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景理论研究综述_李睿
前景理论总结
![前景理论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e7bc370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9e.png)
前景理论总结引言前景理论是由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和阿莫斯·特沃斯基于1979年提出的。
该理论主要探讨人们是如何做出决策和评估风险的。
前景理论认为,个体对于风险的评估是主观的,与实际风险存在偏差,同时,人们会采用一些特定的决策策略,以最大程度地获得满足感。
关键概念1. 值函数在前景理论中,价值函数是指个体对于不同结果的主观价值评估。
根据前景理论,人们更关注损失而非收益。
相比起对收益的感知,人们对于损失的敏感度更高。
这种倾向被称为“损失厌恶”。
此外,前景理论还表明,个体对于收益的边际效用递减,即相同数额的收益对于感受到的满足感逐渐减少。
2. 参考点参考点是前景理论的另一个重要概念。
它是个体决策的基础,用于评估收益和损失。
参考点会影响个体对于风险的态度。
在前景理论中,参考点可以是目前状态或预期状态,也可以是特定的阈值。
3. 事后评估前景理论指出,人们对于决策结果的评估是基于当前状态与参考点之间的差异。
人们往往过于重视与参考点相比而发生的损失,而对于同等数额的收益则反应较弱。
这种现象被称为“损失厌恶效应”。
此外,人们对于事后结果的评估还受到与决策相关的体验效应的影响。
决策策略前景理论认为,人们在决策过程中会运用不同的策略,以最大化满足感并降低风险。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决策策略:1. 风险规避前景理论指出,人们倾向于规避风险。
如果一个选择涉及到较大的潜在损失,人们更倾向于选择安全的选项,即使收益相对较低。
2. 风险接受然而,在某些情况下,人们会冒险接受较高的风险。
这通常发生在参考点为负值时,因为个体会更希望通过承担风险来摆脱负面结果。
3. 亲近效应亲近效应是指人们更容易关注决策中的小概率事件。
当个体面临一个较小的概率,但有较大利益的风险时,他们更倾向于选择这个风险,即使整体期望效用较低。
4. 横向比较人们在做出决策时,会倾向于进行横向比较,即将当前决策和其他选项进行对比。
根据前景理论,人们更倾向于选择相对于其他选项而言更为有利的选择。
支持美国科学教育发展的新技术——基于《2012-2017科学教育技术前瞻》分析
![支持美国科学教育发展的新技术——基于《2012-2017科学教育技术前瞻》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cb0df03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d5.png)
支持美国科学教育发展的新技术——基于《2012-2017科学
教育技术前瞻》分析
李睿
【期刊名称】《远程教育杂志》
【年(卷),期】2013(031)003
【摘要】《2012-2017科学教育技术前瞻》是NMC继发布《基础教育系列地平线报告》和《博物馆系列地平线报告》之后的又一新突破.新突破是指NMC清楚地预见新技术将会对科学教育带来的深远影响,并且在科学教育中暗示,持续地、创新地运用新技术将根本改变科学教育的现状.同时,NMC在该报告中第一次对不同研究报告中的新技术、前沿发展趋势以及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比较.通过研究该报告,不仅可以密切地关注新技术的发展动向,还可以从中把握新技术的应用,促使科学教育的研究取向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总页数】7页(P30-36)
【作者】李睿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云南昆明650500;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上海20006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34
【相关文献】
1.美国科学教育标准实施的新动向——基于《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实施指导书》的内容分析 [J], 李凯
2.我国非正式科学教育发展的困境与路径选择——基于美国的经验 [J], 万东升;张红霞
3.是多维度加大支持,还是加强跨部门整合——基于学科视角的我国科学教育问题
分析 [J], 杜鹏
4.是多维度加大支持,还是加强跨部门整合——基于学科视角的我国科学教育问题
分析 [J], 杜鹏;
5.学习进阶:我国科学教育课程发展的新蓝图——基于美国《K—12科学教育框架》中“地球与空间科学”的分析 [J], 常珊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交通运输的前景理论研究综述
![交通运输的前景理论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e75bf144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78.png)
交通运输的前景理论研究综述黄丽;罗冬梅;贾舒媛;许奔【摘要】本文首先对原始前景理论(OPT)及累积前景理论(CPT)的基本思想与结构模型进行描述,然后通过对前景理论在交通运输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与归纳,分析其优越性与局限性,最后进行总结和展望.【期刊名称】《攀枝花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35)005【总页数】4页(P71-74)【关键词】前景理论;交通运输;风险决策;CPT【作者】黄丽;罗冬梅;贾舒媛;许奔【作者单位】攀枝花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四川攀枝花617000;攀枝花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四川攀枝花617000;攀枝花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四川攀枝花617000;攀枝花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四川攀枝花61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5121 前景理论1.1原始前景理论原始前景理论是由国外学者Kahneman和Tversky(1979)提出的一种描述性理论,也称为展望理论。
在“前景理论”中,决策者并不关心决策所带来的财富本身的价值,而关心的是财富的变化量。
他认为人们在面对收益与损失时的认知是不对称的,在面对收益时,人们趋向于“风险规避”(Rick Aversion),面对损失时,人们趋向于“风险追求”(Rick Seeking),面对相同程度的损失与收益,人们对损失的规避程度大于对收益的追求程度。
模型结构:前景理论将决策者决策的过程分为“编辑(Editing)”阶段和“评价(Evaluation)”阶段,其中在编辑阶段利用价值函数(Value Function)v(x)和权重函数(Dccision Wcighting Function)π(p)描述决策的决策选择行为。
π(p)的大小表示概率p对前景整体价值的影响(图2),v(x)反映了结果的主观价值(图1)。
简单情况下的不确定性事件(x,p;y,q)的前景总体值可表示为:V(x,p;y,q)=v(x)π(p)+v(y)π(q)其中:π(0)=0,π(1)=1,v(0)=0图1 价值函数曲线图图2 权重函数曲线图1.2 累积前景理论1922年Kahneman和Tversky基于Quiggin(1982)提出的RUD理论(rank-dependent utility)提出了累积前景理论,并引入了Choque容量的概率,较好地解决了强势占优以及多个结果得处理问题,扩大了前景理论的应用范围。
浙江省数字贸易发展的国际竞争力评估与提升
![浙江省数字贸易发展的国际竞争力评估与提升](https://img.taocdn.com/s3/m/ed815153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88.png)
一、引言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数字经济、共享经济,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张钱江,2021)[1]。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传统的对外贸易方式遭受重创,数字贸易呈现出强劲的生命力和韧性,已成为促进世界经济复苏、促进我国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
在此大背景下,浙江省正加速建设成为世界数字贸易中心,多个数字化交易子系统场景化应用已初见成效,浙江数字文化国际合作园区被列入了第二批“全国文化输出基地”名单。
2018年,浙江省以打造数字经济示范省为目标印发实施《数字经济五年倍增计划》;2020年,为响应国家号召《数字贸易先行示范区建设方案》在浙江发布;2021年数字化改革全面启动,打造全球数字贸易中心的计划初见雏形。
2021年上半年,浙江省数字贸易进出口达到2274亿元,同比增长23.4%,其中,数字服务进出口总额935.42亿元,同比增长9.29%[1],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为1338.3亿元,同比增长35.7%。
浙江省数字贸易飞速发展,展现出非凡的生机,成为推动浙江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数字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始终是数字贸易领域的研究热点,已有大量文献(马述忠,房超,郭继文,2018;蓝庆新,窦凯,2019;杨涵钦,2020;谢玉,张宝明,2020)研究了数字贸易的国别竞争力[2-5]。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经济大势所趋,国内外贸易领域的研究者也向数字贸易这一细分领域投去了更多目光。
目前国内外对数字贸易度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计量方法上,即直接计量和比较计量。
关于直接测度法,2020年,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UNCTAD)估算了世界范围内的跨境电子商务额、2005—2019年各经济体的数字服务贸易额和增长速度。
国内方面,方元欣(2020)对数字交付贸易规模、数字订购贸易规模和数字平台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测算,并对中国数字贸易的发展进行了分析[6]。
饶育蕾《行为金融学》课件(第七章前景理论)
![饶育蕾《行为金融学》课件(第七章前景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3cee084c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70.png)
前景效应
增长效应和丧失厌恶
人们倾向于对潜在的收益更加敏感,并且对潜 在的损失更加抗拒。
可得性偏见和贴现率偏见
人们更容易记住容易想象和可得到的信息,并 倾向于高估短期收益。
前景理论的批评和争议
1 可得性启发的负面影响
过分关注可得性信息可能导致对潜在风险的低估。
2 忽略概率的问题
前景理论在决策过程中往往忽略概率,导致决策结果不准确。
前景理论在投资决策中的应用
证券组合选择和资产组合重构
前景理论可用于优化投资组合,在风险和收益之间 找到理想平衡。
交易决策和投资心理
了解前景理论有助于投资者了解自己的决策偏好, 并做出更明智的投资决策。
实用建议和应对策略
1
信息对称和风险管理
提高对信息的了解和加强风险管理,以降低投资中的损失。
2
情绪控制和理性和明智的决策。
饶育蕾《行为金融学》课 件(第七章前景理论)
行为金融学中的前景理论是理解人类决策行为的重要工具。它研究了人们对 风险和收益的偏好,并探讨了人们在面对不确定性时的思维方式。
前景理论简介
前景理论是经济学和心理学领域的重要理论,用于解释人们的决策行为。它关注个体如何对待潜在的收益和损 失,并探讨人们在决策过程中如何权衡风险和奖励。
关于前景理论的实证研究——来自CHNS数据的证据
![关于前景理论的实证研究——来自CHNS数据的证据](https://img.taocdn.com/s3/m/cf4358a7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cd.png)
关于前景理论的实证研究——来自CHNS数据的证据叶春兰【摘要】20世纪70年代由Kahneman & Tversky建立起的前景理论对于期望效用理论进行了修正,前景理论中的一个核心结论是,财富的收入和减少对于效用的影响具有不对称性,前者大于后者,也就是“损失厌恶”的现象.同时,前景理论还说明了人们的行为具有“反射效应”,即在获得收益时具有风险厌恶的特点,但是在遭受损失时却表现出风险爱好的特征.大量的实证研究证实了“损失厌恶”和“反射效应”现象的存在,其中大部分的实证研究的样本来自资本市场.本文创新性的利用中国家庭营养与健康调查(CHNS)数据研究收入的双向变动对于人们主观健康影响的不对称性.研究的结果证实了中国家庭中“损失厌恶”和“反射效应”的存在.【期刊名称】《金融经济(理论版)》【年(卷),期】2018(000)003【总页数】3页(P128-130)【关键词】前景理论;损失厌恶;收入;自报健康【作者】叶春兰【作者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在职人员高级课程研修班,北京100029【正文语种】中文一、引言追求效用最大化是理性人经济行为的最终目的。
在20世纪40年代,Von Neumann 和 Morgenstern创立起期望效用理论,为分析人们在面临风险时的经济行为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分析框架。
期望效用理论建立在一系列严格的公理①上,下面是一个简单的实例:假定个体的效用函数为U,初始财富为w,行动a使出现不同财富水平wi 的概率为pi,行动b使出现不同财富水平wj 的概率为qj,那么当下面的条件得到满足时:∑piU(wi)>∑qjU(wj)个体总是选择a行动,而不会选择b行动。
在期望效用理论的基础上,Kaheman和Tversky两位学者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理论——前景理论(Kaheman & Tversky,1979)。
在前景理论用权重函数π代替了概率分布p,权重函数π是概率分布p的函数,其特点是单调上升,并且具有一种亚确定性,指的是在一般情况下,π(p)<p,而对于极小概率的事件,个体则倾向于高估其可能性。
前景理论
![前景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b3464912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c1.png)
战略决策
前景理论还应用于战略决策领域,解释了企 业在市场竞争中的行为模式和战略选择,以 及战略实施后的绩效和风险评估。
05
前景理论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理论完善与拓展
01
总结前景理论在经济学、心理学、行为经济学等多个
学科领域的应用,分析其贡献和局限性。
02
探讨前景理论在解释和预测人类行为方面的优势和不
案例三:组织行为中的前景理论应用
前景理论在组织行为中的应用,关注于个体对成功和失 败的权衡,预测和解释组织成员的工作表现和决策行为 。
在组织行为中,前景理论可以解释组织成员的工作表现 和决策行为。例如,组织成员在面对可能获得晋升但同 时可能失败的风险时,会根据对成功和失败的权衡来决 定是否接受挑战。前景理论预测,组织成员对于失败的 敏感度要高于对于成功的敏感度,因此在面对可能失败 的情况时,组织成员更倾向于选择避免接受挑战。
价值感受与决策过程是相互关联的。 一方面,价值感受可以影响人们的决 策过程,例如通过影响人们的判断和 偏好来影响最终的决策结果。另一方 面,决策过程也可以影响人们的价值 感受,例如通过改变人们的期望和目 标来影响最终的价值体验。
03
前景理论的研究方法
实验设计
确定研究目的
明确研究的问题和目标,为实 验设计提供方向。
选择参与者
根据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参 与者,确保样本具有代表性。
设计实验场景
构建一个与现实相似的场景, 以便参与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 体验实验。
选择刺激物
选择与实验目的相关的刺激物 ,如图片、声音、物品等。
数据收集与分析
收集数据
通过问卷调查、观察、访谈等方式收集数据 。
数据编码
将数据转化为可以进行分析的格式,如将答 案转化为数字。
前景理论
![前景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aad8abbb5fbfc77da269b1b6.png)
前景理论的基本原理
损失规避 如何理解“损失规避”?用一句话打比方,就是
“白捡的100元所带来的快乐,难以抵消丢失100元所带来的痛 苦”。 这其实是前景理论的第3个原理,即“损失规避”:大 多数人对损失和获得的敏感程度不对称,面对损失的痛苦感要 大大超过面对获得的快乐感。
迷恋小概率事件 前景理论还揭示了一个奇特现象,即人类具 有强调小概率事件的倾向。何谓小概率事件?就是几乎不可能 发生的事件。比如天上掉馅饼,这就是个小概率事件。
策的盲点。 框架易于固化 不同的知识经验、生活环境、价值观可以为不同的人
设定不同的框架,决策框架一旦形成,就倾向于稳定和固化。
4.前景理论假设
4.1.2参照点 表征信息、形成获益或损失框架、作出决策的重 要依据。人们在评价事物时,总要与一定的参考物相比较, 当对比的参考物不同时,即使相同的事物也会得到不同的比 较结果,因此,参考点是一种主观评价标准。由于参考点的 动态变化,因此,投资者在收益区也可能表现出风险偏好, 在损失区也可能表现出风险厌恶。
前景理论
1.前景理论概述 2.前景理论的产生 3.前景理论的基本原理 4 .前景理论假设 5.前景理论与效用理论的差
异
1.前景理论概述
前景理论是描述性范式的一个决策模型,它假设风险决 策过程分为编辑和评价两个过程:
在编辑阶段,个体凭借“框架”参照点等采集和处理信息。 在评价阶段依赖价值函数和(主观概率)的权重函数对信息予以
4.1.1 框架 即对问题的表征形式,同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表征 形式,不同的框架导致决策产生不同的结果。框架受多种因 素影响:
框架维度 框架维度不完备,有效的决策思路就可能被遗漏在决策框架 之外。
框架焦点 框架的焦点因每个人的知识经验、价值观的不同而不同。 框架的边界 框架边界以外的信息通常被忽略,边界以外的信息是决
论文前景理论
![论文前景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99224f69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70.png)
论文前景理论论文前景理论是指对论文研究所涉及的领域发展趋势和前景作出的合理推测和预测。
在论文前景理论中,主要包括领域的发展现状、面临的问题、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可能的解决方法等内容。
下面我将从这几个方面来阐述论文前景理论的重要性。
首先,论文前景理论可以帮助读者了解研究领域的现状和未来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个研究领域也在不断更新和演变。
论文前景理论可以对领域的发展进行分析和总结,帮助人们了解研究热点和研究方向,并根据这些信息进行适当的选择和决策。
其次,论文前景理论有助于指导研究方向和方法的选择。
在进行研究时,选择一个有前景和发展潜力的领域是非常重要的。
论文前景理论可以提供对于各个领域发展前景的理解和判断,帮助研究者明确研究方向和目标,并选择合适的方法和工具进行研究。
这样可以增加研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提高研究结果的学术价值。
再次,论文前景理论还可以促进学术交流和合作。
当研究者对某个领域的前景有深刻的理解和洞察时,可以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和合作。
通过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论坛和研讨会,研究者可以与同行进行深入交流,了解其他研究者的观点和成果,从而准确把握领域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合作还可以加强研究的力量和广度,提高研究成果的质量和影响力。
最后,论文前景理论对于政策制定者和决策者也具有重要意义。
政府和企业需要了解各个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前景,以便做出准确的决策和规划。
论文前景理论可以帮助政策制定者和决策者了解当前的挑战和问题,并为未来的工作和发展提供指导和建议。
这对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论文前景理论对于研究者、学术界、政策制定者和决策者都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帮助人们了解研究领域的现状和未来趋势,指导研究方向和方法的选择,促进学术交流和合作,对政策制定和决策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因此,在撰写论文时,要重视对论文前景理论的研究和总结,为读者提供更为全面和深入的理论支持。
营销措施的新视角——关于前景理论的应用
![营销措施的新视角——关于前景理论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920f7424360cba1aa911da6a.png)
营销措施的新视角——关于前景理论的应用[摘要]决策者在制订营销措施决策时,心理有着极强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人的理性是有限的。
通过对前景理论的研究和现实的审视,决策者应该在做出决策时更加冷静和理智地把握自己的心态,寻找到贪婪和恐惧之间的平衡和支点,冷静地分析纷繁复杂的市场,从而做出更准确的判断,运用最优的营销措施。
[关键词]前景理论风险营销措施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营销措施的制定已早已不是简单的分析、判断,而是决策者在慎重考虑、结合各方面情况综合判定的结果。
企业作为一个经济组织,其成长与发展永远处于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之中。
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决策者对于营销措施的制定也在处于一个不断的流变过程中。
如何保证企业的营销措施有效长期地为企业的发展服务,而不至于随着企业的变动成长而发生负面效应,这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事情。
每个决策者制定的营销措施对整个营销活动的运行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前景理论则在很多方面对于正确制定营销措施有着极为积极的作用。
一、前景理论的概述1.前景理论的产生卡涅曼和特夫斯基通过大量的调查和试验,发现在不确定条件下,判断和决策的实际行为往往与期望效用理论背道而驰,从而他们质疑了经济学理性人的基本假设,提出了新的模型框架——前景理论来更精确地描述消费者行为。
前景理论是心理学及行为科学的研究成果。
2.前景理论的过程前景理论假设决策过程分为编辑和评价两个过程。
在编辑阶段,通过凭借框架、参照点等采集和处理信息,消费者对众多的选择进行初步分析,形成更为简明、有代表性的前景。
在评价阶段,消费者依赖价值函数和权重函数进行判断,并对在编辑阶段初步得出的前景进行评判,选出价值最高的一种。
3.前景理论的内容前景理论有五大方面主要内容。
一是确定效应。
所谓“见好就收,落袋为安”。
在确定的收益和赌一把之间,多数人会选择确定的收益。
即处于收益状态时,大部分人都是风险厌恶者。
二是反射效应。
在确定的损失和赌一把之间,多数人会选择“赌一把”。
拉曼光谱在生物学领域的应用_李睿
![拉曼光谱在生物学领域的应用_李睿](https://img.taocdn.com/s3/m/470d64355727a5e9856a614e.png)
关键词: 拉曼光谱 生物技术 应用进展
Application of Ram an Scattering Technology in B iology
L i Ru i1 Zhou J in ch i2 Lu Cun fu1
( 1 College of B io log ical Sciences and B iotechnology,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2Experim entC enter of F orest B io logy,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B eijing 100083)
另外, 拉曼光谱类似于红外光谱, 在分子结构分 析中, 拉曼光谱与红外光谱是相互补充的 [ 2] 。分子 偶极矩变化是红外光谱产生的原因, 而拉曼光谱是
分子极化率变化诱导的, 它的谱线强度取决于相应 的简正振动过程中极化率的变化大小。凡是具有对 称中心的分子或基团, 如果有红外活性, 则没有拉曼 活性; 反之, 如果没有红外活性, 则拉曼活性比较明 显。一般分子或基团多数是没有对称中心的, 因而 很多基团 常常同时具有红外和 拉曼活性 [ 3] 。拉曼
前景理论与投资决策研究
![前景理论与投资决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144db05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54.png)
前景理论与投资决策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投资已经成为了人们追求财富的一种主要方式。
投资的风险与收益密不可分,而投资者必须对市场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才能够做出相应的投资决策。
在这方面,前景理论的出现为投资决策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和方法,使得投资者们在风险决策上能够更加理性和准确。
一、前景理论概述前景理论是一个由美国心理学者康纳曼和特沃斯基于1979年提出的新型决策理论。
该理论基于投资者对风险的不同感受和对期望收益的反应,从而对风险的态度和行为进行分析。
前景理论中的前景是指个体对将要失去或获得的资本的预期感受。
通过这种预期感受,个体能够对不同的决策进行评估,从而做出最合适的决策。
二、前景理论与投资决策在投资决策中,前景理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应用:1. 倾向于损失风险前景理论指出,个体在面对损失的风险时会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从而导致更加保守的投资决策。
比如在投资股票时,个体情况下会比等价的获利概率更低的股票,这便是一种明显的前景理论表现。
2. 滑动比较前景理论中的滑动比较是指投资者将新的收益与之前持有的资产进行比较时所产生的影响。
如果收益超过的预期,则会把获利持续下去;如果收益不达预期,则会考虑出售这种资产。
因此,投资者在做决策时需要了解既有资产的预期收益和损失风险,以便通过滑动比较得出具体的投资决策。
3. 失去厌恶前景理论中的失去厌恶是指个体更关注自己失去的利益,而不是获得的利益。
在投资决策中,投资者会倾向于将预期收益视为自己已经得到的收益,并专注于自己的损失。
因此,投资者在分析收益和风险时需要有所优化,避免过度关注自己的损失风险,而忽视了其他的信息。
三、如何更好地应用前景理论于投资决策虽然前景理论是在1950年代的心理学领域首次提出,但它在投资领域的应用一直没有完全被人们掌握。
考虑到今天的复杂投资环境,以下是如何更好地应用前景理论于投资决策的几个提示。
1. 分析收益期望在制定投资策略时,投资者需要认真分析预期收益率和风险。
前景理论是
![前景理论是](https://img.taocdn.com/s3/m/ec437a4b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50.png)
前景理论是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是由美国经济学家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和阿莫斯·特沃斯基(Amos Tversky)在1979年提出的一种风险决策模型。
该理论对于解释人们在面临风险和不确定性时的决策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
前景理论认为,人们的决策会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即损失厌恶和效用函数的非线性。
损失厌恶意味着人们对于损失的感受要大于对同等金额的收益的感受,即损失对心理和行为的影响更为显著。
而效用函数的非线性表示人们对于收益和损失的敏感程度是不相等的,相同的金额增长会对幸福感产生递减的效应,而相同金额的损失会产生递增的效应。
在前景理论中,人们的决策首先会考虑到决策结果与当前状态之间的差异,即价值函数。
价值函数包含了一个参照点,可以是当前状态或者事先设定的标准,人们会根据与参照点的差异来评估决策结果的价值。
对于收益,人们会采取风险规避的态度,即希望避免可能的损失。
对于损失,人们则会采取风险偏好的态度,即希望追求可能的收益,以期弥补损失。
此外,前景理论还考虑了边际效应的不对称性。
当人们面临较小的收益或损失时,他们的反应会更为敏感,而当面临较大的收益或损失时,他们的反应则会减少。
这种不对称性也称为风险厌恶或风险追求,即人们更倾向于选择能够稳定当前状态的决策。
前景理论的应用非常广泛,尤其在金融领域有重要的意义。
许多投资者在决策买卖时,往往会过分关注亏损的情况,而忽视了可能的收益。
他们往往会采取较为保守的策略,与市场主流思维相反。
此外,前景理论还可以解释为什么人们往往愿意购买彩票类的产品,即人们对于有可能获得大额收益的决策会有一定的追逐行为。
然而,前景理论也有其局限性。
首先,人们往往并非完全理性的决策者,在面对复杂和无法准确评估的风险时,可能会发生认知偏差。
此外,前景理论并没有考虑时间因素和不确定性的影响,无法解释人们在面对长期风险时的决策行为。
中国城市韧性时空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城市韧性时空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50fdc8c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33.png)
第45卷第5期2022年9月Vol.45No.5S e p.2022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Anhui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DOI:10.14182/ki.1001-2443.2022.05.009中国城市韧性时空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单薪蒙,何敏,李睿,王军(华东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0241;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上海200241;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城市公共安全研究中心,上海200241)摘要:城市韧性指标体系的构建是城市韧性从理论到实践的桥梁。
韧性城市测度指标的量化有助于增进对城市韧性的理解,并有效指导韧性城市建设。
本文综合城市组成要素和韧性城市特征,从社会韧性、经济韧性、组织管理韧性、基础设施韧性和生态环境韧性5个维度构建我国城市韧性评价指标体系,对全国267个地级市的城市韧性进行评估,并采用地理探测器模型,探讨了城市韧性水平的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1)2010—2017年,全国城市韧性水平整体呈逐渐上升趋势,但全国(高韧性与低、较低韧性水平)城市韧性水平日趋均衡化;(2)城市韧性空间分异特征明显,东部沿海地区整体韧性水平高于中西部地区,形成“东高西低”的格局;(3)城市集群化空间分异特征明显,城市群地区城市韧性水平较高。
韧性指数显示东部沿海发达城市韧性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地区,而中西部大多以核心城市、省会城市韧性指数较高为主。
(4)城市韧性的影响因素分析表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创新是影响我国城市韧性水平时空分异最主要的因素。
关键词:城市韧性;时空分异;影响因素;中国中图分类号:TU984.11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2443(2022)05-0476-09引言在全球气候变化和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各种不确定因素成为制约城市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
城市作为人类发展的重要载体,已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重大灾害高风险区。
前景理论研究综述_李睿
![前景理论研究综述_李睿](https://img.taocdn.com/s3/m/e6b567017cd184254b3535b4.png)
差和违背。其次随着现代经济学理论的发 此如何建立理论模型成为了前景理论发
展,作为期望效用理论的基石之一的理性 展的重要课题。
人假设已经与需要分析的现实生活脱节。
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回顾
在现实分析中,由于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差 了卡尼曼和特沃斯基在 1979 年提出的原
异性、复杂性以及个体在经济生活中所无 始前景理论,从理论模型、数据论证、理论
赔 钱 状 况 时,大 部 分 经 济 个 体 则 成 为 了 效应(Reflection Effect)。人们在面临负前 215
社会科学论坛 2014/2 学界观察
景时,表现出风险偏好;而在面临正前景 很好地解释了人们选择行为反映出来的
时,表现出风险规避。两者之间呈镜像反 确定性效应、孤立效应和反射效应。人在
型,即传统的期望效用理论。后经Savage、 条件下风险决策的修正。1979 年,卡尼曼
Arrow 等人的改进和发展后,期望效用理 和特沃斯基在《Econometric 》杂志上发表
论具备了数学化模型,成为理性人决策的 了 前 景 理 论 的 论 文,正 式 提 出 了 风 险 决
首要理论。
策 理 论 的 修 正 。从 理 论 发 展 的 角 度 来 看 ,
与人民币国际化。
20 世纪 50 年代,Von Neumann 和Mor 于经济生活的认知是不完全的,因此也无
genstern 根据传统的理性人假设及理性 法得出准确的结果。
人 所 具 备 的 完 全 的 认 知 和 计 算 能 力,建
由于该理论存在的无力解释现实的
立和发展了不确定条件下理性人决策模 缺 陷,因 此 众 多 学 者 致 力 于 在 不 确 定 性
心理学的研究发现,人们做决策的过
属于前景理论
![属于前景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6c01a643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c3.png)
属于前景理论前景理论是由以色列心理学家阿穆斯·特沃斯基在1979年提出的,是对人们在决策中的选择行为的解释和预测。
它认为人们的决策是基于对潜在损益的感知,而不仅仅是基于真实的利益计算。
前景理论提出了两个关键概念:损益感知和风险厌恶。
损益感知是指人们对于潜在损失和潜在收益的主观感知。
根据前景理论,人们对于损失的感知要比对收益的感知更加敏感。
例如,对于同样的金额损失和收益,人们会更加痛恨损失,而不是对收益感到满足。
这表明人们在决策中更倾向于避免损失,而不是追求收益。
风险厌恶是指人们对于不确定性和风险的态度。
前景理论认为人们会更倾向于选择已知的小利益,而不是面对未知的可能性。
例如,人们更倾向于接受固定金额的奖金,而不是参与一次可能获得高额奖金的抽奖。
这表明人们在决策中更倾向于稳定性和可靠性,而不是冒险和不确定性。
前景理论的核心是分析人们在决策中的感知权衡。
特沃斯基将人们的感知分为“获得感知”和“失去感知”两部分。
获得感知是指人们在决策中关注的潜在收益,失去感知是指人们在决策中关注的潜在损失。
前景理论认为,人们倾向于将决策问题分为两个部分,即对获得的期望价值进行评估,以及对纳入决策的所有潜在损失进行评估。
然后,他们将这两个部分的结果进行权衡,以决定最终的决策。
前景理论对人们的决策行为有很强的解释力。
例如,在投资决策中,人们更倾向于保守投资,即选择相对稳定的投资渠道,以避免潜在的损失。
在消费决策中,人们更倾向于购买实用的物品,而不是奢侈品,因为实用物品能够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并减少潜在的损失风险。
在职业选择中,人们倾向于选择相对安全和稳定的工作,以确保稳定的收入和生活质量。
然而,前景理论也存在一些批评。
有人认为,前景理论过于简化人们的决策过程,忽视了其他因素的影响,如个人偏好、文化背景等。
另外,前景理论也无法解释一些不符合损益感知和风险厌恶的决策行为,如赌徒的冒险投注行为。
总的来说,前景理论对解释人们的决策行为有很大的启示意义,尤其是在情境决策中。
前景理论的原理及应用
![前景理论的原理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b28be96d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f0.png)
前景理论的原理及应用1. 前景理论简介1.1 前景理论的定义前景理论是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由丹尼尔·卡尼曼和阿米奇·塔弗斯基于1979年提出。
它认为人类的判断和决策不仅仅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还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即人们对于事件的主观评价会对其决策产生重大影响。
1.2 前景和背景前景理论将人们面临的决策过程分为两个主要因素:前景和背景。
前景是指人们在做决策时关注的主要因素,而背景则是指其他与前景相关的因素。
2. 前景理论的原理前景理论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价值函数前景理论提出了一种称为价值函数的概念,它描述的是人们对于不同收益和损失的主观价值评估。
价值函数表明人们往往对于相同数量的收益展示出较小的主观价值,而对于相同数量的损失则表现出较大的主观价值,即损失更加敏感。
2.2 损失厌恶前景理论认为人们对于损失的厌恶程度要远大于对于收益的偏好。
这意味着人们更倾向于避免损失,而不是追求收益。
2.3 证实偏误前景理论指出人们对于事件的评估往往会受到已有认知和经验的影响,人们更倾向于选择符合其现有认知和经验的决策。
2.4 精细度偏差前景理论强调人们在做决策时往往会过度关注决策的细节,从而忽视整体的信息。
3. 前景理论的应用前景理论的原理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领域:3.1 金融和投资前景理论在金融和投资领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它可以解释人们在投资决策中的非理性行为,例如对于投资收益和损失的不同反应以及对风险的不同态度。
3.2 营销和广告前景理论的原理可以帮助营销人员和广告策划者更好地理解消费者的决策行为,并据此调整产品推广和宣传策略。
比如,利用损失厌恶的特点,强调产品的优势和避免产生消费者可能遭受的损失,可以提高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3.3 行为经济学前景理论为行为经济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它揭示了人们在经济决策中存在的非理性行为,并对此提供了解释和分析的框架。
简述前景理论
![简述前景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535869d302d276a200292eb8.png)
前景理论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的四大研究成果,即前景理论(或视野理论)(Prospect Theory)、()、()及(Over confidence Theory)。
目录[]••••••••[]前景理论很多学者研究风险以及条件下的,提出的模型非常多,其中最常用的被接受的理性选择模型是和(1953)发展的。
该理论提供了数学化的公理,是一个的模型(解决了当人们面对风险选择时他们应该怎样行动的问题),应用起来比较方便。
但是在最近的几十年,该理论遇到了很多问题,它不能解释众多的异象,它的几个基础性的公理被实验数据所违背,这些问题也刺激了其它的一些试图解释风险或者不确定性条件下的理论的发展。
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就是其中比较优秀的一个。
前景理论认为人们通常不是从财富的角度考虑问题,而是从输赢的角度考虑,关心和损失的多少。
[]前景理论的产生前景理论(PT)首先由国外学者和()(1979)(用KT代表两个作者)明确的提出,他们认为个人在风险情形下的选择所展示出的特性和的基本原理是不相符的。
一是他们发现和确定性的结果相比个人会低估概率性结果,他们称之为()。
KT还指出确定性效应导致了当选择中包含确定性收益时的以及当选择中包含确定性损失的风险寻求。
二是他们还发现了(),即当个人面对在不同前景的选项中进行选择的问题时,他们会忽视所有前景所共有的部分。
会导致当一个前景的描述方法会改变个人决策者决策的变化。
三是KT发现了(),当正负前景的前景绝对值相等时,在负前景之间的选择和在正前景之间的选择呈现镜像关系。
为了补偿这些VMUT所不能解释的关于个人行为的特征,KT提出了新模型PT。
[]前景理论基本内容的理论从最早的,到后来的期望效用理论,但自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大量的充分展示了人的决策行为的复杂性,迫切需要新的理论分析、指导人的行为决策。
卡尼曼和特威尔斯基在期望值理论和期望效用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大量心理学实证研究于1979年正式提出了新的关于风险决策的前景理论。
预期后悔理论与700,000理论以及主观预期
![预期后悔理论与700,000理论以及主观预期](https://img.taocdn.com/s3/m/21206b18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da.png)
预期后悔理论与700,000理论以及主观预期一、前景理论(1)基础概念前景理论(Prospecttheory),也称展望理论或视野理论,由D。
Kahneman与A。
Tversky于1979年提出,用于解释个人的决策行为。
他们认为,通常情况下概率和价值评估等主观判断、决策行为依赖于有限的可供利用的数据,这些依据直观推断与经验规则得到的信息会产生系统性偏误。
前景理论以“有限理性”为前提,反映决策者的主观风险偏好。
该理论认为,人的决策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随机事件的发生以及人对事件结果和相关信息的收集整理,第二阶段为对事件结果的评估和决策。
它从行为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人的决策问题,充分考虑了心理因素对决策的影响,其核心是人在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进行决策时是否总是理性的。
现阶段前景理论广泛应用于行为金融学、定价模型以及多属性决策等领域。
(2)基本原理①确定效应多数人在面临获利的时候都是风险规避的。
假设现有两种彩票,分别是“100%概率获得10000元”和“50%概率获得20000元,50%概率什么也没有”,对于多数人来说,都会选择前者,因为不存在风险。
②反射效应大多数人在面临损失的时候是风险喜好的,假设你的股票开始下跌,如果现在抛出去会损失10000元;但若继续保留,有50%的概率会继续下跌,损失20000元,或者有50%概率股市回转,不产生损失。
在两者中做选择时,一般都会选择后者,因为抱有侥幸心态。
③参照依赖大多数人对得失的判断往往根据参照点决定。
在奚教授于1998年发表的冰淇淋实验中,人们的选择会显得“奇怪”。
假设现有两种相同口味和口感的冰淇淋,第一种的冰淇淋有7盎司,装在5盎司的杯子里;第二种的冰淇淋有8盎司,但装在10盎司的杯子里。
顾客事先不知道此实验,在他们看来,第二种冰淇淋根本就没有装满,买了吃亏。
④损失效应大多数人对损失比收益更敏感。
令效用值增加α后决策者的欣喜值为β,效用值减少α后决策者的后悔值为γ,则β<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