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学检验】知识点整理(第二部分)
血液学检查考点总结

血液学检查考点总结一、血细胞学基本参数及临床意义(一)血红蛋白测定及红细胞计数1.正常参考区间分群HB RBC成年男性120~~160g/L (4.5~5.5)×1012/L成年女性110~150g/L (3.5~~5.0)×1012/L新生儿170~200g/L (6~7)×1012/L2.临床意义生理变化新生儿红细胞比成人高,出生2周后开始下降男性6~7岁时最低,后逐步升高,至25~30岁达最高值,后下降女性13~15岁达较高值生理学增加体力劳动(或运动量较大)者、气候寒冷地区及高原的居民生理学减少妊娠期病理性增多真红+长期缺氧+一时性增多(严重烧伤造成浓缩)病理性减少急性大失血、白血病、再障等(二)白细胞计数(WBC)1.正常参考区间(1)成人:(4~10)×109/L。
(2)儿童:(5~12)×10/L。
(3)新生儿:(15~20)×10/L。
2.临床意义情况意义生理性增加初生儿、妊娠末期、分娩期、经期、饭后、剧烈运动后、冷水浴后、极度恐惧及疼痛病理性增加大部分化脓性细菌,恶性肿瘤、术后、急性溶血、白血病等病理性减少病毒感染、化学药物、脾亢等情况数值(×109/L)意义中性粒↑>7.6 化脓性感染、急性出血、白血病等中性粒↓<1.5 病毒感染、G-感染、AA、射线等嗜酸粒↑>10% 变态反应性疾病、肿瘤等淋巴细胞↑ >4.0 病毒感染性疾病,淋巴细胞恶性疾病等淋巴细胞↓ <0.8 接触放射线,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烷化剂等单核细胞↑ >1.0 细菌性心内膜炎、伤寒、活动性肺结核等感染(四)血小板计数(PLT)1.正常参考区间(100~300)×109/L2.临床意义(1)血小板减少: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脾功能亢进、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等(2)血小板增多:主要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细胞增多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五)红细胞沉降率(ESR)检测1.正常参考区间(1)成年男性:0~15mm/h(2)成年女性:0~20mm/h2.临床意义(血沉加快)①各种炎症性疾病②组织损伤及坏死③恶性肿瘤④各种原因导致血浆球蛋白相对或绝对增高时,血沉可加快⑤其他:部分贫血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肾病综合征、黏液性水肿等患者及血胆固醇高者二、止血与凝血障碍检查(一)毛细血管脆性试验(束臂法,男性0~5个,女性0~10个)毛细血管疾病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过敏性紫癜血小板数量减少ITP血小板功能障碍血小板病、血小板无力症其他肝肾疾患、严重凝血障碍(二)出血时间(BT)测定出血时间延长主要见于以下情况:1.血小板大量减少或血小板功能缺陷为BT延长的主要原因,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肝硬化、脾功能亢进造成的血小板减少等2.毛细血管本身病变如过敏性紫癜等(三)凝血时间(CT)测定血液凝固时间是指自血液离开血管到在体外发生凝固的时间。
兽医临床病理学血液学检验(第二章)

血液学检验的局限性和误差
1 样本质量
不良的样本质量可能导致结果不准确。
2 生理因素
动物的生理状态和药物使用等因素可能影响检验结果。
3 技术限制
一些检验方法存在特定的技术限制和局限性。
常见的血液学检验项目
血细胞计数
衡量红细胞携氧能力的重要指标。
白细胞分类计数
对不同类型的白细胞进行计数,以诊断感染和炎症。
血小板计数
评估凝血功能和出血病变的指标。
血液学检验的样本获取和处理
样本采集
采用标准化的采血技术,确保血 液可靠、无污染。
标本处理
在规定的时间内,分离血液成分, 进行必要的前处理。
兽医临床病理学血液学检 验(第二章)
血液学检验是兽医临床病理学中至关重要的工具之一。本章将介绍血液学检 验的基本原理、常见项目、样本获取和处理、结果解读、应用、局限性和误 差,以及它的未来发展趋势。
血液学检验的基本原理
血液学检验是通过对血液组分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来评估动物体内的健康和疾 病状态。它涉及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的测量,以及血液化学分析和凝 血功能评估。
仪器分析
采用现代化的自动化设备,准确 测量不同血液成分的浓度和功能。
血液学检验的结果解读
1
比较对照值
将实验结果与正常参考范围进行比较,以识别异常。
2
综合分析
将多项指标综合考虑,以获取更全面的诊断信息。
3
与临床表现关联
将血液学检验结果与患者病史和体检结果等综合分析,制定合理的诊断方案。
血液学检验在兽医临床病理学中的应用
血液检验知识点总结

血液检验知识点总结血液检验是一种通过分析血液成分来评估人体健康状况的常规检查方法。
在临床诊断中,血液检验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可以通过分析血液中的不同成分,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帮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在本文中,我们将全面总结血液检验的知识点,包括血液成分、常见的血液检验项目、检验方法和意义等方面。
一、血液成分1. 红细胞:红细胞是血液中的主要成分之一,主要负责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
红细胞的数量和形态可以反映一个人体内氧气运输的能力,以及贫血等疾病的存在。
2. 白细胞:白细胞是人体的免疫细胞,可以在身体受到感染或发炎时增加数量。
检测白细胞数量和分类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感染程度和炎症部位。
3. 血小板:血小板是血液中的凝血细胞,主要负责止血和维持血液中的凝血平衡。
血小板数量和功能异常会导致出血和凝血障碍。
4. 血浆:血浆是血液中的液态成分,包含水分、蛋白质、糖类、脂质和盐类等。
血浆中的各种物质对维持体液平衡和营养供应有重要作用。
5. 血液生化指标:血液中还包含了多种生化指标,如血糖、血脂、尿酸、肌酐等。
这些指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体内代谢、肾脏功能、心血管健康等方面的情况。
二、常见的血液检验项目1. 血常规:包括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红细胞压积等指标。
血常规是最基本的血液检验项目,可以初步评估血液的基本情况。
2. 凝血功能检查:包括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等指标。
凝血功能检查可以评估血液的止血功能和凝血系统的活性。
3. 血型鉴定:通过抗体和抗原的反应来确定一个人的血型,是手术和输血前必须的检查项目。
4. 血液生化检查:包括血糖、血脂、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指标。
血液生化检查可以综合评估人体内代谢和器官功能的情况。
5. 免疫学检查:包括免疫球蛋白、淋巴细胞分类等指标。
免疫学检查可以帮助评估人体的免疫功能和炎症状态。
三、血液检验的意义1. 评估健康状况:通过血液检验可以了解人体内的氧气运输、免疫功能、代谢情况和器官功能等方面的情况,有助于评估一个人的健康状况。
临床检验血液 (2)

临床检验血液 (2)临床医学检验主管技师考试辅导临床血液学检验造血与血细胞分化发育要点1:胚胎期造血:胚胎期可相继分成三个不同的造血期。
(1)中胚叶造血期:此期造血大约在人胚发育第2周末开始,到人胚第9周时止。
卵黄囊壁上的胚外中胚层细胞是一些未分化的.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细胞,这些细胞聚集成团称血岛。
血岛是人类最初的造血中心。
(2)肝脏造血期:始于胚胎第6周,至胚胎第5个月逐渐退化。
肝脏造血的发生是由卵黄囊血岛产生的造血干细胞随血流迁移到肝脏后种植到肝脏而引起造血的。
3个月~6个月的胎肝是体内主要的造血场所。
(3)骨髓造血期:在胚胎第3个月长骨髓已开始造血,随胚胎发育,骨髓造血日趋发育。
第8个月时,骨髓造血已高度发育,髓腔中呈现密集的造血细胞灶且各系造血细胞均可见到,缺乏脂肪,这时骨髓成为造血中心,从此肝.脾造血功能减退,骨髓造血迅速增加。
胚胎时三个造血阶段不是截然分开,而是互相交替此消彼长的,各类血细胞形成的顺序分别是:红细胞.粒细胞.巨核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要点2:出生后造血器官(1)骨髓造血:出生后在正常情况下,骨髓是唯一产生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的场所,也产生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骨髓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
红骨髓是有活跃造血功能的骨髓。
从出生至4岁,全身骨髓的髓腔内均为红骨髓。
5岁后随着年龄的增长,红骨髓脂肪化由远心端向近心端发展。
至18岁时,红骨髓仅存在于扁平骨.短骨及长管状骨的近心端,如颅骨.胸骨.脊椎骨.肋骨.髂骨以及肱骨和股骨的近心端。
脂肪化的骨髓称为黄骨髓,主要由脂肪细胞组成。
健康成人黄骨髓约占骨髓总量的50%。
黄骨髓仍然保持有造血的潜能,当机体需要时,又可重新转变为红骨髓参与造血,因此正常情况下,骨髓造血的代偿能力较强。
(2)淋巴器官造血:在骨髓内,造血干细胞分化出淋巴干细胞,其再分化成T.B淋巴祖细胞。
B淋巴祖细胞在骨髓内发育;T 祖细胞随血流迁移至胸腺.脾和淋巴结内发育成熟。
兽医临床病理学血液学检验(第二章)PPT

本节将对兽医临床病理学中的血液学检验进行介绍,包括常见的检验项目、 流程和操作要点,以及对结果的解读与分析。
常见血液学检验项目
血红蛋白测定
衡量动物体内携氧能力的重要指标。
血小板计数
用于了解血液凝结功能和止血能力。
白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胞计数
评估免疫系统功能以及炎症和感染的存在。
血液学检验结果的解读与分析
1 红细胞计数增高
可能是因为脱水、贫血性疾病或肾脏问题。
2 白细胞计数异常
可能表示感染、炎症或免疫系统问题。
3 血小板计数偏低
4 血液细胞形态异常
可能与凝血功能异常或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
提示可能存在疾病或病变。
血液学检验在兽医临床中的应用
疾病筛查与诊断
血液学检验可用于确定动物是否 患有疾病,并辅助进行诊断。
完整血细胞计数
包括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平均红细胞 体积等多项指标。
血液学检验流程及操作要点
1
样本采集
准确采集动物的血液样本以避免干扰结果。
2
标本处理
必要时进行前处理步骤,如离心分离血细胞。
3
仪器检测
将样本放入自动血球计数仪进行多项指标的测定。
4
结果分析
根据不同指标的参考范围,分析血液学检验结果。
治疗效果评估
通过定期进行血液学检验,评估 治疗的效果和动物的健康状况。
预防性保健
在动物健康状况良好时进行血液 学检验,以便及早发现潜在的健 康问题。
血液学检验与动物健康的关系
血液学检验是评估动物健康的重要工具之一,可以提供有关某些疾病、感染或其他健康问题的线索。
结论及进一步学习资源
临床血液学检验2

临床血液学检验2临床血液学检验(二)1.通过骨髓细胞学检查就可以诊断的造血系统疾病是A. 白血病B. 缺铁性贫血C. 溶血性贫血D. 血友病E. 血小板无力症2.为了鉴别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与类白血病反应,下列首选试验是A. SB染色B. PAS染色 C .D.AP积分测定D. ACP染色E. POX染色3. 为了区别红白血病与巨幼细胞性贫血,下列首选试验是A. POX染色B. PAS染色C.D.AP积分测定D. a-D.AE染色E. 铁染色4.诊断温抗体型溶血性贫血的最重要的实验室检查是A. Ham实验B. Coombs实验C. Donath-Landsteiner实验D. 免疫球蛋白测定E. 血红蛋白电泳5.患者男性,50岁,5 年前因胃癌行全胃切除术。
检验:RBC l.5 X109/L,Hb 65g/L,WBC 3.2 X 109/L,血小板65 X109/L,MCV129fl,MCH 36pg,MCHC 34%.最可能的诊断是A. 缺铁性贫血B. 巨幼细胞性贫血C. 再生障碍性贫血D. 溶血性贫血E.骨髓病性贫血6.目前国内外采用的急性白血病FAB分型中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指的是A. M1型B. M3型 C M4型 D. M5型 E. M6型7. 下列对诊断急性白血病最有意义的外周血异常是A.白细胞计数2X109/LB. 白细胞计数20X109/LC.原始细胞37%D.分叶核粒细胞>79%E. 血小板计数30 X 109/L8.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可出现的免疫表型是A. CD10,CD19B. CD33、CD34C. CD5,CD7D. CD20,HLA-DRE. CD14、CD649.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经过化疗后,认为患者已达到完全缓解,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临床无浸润的症状和体征B外周血无白血病细胞C. 骨髓原始细胞<5% D.血小板数目恢复正常E. 白细胞计数4.0X109/L,中性粒细胞占25%10.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在进行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了嗜睡、呕吐、抽搐等症状,脑脊液检查发现白细胞数增高,涂片中见到白血病细胞,则最可能的并发症是A.中枢神经系统向血病B.淋巴瘤C. 细菌性脑膜炎D.病毒性脑炎E.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1.患儿女,2岁。
血液检测知识点总结

血液检测知识点总结一、血液检测的常见指标1. 血红蛋白(Hb):血红蛋白是一种负责携氧的蛋白质,在血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检测血红蛋白水平可以了解到一个人的贫血情况,并进一步评估造血功能的情况。
2. 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是负责携氧和二氧化碳的血液细胞,红细胞计数可以反映体内贮氧程度和造血功能的情况。
3. 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是负责止血和凝血的细胞元素,在血液检测中,血小板计数可以用于评估出血和凝血功能状况。
4. 白细胞计数(WBC)和不同白细胞亚群:白细胞是身体的免疫细胞,通过不同白细胞亚群的检测可以了解免疫功能和炎症情况。
5. 血糖(Glu):血糖是人体内能量的主要来源,通过检测血糖水平可以了解到一个人的糖尿病和胰岛功能的情况。
6. 血脂(TG、TC、HDL-C、LDL-C):血脂是人体内的主要能量来源之一,通过血脂的检测可以了解到一个人的心血管健康情况。
7. 肝功能指标(ALT、AST、ALP、TBIL、DBIL):肝脏是人体内的化学工厂,在代谢和解毒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检测肝功能指标可以了解到肝脏的健康状况。
8. 肾功能指标(BUN、Cr、eGFR):肾脏是人体内的重要排泄器官,通过检测肾功能指标可以了解到肾脏的健康状况。
9. 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指标(Na、K、Ca、Cl、HCO3-):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对人体内部的稳态有重要影响,通过检测这些指标可以了解到体内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情况。
10. 甲状腺功能指标(TSH、FT3、FT4):甲状腺是负责代谢和能量消耗的腺体,通过检测甲状腺功能指标可以了解到体内的代谢状况。
以上只是血液检测中的一些常见指标,实际上还有很多其他指标也非常重要,不同的疾病和健康状况需要不同的检测指标来评估。
二、血液检测的意义和应用1. 诊断疾病:血液检测是医生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通过对血液中各种指标的分析可以确定一些疾病的诊断。
2. 评估健康状况:血液检测可以帮助评估一个人的健康状况,包括心血管健康、代谢健康、免疫功能等方面。
医学检验职业资格考试知识总结—血液学(下)

医学检验职业资格考试知识总结—血液学(下)白血病1——白血病: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是一组高度异质性的恶性血液病,特点为白血病细胞呈现异常增生伴分化成熟障碍,临床出现贫血出血发热及肝脾淋巴结肿大2——按白血病细胞分化程度分类①急性白血病:骨髓中某一系列原始细胞高于30%,病程短于6个月。
②慢性白血病:原始细胞不超过10%。
3——按白血病细胞形态分类①淋巴细胞型②粒细胞型③单核细胞型④其他4——临床分类①急性白血病:急淋(ALL)急粒(AML)急单②慢性白血病:慢淋慢粒慢单③少见类型白血病:嗜酸粒白血病嗜碱粒白血病5——FAB形态学分类①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1型以小细胞为主,大小较一致,核染色质较粗,核仁小,不清楚。
b:L2型以大细胞为主,大小一致,核染色质疏松,核仁较大,一至多个。
c:以大细胞为主,大小一致,核染色质均匀,核仁1至多个,胞质嗜碱深蓝色,胞质或核上较多空泡呈穿透性,蜂窝状。
②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即急粒急单白血病分为M1—M76——免疫学分型①利用白血病细胞的免疫标志,可明确区分ALL AML,不同白细胞表面抗原不同②T淋巴细胞ⅠT淋巴细胞表面抗原:CD2 CD3 CD4 CD5 CD7 CD8及绵羊红细胞受体(Es)ⅡCD7和cyCD3是检测T—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最敏感指标③B淋巴细胞ⅠB淋巴细胞表面标志:免疫球蛋白(Smlg)小鼠红细胞受体(Em)及CD10 CD19 CD20 CD21 CD22ⅡEm为B淋巴细胞早期成熟标志④粒—单核细胞Ⅰ粒细胞表面标志:CD33 CD13Ⅱ单核细胞表面标志:CD14⑤干细胞和祖细胞Ⅰ干细胞表面标志:CD34Ⅱ祖细胞表面标志:CD387——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其实验室诊断①形态学检查Ⅰ血象:分类中原始及幼稚淋巴细胞增多,可达90%Ⅱ骨髓象:增生明显或极度活跃,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为主,大于30%,退化细胞明显增多,蓝细胞(即涂抹细胞)多见,急性淋巴细胞的特征之一。
【血液学检验】知识点整理

【血液学检验】知识点整理(一)粒细胞系统1. 原始粒细胞(myeloblast):10~18μm,胞体圆或类圆形,核占细胞的2/3以上,居中或略偏位,核染色质呈细颗粒状排列均匀,核仁2~5个、较小、清楚;胞浆量少,染天蓝色,有透明感,无颗粒。
2。
早幼粒细胞(promyelocyte):12~20μm,较原粒细胞大,核染色质较原粒细胞粗糙,染色质颗粒开始有聚集,核仁可见或消失;胞浆染淡蓝色、蓝色或深蓝色,含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紫红色颗粒(即非特异性颗粒).3.中幼粒细胞(myelocyte)①中性中幼粒(neutrophilic myelocyte):10~18μm,胞核椭圆形或一侧开始扁平,可有凹陷,其凹陷处约占细胞的2/3~1/2,核染色质聚集呈索块状,核仁隐约可见或消失;胞浆量多,染淡红或少数区域略偏蓝,含大小一致的红色颗粒、即特异性颗粒(致少有一个区域)。
②嗜酸性中幼粒(eosinophilic):15~20μm:核与中性中幼粒相似;胞浆内充满粗大而均匀、排列紧密的橘红色特异性嗜酸性颗粒。
③嗜碱性中幼粒(basphilic):10~15μm,核圆形或椭圆形、但常常轮廓不清,核染色质较模糊;胞浆内及核上含有排列零乱、大小不等数量不多的紫黑色嗜碱性颗粒。
4、晚幼粒细胞(metamyelocyte)①中性晚幼粒(neutropilic metamyelocyte):10~16μm,核明显凹陷呈肾形,马蹄形,半月形,但其核凹陷程度不超过假设直径的一半,核染色质粗糙,排列更紧密,无核仁;胞浆量多,浅红色,充满中性特异性颗粒.②嗜酸性晚幼粒(eosinophilic metamyelocyte):10~16μm,核形及结构与中性晚幼粒相似;胞浆内充满橘红色的、大小一致的嗜酸性特异性颗粒。
③嗜碱性晚幼粒(basophilic metamyelocyte):10~14μm,核固缩呈肾形,轮廓模糊;胞浆内及核上分布有少量嗜碱性非特异颗粒.5。
第二章血液一般检验红细胞检验2讲课文档

RBC、Hb临床意义:
• 病理变化------减少:
• 一般成年男性血红蛋白<120g/L,成年女性血红蛋白<110g/L,红细胞< 3.5 X1012/L为贫血。
• 根据血红蛋白减低的程度贫血可分为四级。
轻度: 90g/L <血红蛋白<120g/L、 中度:血红蛋白60~90g/L、 重度:血红蛋白30~60g/L、 极度:血红蛋白<30g/L。 当RBC<1.5×1012/L,Hb<45g/L时,应考虑输血
在骨髓内粗制滥造;也可能因红细胞脆 性增大,在推片时碎裂所致。
第42页,共84页。
泪滴状 RBC
第43页,共84页。
(3)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含量改变
①正常色素性normochmic :
见于:正常人、急性失血、再障等。
②低色素性hypochromic : 见于:缺铁性贫血、地中海性贫血等。
③高色素性hyperchromic :
• 见于:巨幼贫、铅中毒。
第52页,共84页。
卡波氏环
第53页,共84页。
④有核红细胞
(nucleated eryhrocyte)
• 幼稚红细胞,病理时出现。
• 见于:
溶血性贫血;
造血系统恶性疾患或骨髓转移性肿瘤;
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 脾切除后。
第54页,共84页。
有核红 细胞
第55页,共84页。
第7页,共84页。
(三). 血红蛋白Hb测定
即测定血液中各种血红蛋白的总浓度。 (xx g/L)
血液中血红蛋白以各种形式存在,包括 氧合血红蛋白、碳氧血红蛋白、高铁血红 蛋白或其他衍生物。
第8页,共84页。
Hb测定的方法
血液学检验常考知识点

血液学检验常考知识点一、造血检验1、血液学主要研究血液和造血组织,包括细胞形态学、细胞生物学;血液流变学、细胞和体液免疫、血液遗传学、血液生化学。
2、临床血液学检验以血液学的理论为基础,检验学实验方法为手段,分析研究血液和造血器官的病理变化,阐述血液系统疾病的发生机制,协助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监测的一门学科。
(一)造血器官与造血微环境1、胚胎期造血分为中胚层造血、肝脏造血和骨髓造血。
①中胚叶造血期:在人胚发育第2周末开始,到人胚第9周时止。
卵黄囊是最早的造血器官,卵黄囊壁上的血岛是人类最早的造血中心。
②肝脏造血期:始于胚胎第6周,3~6个月的胎肝是体内主要的造血场所。
③骨髓造血期:第14周时开始造血,胚胎第5个月时骨髓成为造血中心。
2、人出生后骨髓是在正常情况下是唯一能产生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的场所,也产生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3、骨髓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成人的红骨髓和黄骨髓各约占50%。
脂肪化的骨髓称为黄骨髓,主要由脂肪细胞组成,黄骨髓仍然保持有造血的潜能。
正常情况下,骨髓造血的代偿能力较强。
成年后,红骨髓仅存在于扁骨、短骨及长管状骨的近心端。
红骨髓有丰富的血管系统,血窦是最突出的结构。
4、各类血细胞产生的顺序依次是:红细胞、粒细胞、巨核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5、生理情况下,出生2个月后,婴儿的肝、脾、淋巴结等已不再制造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
但在某些病理情况下,这些组织又可重新恢复其造血功能,称为髓外造血。
6、造血细胞赖以生长发育的内环境称为造血微环境,包括微血管系统、末梢神经、基质、基质细胞及基质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等。
骨髓基质细胞包括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脂肪细胞和巨噬细胞等。
(二)造血干细胞及分化调控▲20世纪60年代初,Till和McCulloch用小鼠脾集落生成实验及体外培养方法证实了造血干细胞的存在。
证实了每一个脾集落是由一个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
1、造血干细胞是一类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并有多向分化能力的最早的造血细胞。
【汇总】临床血液学检验的13个知识点

【汇总】临床血液学检验的13个知识点临床血液学与检验是以血液学的理论为基础、以检验学的实验方法为手段、以临床血液病为工作对象,创造了一个理论-检验-疾病相互结合、紧密联系的新体系。
是医学科学中不可缺少的应用学科,是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专业课之一。
医学教育网现将临床血液学检验的13个知识点整理如下。
1.造血祖细胞=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是一群部分或全部失去了自我更新能力的过渡性,增殖性细胞群。
2.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是由于红细胞表面抗原与相应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或在补体参与下使红细胞破坏加速而出现的溶血性疾病。
3.血红蛋白病-珠蛋白的合成由基因决定,当控制基因发生却是或突变时,珠蛋白合成障碍或合成结构异常的珠蛋白的肽链,导致红细胞形态结构,功能改变,破坏加速,出现以溶血性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疾病。
4.血友病-是一组由遗传性凝血因子Ⅷ,Ⅸ基因缺陷,基因缺失,基因突变,基因插入等引起激活凝血酶原酶的功能障碍而产生的出血性疾病。
5.血液凝固-血液由液体状态转变为凝胶状态称为血液凝固。
6.髓外造血-正常情况下,胎儿出生2个月后,骨髓以外的组织不再制造红细胞,医学|教育网粒细胞和血小板,但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如骨髓纤维化及某些恶性贫血时,这些组织又可重新制造红细胞和血小板的功能成为髓外造血。
7.溶血性贫血(HA)-是因某些原因使红细胞过早,过多的破坏,超过骨髓造血代偿能力所发生的一种贫血。
8.再生障碍性贫血(AA)-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以外周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一类贫血。
9.简述血细胞发育的一般规律。
除了巨核细胞由小到大,其余血细胞在由原始到成熟的过程中均是-胞体大-小,胞浆多-少,胞核大-小,染色质疏松-密集,核仁清楚-模糊-消失,核浆比大-小。
10.简述骨髓象低倍镜和油镜下观察的内容?低倍镜观察:取材、涂片染色情况是否良好;判断骨髓增生程度;巨核细胞计数分类;全片观察有无体积大或异常细胞。
油镜:有核细胞的计数及分类:200~500个;观察细胞的形态;有粒系、红系、单核系、淋巴系、浆系、巨核细胞系、非造血细胞、有无寄生虫、其他明显异常细胞。
血液检验知识点汇总

血液检验知识点汇总血液检验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检查方法,通过分析血液中的成分和指标,可以提供关于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信息。
血液检验涉及许多不同的指标和参数,可以用于诊断和监测各种疾病。
一、常见的血液指标1. 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一种重要成分,它负责携带氧气到各个组织和器官。
血红蛋白的测量可以反映贫血的情况,常用的指标是血红蛋白浓度(Hb)。
在成年人中,男性的正常参考范围为130-175 g/L,女性为115-155 g/L。
如果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贫血的存在,需要进一步检查原因。
2. 白细胞计数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负责抵抗病原体的入侵。
白细胞计数是指在一定体积的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
正常参考范围为4-10 × 10^9/L。
白细胞计数的升高可能表示感染、炎症、应激等情况,而降低则可能与免疫功能低下、骨髓功能不良等有关。
3. 血小板计数血小板是血液中的细胞碎片,它们在止血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血小板计数是指在一定体积的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
正常参考范围为150-400 × 10^9/L。
血小板计数的升高可能与感染、炎症、血液病等有关,而降低则可能导致出血倾向。
4. 血清葡萄糖血清葡萄糖是反映人体血糖水平的指标,它与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密切相关。
正常参考范围为空腹血糖3.9-6.1 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小于7.8 mmol/L。
血清葡萄糖浓度的升高可能表示糖尿病或其他胰岛素抵抗性的疾病,而降低可能与胰岛素过量、胰岛功能不全等有关。
5. 血脂血脂是指血液中的脂质成分,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
血脂的测量可以评估人体的脂质代谢情况,对预防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正常参考范围为总胆固醇<5.2 mmol/L,甘油三酯<1.7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4mmol/L。
【血液学检验】知识点整理(第二部分)

【血液学检验】知识点整理(第二部分)第一章绪论1、血液学(Haematology)是医学科学的一个独立的分支,它的研究对象是血液和造血组织.包括血液和造血组织的生理、病理基础和临床各个方面.2、临床血液学(Clinical hematology)是以疾病为研究对象;研究疾病的基础理论与临床结合的综合临床学科。
主要涉及源于血液和造血组织的原发性血液病以及继发于其他组织器官原发病的继发性血液病。
3、临床血液学及血液学检验(Clinical hematology and hematologyexaminations)是以血液学的理论为基础,以检验学的实验方法为手段,以临床血液病为研究对象而创建的一个理论-检验-疾病相互结合、紧密联系的新体系;且在临床实验中不断发展、完善和提高的新兴学科。
第二章造血基础理论1.造血(hematopoiesis):是造血器官生成各种血细胞的过程。
造血主要涉及造血器官、造血细胞、造血微环境、造血调节、和血细胞发育、成熟、释放等。
人体造血器官主要包括骨髓、胸腺、淋巴结、肝脾.2。
造血器官:能够生成并支持造血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组织器官称为~。
3。
淋巴组织或淋巴器官:系指机体内以淋巴细胞(包括浆细胞)为主要细胞成份的组织结果而言。
4.血岛:人胚第二周末时,卵黄囊壁上的胚外中胚层细胞是一些未分化的、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细胞,这些细胞聚集成团,成为血岛。
5.妊娠月数造血部位图(记住)出生前血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卵子受精后逐渐分为内、中、外三个胚层,造血细胞均发生于中胚层;根据胚胎发育过程中造血中心的转移可将出生前造血分为三个阶段。
①卵黄囊造血期最早,人胚第2周末;主要生成RBC(第3周开始),肯定不生成Lc,粒c 不确定。
第一代幼稚RBC,第二代幼稚RBC。
②肝造血期肝脏造血9—24周,肝造血的干细胞是由卵黄囊迁移来的;以RBC为主,肯定不生成Lc,有粒c,巨核c。
脾脏造血始于第3个月;早期以RBC和粒c为主,第5个月有Lc生成,出生后成为终生制造Lc的场所。
【血液学检验】知识点整理资料

【血液学检验】知识点整理(一)粒细胞系统1. 原始粒细胞(myeloblast):10~18μm,胞体圆或类圆形,核占细胞的2/3以上,居中或略偏位,核染色质呈细颗粒状排列均匀,核仁2~5个、较小、清楚;胞浆量少,染天蓝色,有透明感,无颗粒。
2. 早幼粒细胞(promyelocyte):12~20μm,较原粒细胞大,核染色质较原粒细胞粗糙,染色质颗粒开始有聚集,核仁可见或消失;胞浆染淡蓝色、蓝色或深蓝色,含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紫红色颗粒(即非特异性颗粒)。
3.中幼粒细胞(myelocyte)①中性中幼粒(neutrophilic myelocyte):10~18μm,胞核椭圆形或一侧开始扁平,可有凹陷,其凹陷处约占细胞的2/3~1/2,核染色质聚集呈索块状,核仁隐约可见或消失;胞浆量多,染淡红或少数区域略偏蓝,含大小一致的红色颗粒、即特异性颗粒(致少有一个区域)。
②嗜酸性中幼粒(eosinophilic):15~20μm:核与中性中幼粒相似;胞浆内充满粗大而均匀、排列紧密的橘红色特异性嗜酸性颗粒。
③嗜碱性中幼粒(basphilic):10~15μm,核圆形或椭圆形、但常常轮廓不清,核染色质较模糊;胞浆内及核上含有排列零乱、大小不等数量不多的紫黑色嗜碱性颗粒。
4、晚幼粒细胞(metamyelocyte)①中性晚幼粒(neutropilic metamyelocyte):10~16μm,核明显凹陷呈肾形,马蹄形,半月形,但其核凹陷程度不超过假设直径的一半,核染色质粗糙,排列更紧密,无核仁;胞浆量多,浅红色,充满中性特异性颗粒。
②嗜酸性晚幼粒(eosinophilic metamyelocyte):10~16μm,核形及结构与中性晚幼粒相似;胞浆内充满橘红色的、大小一致的嗜酸性特异性颗粒。
③嗜碱性晚幼粒(basophilic metamyelocyte):10~14μm,核固缩呈肾形,轮廓模糊;胞浆内及核上分布有少量嗜碱性非特异颗粒。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测PPT课件

5)Ret增高(可排除再障)
6)RBC大小不等,中心浅染区扩大,血清铁
7.0μmol/L
7)血清胆红素正常,尿三胆阴性(可排除溶血)
8)E0.15
进一步检查: MCV、MCH、MCHC、骨髓细胞铁
染色、RDW、粪便虫卵
.
22
1、动态观察病情和疗效,如结核病、风 湿病等的病情和疗效观察。
2、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器质性疾病与 功能性疾病、细菌性感染与非细菌性感染等 鉴别的参考。
3、反映血浆中球蛋白增高。
.
15
二、血沉测定的缺点在于其实验结果
受妊娠、贫血及高球蛋白血症等因
素影响。必要时(在实验室条件允 许的情况下)可同时作ASO、CRP (C反应蛋白)测定,以更好的协助 诊断或鉴别诊断。特别是CRP与 ESR临床意义基本相似,但无E1.生理性变化
(1)正常成年男性血沉变化不大,12岁以下 男童和60岁以上男性血沉可增快,临床上以 0~20mm / h末为正常;
(2)新生儿因纤维蛋白原含量低,血沉较慢;
(3)妇女月经期血沉略快,妊娠三个月以上 血沉渐加快,直至分娩后三周逐渐恢复正常,
可能与生理性贫血及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等 有关;
2、作为贫血类疾病疗效判断、治疗性试 验、病情观察的指标。
.
6
四、血小板的检测
血小板(platelet,Plt)计数 [参考值] 直接计数法
(100~300)×109/L
.
7
[临床意义]
1.Plt↓ Plt<100×109/L称为血小板减少,可见于:
⑴Plt生成障碍:如再障、白血病等。
⑵Plt破坏或消耗增多,见于:
①免疫性破坏,如有Plt自身抗体(如ITP、恶性淋巴 瘤)、过敏性药物损伤(磺胺药、奎宁)、病毒感染 (上呼吸道炎症、风疹)、Plt同种抗体(新生儿Plt减 少症、输血后Plt减少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