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欧洲联盟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五章 欧洲联盟
277
三、欧洲推动一体化的国际背景
欧洲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战后,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西欧各国经济实力 和国际地位大大下降。相反,美国凭借它在战争中膨胀起来的经济和军事力量,爬上了资本 主义世界霸主地位,依仗其实力到处扩张。昔日的欧洲强国英、法、德、意经济力量严重削 弱,美国趁西欧国家需要它从政治、军事、经济上加以“援助”和“保护”之际,推行以争 夺欧洲为重点的“遏制”政策,企图全面控制欧洲。
第十五章 欧洲联盟
275
文明差异的划分。在欧洲北部,占主导地位的是日耳曼语族和新教;在欧洲南部,占主导地 位则为罗曼语族和天主教。与南部比较,北部经济更为发达,城市化水平更高,也更为富裕。 更有意思的是,几乎所有君主制国家都分布在北部。
在政治经济上,欧洲被分为东欧和西欧两大区域,东欧主要为原社会主义阵营国家,西 欧主要为资本主义国家,这种以政治地理为基础的区域划分在 20 世纪 90 年代初以前被广泛 采用。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出现了“中东欧”这一新概念,它从北(爱沙尼亚)到南(阿尔巴 尼亚)包括 15 个后社会主义国家,他们构成了一个统一的地域空间,面积 140 万平方千米, 居于独联体和西欧、北欧、南欧的中间和过渡位置。
美苏两国在欧洲地区的争霸局面,给欧洲国家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德国被分裂成两 部分,还留下了棘手的柏林问题,这使得欧洲地区潜伏着不稳定和冲突的危险;欧洲被分裂 成东西两方,成为美苏冷战时期的前哨阵地,安全得不到保障;等等。面对美国和苏联在欧 洲展开的激烈争夺,西欧人民觉醒到,欧洲必须寻求政治上的一致,联合起来是必由之路, 否则,欧洲各国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宗教与文化上的同源与政治上的分离并存成为欧洲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于是,便有人 幻想建立一个统一庞大的帝国,实现欧洲宗教、文化、政治以及经济的全面统一。建立统一 欧洲的思想最早出现在中世纪。那时人们的理想是建立一个基督教国家,将宗教的影响扩展 的世界。随着这一理想的破灭,各个地区的独立自主就成了欧洲的一大遗产。尽管西班牙、 法国和英国都先后称雄,但由于强有力对手的存在,在其各自辉煌时期却都未能牢牢确立霸 主地位,欧洲便长期处于分裂之中,国家之间战后不断。
第十五章 欧洲联盟
欧洲联盟(European Union)简称欧盟(EU),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组织化程度最高、 法规最健全的一体化组织,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典范。从 17 世纪中叶到 20 世纪初,欧洲长 期在世界政治和经济上居统治地位。在 20 世纪的头 10 年,欧洲越过了它的权势顶峰,其全 球地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进一步下降。也正是从这个时候起,欧洲开始走上了联合的道 路,其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态势,一度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表率,并对世界其他地区,特别是 北美和东亚发生着影响。时至今日,占世界生产 1/4 和国际贸易 2/5 的欧洲经济,比之战后初 期,地位明显提高,与美国和日本形成世界经济的鼎足之势。
两次世界大战毁灭了“欧洲世纪”的神话,断送了欧洲大陆传统的世界中心地位。为了 加快经济中间和复兴,在国际关系中拥有更平等、更独立的地位,欧洲国家不得不联合起来, 集聚多方的能量,互相合作,相互促进,以充分发挥整体优势。因此,追求欧洲的再度辉煌 是欧洲一体化的基本驱动力。
四、欧洲一体化的历程
欧洲的一体化进程呈现出由低层次向高层次、由经济领域向政治领域、由西中欧向东欧 逐步推进的态势。
苏联在东欧也不甘示弱。苏联经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考验,国力大大增强,在追击纳粹 军队的过程中,苏联军队也越出国境进入到东欧、中欧等地区。为了对付《马歇尔计划》和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于 1949 年与东欧五个国家联合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1955 年进 一步同东欧国家缔结军事条约,成立华沙条约组织。
(一) 六国能源联盟 欧洲联盟的前身是欧洲经济共同体(the European Economic Community),简称欧共体 (EEC)。欧共体的策划始于 1950 年的舒曼计划。根据舒曼计划,1951 年 4 月,法国、西德、 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等西欧 6 国签订了《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即《巴黎条约》。 1957 年 3 月 6 国签订了《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和《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即《罗马条约》。 根据条约,6 国将把经济一体化措施从“煤钢”领域扩展到所有经济部门,建立工业品关税同 盟,实施共同农业政策,以形成六国内部共同市场。1967 年 1 月,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 子能共同体、欧洲煤钢共同体合并,统称“欧洲共同体”,从此,欧共体诞生。欧共体的目标 是消除欧洲的交流壁垒,执行共同贸易政策,建立商品自由流通的关税同盟,不断改善人民
此外,联合国将欧洲划分为北欧、西欧、南欧和东欧四个区域。联合国关于欧洲的所有 统计资料均是以此为基础进行划分和统计的。但该方案中将英国和爱尔兰划入北欧国家,地 理学界则从未接受。
(二)自然环境 自然地理上,欧洲实际上是欧亚大陆向西伸出的一个大半岛,由于地处中高纬度,又位 于大陆西岸,其自然地理环境具有以下明显特征: 一是地形地貌的镶嵌性和破碎性。欧洲低地、丘陵和山地镶嵌分布,平原和山地基本上 各占一半;地势低平,东西延伸,水平轮廓破碎。与亚洲和美洲不同,欧洲的山脉主要以中 低山为主,对各国间经济和其他联系没有不可克服的屏障作用,大量交通干道穿山而过;同 时,东西延伸的地势和破碎的水平轮廓也为欧洲提供了众多的优良海湾和海港。阿尔卑斯山 脉横亘南部,是欧洲最大的山脉。东南部大高加索山脉的主峰厄尔布鲁士山,海拔 5642 米, 为欧洲最高峰。欧洲北部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地势比较平缓,沿岸多是深入内陆、两岸陡峭的 峡湾。 二是欧洲国家大多具有临海位置。欧洲三面环海,又有许多深入大陆的内海和海湾,因 此大部分国家都分布在岛屿和半岛上,十分临近通往亚洲、非洲、大洋洲和美洲的海上交通 线。海洋运输和海洋贸易一直在其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欧洲的海岸线长达 14.3 万千米,平均距海岸线距离 300 千米,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地方距海岸线距离超过 600 千米, 英国大部分居民点到海岸线的距离不超过 60-80 千米。而且,欧洲河网稠密,河流短且水量 丰沛,不少河流之间有运河连接,这使得许多深居内陆的地区也能通过内河航运与海上沟通。 三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占优势。欧洲地处西风带,又位于大陆西岸,深受大西洋暖流的影 响,加之海域深入内陆、山脉多为东西走向等原因,气候的海洋性较为显著,是世界上温带 海洋性气候分布面积最广的一洲,绝大部分地区具有温和湿润的气候特征。 (三)社会结构 欧洲现有人口约 7 亿(包括俄罗斯全部人口,不包括土耳其欧洲部分的人口),仅次于亚 洲居世界第二位。居民绝大多数属欧罗巴人,大约有 70 个民族,绝大多数民族的人口均达到 一定数量,小民族和小部落较为少见。多数国家的民族构成也较单一。语言以印欧语系为主, 有 30 多种主要语言,每种语言基本上代表着一个主要民族。大部分国家由一个或几个主体民 族组成,大多统一用一种语言作为官方语言,如法国、德国、英国、荷兰、挪威、丹麦等, 但也有一些国家几种语言并存,如瑞士将德语、法语、意大利语、罗曼语四种语言作为官方 语言,比利时则以荷兰语和法语两种语言作为官方语言。 与欧洲支离破碎的地理环境相一致,欧洲绝大部分国家的面积都很小。欧洲现有 43 个国
战后不久,美国在西欧推行《马歇尔计划》(即“欧洲复兴计划”),希望通过所谓援助这 一手段来复兴欧洲经济,遏制苏联对西欧的渗透,达到全面控制欧洲的目的。从 1945 年到 1957 年,美国给予西欧的援助达 372 亿美元,约占同期美国对外援助的 60%。另一方面,美国又 与西欧主要国家及加拿大通过缔结军事条约组成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以条约的形式使美国在 西欧的军事基地和几十万驻军合法化,并加强了对西欧的政治和军事控制。这样,美国就得 以在西欧各国发号施令,支配一切,使欧洲“根本不是欧洲人的”欧洲。
欧洲各国的争斗在 20 世纪初终于演变成一场世界大战。从 1914 年 1918 年,第一次世界 大战历时 4 年零 3 个月,共有 33 个国家参战,战争给欧洲和世界经济带来严重破坏,同时也 使欧洲的霸主地位宣告结束。战争所带来的巨大灾难以及对欧洲地位的影响,使一部分欧洲 人认识到,这种分裂和争斗的局面如果任其发展,不但会导致新的战争,而且欧洲作为整体 在世界经济中的领导地位也将随之而去,于是统一欧洲的思想又被重新提出。20 世纪 20 年代, 法国人吕安·布罗卡尔发表了自己的想法,主张建立起一个“超国家”的机构,以协调各国 的政治经济活动,从而将各国经济纳入一体化发展的轨道。然而,这种想法在经过了另一场 历时更长、范围更广、破坏更严重的世界大战之后才被更多的人所理解。
商业活动的日趋密切也促进了欧洲各国文化的相互交融。受地理和历史因素的影响,欧 洲的文化同样具有多样性,但各国之间紧密的经济联系以及频繁的互动削弱了各种文化原有 的对立。从欧洲文明的起源来看,一是地中海地区的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二是北方的日耳曼 文化。在宗教势力的影响下,两个来源融合在一起,成为今天欧洲文明的重要传统。
276
第十五章 欧洲联盟
家,除俄罗斯外,其余所有国家的面积都在 65 万平方千米以下,其中有 26 个国家的面积在 10 万平方千米以下,6 个国家的面积在 5000 平方千米以下。由于陆地面积较小,欧洲的人口 密度相对较高,且人口分布相对均匀,平均人口超过 110 人/平方千米,绝大多数国家人口密 度为 50 人/平方千米,仅北欧地区相对稀疏。
另一方面,由于欧洲各国大多数具有临海的地理位置,即使内陆地区也有多条通航条件 良好的河流,海洋与河流为分散的各国间的商业贸易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因此,尽管欧洲政 治始终呈分裂状态,但各国商业贸易异常活跃,经济联系十分密切,从而促进了欧洲的繁荣。 商业、商人、港口、航运以及分散的市场成为一种超越国家的力量,追求商业利润使其活动 范围不仅不受政治疆域的局限,甚至向欧洲以外的地区发展。
欧洲是世界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开始最早的地区,因此城市化水平普遍较高。西欧是世 界上城市水平最高的地区,均在 80%以上,其中比利时 97%、英国 92%、荷兰 88%、德国 87%、 丹麦 86%、法国 75%。
二、欧洲பைடு நூலகம்体化发展的社会渊源
欧洲虽然在世界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但是欧洲内部在政治上总是四分五裂的, 始终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这种政治上的多元性与其支离破碎的地形结构有十分密切的 关系。欧洲没有广袤的平原,也没有源远流长的大河流域,大海、山脉以及大片的森林把各 国人口集聚中心分离开来,形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核心,分散了欧洲的权力。因此,在欧洲 历史上,虽然有过无数次的政权更迭或疆域变迁,但始终没有能够将整个欧洲纳入同一个帝 国的版图。
一、欧洲的地理环境 欧洲位于欧亚大陆的西部,东部与亚洲连为一体,在自然地理上实际上是欧亚大陆向西 伸出的一个大半岛,面积仅 1016 万平方千米,比我国的国土面积稍大,在世界 7 大洲中,略 大于大洋洲。欧洲三面环海,西临大西洋,北濒北冰洋,南连地中海和黑海。其独特的地理 环境对其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 (一)欧洲的区域划分 欧洲在地理上通常分为西欧、北欧、中欧、东欧和南欧 5 个地区。西欧包括欧洲西部濒 临大西洋的英国、爱尔兰、法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 6 个国家。北欧包括欧洲北部斯堪 的纳维亚半岛上的挪威、瑞典、芬兰和日德兰半岛上的丹麦以及北大西洋中的冰岛 5 个国家。 中欧包括德国、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奥地利、列支敦士登、瑞士等 8 个国家。 东欧包括波罗地海东岸到乌拉尔山脉之间的欧洲东部地区,原苏联的东欧部分,目前包括爱 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白俄罗斯、乌克兰、摩尔多瓦和俄罗斯的欧洲部分。南欧之阿 尔卑斯山脉以南的地中海各国,包括巴尔干半岛上的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斯洛文尼亚、塞 黑、克罗地亚、马其顿、阿尔巴尼亚和希腊,亚平宁半岛上意大利、圣马力诺和梵蒂冈,伊 比利亚半岛上的西班牙、葡萄牙、安道尔,以及地中海沿岸的摩纳哥和地中海中部的马尔他, 此外还包括土耳其的欧洲部分。 在国外,有的地理著作中将欧洲北部区域和欧洲南部区域,这种划分主要是基于文化和
第一节 欧洲一体化的发展
欧洲在地理上支离破碎,历史上诸侯割据,战事连连,联合与统一的理想从来未曾消失过。 从美丽的欧罗巴传说到近代的思想家康德、圣西门等等,都对组建欧洲联邦提出过美妙的设 想,企图以武力建立统一欧洲的也不乏其人,但是,从拿破仑到希特勒,均以失败告终。直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欧洲才终于以和平的方式通过国际间的平等合作走上了一体化的道 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