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发展指数测算与评价比较研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4
(一)研究背景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国际社会要求对信息化进行监测和定位的呼
吁在不断加强。2003年,世界各国领导人参加的全球信息社会高峰会 议提出,国际社会需要确定一套共同的核心信息通信技术(ICT)指标, 提供更多的具有国际可比性的信息化统计数据,对于全球在信息化方面 取得的进展进行跟踪比较,以便为世界及各国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提 供数据支持。
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发展方向。
7
(二)研究意义
为深入了解和综合反映中国及各省信息化发展的进程,研究和分
析信息化发展中的问题,科学地制定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 我国政府有关部门提出了编制信息化综合评价指数的任务。 从1996年开始,中国国家统计局开展了研究信息化综合评价指
数的工作,先后推出了信息化水平总指数(II)、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数
15
(二)指标体系设计的基本原则
4. 可比性的原则。指标体系既要符合中国国情,能反映中国信息化
水平的实际,也要考虑能够进行国家间信息化发展水平的比较。 最终结果在横向上(世界主要国家间或中国各省间)和纵向上 (各个时期)能够进行评价比较与分析。 5. 导向性的原则。任何一种指标体系的设置,在实施中都将起到引 导和导向作用。信息化发展指数在国家信息化“十二五”规划实 施中的应用,将引导各个地区不仅重视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 更要重视信息化的应用和效果,从而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
息化发展指数(Ⅱ)增长速度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
27
(三)中国信息化的发展速度比较
•
“十一五”期间,各分类指数年均发展速度如下: 基础设施指数——7.89%
•
• •
产业技术指数——16.62%
应用消费指数——20.28% 知识支撑指数——1.37%
•
发展效果指数——8.15%
28
(三)中国信息化的发展速度比较
5
(一)研究背景
为此,国际电信联盟(ITU)、联合国贸发会议、联合国教科文
组织、世界银行和世界经济论坛等多个国际组织深入开展了信息化综合 评价指数的研究,通过信息化综合指数的统计监测和国际比较,各国在 了解本国与其他国家信息化发展和比较情况的基础上,研究和分析信息
化发展中的相对实力和弱势,制定信息化发展战略,从而进一步提高国
信息化发展指数
测算与评价研究
1
信息化发展指数测算与评价比较研究
一、信息化发展指数研究背景和意义
二、信息化发展指数指标体系及计算方法
三、中国各省(区、市)信息化发展水平比较与分析
四、中国信息化发展水平在世界中的地位分析 五、中国信息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2
一、信息化发展指数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目前国际社会对信息化统计评价和监测这样一种指数工具有着强
烈的需求,信息化统计综合指数研究工作已经引起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
和重视,信息化发展水平的统计监测研究结果为各国政府制定经济社会 发展战略和进行决策提供了重要的量化参考依据。
6
(二)研究意义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信息化发展工作
发展战略提供科学的、量化的参考依据。
12
二、信息化发展指数指标体系及计算方法
(一)信息化发展指数的定义 (二)指标体系设计的基本原则 (三)信息化发展指数指标体系 (四)信息化发展指数方法
13
(一)信息化发展指数的定义
信息化发展指数(IDI)是一个评价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
展水平的综合性指标,可以用来衡量社会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来创建、 获取、使用和分享信息及知识的能力,以及信息化发展对社会经济发 展的推动作用。 信息化发展指数可以综合性和概括性地评价与比较国家及地区 的信息化发展水平和发展进程。对信息化发展指数横向的比较,可以 较全面、准确地反映各个国家或地区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及其地位;通 过纵向比较,能够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信息化的发展进程和变化特征。
0.645和0.682,按照“十一五”时期前四年的年均增长速度推算,预计
2010年信息化发展指数(Ⅱ)将达到0.707。
2005年 总指数 基础设施指数 产业技术指数 0.591 0.361 0.505 0.72 0.757 0.481 “十一五”时期 2006年 0.612 0.398 0.539 0.762 0.776 0.504 2007年 0.63 0.423 0.573 0.836 0.782 0.532 2008年 0.645 0.429 0.604 0.888 0.797 0.555 2009年 0.682 0.467 0.619 0.936 0.795 0.576 2010年 0.707 0.496 0.648 0.962 0.802 0.611
展方式转变,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加速融合。
16
(三)信息化发展指数指标体系
信息通信技术的迅速普及和渗透对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和
人民生活等所有方面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因此,在建立信息化发展 指数指标体系时,一方面要评价信息化发展以基础设施支撑、产业技 术支撑、知识支撑为基础,另一方面要评价信息化发展效果,并以信 息应用和消费为体现。
17
(三)信息化发展指数指标体系
信息化发展指数(Ⅱ)指标体系优化结构
发展效果 应用消费
基础设施
产业技术支持
知识支撑
18
(三)信息化发展指数指标体系
No Image
19
(三)信息化发展指数指标体系
No Image
20
(四)信息化发展指数方法
信息化发展指数的计算采用了简单线性加权的方法,即对每个
0.67
8.35
2.08
7.55
0.44
6.17
1.11
11.34
29
(三)中国信息化的发展速度比较
1996-2010年中国信息化发展指数<I>及分类指数增长速度比较
No Image
30
(三)中国信息化的发展速度比较
2001-2010年中国信息化发展指数< Ⅱ >及分类指数增长速度比较
No Image
11
(二)研究意义
• • •
该研究的目标是: 建立起一套科学的、综合性较强的信息化发展指数(IDI)评价 衡量中国信息化水平在世界主要国家中的地位;衡量中国各省市 为中国政府制定“十一五”和“十二五”国家信息化发展规划和
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区信息化发展水平,以便对中国信息化发展进程进行监测评估与分析;
21
三、中国各省(区、市)信息化发展水平比较与分析
(一)中国信息化的总体发展水平比较 (二)中国信息化的各个方面发展水平比较 (三)中国信息化的发展速度比较 (四)中国各省(区、市)信息化发展水平的比较
22
(一)中国信息化的总体发展水平比较
2006-2009年,我国信息化发展指数(Ⅱ)分别为0.612、0.630、
• • •
我国在信息化的五个方面发展很不平衡: 应用消费指数和知识支撑指数水平较高 产业技术指数和发展效果指数保持稳定增长 基础设施指数增长较慢
25
(二)中国信息化的各个方面发展水平比较
2000-2010年中国信息化发展指数< Ⅱ >及分类指数比较
No Image
26
(三)中国信息化的发展速度比较
息化发展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价和比较研究。
9
(二)研究意义
国家发改委在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一五”
规划》总体目标中,首次引入了国家统计局研究制定的信息化发展指
数(IDI)指标体系和数据。信息化发展指数的研究支持了国家制定 信息化“十一五”规划的需求 。
10
(二)研究意义
2010年,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为滚动监测和评估中国及各省信
息化发展的进程,研究和分析信息化发展中的问题,科学地制定国家信 息化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委托我们研究制定国家“十二五”规划信息 化综合评价指数,即在国家“十一五”信息化发展规划的综合性指标-
信息化发展指数基础上,优化信息化发展指数指标体系,进一步完善统
计监测方法,从而为“十二五”期间准确把握我国及各省信息化发展水 平和发展进程提供科学的、量化的依据。
3
(一)研究背景
信息社会作为信息革命的结果,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又一个新的阶
段,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以电子化、数字 化和网络化为特征的信息化在全世界、特别是发达国家深入和迅猛地发 展,正在引发当今世界的深刻变革,重塑着世界政治、经济、社会、文 化和军事发展的新格局,改变着全球社会经济运行的本质,推动人类向 信息社会前进。 信息化发展水平已经成为决定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衡量国家综
14.04 9.16 18.94 33.05
11.36 5.25 18.03 23.90
9.03 9.5 8.98
基础设施指数 产业技术指数 应用消费指数
知识支撑指数
发展效果指数
29.30
20.36
1.37
8.15
27.29
14.40
2.55
7.34
具体指标的标准化数据进行计算,分别得出各个分类指数,然后通过 各个分类指数加权平均计算得出总指数。 计算公式为:
IDI W W P ) i( ij ij
i 1 j 1 n m
其中,IDI为国家或地区信息化发展指数的数值,n为信息化发
展指数分类的个数,m表示信息化应用水平第i类指数的指标个数, Wi为第i类指数在总指数中的权重,Pij为第i类的第j项指标标准化 后的值,Wi为第j个指标在第i类指数中的权重。
14
(二)指标体系设计的基本原则
1. 科学性的原则。从以信息通讯技术、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化的基
本定义出发,选取反映信息化发展水平的系列指标,并使指数的 计算方法更科学合理,以准确反映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发展状况。 2. 综合性的原则。精选出来的系列指标具有概括性和综合性,能够 用尽可能少的指标来反映信息化发展水平。 3. 可操作性的原则。在考虑具有科学性的基础上,不仅要使选取的 指标能客观地反映发展进程,而且还要求所设指标能够获取较为 准确的数据,使量化的评价与监测可以进行。
(IIE)等信息化综合统计评价指数,测评了中国各地区信息化发展水
平和进程,进行了信息化发展水平的国内外比较分析研究,在信息化综 合统计评价指数研究方面具有较为丰富的知识和资料积累。
8
(二)研究意义
2004-2005年国家发改委研究制定国家“十一五”信息化发展规
划,国务院信息办研究制定2010年和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两 单位分别委托国家统计局进行了信息化统计调查和中国各省信息化水平 测算评价的研究工作。 国家统计局为此制定了信息化发展指数(IDI),对全国和各省信
指数
2001-2005 年平均 23.84 20.12 28.84 27.12
2006-2010 年平均 10.86 7.89 16.62 20.28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总指数
18.31 16.80 29.42 22.91
11.42 10.50 20.36 16.33
信息化发展指数(Ⅱ)年均增长速度预计达10.86%
信息化“十一五”规划期间,我国信息化发展保持平稳快速增
长态势,信息化发展指数(Ⅱ)年平均增长速度预计达到10.86%。
互联网普及程度和人均电信收入等发展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应用消 费指数和产业技术指数年均增长速度分别达到20.28%和16.62%;信
23
应用消费指数
知识支撑指数 发展效果指数
(二)中国信息化的各个方面发展水平比较
• • • • •
2010年中国信息化五个分类指数: 基础设施指数——0.496 产业技术指数——0.648 应用消费指数——0.962 知识支撑指数——0.802 发展效果指数——0.611
24
(二)中国信息化的各个方面发展水平比较
31
(四)中国各省(区、市)信息化发展水平的比较
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可划分为以下四个类型地区: 第一类地区(信息化发展高水平地区): 包括北京和上海。此类地区2009年信息化发展指数<Ⅱ>平均达
到1.009,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48倍,在世界主要国家的比较中属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把信息化提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指出“大
党的十六大进一步作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 党的十七大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要求全面认识工业化、
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
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部署;
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提出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