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下《乡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习作者运用鲜明的意象表达情感的写法。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朗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提升语文能力。

情感目标: 陶冶学生对诗歌艺术美的感悟力,体会作者强烈的怀乡思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把握诗歌意象,通过情境体验来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情感。教学方法:主导教法:诵读法、情境教学法、讨论谈话法、探究教学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整个教学分为以下几个板块:1、朗读。2、整体感知。3、想景悟情。

4、迁移拓展。朗读和想景悟情两者有机结合,做到读品结合,教师多点拨、多鼓励,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做到切己体察。

(一)创设情景,导人新课

(二)简介作者,了解写作背景

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现居台湾。当代诗人和诗评家。这首诗写于1972年,当时,大陆与台湾互不往来,几乎隔绝。

(课前布置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余光中的生活经历、作品风格以及本文的写作背景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为学生理解本文和教师下面的教学作铺垫。

(三)朗读诗歌

1、伴随《思乡曲》,教师诵读。

2、通过学生对教师朗读的评议,进行节奏、重音、语调等方面的朗读指导。

3、学生尝试配乐诗朗诵。

设计意图:朗诵是解读诗歌的敲门砖,这一环节以诵读为主线,整体感知诗歌,使学生“披文以入情”,初步感受诗歌的情感、艺术力量。

(四)整体感知,质疑释难

1、乡愁是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情感,请同学们帮老师找找看,这首诗是借助什么样的意象表达这浓浓的思乡之情?

2、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分别表达了诗人在什么时间、什么样的感情?

3、这四节诗的顺序能否变换?

设计意图:老师充分发挥引导作用, 引导学生整体感知,体会诗歌运用的意象及情感的变化。让学生主动质疑、答疑、讨论、评价,教师及时点拨,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增强自主学习意识。

(五)放飞想象,再现诗歌画面。

1、播放以本诗填词的歌曲《乡愁》,在深沉怅惘的歌声中想景悟情,边听边想像诗句所描绘的情景,再现诗歌画面。

2、学生分组讨论。各组派代表描述本组想象的画面,同时本组其余同学不失时机地朗读诗歌,为想象的画面配诗,并体会这些画面所表达的情感。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切己体察,学生由于生活阅历浅,以本文不能有深刻领悟。为此让学生分小组想景悟情,描述诗的内容,唤起鲜明的“内心视象”,再现作者笔下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切实提高学生联想和想像的能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把握诗歌内容。

(六)迁移拓展,探解中国文人的千千乡愁结。

乡愁,古往今来是许多文人笔下的主题,请同学们课后收集积累资料,找出含有“乡愁”的诗词句。

①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②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③枯藤老树昏鸦,……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的曲《天净

沙·秋思》

④春去也!落红万点愁如海。——秦观《千秋岁》

⑤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⑥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毛泽东《虞美人》

设计意图:由学习课文延伸到探究历代文人的乡愁情结,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引导学生积累知识,加深对我国优秀文化传统的认识。

(七)迁移拓展,说说写写自己对乡愁的感悟。

综观这首诗,每小节都不自觉地运用了“乡愁是……”这一句式,通过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寄托了浓浓的思乡之情。请学生仿照诗作中的“乡愁是……”这一句式也来写一写乡愁,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多句。

设计意图:让学生模仿诗中的意象,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为乡愁打一比方,使课本和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更加深刻的感悟乡愁,同时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八)布置作业:

延伸练习:比较阅读,再次品味乡愁。

1、比较席慕蓉《乡愁》,让学生说说更喜欢哪一首,任选角度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从知、情、行三方面拓展延伸,让学生在实践中再次品味乡愁,努力实现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板书设计:

乡愁(余光中)

小时候——邮票——母子离愁个人思乡之情

长大后——船票——夫妻别愁

后来啊——坟墓——丧母哀愁

而现在——海峡——思归浓愁普遍的家国之思

(一首怀乡诗,满腔故园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