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从业资格全国统考试办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贸易}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从业资格全国统考
试办法
感谢阅读
多年企业管理咨询经验,专注为企业和个人提供精品管理方案,企业诊断方案,制度参考模板等
欢迎您下载,均可自由编辑
{财务管理收益管理}教育与收入不平等中国的
经验研究
分配的效应在理论上是不确定的。
自从库兹涅茨(Kuznets,1955)提出“随着劳动者受教育越来越多,资本主义国家的收入分配将会越来越平等”之后,很多经验研究都考察过教育与收入不平等之间的关系。最初的研究大都表明发达国家的教育与收入不平等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Psacharopoulos&Woodhall,1985;Ram,1989)。贝克尔和契斯威克(Becker&Chiswick,1966)的研究表明,美国各地区的收入不平等与教育不平等正相关,与平均受教育程度负相关。契斯威克(Chiswick,1971)用9个国家的截面数据研究表明,收入不平等随教育不平等程度的提高而增加。廷伯根(Tinbergen,1972)用美国、加拿大和荷兰的数据所作的研究也发现,教育水平与教育的不均等对收入分配有相当重要的影响,平均受教育程度增加和教育不平等程度的减小有助于改善收入分配状况。后来的研究大都建立在相对较多国家数据的基础上。温内加登(Winegarden,1979)用32个国家数据的分析表明,平均受教育程度越高,收入分配越趋于平等;而教育的不平等程度越大,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也越大。帕克(Park,1996)用59个国家的数据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拉姆(Ram,1984,1989)和萨卡罗布罗斯(Psacharopoulos,1977)在略微不同的设定和数据下的研究发现,平均受教育程度和教育不平等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在统计上是不显著的。赖德胜(1997)用49个国家的数据研究发现,教育扩展与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之间存在库兹涅茨倒U型关系。格利高里奥和李(Gregorio&Lee,2002)在一套相对完整的100多个国家的时序-截面数据基础上的研究发现,教育因素(如较高的平均受教育程度和相对平等的教育分布,政府教育支出等)在改变收入分配状况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证实了库兹
涅茨倒U型关系的存在。总之,多数研究认为,教育程度的提高会降低收入不平等程度,而教育程度的不平等会加剧收入的不平等。
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中国的收入分配问题一直受到广泛关注。理论界在收入分配差异方面的研究较多,但由于数据难以取得等方面的原因,对教育与收入分配之间关系的研究相对较少。然而,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在我国教育快速发展,特别是义务教育后的教育迅速扩张,而同时伴随着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情况下,研究教育与收入不平等之间的关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它直接关系到我国收入分配政策和教育政策的有效设计、实施与修正。本文经过大量统计数据的再处理,获得1982-2000年的相关指标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这些数据对中国教育与收入不平等之间的关系进行经验分析,并与国外的研究结论进行对照,以揭示其内在规律和政策启示意义。文章其余部分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是模型和数据说明;第三部分给出估计结果,并进行了成因分析;最后是结论和启示。
二、模型和数据说明
(一)模型说明
多数研究一般从平均受教育年限及其离散程度两方面来分析教育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我们从贝克尔和契斯威克(Becker&Chiswick,1966)提出的人力资本理论模型出发说明这一影响,即用双对数模型形式来解释一个接受过S年教育的典型个人的收入水平:
(1)
(二)数据说明
我们采用1982-200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来研究中国的教育和收入不平等之间的关系。为了消除价格因素的影响,所有收入数据都按1982年价格计算。人均GDP 和公共教育经费支出占上一年GDP的比重这两个指标可以从《中国统计年鉴》上获得原始数据,再经过价格缩减后得到。其他一些指标则需要通过复杂的间接推算,具体处理如下:
1.基尼系数的计算。在中国,现行的居民家庭收支抽样调查是分别按城镇和农村进行的,因此只能先分别测算城镇和农村的基尼系数,然后用Sundrum (1990)提出的城乡分解法测算全国的基尼系数。城乡分解法的计算公式为:。式中,、和分别表示全国居民、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分别表示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和分别表示全国居民、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考虑到基础数据的完整性、实际经济意义以及和农村对应等问题,收入指标选取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原始的抽样资料是按收入水平由低到高分为最低、低、中等偏下、中等、中等偏上、高、最高七组,比重分别为0.1、0.1、0.2、0.2、0.2、0.1、0.1。农村的收入指标选取与城镇相近的人均纯收入指标,数据同样是不等分组。但与城镇不同,计算时各组平均值取其组中值。由于农村分组资料的组限在1985年和1995年前后有变动,必须对附近年份的测算结果做出调整。为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尽可能采用较详细的分组数据进行计算和调整。全国居民、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根据抽样分组数据计算;人口比重根据年中人口数(年初和年末人口的算术平均值)计算得到。
2.平均受教育年限的计算。平均受教育年限是用人口受正规教育年限之和
经费看,我国义务教育远远低于非义务教育,而农村义务教育的生均经费更低。同是义务教育,2000年城镇小学财政性生均经费和预算内生均经费分别比农村小学高33.65%和18.65%;城镇初中财政性生均经费和预算内生均经费分别比农村初中高65.99%和46.56%。纵向看,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财政性生均经费之比为1:1.37:2.53:14.65。显然,同样的资金,投向义务教育比投向非义务教育的公平化效果要好得多,尤其是在现阶段。
综合考虑以上所有方程,教育不平等程度的系数均在0.6左右,而除去回归效果不好的方程1.2和1.3之外,平均受教育年限的系数变化也不大。说明教育与收入不平等之间的关系估计具有鲁棒性(robustness)。也就是说,在中国,教育与收入不平等之间不仅存在着密切关系,而且这种关系比较稳定。根据比较理想的方程1.4计算,平均受教育年限每提高一年,收入的基尼系数上升0.09,这与前面多数研究文献中得出的“随着平均受教育年限的提高,收入的基尼系数下降”的结论截然相反;教育不平等程度每下降1个单位,收入的基尼系数下降0.07,这与前面多数研究文献得出的“教育不平等程度下降,收入的基尼系数下降”的结论相吻合。
(二)成因分析
奈特和萨伯特(1983)强调在二元经济中由教育的结构效应和工资压缩效应产生的人力资本积累对收入分配的复杂影响。中国作为一个典型的二元经济国家,教育与收入不平等之间的上述关系也是教育扩展的结构效应与工资压缩效应相互作用的结果。
1.结构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