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栽培学概论42页PPT
作物栽培学总论作物的分类PPT
0.6~2.5 暗中:﹤5
饱和光强 光合最适温度(℃) 蒸腾系数(g干重/kg水 分)
气孔张开 光呼吸 耐旱性
全日照1/2 15~25 450~950
白天 高,易测出 弱
无 30~47 250~350
白天 低,难测出 强
同C4植物 ≈35 18~125
晚上 低,难测出 极强
4.作物的分类
按作物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分类 谷类作物:小麦、大麦、燕麦、黑麦、稻、玉米等 粮食作物 豆类作物:大豆、豌豆、绿豆、赤豆、蚕豆、豇豆等 薯芋类作物:甘薯、马铃薯、木薯、山药、芋等 纤维作物:棉花、大麻、亚麻、苎麻、蕉麻、菠萝麻等 经济作物 油料作物:花生、油菜、芝麻、向日葵、蓖麻、红花等 糖料作物:甘蔗、甜菜、甜叶菊等 其他作物:烟草、茶叶、薄荷、咖啡、薰衣草等 饲料和绿肥:苜蓿、紫云英、草木樨、三叶草、雀麦草、红萍、水葫芦、水花生等
学习作物栽培学的意义
1.了解作物的特征特性以及所需环境 2.掌握作物、环境和栽培措施三者之间的关系 3.研究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生产理论和技术措施
谢谢观看!
3.作物引种及引种原则
一、纬度相近的地区,因光照时间相近,引种成功的可能性大。 二、对短日性植物而言, 南种北引时,由于生长季节内日照时间变长,将使作物生育期延迟,严重的甚至不能抽 穗开花结实,因此,宜引用较早熟的品种或感光性弱的品种。 北种南引时,由于日照时间变短,温度变高,使作物加速发育,缩短生育期。如果生育 期太短,过多地影响了营养体的生长,将降低作物产量,因此宜选用晚熟品种或感光性较弱 的品种。 三、对长日性植物而言,
第三节 作物的多样性和作物分类
1
作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 作物的驯化和创造 作物引种及引种原则
《作物栽培学》课件
移栽
1. 选择适宜的移栽时间和地点。 2. 保持幼苗的根系完整,避免损伤。 3. 给予适当的水分和营养,帮助幼苗适应
新环境。
管理与调控
1 施肥管理
根据作物的营养需求进行合理的施肥,注意施肥时机和方式。
2 病虫害调控
定期检查和监测病虫害情况,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
3 灌溉调控
根据作物需水量、土壤特性和气候条件进行灌溉调控。
《作物栽培学》PPT课件
一份精彩而易于理解的《作物栽培学》PPT课件,全方位分享作物栽培的基 本概念、生长发育过程、技术要点,以及种子播种、育苗、管理与调控等关 键内容。
课程介绍
本课程将介绍作物栽培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包括作物的生命周期、生 长环境、栽培方法等,旨在帮助学习者全面了解作物栽培的重要性和基本原 理。
课程总结及展望
通过学习本课程,您将掌握作物栽培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巧,具备种植作物 的能力,并且可以继续深入研究和发展相关领域。
作物栽培基本概念
生态环境
作物生长所需的土壤、水 分、温度和光照等环境要 素。
生长周期
从种子发芽到结果的完整 生命周期,包括营养生长 和生殖生长阶段。
品种选择
根据种植目的和环境条件 选择适合种植的作物品种。
作物生长发育过程
1
发芽与幼苗期
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发芽并生长为最初的幼苗。
2
营养生长期
植物不断吸收养分并进行光合作用,生长出叶片、茎和根系。
3
生殖生长期
植物开始开花和结果,形成种子以完成生命周期。
作物栽培技术要点
1 土壤管理
2 灌溉方法
保持土壤肥力,合理合适的灌 溉方法,如滴灌、喷灌或地下灌溉。
3 病虫害防治
作物栽培学ppt课件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植物科技学院
.
1
学习作物栽培学的意义
▪ 作物产品是人类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作物产品
口粮
饲料
工业 原料
人类生活
.
生存
健康
生活水平
2
学习作物栽培学的意义
粮食安全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问题。 农产品贸易是国际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影响巨大。 农产品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 因此:需要增加产量、提高品质、提高竞争力。 增加农产品的产量主要靠提高单产,增产提质要靠育种和栽培两个 途径来实现。 作物栽培是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的最终途径。 因此:要提高栽培技术水平。
恩·依·瓦维洛夫等八大起源中心说。 (1).中国起源中心 (2).印度起源中心 (3).中亚起源中心 (4).近东起源中心 (5).地中海起源中心 (6).埃塞俄比亚起源中心 (7).墨西哥南部和中美洲起源中 (8).南美起源中心
.
9
第一节 作物及其起源及分类和分布
三、作物的起源和起源中心
2、作物起源中心
.
4
第一节 作物及其起源及分类和分布
一、作物的概念
地球上约有39万种植物,其中被人类所利用的植物大致在
2500~3000种以上,为人类所栽培的作物约有2300余种,
其中食用作物约900余种,经济作物约1000余种,饲料绿
肥作物约400余种。
作物从广义的概念来讲,它包括对人类有利用价值,为人
类所栽培的各种植物。
.
6
第一节 作物其及分类、起源和分布
二、作物分类的依据和方法
▪ 按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的分类
(一)粮食作物
作物栽培学概论44页PPT
1、战鼓一响,法律无声。——英国 2、任何法律的根本;不,不成文法本 身就是 讲道理 ……法 律,也 ----即 明示道 理。— —爱·科 克
3、法律是最保险的头盔。——爱·科 克 4、一个国家如5、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 面前人 人是平 等的。 ——波 洛克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作物栽培学概述》课件
6 采收技术
植物保护技术包括病虫害防治和杂草控制, 以保护农作物免受损害。
采收技术包括农作物的收割、加工和储存, 以确保农作物的质量和保存。
作物品种改良
1 品种改良的定义
2 品种改良的原则
品种改良是通过选择、 杂交和基因编辑等方法, 改良农作物的遗传特性。
品种改良的原则包括选 择优良基因、增加品种 抗病虫害能力和适应不 同环境等。
种子处理包括浸种、种衣和种子处理剂的 应用,以提高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
土壤处理包括翻耕、改良和施肥等,以改 善土壤质量和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3 施肥技术
4 灌溉技术
施肥技术根据农作物的需求,选择合适的 肥料种类和施肥方法。
灌溉技术确保农作物获得充足的水分,包 括灌溉系统的设计和管理。
5 植保技术
结论
作物栽培学对于未来农业的发展至关 重要
通过研究和创新,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 满足人类对食品的需求。
需要不断创新和进步,才能适应未来 的挑战
随着社会的发展,作物栽培学需要不断创新和 进步,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需求。
《作物栽培学概述》PPT 课件
作物栽培学是研究农作物的生产和管理的学科。它涵盖了气候、土壤、水分、 肥料和生物等要素,以及种子处理、植物保护和采收等技术。
什么是作物栽培学
作物栽培学的定义
作物栽培学研究了如何种植、养护和管理农作物,以提高产量和质量。
作物栽培学的研究内容
作物栽培学包括了气候、土壤、水分、肥料和生物等要素的研究,以及种子和农作物的生 长和发育过程。
土壤要素
土壤的质地、养分含量和 排水情况等都影响农作物 的种植和生长。
水分要素
适当的水分供应是农作物 正常生长的关键,包括灌 溉和排水等。
作物栽培技术ppt课件
完整版ppt课件
33
作物栽培模式与模式化栽培
作物栽培模式的概念:是从作物栽培学具有整 体和综合性的特点,针对特定地域或特定作物 的系统性、体系化栽培技术。作物模式化栽培 的概念:按照作物栽培模式进行作物栽培的实 践。
例如:作物叶龄栽培模式、水稻强化栽培模式。
完整版ppt课件
完整版ppt课件
19
种植方式
归结为种植密度的均匀性问题。也有便 于农事操作,通风透光的效果。
种植方式指每一个体态群体中所占空间及 形状、行间和株间距离及行向等。 原则:1、充分利用光能;
2、充分利用土壤水分和营养; 3、方便农事操作。 配置方式有:撒播、条播、穴播等,具体有: 窄宽行法、行穴等距法等。
蒸腾系数:作物每生产一个单位的干物质所需 水分的倍数。
完整版ppt课件
28
几种作物全生育需水量
完整版ppt课件
29
完整版ppt课件
30
灌溉方式
地面灌溉:畦灌、沟灌、淹灌。 地下灌溉:采用暗管 喷灌:采用喷灌设施 滴灌:采用滴灌设施。消除了渠道渗漏和蒸发
损失,适合各种地形。
完整版ppt课件
种子清选:风选、水选。 种子处理:晒种、消毒:1%石灰水、药剂浸
种(强氧精)、药剂拌种(多菌灵、托布 津…)、浸种催芽技术。
完整版ppt课件
10
播种量
指单位面积上所播的种子重量,实质指苗床上种 子密度。取决于很多因素,包括气候条件、土 壤肥力、作物种类与品种类型。
播种量=每公顷基本苗数/(每kg种子粒数×种子净度(%) ×发芽率 (%) ×田间出苗率(%))
34
叶龄模式
完整版ppt课件
35
《作物栽培学绪论》课件
作物栽培学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品质和效益,满足人类需求,保障粮食安全 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作物栽培学也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作物栽培学的发展历程
传统农业阶段
以经验为基础,依靠耕作、施肥 、灌溉等措施来提高作物产量。
近代农业阶段
随着生物学和化学的进步,开始深 入研究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和营养需 求,出现了现代农业技术和装备。
生长是发育的基础,发育是生长的延 续。
作物生长和发育的阶段性
根据作物生长和发育的特点,将其划 分为不同的阶段,如萌发、营养生长 、生殖生长等。
作物与环境的关系
环境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作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光照、温度、水分、土壤等环境因素 对作物的生长具有重要影响。
作物通过自身的生理和生化反应与环 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形成与环 境的相互作用。
作物种植结构的优化
总结词
作物种植结构的优化是指根据市场需求、资源条件和生产目标,合理配置各种作物的种植比例、面积 和布局,以提高农业生作物种植结构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市场需求、资源条件、气候变化、技术进步等。通过调整不 同作物的种植比例和布局,可以实现农业生产的效益最大化,同时也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农业 的可持续发展。
防治方法
采取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农业防治等多种方法,有效控制 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
PART 04
作物种植制度与种植结构
REPORTING
作物种植制度的概念与类型
总结词
作物种植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内作物种植的组成、配置、排列及其相应技术措施的综合,是作物生产的 总体规划。
详细描述
作物种植制度的概念包括作物布局、种植方式、轮作换茬和土地利用等方面。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作物种植制 度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按照种植方式可分为连作和轮作,按照土地利用状况可分为单作、间作、混作和套种。
作物栽培PPT
(4)光照
需光性种子或喜光性种子,例如烟草、莴苣、杂草种子?? 需光性种子或喜光性种子,例如烟草、莴苣、杂草种子?? 或喜光性种子 需暗性或嫌光性种子,如番茄、茄子、瓜类、苋菜种子?? 需暗性或嫌光性种子,如番茄、茄子、瓜类、苋菜种子?? 或嫌光性种子 大多数大田作物种子的萌发不受光照的影响 红光可破除休眠,而蓝光尤其是远红外光却抑制种子萌发。 红光可破除休眠,而蓝光尤其是远红外光却抑制种子萌发。
第三章 作物生长发育与产量品质形成
作物栽培学总论
10
(4)延长种子寿命
为了防止小麦穗发芽 可用0 01% 马来酰肼(MH) 为了防止小麦穗发芽,可用0.01%~0.5%马来酰肼(MH)在收割 小麦穗发芽, 前20天喷施。但处理后的种子发芽率严重下降。 20天喷施。但处理后的种子发芽率严重下降。 天喷施 马铃薯谢花后,收获前25天左右,喷洒植株,可贮藏1年不发芽。 25天左右 马铃薯谢花后,收获前25天左右,喷洒植株,可贮藏1年不发芽。 谢花后 MH处理洋葱、蒜头有同样的效果 有同样的效果。 MH处理洋葱、蒜头有同样的效果。 处理洋葱 农民方法:马铃薯架藏,保持通风,可安全贮藏6个月。 农民方法:马铃薯架藏,保持通风,可安全贮藏6个月。
第三章作物生长发育与产量品质形成第一节作物的发育特性与生育期第二节作物器官的建成第二节作物器官的建成第三节作物的群体特征第四节作物的产量形成第五节作物的品质形成第三章作物生长发育与产量品质形成作物栽培学总论2第二节作物器官建成一种子萌发1种子的概念农业生产种子
第三章 作物生长发育与产量品质形成
第一节 作物的发育特性与生育期 第二节 作物器官的建成 第三节 作物的群体特征 第四节 作物的产量形成 第五节 作物的品质形成
胚乳或子叶中贮藏丰富的养分, 胚乳或子叶中贮藏丰富的养分,有利于保证全苗和培育壮 因此,播种前必须精选种子。 苗。因此,播种前必须精选种子。
《作物栽培学》课件
通过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如堆肥、生物质能等,实现农业废 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
THANKS
感谢观看
极端温度与作物适应
极端温度会对作物的生长和发育产生不利影响,不同作物对极端温 度的适应能力不同。
水与作物生长
水分需求
不同作物对水分的需求不同,水 分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作物的生
长和发育。
水分吸收与运输
植物通过根系吸收水分,并通过木 质部输送到地上部分,水分在植物 体内的运输和利用受到许多因素的 影响。
加强技术培训与指导
建立合作机制
加强技术培训与指导,提高农民的防治意 识和技能,促进防治工作的有效开展。
建立政府、科研机构、农民等多方参与的 合作机制,共同推进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 的发展。
06 现代农业技术在 作物栽培中的应 用
农业信息技术在作物栽培中的应用
农业信息技术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遥感技术、地 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等,对农 业生产进行监测、预测和管理,提高 农业生产效率和可持续性。
05 作物病虫害防治
作物病虫害的种类与特点
种类繁多
作物病虫害的种类繁多,包括 病毒、细菌、真菌和害虫等。
地域性差异
不同地区的作物病虫害种类和 特点存在差异,与当地的气候 、土壤和作物品种等因素密切 相关。
季节性变化
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和流行具有 明显的季节性,与作物生长周 期和气候条件密切相关。
传播方式多样
作物种植技术的原则与方法
总结词
作物种植技术的方法包括土壤耕作、施肥、灌溉、病 虫害防治等。
详细描述
土壤耕作是指通过耕耘、松土、除草等措施改善土壤的 物理性质和水分状况,为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 ;施肥是指根据作物的需肥规律和土壤的养分状况,合 理施用肥料,以满足作物对养分的需求;灌溉是指根据 作物的需水规律和土壤的水分状况,适时适量地供给水 分,以满足作物对水分的需求;病虫害防治是指采取综 合防治措施,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保障作物的正 常生长。
作物栽培学课件.ppt
• 品种对分蘖的影响。一般细茎品种的分蘖力 较强,中茎品种次之,大茎品种较弱。
• 光照强分蘖多,光照弱分蘖少。
• 分蘖发生要求的最低温度约为20℃,随温度 的上升分蘖增加并提早发生,至30℃时分蘖 最快。温度过高分蘖也会受阻。同时分蘖随 土温的提高而增加。
• 有灌溉的比无灌溉的分蘖数增加,分蘖期提 早,分蘖相对集中,适宜的土壤水分一般为 田间持水量的70%左右。
• 甘蔗萌芽要求的最低温度为13℃左右,最 适宜温度是26~32℃;蔗根萌发的最低温 度为10℃左右,最适为20~27℃。
• 要求土壤水分含量为20%~30%较适合, 最好为25%。
• 自萌发出土后的蔗芽有10%发生第一片真 叶起,到有50%以上的蔗苗长出5片真叶时 止,称为甘蔗的幼苗期。此期种根继续生 长,苗根不断发生,叶片不断出现,新陈 代谢旺盛,生活能力强。
• 割手密 又称甜根子草。特点是早熟,根 群发达,宿根性好,抗逆性特强,但糖分 低,蔗汁少,纤维多,空心绵心多,易早 开花。
• 大茎野生种 又名伊里安种,主要分布在 伊里安、婆罗洲、新大不列颠及西里伯斯 等地。特点是长势旺,有发达的地下茎, 茎硬,抗螟虫及抗风力强,宿根性好,但 糖分低,纤维多,易感黄条病、花叶病、 根腐病等病害。
• 苗根在幼苗长出3片真叶时开始发生,是由 新蔗株基部节上的根点长出的根,生长粗 壮,色白富肉质,分枝少,生长旺盛。
甘蔗的根
分蘖茎 种根
主茎
苗根 蔗根 苗根
茎
• 分主茎和分蘖茎,由节和节间组成(图)。 茎圆柱形,实心,内部为维管束和薄壁细胞。
• 节是下自叶痕起上至生长带,包括叶痕、芽、 根带和生长带。
西、印度、古巴、墨西哥、中国、 巴基斯坦、美国等国家。
作物栽培学(概论)ppt课件
使用教材:杨守仁,郑丕尧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1989年10月第一版
参考教材:日本,掘江武编著《作物栽培的基础》 农文协,2004年3月第一版 日本,掘江武主编《作物栽培学概论》
学时: 50
制作人及主讲:田小海 2007.3. 湖北荆州
第一章 作物生产与作物栽
完整版ppt课件
1
培学
7000年前
殷代甲骨文:黍、禾、栗、 、麦、 、稻名称 3000年前
夏代历法;西周有四季划分,西汉有24节气划分。
各种农书500多种:吕氏春秋、 胜之书 、齐民要术、陈 农书、王贞
农书、农政全书
2000年前
第一章 作物生产与作物栽
完整版ppt课件
18
培学
1949-1980作物栽培学发展
解放前只有《栽培学》,分总论与各论,然后分“稻作学”
第一章 作物生产与作物栽
完整版ppt课件
23
培学
2000 10048.32kJ
72g 73g 55% 23%
第一章 作物生产与作物栽
完整版ppt课件
17
培学
作物栽培学的考古成就
我国在距今约10000到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创始了农业.
河南新郑裴李岗、密县莪沟、河北武安县磁山 7000年前
陕西西安丰坡村
6000年前
浙江余姚河姆渡:稻谷、稻壳、稻秆、稻叶
第一章 作物生产与作物栽
完整版ppt课件
4
培学
世界作物生产及其贸易
世界人口:每年8000万人,相当于1.5年1个日本(世界现有人 口约60亿,中国占20%)
生产消费特点:发达国家生产与消费均较稳定,其大部分谷物用 作饲料,以肉食为主;发展中国家生产、消费多不稳定,其 大部分谷物原样消费。世界人口有1/8营养不良,集中在非、 亚洲。
作物栽培学(ppt109页)
作物栽培学(ppt109页)作物栽培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作物栽培学的性质、地位和特点第二节作物的起源和分类第三节作物的产量和品质第四节作物生产与粮食安全第五节我国作物栽培学主要成就与展望第一节作物栽培学的性质、地位和特点一、性质与任务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探索通过优化决策、栽培管理等途径,实现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及其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技术的科学。
是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与之相关的学科很多。
作物科学研究领域每一新成果、新品种、新技术,都必须通过检验评定与组装配套,在作物栽培过程中应用推广,才能在农业生产中显示其功效和价值。
作物栽培学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农业科技水平和生产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第一节作物栽培学的性质、地位和特点其任务与作物、环境和措施有关。
作物本身。
研究对象是活的有机群体。
个体有自身的生长发育、器官建成、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群体也有它结构和发展规律,必须探讨如何协调群体与个体的矛盾。
环境条件。
作物生长发育离不开外界环境条件。
不同作物、品种及生育时期和器官要求不同。
必须通过选择和改造环境来满足它。
技术措施。
作物对环境要求,如自然条件满足不了,采取相应人工措施。
如施肥、灌溉、防治病虫尽量满足作物的要求,以达高产优质目的。
同时还要考虑成本和效益以及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作物栽培学的性质、地位和特点二、地位与作用农业是基础。
作物栽培学的研究对象大田作物,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
1、人民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
2、重要的工业原料。
目前,我国约40%的工业原料如纺织、医药,70%的轻工业原料如卷烟、食品、造纸、制糖等来源于作物生产。
3、出口创汇的重要物资。
从今后的发展趋势看,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制品的出口比重将会下降,但仍是重要出口物资之一。
第一节作物栽培学的性质、地位和特点4、稳定”三农”。
作物种植业比重大,对农民的增收、农村的稳定和农业发展起重要作用。
5、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作物栽培学概论》课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介绍生态农业的概念、原则及模式,分析生态农业的效益及发展前景,提供生态农业的案例及实践经验。
生态农业
介绍循环农业的概念、原则及模式,分析循环农业的效益及发展前景,提供循环农业的案例及实践经验。
循环农业
THANKS
感谢观看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农业防治
利用天敌、微生物等生物资源进行病虫害防治,如利用寄生蜂防治害虫。
生物防治
使用化学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需要注意农药的选择、使用方法和安全间隔期等问题。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优点
见效快、效果显著。对于一些爆发性或突发性病虫害,化学防治是快速有效的手段。
生物防治优点
无污染、无公害、环保安全。可以长期控制病虫害,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
详细描述
总结词:作物栽培学与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农业生态学、农业气象学等多个学科密切相关,相互渗透。
01
作物生长发育与环境
光照
温度
水分
土壤
01
02
03
04
光照强度和时长对作物的生长和发育有重要影响,不同作物对光照的需求不同。
适宜的温度对作物的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
总结词
作物种植结构的优化是指根据市场需求、资源条件和农业技术进步等因素,对作物种植比例、布局和种植方式进行合理调整,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详细描述
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和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作物种植结构的优化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深入分析市场需求、资源条件和农业技术进步等因素,对作物种植比例、布局和种植方式进行合理调整。这包括增加高效益作物的种植比例、推广适宜的种植技术和模式,以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通过优化作物种植结构,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强农业竞争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