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
1.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
是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
2.教育目的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3.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包括国家和社会教育机构,家长、老
师等对新一代的期望;侠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
4.教育目的一般由国家或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指定,指导一定时期的各级各类教育工作。
5.教育方针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根据政治、经济要求,明令颁布实行的一定历史阶段
教育工作的总的指导方针或总方向。
6.教育方针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是全国各级各类教育的目的和必须遵循的准则,是
指导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原则和行动纲领。
7.教育方针反应了一个国家教育的根本性质、总的指导思想和教育工作的总方向等要
素。
8.教育方针是教育目的的政策性表述,教育目的知识教育方针的若干组成要素之一。
9.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10.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的内容有:
①教育的性质和服务方向,即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
说明了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服务方向;
②教育目的:即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它规定了学校教育培养人才的质量各规格;这是教育方针中核心和基本的内容。
正确的教育目的观有助于制定有效指导教育实践的教育方针;
③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即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9.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①国家教育目的;②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③课程目标;
④教师的教学目标。
10.一个国家的教育目的是唯一的,而培养目标是多种多样的。
11.教育目的的作用:①导向;②激励(调控);③评价,是衡量和评价教育活动效果
的根依据和标准。
12.个人本位论:孟子,卢梭(爱弥儿),洛克,夸美纽斯,孟轲,福禄贝尔,柰勒,马
斯洛,萨特等。
裴斯泰洛齐(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全面和谐地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力量和才能,使人的各项能力得到自然的进步与均衡的发展),
马利坦(教育目的在最广泛的意义上就是塑造人),
永恒主义者赫钦斯(教育制度的目的就是提高作为人的人。)。
13.社会本位论:荀子,赫尔巴特,涂尔干,纳托普,凯兴斯泰纳,孔德,巴格莱等。
14.教育无目的论:杜威(并非真正教育无目的,而是认为无教育过程之外的“外在”
目的)
15.生活(社会)本位论:斯宾塞(教育即生活本身,主要目的是教人怎样生活)
16.辩证统一论: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目的论
17.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唯一途径和方法。
18.素质教育是指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的教育。
19.素质教育的实质、内涵:①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②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③促进学生个性发展;④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20.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根本所在。
21.德育对其他各育起着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是素质教育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