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近代名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部分近代史名人及简介
1、傅斯年:
傅斯年(1896年3月26日-1950年12月20日),字孟真,山东聊城人,祖籍江西永丰。
著名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专家、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之一、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创办者。
傅曾任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国立台湾大学校长。
他所提出的“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的原则影响深远。
1909年就读于天津府立中学堂,1913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6年升入北京大学文科。
由于受到民主与科学新思潮的影响,1918年夏与罗家伦等组织新潮社,创办《新潮》月刊,提倡新文化,影响颇广,从而成为北大学生会领袖之一。
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时,傅斯年担任游行总指挥,风云一时。
风云一时。
后因受胡适思想影响,反对“过急”运动;不久退出学运,回到书斋。
1919年夏,傅斯年大学毕业后,先后入伦敦大学研究院、柏林大学哲学研究院,学习实验心理学、生理学、数学、物理以及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勃朗克的量子论等,还对比较语言学和考据学发生兴趣。
1950年12月20日在台北病逝。
2、王尽美
王尽美原名瑞俊, 字灼斋(1898—1925)1898年出生在山东省莒县大北杏村(今属诸城市),是山东党组织早期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
在党的创建和早期革命活动中,做出了卓越贡献。
1918年,考入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期间积极投身五四爱国运动,被推举为山东学生联合会负责人之一。
1920年3月,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成立后,他被发展为外埠会员。
同年11月,他与邓恩铭等发起成立励新学会,创办《励新》半月刊,任主编。
党的一大之后,在中共中央代表的指导下,王尽美在山东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山东区支部,任书记。
1922年1月,他和邓恩铭、高君宇等人参加在莫斯科召开的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
1923年1月,他领导建立京奉铁路总工会及山海关分会,任总工会秘书。
同年2月,被反动军警逮捕,后被工人营救获释。
继续主持山东党的全面工作。
1925年春节前夕,因疲劳过度吐血晕倒,进院治疗。
时值工人运动蓬勃发展之际,他毅然出院,抱病赴青岛投入战斗。
同年6月,因肺病复发,在党组织的安排下回到家乡养病,后到青岛治疗。
病重期间,他请青岛党组织负责人
笔录了他的遗嘱:“全体同志要好好工作,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和共产主义的彻底实现而奋斗到底。
”8月19日,王尽美在青岛逝世,终年27岁。
3、张宗昌
张宗昌(1881~1932.9.3),字效坤。
山东掖县(今莱州市)人。
绰号“狗肉将军”、“混世魔王”、“长腿将军”、“五毒大将军”、“张三多”等,奉系军阀头目之一。
张宗昌曾残酷镇压青岛日商纱厂工人罢工,造成“青岛惨案”。
1932年9月3日被山东省政府参议郑继成枪杀于津浦铁路济南车站。
简介: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赴东北谋生,这期间他打过零工,扛过长活,给老财家放过牧,后流落到海参崴。
辛亥武昌起义后,亲率百余人投山东民军都督胡瑛,随至上海,任光复军骑兵独立团团长。
[1]
1928年8月,兵败下野,一度亡命大连、日本。
1932年由日本回国,潜居天津租界。
同年9月3日被山东省政府参议郑继成枪杀于津浦铁路济南车站。
张宗昌,人称“狗肉将军”(张宗昌嗜赌成癖,终日与骨牌为伍,当地人称玩牌九叫“吃狗肉”,故张宗昌有“狗肉将军”绰号)。
又称“混世魔王”,足见其人劣迹斑斑,罪恶满盈。
还称“三不知将军”(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姨太太,不知道自己多少条枪,不知道自己有多少钱)。
4、卢永祥
卢永祥(1867~1933) 原名卢振河,字子嘉。
山东济阳人。
幼时家贫。
皖系军阀。
幼时家贫,1887年先入山海关随营武备学堂,1890年投军。
1895年考入北洋武备学堂,毕业后被袁世凯聘为新军军官,在天津小站练兵时,与段琪瑞、王士珍等成为密友,后来一同成了皖系军阀的骨干。
简介:
1887年先入山海关随营武备学堂,1890年投军。
1895年考入北洋武备学堂,毕业后被袁世凯聘为新军军官,在天津小站练兵时,与段琪瑞、王士珍等成为密友,后来一同成了皖系军阀的骨干。
期间任淮军队官,后任武卫右军管带。
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卢随袁世凯赴山东镇压义和团运动,任山东武卫右军先锋队右营帮带、北洋二十镇协统。
因镇压滦州起义军有功,先后加记名总兵、提督、副都统军衔。
1902年,任左翼步兵第四营营长。
后北洋常备军扩编为6个镇,历任陆军第二镇标统、第六镇第十一协统领、第三镇第五协统领,驻防奉天、锦州、长春等地。
5、孙传芳
孙传芳,字馨远,山东省历城县人。
生于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
家境贫寒,早岁丧父,其母受婶母虐待,不能相安共处,被迫携同子女四人去济南谋生。
孙传芳有姊三人,长姊嫁商河县程姓,次姊适历城县逯姓。
又随其母去商河,就食于程家,时传芳方10岁。
1899年义和团在山东兴起,孙传芳又随其母及三姊避居济南。
适有山东巡抚袁世凯部下武卫右军执法营务处王英楷,其妻患疯癫,经人说合娶孙传芳之三姊为二房,并供养孙传芳母子生活。
时孙传芳年已15,
附读于王家。
1901年,袁世凯升任直隶总督,调保定,王英楷亦携眷及孙氏母
子迁往保定居住。
6、赵登禹
赵登禹(1898—1937),字舜臣,汉族,陆军上将,民族英雄,山东菏泽赵楼人(今菏泽牡丹区牡丹办事处)。
少年时因家境贫寒,未入私塾读书,在家务农并师从武术名家朱凤军练习武术。
1914年加入冯玉祥的部队,后任冯的随身护兵。
1926年参加北伐。
1933年,任第29军第37师第109旅旅长,后任第132师师长。
后在抗日战争(七七事变,卢沟桥保卫战)中壮烈殉国,是抗日殉国的第一位师长。
2009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7、张自忠
张自忠(1891.8.11-1940.5.16),字荩忱,汉族,山东临清唐园村人。
以中华民国上将衔陆军中将之职殉国,牺牲后追授为陆军二级上将军衔,著名抗日将领,民族英雄。
1911年,张自忠在天津法政学堂求学时,就秘密加入同盟会。
1914年,他
投笔从戎赴东北。
1917年,入冯玉祥部,历任营长、团长、旅长、师长、军长、军团长、集团军总司令等职。
张自忠,一代名将,生于“中华民族遇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之1891年,别于抗战相持阶段之1940年,年49岁。
张自忠戎马近三十载,竭尽微忱。
自抗战时起,命运起落无常。
曾被污为汉奸,备受责难。
又抱定“只求一死”之决心,一战于淝水,再战于临沂,三战于徐州,四战于随枣,五战于枣宜,终换得马革裹尸还,以集团军总司令之位殉国。
以一生之践行,换得了名中的一“忠”字。
8、宋哲元
宋哲元(1885-1940),乳名宋室,字明轩,汉族,山东乐陵县赵洪都村(今属乐陵市)人。
酷爱读书,敦厚沉毅、不苟言笑、处世谨慎,生活简朴、作风朴实,尊重文化,爱护人才,他治军严谨,作战勇敢,为西北军五虎之一,冯玉祥对他十分赏识,称赞他“勇猛沉着”,“忠实勤勉”,“遇事不苟”,“练兵有方”。
宋哲元是一个相当复杂的人物,他内心爱国意识和军阀意识同样强烈,常使他陷入激烈的思想斗争中。
宋哲元有根深蒂固的军阀割据思想,在平津的所作所为,一半是为日本人所迫,一半仍是希望建立一个独立王国,搞军事割据。
蒋介石对他花过大力气拉拢,但宋哲元最终还是不肯投怀送抱。
卢沟桥事变以后,宋口口声声要为冯玉祥的西北军留点底子,反映出他内心深处冯玉祥始终高过蒋介石。
当时的形势,蒋介石已经实现统一,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西北军多少将领与时俱进,投靠蒋介石,宋哲元对冯玉祥的一片忠心令人慨叹。
9、吴佩孚
吴佩孚(1874~1939),字子玉,汉族,山东蓬莱北沟吴家村人,祖籍江苏省江苏常州(延陵郡)。
1898年投淮军。
1906年任北洋陆军曹锟部管带,颇得器重。
后升任旅长。
护国讨袁运动兴起,随营入川镇压蔡锷领导的云南护国军。
1917年7月,任讨逆军西路先锋,参加讨伐张勋复辟。
同年孙中山组成护法军政府。
1919年12月冯国璋病死,曹锟、吴佩孚继承了直系军阀首领的地位。
1939年吴佩孚患牙病高烧不退。
12月4日,日本牙医受命于土肥原谋杀吴佩孚,吴在牙医刀下当场身亡。
时年65岁。
国民党政府追认为陆军一级上将。
10、王金铭
王金铭(1880年—1912年),字子箴,山东武城人。
辛亥革命烈士。
早年以武卫军学兵,累迁至新军二十镇二营管带。
在当时民主思潮影响下,与冯玉祥等组织武学研究会,藉以开展革命活动。
1911年,武昌起义后,在滦州与第一营管带施从云联合二十镇统制张绍曾奏请清政府速召国会,成立责任内阁;又与第六镇统治吴禄贞密谋武装起义,进军丰台,终以事泄而失败。
1912年1月3日,联合施从云等再度举行武装起义,成立北方革命军政府,被举为都督,后在进军天津途中战败被执,不幸牺牲。
11、王懿荣
王懿荣(1845—1900年)字正儒,一字廉生,山东福山(今烟台市福山区)古现村人。
中国近代金石学家、甲骨文的发现者和爱国志士。
光绪六年进士,授编修。
泛涉书史,尚经世之务,嗜金石,因见药店所售“龙骨”上的刻纹,发现甲骨文,为收藏殷墟甲骨的第一人。
三为国子监祭酒。
庚子八国联军入京时,投井死。
王懿荣祖籍山东福山,出生于一个官宦世家。
他的父亲曾受到皇帝的嘉奖,赏戴蓝翎,加员外郎衔。
王懿荣一生坎坷艰难,他的妻子为此常感到愁苦凄惨,不幸早逝。
王懿荣任祭酒后,曾经写过一首诗。
诗中说:
碧桃花下清明节,底事家书惯不来。
昨梦乘风破浪去,满山灯火是烟台。
此诗表现了他不恋官位、热爱桑梓之情的真切。
12、姜玉贞
姜玉贞(1894—1937) 字连璧。
菏泽县人,今菏泽市牡丹区辛集村人。
抗日将领。
1913年,陕西督军陆建章招兵,姜玉贞应征入伍,编入商震团。
1916年秋,跟随商震投奔了山西督军阎锡山。
1917年毕业于山西陆军第一旅干部学校。
历任排长、连长和营长。
北伐战争后,姜玉贞入国民党中央军官学校学习,结业后任山西陆军第三十二师第三团上校团长。
1935年授陆军少将。
抗战开始后,又晋升为晋绥军六十六师一九六旅旅长,驻防山西阳泉,同时兼任石太铁路修防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