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赏识--学生成功的源泉
让学生受到赏识,学会感动,这是教育的一种极佳境界。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受到赏识的时候工作或学习,效果最好,小学生一旦受到了赏识,无论对于眼前的学习还是日后的长久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

今年9月,我接任了五、二班的班主任,在赏识教育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据以前的班主任说,我班的鲍鑫同学是一名学习基础较差,不太勤快的学生,有的时候不能及时完成作业。

开学后不久,我校组织召开了一次家长会,在这次家长会上,通过和家长交谈,我了解到鲍鑫在家里的时候,非常孝敬自己的爸爸、妈妈。

他的妈妈跟我谈起这样一件事的时候显得很激动。

一次,妈妈做了一些孩子越吃的食物,但是量不多。

鲍鑫吃了几口以后,就对妈妈说,自己已经吃饱了,并一在告诉妈妈多吃一点。

这叫妈妈感到很意外,孩子已经长大了,懂得孝敬爸爸、妈妈了。

妈妈第一次为自己的儿子感动得流出泪来。

听了这件事以后,我觉得这是转变鲍鑫的一个绝好的机会。

不久,我们先后学习了《荔枝》《鲁本的秘密》两篇课文。

这两篇课文都是教育学生孝敬父母的内容,趁着这个时机,我在班上表扬了鲍鑫。

同学们都热烈地为他鼓掌。

鲍鑫的脸上洋溢着幸福与自豪。

我接着说,鲍鑫,你是一个多有爱心的孩子啊!老师相信你在学习上也能严格要求自己,不但能把作业完成好,而且经过努力后,成绩也会得到提高。

同学们都相信他吗?同学更加起劲地用掌声鼓励他。

鲍鑫激动得脸都红了,此时的他上进心和自尊心已经被完全调动了起来。

从此,他不写作业的次数越来越少了,作业写得也越来越认真了。

尽管他有时还有反复,但总的来说是进步了。

学生在某一方面取得了成绩,作为班主任,应该及时发现,及时赏识,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看到自身的优点,他们就会从潜意识当中发现自己有着很优秀的一面,从而带动了学生其他方面的进取心,并且相信自己在其他方面也会做得非常好。

看到赏识教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我感到特别欣慰。

在渗透了赏识的教育中,学生显得非常的可爱。

他们虽然年龄不大,却已学会了追求上进。

学生的心灵在赏识教育的滋润中,正健康、快乐地成长,为他们今后成为一个大写的人打下了基础。

要善于赏识学生
每个人生活在社会上,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学生也不例外。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不仅要努力塑造一个个美好的灵魂,而且要善于做赏识千里马的伯乐。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经过实验研究认为,教师对学生的高期望会使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教师对学生的低期望则会使学生越来越差。

事实也证明:教师经常对学生的长处加以赏识,必将在学生的心灵深处产生共鸣,从而会使学生对自己的才能充满自信,而且教师赏识的话语必将激励着学生,努力发展自己专长,最终成为某方面的专家型的人才。

如何赏识学生呢?
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对全体学生一视同仁,尊重和信任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在一位优秀教师眼中,没有优生和差生的区别。

教师应相信“每个学生都是有用之材”。

教学上提倡多激励、少指责,把全部爱心倾注在学生身上,热情帮助每一位学生。

在课堂上,教师应尽可能多地给予学生发言的机会。

学生回答问题时,不论正确与否,教师都应认真倾听,对学生思路的每一步的正确都加以肯定,及时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

差生由于长期知识匮乏导致学习困难,他们一般
具有较强的自卑心理。

教师不能歧视他们,应主动接近他们,尊重他们的人格。

一方面,要看到他们的不足之处,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方法。

另一方面,要善于发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加以表扬和肯定,使他们感受到自己被承认,精神得到满足,从而增强学习兴趣,学习的自觉性、刻苦性也相应得到提高。

其次,教师在教学中应创设情景,使学生乐学。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表扬学生,使学生喜欢学习,把学习当作一件快乐的事情。

因为教师每一句表扬的话语,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期待,是一种激励。

对差生来说,能有机会表现自己,并得到老师的赞扬,显得更宝贵,更重要。

教师应为他们创造条件,适时鼓励。

教师应定期或不定期找差生谈心,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找中等生问问,激励他们努力向上。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努力创设情景,使层次不同的学生都有收获。

对差生,应适当降低要求;对优生应适当提高要求。

提出的问题应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使他们“跳一跳就能够摘到果子”。

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展开紧张的智力活动,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师应学会赏识学生的“亮点”
笔者近日在我校一个班听课时,看到该班给所有学生设立“亮点”榜:全班学生不分成绩优劣全部榜上有名,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值得别人学习的“亮点”,并且每个学生都在自己目标栏写上自己奋斗的方向。

笔者为这位班主任的做法叫好,确实,作为教师我们不能老盯住学生的缺点和不足不放,我们更应该学会赏识学生,特别是学生身上的每一个“亮点”。

常听到有些教师这样教育学生:“优点不说少不了,但缺点不说不得了”。

笔者不这样认为,相反笔者觉得缺点不说只是不知道,但优点不说可能就变少了,我们的事业可以说是花的事业、果的事业、叶的事业,为了花的鲜艳、果的充实、叶的嫩绿,不管土地肥沃也好,贫瘠也罢,我们都要深刻地体会到:要使学生抬起头自信地迈好人生的第一步,首先就要学会赏识每个孩子。

批评可以,但批评时要遵循一个原则:对事不对人,不能因为孩子在某种事上做错了,就一棍子打倒,将整个人都否定掉了。

家长很容易犯这样的错误:“提醒过你多少次了,还这样,你完蛋了。

”考试考糟了,“考这么点分,将来也就是个捡垃圾、推煤的料”……
赏识教育培养出来的孩子更能经受挫折,不是温室中的花朵,他可以激励孩子重新燃起自信之火,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

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个渴望,那就是渴望表现自己,渴望得到老师的赞赏和同学们的喝采,尤其是学习差一点的孩子。

苏霍姆林斯基说:也许,一个孩子在一年两年三年内什么都不行,但是终有一天是能行的。

只要教师能善待每一位学生,把每位学生都看成是成功者,捕捉他们的优点和亮点,多些赏识与鼓励,还他们自信和勇气,相信所有的孩子都能抬起头,挺起胸,迈好人生的第一步。

因此笔者强烈呼吁:希望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运用赏识教育的方式,关爱和善待每一位学生,去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点燃生命亮点,引导学生走向成功。

教师如何学会赏识学生?
赏识是一个人心境磊落、视野舒朗的表现,也是一个人才智敏锐、气度从容的凸显。

赏识,是为人之道,也是为师之道。

不懂赏识,不愿赏识怕是很难合格地参与文明薪传的教育教学活动。

我们的一些老师于此还大有改进的必要。

一些老师在"恨铁不成钢"的情绪笼照下,往往多了一份挑剔,少了一份欣赏;多了一份苛求,少了一份呵护。

于是乎便像医生对于
患者一样执著地"诊断"孩子身上的不足、过失、缺点、毛病和错误。

于是乎便有了"尾巴"说、"顽石"说、"朽木"说、"粪土"说、"榆木疙瘩"说、"害群之马"说。

于是乎有了冷眼、批评、讽刺、呵斥以至体罚。

心灵的施暴、肉体的惩戒最终结出的便是信心的折损、兴趣的失却、活力的丧失、师生关系对立的苦果。

教师应该学会赏识。

须知"人性最深层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威廉·杰姆斯语)。

而且,随着岁历的增加,这种"渴望"会变得更加深沉而炽烈。

也许我们的老师并不在乎,可我们的学生却很在乎。

一个信任的微笑,一回肯定的颔首,一个激励的眼神,一句鼓动的话语,可以驱散他们积聚在心底的自卑的阴影,可以找回他们失落已久的宝贵的自尊,可以校正他们迷失了的价值追求的方向,可以唤醒他们早已封尘的潜质、潜能,可以诱发他们心中萌芽中的创造冲动。

赏识在于心态的调整。

赏识生长在自由和谐的空气里,生长在亲切平视的目光中。

弃绝"祖师爷"与"裁判官"的心理羁绊,以亦师亦友的身份,宽厚接纳的态度,去聆昕灵魂深处质朴纯澈的心语,去捕捉稍纵即逝的创造灵光。

赏识在于视角的转换。

万事万物,各有其长,远近高低,各呈其姿。

于人于物,其正面或许并非那样规丽可人,其侧面则可能是一幅优美的剪影;亦或其外表包裹着的是稚嫩、丑陋、拙笨、顽劣的壳,其内部蕴含的则是成熟、美丽、新异、灵动的核。

我们何妨拐个弯子想一想,何妨换个角度看一看?
赏识在于标准的择取。

美丑、好坏、优劣、成败、是非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

追求崇高和完美本无可非议,要求崇高和完美则大可怀疑。

用神的标准测量凡人,用成人的测标去审度学生,赏识便会失去家园。

只要我们择取一个合适的参照物乃至稍降一格去观照学生,值得赏识的东西会扑面而来:闪光的道德、妙异的智慧、淳美的人情。

赏识不是单向的施舍,是智慧对于智慧作出的主动碰撞;赏识不是别有用心的廉价恭维,是对一种相对价值的公正认可;赏识不是诀词满口的鄙俗奉承,是对事物固有魅力的真诚接纳。

学会赏识,赏识者胸襟才显得更加博大,灵魂才更趋于崇高;有了赏识,世界便获得了求真、求美、求善的不竭动力
“爱自己的孩子是一种本能,爱别人的孩子是一种神圣”,教师正是肩负这种神圣使命的人,也是对自己的学生倾注全部身心和无私奉献的人。

教育事业是一曲爱心赞歌,是需要付出心血的。

然而,某些教师尽管很负责,很辛苦,很周到,却得不到学生的欢迎,甚至引起学生的反感,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

为什么这些教师会“事倍功半”呢?通过对师德理论的深刻领会与学习,揭开了我心中的迷惑:一个不善于赏识他的学生的教师,很难获得好的教育效果,也很难成为一个好教师。

赏识的基础是对学生理智的爱。

“爱”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教育因素,可以说是事关教育成败的心理基础。

心理学研究发现,如果着意知觉对方,有意或无意地寄以期望,对方就会产生相应的反应。

教师对学生表示好感,学生就会在学业,品德,习惯方面表现进步。

教师如果对学生表示厌恶或失望,学生心理就产生负效应,表现为退步。

爱是一种由衷的热情,是一种自我牺牲的依依不舍的道德情感。

古今中外的许多教育家都把热爱学生看作是教师基础的美德。

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爱心奉献给他们。

”教师对学生的爱,不同于父母对子女的爱,它是世上最崇高,理智的爱,没有这种爱做基础,就发现不了学生中真,善,美的东西,赏识就失去了基础。

如果一定要赏识,那么这种赏识也将是苍白和虚伪的恭维,讨好,必将失去赏识的效应。

教师应学会赏识的艺术。

赏识的原则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信任和尊重,这是人之常情,也是每个学生保持愉悦的心情和旺盛的学习热情的需要,赏识能满足人们的这种需要。

尊重,是爱的最高境界。

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个性,注意他们的兴趣,爱好,特点和特长,给学生以自由发展的空间。

在教育中,教师应首先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要注意培养和保护学生的自尊意识。

教师要通过语言,手势和微笑等方式肯定学生,通过作业评语沟通师生感情,融洽师生关系。

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有情感,有意识,有独立个性的学生;教师要以开放的心态,包容的气度和赏识的言语去正确对待那些敢于质疑传统,挑战教师,个性鲜明的学生;要以博大的爱心和崇高的师德尊重,爱护,关心并引导那些行为特别,好标新立异的问题学生。

作为教师更应懂得赏识育人的原则,在学生的缺点,问题,甚至是错误摆在我们面前时,所谓善于赏识学生,并不是要求我们违心地去粉饰,美化他们的缺点和错误,而是不要忘记爱护和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和自尊心。

教师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才能冷静地,设身处地地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赏识的功效是对学生个性的评价。

赏识有着巨大的力量,也是增强学生自信心的重要手段。

教师应把注意力集中到发现和赏识学生的真,善,美的闪光点上,“美”的东西越赞越多,越“美”。

而不应把精力集中总放在专挑学生的毛病,专批评学生的缺点上。

“毛病越挑越多”,绝不会越挑越少。

必须以鼓励和赞扬为主,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赏识孩子对孩子的成长有积极的作用勿庸置疑,但是赏识孩子不能没有原则、不讲科学。

不恰当的赏识不仅教育效果会大打折扣,不能激励孩子,相反会挫伤孩子。

不讲科学性的表扬适得其反。

前不久,作家毕淑敏写了一篇短文,题为“请为你的夸奖道歉”,说的是她的一位朋友到北欧某国做访问学者,周末到当地教授家中做客。

一进屋,问候之后,看到了教授5岁的小女儿。

这孩子满头金发,极其美丽。

朋友带去了中国礼物,小女孩有礼貌地微笑道谢。

朋友抚摸着女孩的头发说,你长得这么漂亮,真
是可爱极了!教授等女儿退走之后,严肃地对朋友说,你伤害了我的女儿,你要向她道歉,朋友大惊。

教授说,你是因为她的漂亮而夸奖她,而漂亮不是她的功劳,这取决于我和她父亲的遗传基因,与她个人基本上没有关系。

你夸奖了她,孩子很小,不会分辨,她就会认为这是她的本领。

而且一旦认为天生的美丽是值得骄傲的资本,她就会看不起长相平平甚至丑陋的孩子,这就成了误区。

……不过你不要这样沮丧,你还有机会可以弥补。

有一点,你是可以夸奖她的,这就是她的微笑和有礼貌。

这是她自己努力的结果。

“请你为你刚才的夸奖道歉。

”教授这样结束了她的话。

毕淑敏说,后来我的朋友就正式向教授的小女儿道了歉,同样表扬了她的礼貌。

朋友说,从那以后,每当我看到美丽的孩子,我都会对自己说,孩子不是一件可供欣赏的瓷器或是可抚摸的羽毛。

他们的心灵像很软的透明皂,每一次夸奖都会留下划痕。

“每一次夸奖都会留下划痕”——正因为此,当我们表扬孩子的时候应当谨言慎行,把握其科学性。

赏识要适度、适量。

黄柏学习成绩总是在班上倒数前几名,老师、同学都认为他是个“差生”。

经测试,他的智商水平并不低,于是专家们建议他的父母对他少责备、多赏识。

其父母采纳了这一建议,确实收到了积极效果,黄柏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了,成绩也提高了。

但遗憾的是,黄柏父母在尝到赏识孩子的甜头后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在家时,黄柏无时无刻不在受到表扬,既听不到批评,也听不到任何忠告或指点。

这种过度、过滥的赏识带来的最大危害是:孩子被自己的一时成功冲昏了头脑,甚至因过度自负而不能正确或准确地评估自己。

当在学校里听不到老师和同学如此赏识的环境中,他产生了比以前更强烈的失落感,结果一蹶不振,甚至发展到厌学、逃学。

教育专家指出,对刚刚摆脱了心理困境的孩子来说,掌握赏识的“度”尤为重要。

赏识不足会使他们自卑;但仅仅为增强其自信而不断做出的过高评价,极可能将心理尚未成熟的孩子诱入自视过高的幻想中,甚至制订出完全不切实际的人生目标。

这样一旦再次遭到失败,极可能面临一次心理上的“灭顶之灾”。

赏识一个要顾及“一群”。

李红是班长,常受到班主任王老师的赏识。

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李红的工作变得平平了,人也失去了以往的开朗和干练。

王老师想,也许是李红需要鼓励了,于是赏识得更勤,规格也更高了。

直到有一天,李红说:“请您不要再当众表扬我了。

您总表扬我,别的同学都不理我了。

”原来,王老师对班长过度赏识,而忽视了其他班干部的作用。

有的同学就对李红说,我们干得再好王老师也看不见,以后有什么事你就自己干吧!也有的同学说李红就会自己逞能。

王老师万万也没有想到对李红的表扬却把她孤立了起来,挫伤了更多学生的积极性。

其实李红处境,很多人都遭遇过。

不是说老师对某个学
生一切的赏识都是多余的,问题在于如何在赏识一人一事的时候,激发更多的人的积极性。

一个精明的老师绝不应该长期总把某一两个人的“贡献”挂在嘴边,更不该把原本是集体协作的成果。

哪怕仅仅是很小的成果,全部归功到主要人员身上,而忽视其他“配角”。

否则被赏识者和未被赏识者都会受到伤害。

当然,赏识不等于对学生不严格要求,也不等于不批评。

这样,不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会使他们精神脆弱,听不进批评,一听批评就消极或暴跳如雷。

那样实际上是害学生,是“棒杀”。

批评是为了让学生懂得什么是真,善,美。

总之,多用赏识的目光看待学生,多作赏识的话语感悟学生,为每个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让每位同学都能尽情挥洒自己的才能。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献出几分爱心,学生就会回报给你几分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