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爱三节学习心得精选【三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爱三节学习心得精选【三篇】
【篇一】
首先,告知学生“三爱三节”是国家主席对青少年提出的要求,自然问孩子们什么是三爱三节?很多孩子仅知道“三节”指的是“节水、节电、节粮”,对“三爱”指“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却一无所知。
然后,我用名人故事激励学生学习热情,鼓励他们养成爱学习的好习惯;用一句句名人名言有力地诠释着劳动的重要意义,教育孩子从小要树立“劳动光荣”的意识;用以生命爱国的英雄志士的事例,点燃学生爱国的热情;从世界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现状,提醒学生节水从每一滴水开始;从节电的重大意义,告诉学生节电从随手关闭电源开关做起;一张张“汗滴禾下土”的农民伯伯的图片,唤起学生珍惜每一粒粮食的情感。
本次班会不仅丰富了学生“三爱三节”的知识,而且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三爱三节”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理论,而是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这就是所谓的“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
【篇二】
节水,节电,我们就会让世界变得更美好。我常常会在酒店里,家里,饭馆等地方。看见许多剩饭,我看见就想,能吃多少就点多少,如果是为了面子,那么你想过那些在山区里的孩子们吗?对于你们来说,这些残渣剩饭不算是什么,可你们的这些残渣剩饭,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一顿不可多求得一顿饭。所以我建议要节约粮食。
每当我看见淘了米的水会被倒掉时,我就想:现在地球上能供人使用的水已经很少了,可是你们还是这么糟蹋水,是太不应该了。淘了米的水可以用来浇花,拖了地的水可以用来涮马桶,等等。水即使被用过了,还是有很大的用处。如果我们节约用水,就能让地球上的淡水越来越多。
当我看见家里的电视没有关掉电源插头,当我看见家里的空调没拉下闸来。我
知道,如果家里的家电每天都这样的话,那么,一天待机10小时的话,其耗电量不低于一千瓦时。按一年计算的话,就是43.2千瓦时。这么浪费电是不正确的,我们要把插头拔下来,要节约用电。
许多小朋友到不爱读书,可是我告诉你,如果你不念书的话。别人就会骂你:“没文化的人。”还会骂你:“没素质,没家教。”相反,那些爱读书的人,会得到别人的赞扬。所以,小朋友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哦。
在学校里,在家里,同学们有的可能不会扫地,拖地等。可是,你都这么大了,是时候该干点活了,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帮助老师,帮助家里做家务。在学校里要做好自己的值日,不管你干什么值日,都要仔细,认真。让我们一起做个爱劳动的好孩子吧。
祖国是我们的希望,祖国是我们的妈妈,祖国是我们精神的寄托,祖国是我们的摇篮。祖国有万里长城,祖国有滔滔江水。祖国有炎黄子孙,我们是炎黄子孙,对这个称号,我感到无比的光荣。祖国是我们伟大的母亲。我爱祖国。
爱学习,爱祖国,爱劳动,节粮,节水,节电。就是我做人的目标,就是我的座右铭,就是一个要人人都要做到的事情,是人人必须完成的目标,让我们做到爱学习,爱祖国,爱劳动,节粮。
【篇三】
今天班会的主题是“三节一爱”教育。“三节”就是指节约用水、节约粮食、节约用纸,“一爱”就是指爱护公物。从现在起,我们每个班级、每个同学都要积极响应学校团支部、少先队的号召,积极参与“三节一爱”活动。
在我们的周围,勤俭节约无处不在,从粮食能源到生活能源,从生活能源到环境资源,都应该和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密切联系起来。每个人都有义务把节约当作责任、当作习惯。节约可以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节约不浪费:离开教室时,请伸伸你的小手,关掉电灯;洗餐具和抹布时,提醒一
下身边的同学,把水龙头开得小一些,临走时检查一下,水龙头是否拧紧了。节约粮食,不挑食,不剩饭菜,与父母外出吃饭时,饭菜点的适量,如有剩余,打包带回家。本学期我校各科作业本正式开始循环使用,续用上学期的作业本,用完一套更新一套,这就是节约纸张。节约的意识大家都有,其实节约做起来并不难。举手之劳,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
爱护公物是一个人高尚道德之所在,爱护公物是一个人崇高品质的体现,爱护公物是一个人美好心灵的写照,爱护公物是集体生活的需要,是培养良好习惯的需要。那么怎样爱护公物呢,我们要做到:1、爱护学校的建筑设施(特别是水龙头和电灯开关)、教学生活用品、文娱体育器材、劳动工具等。水电设施发现破坏行为,立即制止,或及时报告学校。教室管理,做到专人管灯、专人管门、专人管窗;白天灯灭,人走窗关,人走门锁,如有损坏要赔偿。2、爱护学校的花草树木,做到看花不摘花,课间不踩踏绿化地带,平时要及时清理花坛杂草。我们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公物,让爱护公物成为我们的自觉行动,大家携起手来,杜绝损坏公物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