授,培养中学生学习的能力,发展他们的智力,这是语文教学中一个特别重要的方面,应引起高度重视,在诸多能力中,思维能力是核心。
我们知道,人类的活动离不开思维,钱学森教授曾指出:“教育工作的最终机智在于人脑的思维过程。”思维活动的研究,是教学研究的基础,语文教学与思维的关系十分密切,语文教学就是指语文思维活动的教学,语文教学的实质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语文思维活动,学习文学家思维活动的成果,并发展语文思维,使学生的语文思维结构向文学家的思维结构转化的过程。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语文思维,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是一个广泛而值得探讨的课题。
二、积极调动中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
中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充分重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如果中学生缺乏自信心、兴趣和意志,学习肯定是被动的,教师的教学肯定也是失败的。
首先,要充分利用语文教材重视人文性的学科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比如读朱自清先生的《春》,“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跑着、笑着。春天是健壮的青年,领着我们向前去。”这诗一般的语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只须稍加点拨,学生的思绪就飞起来了,美丽、鲜活的春意就会点燃学生青春的憧憬。
其次,在语文教学中,要十分注重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以此为切入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墙上的斑点》,作者精妙的思维,对人心理的绝妙刻画,通过精到的点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体验,就会拨动学生的思绪。
三、培养中学生的选择判断能力
选择、判断能力是语文创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判断不仅表现为对语言学习的基础过程及结果正误的判定,还表现为对语文命题、事实、答题思路、方法合理性以及在这个合理性的基础上作出的选择,判断能力实际上是思维者对思维过程的自我反馈能力。
具有选择判断能力的学生,在判断选择中较少受表面非本质的因素的干扰,判断的准确率较高,判断迅速,对作出的判断具有清晰的认识,能区分逻辑判断和直觉猜测,他们具有明显的追求最合理的答题,探究最清晰,最简单同时也是最“优美”的答题的心理倾向。
四、培养中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好的思维习惯是学生养成优秀学习品质的基础。
第一,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学会阅读课文,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是培养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基础。因此,我把指导学生正确的阅读始终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找课文中的主旨句、标志性的语句、内蕴丰富的词句、指导学生朗读精彩的语段,启发引导学生理解文中的修辞句的作用,通过长期的阅读训练,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及其规律。
第二,让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多向思维。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勤思、乐思、善思,使其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通过思考,就能发现文字中隐含的深刻内容,就能提问题,通过思考才能发展思维能力。如《宝玉挨打》中贾母在看到王夫人因了贾政打了宝玉而痛哭时说的一番话,我让学生阅读,然后提问:“这段话是贾母劝王夫人别哭,还是另有他意?”学生联系上下文思考后,明确了这是贾母疼孙子宝玉而责备贾政的话,所以贾政听了连忙给老太太赔不是。
第三、培养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学生思考问题常常失之偏颇。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养成理性地思考问题的习惯,看问题要中肯、要合理,思维要有逻辑性,要符合事实、符合客观规律。
总之,语文教学与思维密切相关,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和一般能力不同的特性,因此,发展语文思维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我们在发展中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努力中,不仅要考虑到能力的一般要求,而且还要深入研究语文学科、语言活动和语言思维的特点,寻求语言活动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