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内酯对慢性心衰患者心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螺内酯对慢性心衰患者心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螺内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及其对chf患者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均使用卡托普利>5年。对照组常规使用抗心衰药(卡托普利,袢利尿剂,洋地黄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螺内酯20mg,1次/日,疗程8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后评价患者的心功能分级及心脏的形态学参数,比较其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0.32%,对照组为67.74%。两组经过治疗ivst、pwt、lvmi、lvef、ci、co均有显著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常规抗心衰药物中加用小剂量螺内酯治疗chf可提高疗效,改善左室重构,显著改善心功能。

关键词:心力衰竭螺内酯心功能心室重构

资料与方法

2004年3月~2007年1月住院患者62例,按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的心功能标准诊断为ⅲ~ⅳ级。基础病因是高血压性心脏病28例,冠心病15例,风湿性心脏病12例,扩张性心肌病7例。62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1例,男17例,女14例,年龄49~76岁;对照组31例,男18例,女13例,年龄49~79岁。两组间年龄,性别,心功能分级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方法:两组均给予内科常规抗心力衰竭标准用药治疗,应用卡托普利、袢利尿剂、洋地黄,治疗组在标准用药基础上加螺内酯

20mg,1次/日,连续服用8个月,坚持随访用药及心功能情况。用

药期间心衰加重者适当增加袢利尿剂量或(和)短期使用血管扩张剂。

观察指标:记录治疗前后心电图及心脏彩色多谱勒参数,分别测出ivst、pwt、lvef、esd、edd。依据devereux公式计算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lvmi=左心室心肌重量(lvmass)/体表面积。左心室心肌重量(lvmass)=1.04i(edd+ivst+pwt)3-edd3]-136。

疗效评定标准:①显效:心力衰竭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心功能改善ⅱ级以上,能平卧,心慌、气短、呼吸困难明显减轻,水肿消失或基本消失,双肺啰音消失。②有效:上述指标部分减轻或有所好转。③无效:心功能无改善或恶化。

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显效17例,有效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32%。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11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67.74%。经x2检验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提高了22.58%。两组治疗前后左室肥厚的改善均有显著意义,改善幅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下数据采用spss11.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双变量间的关系采用线性相关分析。见表1、2。

讨论

目前认为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机制是心室重构,心室重构是由于一系列继发性介导因素长期作用于心肌,导致心肌细胞肥大,细胞凋

亡,细胞外基质量和组成发生变化。醛固酮在细胞外基质的重构中起重要作用。acei类药物能抑制醛固酮分泌,现已经成为常规抗心衰药物,但长期使用acei类药物常出现“醛固酮逃逸”现象,血醛固酮水平不能持续稳定降低。有研究表明慢性心衰患者使用acei 治疗后,均可以观察到“醛固酮逃逸”。螺内酯可以拮抗醛固酮受体,阻断由于醛固酮升高而致的心肌纤维化,改善心肌顺应性及僵硬度,改善收缩、舒张功能,改善临床症状,这可能与螺内酯应用后血浆ⅲ型胶原氨基端肽和脑钠肽水平下降有关。两组比较,治疗组比对照组具有更好的心功能改善作用,亦有明显的逆转左心室肥厚的作用。1999年公布races试验证明:重度心衰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螺内酯,最大剂量25mg/日,平均应用24个月,总死亡率降低29%。有研究表明,心功能ⅳ级患者病死率升高与血浆醛固酮水平呈正相关,抗醛固酮治疗可使病死率明显下降。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被认为是继acei类药物和β受体阻滞剂后第三个能降低病死率的有效药物,已成为近年来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热点。螺内酯已列入《2007年中国慢性心力衰竭指南》建议应用药物,我们在应用过程中观察到病人用药耐受性好,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