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技术与社会发展 Microsoft Office Power
人机交互的发展与现状
![人机交互的发展与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028eb9f0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b6.png)
人机交互的发展与现状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人机交互小论文题目名称:人机交互技术的发展与现状系名称: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班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技术方向学号姓名:2014年6月人机交互技术的发展与现状一.什么是人机交互技术人机交互技术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Techniques是指通过计算机输入、输出设备,以有效的方式实现人与计算机对话的技术.人机交互技术包括机器通过输出或显示设备给人提供大量有关信息及提示请示等,人通过给机器输入有关信息,回答问题及提示请示等.人机交互技术是计算机用户界面设计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与认知学、人机工程学、心理学等学科领域有密切的联系.也指通过电极将神经信号与电子信号互相联系,达到人脑与电脑互相沟通的技术,可以预见,电脑甚至可以在未来成为一种媒介,达到人脑与人脑意识之间的交流,即心灵感应.二.人机交互技术的发展人机交互的发展历史,是从人适应计算机到计算机不断地适应人的发展史.1959年学者从人在操纵计算机时如何才能减轻疲劳出发,提出了被认为是人机界面的第一篇文献的计算机控制台设计的的论文.1960年,Liklider JCK首次提出人机紧密共栖Human-Computer Close Symbiosis的概念,被视为人机学的启蒙.1969年在剑桥大学召开了第一次国际大会,同年第一份专业杂志国际人机研究IJMMS创刊.可以说,1969年是人机界面学发展史的里程碑.在1970年成立了两个HCI研究中心:一个是英国的Loughbocough大学的HUSAT研究中心,另一个是美国Xerox公司的Palo Alto研究中心.1970年到1973年出版了四本与计算机相关的人机工程学专着,为人机交互界面的发展指明了方向.20世纪80年代初期,学术界相继出版了六本专着,对最新的人机交互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人机交互学科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和实践范畴的架构.理论体系方面,从人机工程学独立出来,更加强调认知心理学以及和社会学的某些人文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范畴方面,从人机界面拓延开来,强调计算机对于人的反馈交互作用.人机界面一词被人机交互所取代.HCI中的I,也由Interface界面/接口变成了Interaction交互.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高速处理芯片,和Internet Web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人机交互的研究重点放在了化交互,多模态多通道-多媒体交互,虚拟交互以及人机协同交互等方面,也就是放在以人为在中心的方面.概括地讲,人机交互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1.早期的手工作业阶段2.及交互命令语言阶段3.GUI阶段4.网络用户界面的出现5.多通道、多媒体的智能人机交互阶段6.虚拟交互界面鼠标的出现,使人们更流畅地进行人机交互.与键盘中的方向键相比,它显然更加符合人的自然习惯.这是人机交互的第一次革命.键盘与鼠标的人机交互组合,从PC时代一直延续到互联网时代,并无太大改变,直到智能手机和多点触摸的出现.迅速普及的多点触摸技术,是人机交互史上的第二次革命,而引领它的又是苹果公司与它的革命性手机iPhone.在iPhone问世之前,智能手机一直在沿袭键盘和鼠标的信息输入方式.键盘是必须有的,不能少于10个;鼠标太大,对位置的指示采用触摸的方式完成.但多点触摸打开了另外一扇窗户,它让所有人意识到其实键盘可以成为触摸的一部分,而很多命令其实能通过多个手指在触摸屏上划动方式的不同来完成,比如放大和缩小图片.如今问世不久的Kinect则可以称得上人机交互的引领新潮流的第三次革命.它整合了具有革命性的技术——3D图片识别与视频捕捉,加上硬件体验的不断优化,再加上对应其特性的专属游戏开发,在游戏这一特定的应用场景对技术的强化,最终塑造了Kinect这一人机互动的革命性产品.在人机交互领域,更加大胆的创新精神正在被唤醒,视频捕捉技术、语音识别技术、红外遥感技术、多通道等等技术的整合发展,必然给人机交互技术的带来前所未有的突破.新的技术层出不穷,人机交互技术的发展必然带给人们更多的科技技术的期盼和惊喜.三.人机交互技术的现状现在已经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不少产品已经问世.侧重多媒体技术的有:触摸式显示屏实现的“桌面”计算机,能够随意折叠的柔性显示屏制造的电子书,从电影院搬进客厅指日可待的3D显示器,使用红绿蓝光激光的视网膜成像显示器;侧重多通道技术的有:“汉王笔”手写汉字识别系统,结合在的Tablet PC 操作系统中数字墨水技术,广泛应用于Office/XP的中文版等办公、应用软件中的IBM/Via Voice连续中文语音识别系统,输入设备为摄像机、图像采集卡的手势识别技术,以IPHONE手机为代表的可支持更复杂的姿势识别的多触点式触摸屏技术,以及IPHONE中基于传感器的捕捉用户意图的隐式输入技术.人机交互技术领域热点技术的应用潜力已经开始展现,智能手机配备的地理空间跟踪技术,应用于可穿戴式计算机、隐身技术、浸入式游戏等的动作识别技术,应用于、遥控机器人及等的触觉交互技术,应用于呼叫路由、家庭自动化及语音拨号等场合的,对于有语言障碍的人士的无声语音识别,应用于广告、网站、产品目录、杂志效用测试的眼动跟踪技术,针对有语言和行动障碍人开发的“” 采用的基于脑电波的人机界面技术等.热点技术的应用开发是机遇也是挑战,基于视觉的手势识别率低,实时性差,需要研究各种算法来改善识别的精度和速度,眼睛虹膜、掌纹、笔迹、步态、语音、唇读、人脸、DNA等人类特征的研发应用也正受到关注, 多通道的整合也是人机交互的热点,另外,与“无所不在的计算”、“”等相关技术的融合与促进也需要继续探索.。
《传播学概论》西南大学网络教育作业答案
![《传播学概论》西南大学网络教育作业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9e9bae75a8102d277a22f66.png)
厂霍夫兰
'赖利夫妇
厂拉斯韦尔歹
29、卢因对传播学的主要贡献是()。
提出传播的五W模式
创建了“二级传播理论”
第一个提出了传播过程中的“把关人”概念
从微观入手,对传播的技巧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
30、沉默的螺旋概念最早见于谁1974年在《传播学刊》上发表的一篇论文()。
卡茨
罗杰斯
蒂奇诺
诺依曼
31、最早提出“意见领袖”这一概念的是()。
效果;
²
暗示传播媒介是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
对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研究,分析不同媒体议程设置的不同特点:
²
报纸对较长时期议题的重要性顺序排列影响较大;
²
电视的热点化效果比较突出;
²
报纸的新闻报道形成议程的基本框架;
²
电视新闻则挑选最主要的议题加以突出强调;
播、人际传播和()。
劣势意见的沉默
社会公众对事务的“理性讨论”
优势意见的疾呼
人们对“意见环境”的认知心理
9、传播学批判学派正式登上学术舞台的时间是在二十世纪的(
50年代
r60年代W
厂70年代
r80年代
10、“议程设置理论”暗示了一种媒介观,即认为大众传播媒介是(
“镜子”式报道机构
厂“真实反映环境”的机构
1、“议程设置功能”理论对传播效果的探讨,着眼点是(
态度层面
行为层面
舆论层面
2、电子传播媒介的发展使整个世界缩成了“地球村”
2麦克卢汉该
厂英尼斯
r麦奎尔
广阿特休尔
3、提出“热媒介冷媒介”区分的是()。
媒介专员岗位的基本职责描述(34篇)
![媒介专员岗位的基本职责描述(34篇)](https://img.taocdn.com/s3/m/c197045f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8d.png)
媒介专员岗位的基本职责描述(34篇)媒介专员岗位的基本职责描述(通用34篇)媒介专员岗位的基本职责描述篇11、负责媒体、媒介渠道的合作和拓展,能独立完成媒体广告分析选择到广告投放的整体过程;2、负责监督所控媒体的整理/评估、投放执行/审批/核算,保证广告的精准投放,效益最大化;3、协助制定集团媒介发展战略的制订、策划、组织、实施、推广等规划和管理工作,并达成业绩要求;4、协助完成媒体全年框架合作谈判,日常媒体公关、维护,媒体数据分析运营;5、协助产品经理,监测调研主要竞争对手的媒介、广告投放的收集和整理分析,给出市场活动指导意见;6、完成上级领导及相关部门紧急临时交办的各项工作。
媒介专员岗位的基本职责描述篇2职责:1、负责公司产品的信息发布。
2、拓展新媒体,挖掘媒体最新合作形式。
3、做好媒体关系维护管理、处理公关危机。
4、定期开展媒体活动,并且做好效果评估,跟进活动执行细节。
5、跟进发布会、采访等线下活动的媒体合作、邀约。
任职资格:1、能够承受较大工作压力,反应速度快;2、沟通能力强,善于团队配合;3、熟悉媒体资源,数据分析和逻辑能力强;4、专科以上学历,新闻或中文相关专业;5、有同行业相关岗位2年以上媒介工作经验。
媒介专员岗位的基本职责描述篇3职责:1、根据公司的品牌策略与市场发展方向,拟定媒体宣传计划;2、建立、维护媒介公共关系,处理媒介危机公关;3、根据各区域市场具体情况,提交区域市场媒体广告投放计划;4、收集、研究各类广告媒介的传播特征、广告价格相关资料,建立媒介资料库,为广告的投放提供专业选择依据;5、监测与反馈广告的实际投放效果,分析广告的实际到达率、影响程度等,提交广告投放总结报告;6、运用各种网络媒体及创新传播手段,制定有效的网络互动营销活动方案。
任职资格:1、大专或以上学历,新闻、中文、经济类专业;2、3年以上相关广告宣传、媒介工作经验;3、有广泛有效的媒体资源和社会关系;4、具备优秀的媒体方案策划及资源整合能力;5、良好的职业素养与形象气质,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第12章.天马行空-数据媒体
![第12章.天马行空-数据媒体](https://img.taocdn.com/s3/m/4cdc69ba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7b.png)
这些模拟式媒体无法直接使用数字计 算机生成、编辑和传送
0和1
用来控制开启/关闭/运算计算机的指令、 程序以及运算数据。
计算机通用语言
计算机从文件中读取指令,依照指令处理和运算数据。
文件格式
文件格式指定如何将这些指令和数据进行编码。
乐器数字接口
声音
专业操作
需要音乐专业能力的人才能 操作
合成声音
质量不一
播放时质量可能不一致
无法精准地表现自然的声音
合成的声音无法精准地表现自 然的声音,比如人的说话声
采样型声音
声音
▪ 明确应用声音的目的; ▪ 尽可能采用高质量的声音; ▪ 采用最小文件的格式和方法; ▪ 事先考虑播放的环境; ▪ 避免过度使用声音; ▪ 整理声音文件并保存原始声音数据。
取样过程
一个图像或声音信号被分割成很多的数码 样本,可以把它们重新组合并还原成原来 的模拟信号。
计算机可以处理这些数码并将它还原成原 来的模拟信号也可以在模拟图像上取样。
取样过程
比如相片,在不同的点上采取色彩样本并将它数字 化。我们把一个图像切割成很多格子,每个格子称为一像素。
取样过程
取样分辨率
数字媒体
虚拟现实
利用计算机产生一个三维的 仿真世界,让用户仿佛身临 其境。
用户交互 功能
增强现实
在显示屏上把虚拟世界叠加 在现实世界之上并进行互动。
混合现实
结合了真实和虚拟世界,创造一个新的可视化环境
BILL
PAY
5
400px
800px
70%
数字媒体产业
新媒体现状及未来媒体发展趋势的分析研究
![新媒体现状及未来媒体发展趋势的分析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9c560e5fab069dc502201cf.png)
新媒体现状及未来媒体发展趋势的分析研究作者:童清艳来源:《今传媒》2017年第03期摘要:本研究关注用户自主传播的媒体创意效应,借此探讨所谓新媒体现状及发展趋势。
在查阅与翻译了大量中英文相关资料基础上,对腾讯、阿里、百视通、上海报业集团、上海广播电视台,以及韩国自媒体做了实地调研、访谈;参加相关学术会议,与相关业界专家进行交流、沟通;进行受众控制实验,并做了大量问卷调查,通过SPSS统计软件,结合相关深度访谈进行分析,本研究认为:应动态研究所谓新媒体(new media),是各类新兴媒体(emerging media),从媒介技术、用户需求、媒介生态与资金投入四维度宏观分析,结合传媒产业升级与转型的产业功能特性,同时关注媒体的社会整合功能(舆论引导、协调社会、娱乐大众、传承文化)。
综合分析下,本研究认为,媒体对人们未来生活产生重大影响;新媒体发展进入大数据时代,“智慧云”成为各类企业走向世界的路径;移动互联网持续创新改变着新媒体发展态势;社会化媒体依然是新媒体发展焦点,分享经济的媒体创意经济形成。
上述是未来媒体突破的靶向,这些靶心较为明显地预示全球媒体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新兴媒体;媒体用户;创意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03-0006-04一、现实与理论关注的议题从产业视角动态研究新媒体早已成为国家层面的重要主题,所谓的新媒体也日益广泛地渗入人类社会生活,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国家相关主管部门早已从战略布局上确立了新媒体的相关主流地位,这是一种交互性的全媒体融合形态。
所谓的新媒体逐渐发展成我国传媒产业领域的新发之力。
从全球领域、国家战略发展高层来看,如何拓展所谓新媒体产业也是当下与未来文化传媒娱乐领域的重大问题之一。
所谓新媒体产业是文化产业、娱乐产业的新业态,是国家政策扶持重点。
中国新媒体应用已有20余年,新媒体研究也有十多年,毫无疑问,新媒体是“当前最热的研究领域”,其现实与理论意义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计算机技术在数字媒体艺术中的应用
![计算机技术在数字媒体艺术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584c28ae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80.png)
DCWTechnology Application技术应用95数字通信世界2023.09数字媒体艺术主要包括文字、声音和图像等信息载体,它是通过科学技术来实现信息传播与发展的一种媒体[1]。
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媒介的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
其中,将计算机技术运用于数字媒体艺术中已越来越普遍,人们将高端计算机技术与数字通信技术紧密地相结合,使得数字产业、电脑动画以及虚拟现实等建立起新型数字传播媒体体系,并形成巨大的产业链,促进了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怎样才能更好地发展数字媒体艺术,满足人类对于更美好的艺术生活的渴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 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概述1.1 数字媒体艺术概述数字媒体艺术是建立在互联网技术基础上,通过动画、游戏等各种方式向我们展示的一种崭新的艺术形式。
与其他的艺术形式相比较而言,在表达方式和艺术创造方面,数字媒体艺术会使用计算机技术和数字技术来对人物、动物以及景物进行形象设计,且会对背景以及灯光等方面所存在的各种元素进行有效的融合,从而构成设计作品以及视觉艺术等[2]。
当前,数字媒体艺术是一门有着无限发展潜能的艺术,它所表现出来的效果更是别具一格。
如图1所示。
计算机技术在数字媒体艺术中的应用刘荣云(晋中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晋中 030601)摘要:在数字媒体艺术中,计算机技术扮演着非常关键的角色,能为设计提供很好的技术支撑。
当前,数字媒体艺术已经成为现代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对现代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都有很大的影响。
随着创作观念和方法的持续革新和完善,人们对计算机技术在数字媒体艺术中的应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此,文章对计算机技术在数字媒体艺术中的应用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计算机技术;应用;探讨doi:10.3969/J.ISSN.1672-7274.2023.09.032中图分类号:TP 39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码:1672-7274(2023)09-0095-03Application of Computer Technology to Digital Media ArtLIU Rongyun(Jinzho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Jinzhong 030601, China)Abstract: In the digital media art, computer technology plays a very key role, it can not only give help in the design, but also provide good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design. At present, digital media art has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modern art, it has a great impact on the economic, political and cultural life of modern society, as well as People's Daily life, work and study. With the continuous innov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the creative ideas and methods of digital media art, the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technology in digital media art has also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so this paper has launched an in-depth discussion on the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technology in digital media art.Key words: digital media art; computer technology; application; discuss作者简介:刘荣云(1980-),女,山西晋中人,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应用及前景分析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应用及前景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02c8b1b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88.png)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应⽤及前景分析前⾔数字媒体技术主要包含场景设计、⾓⾊形象设计、游戏程序设计、多媒体后期处理、⼈机交互技术。
主要针对游戏开发和⽹站美⼯还有创意设计这类⼯作设计的专业。
该专业的主⼲课程为:数字媒体导论、计算机图形学、数字图像处理、⽹络游戏设计技术、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计算机⽹络、计算机组成与结构、视频特技与⾮线性编辑、计算机辅助⼏何设计、动画设计与制作等。
该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发展的、⾯向当今信息化时代的、从事数字媒体开发与数字传播的专业⼈才。
毕业⽣将兼具信息传播理论、数字媒体技术和设计管理能⼒,可在党政机关、新闻媒体、出版、商贸、教育、信息咨询及IT相关等领域,从事数字媒体开发、⾳视频数字化、⽹页设计与⽹站维护、多媒体设计制作、信息服务及数字媒体管理等⼯作,因此,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前景将会随着信息化时代的进程加速更加辽阔。
关于数字媒体技术核⼼课程应⽤分析程序语⾔的社会应⽤C语⾔是⼀种计算机程序设计语⾔,它既具有⾼级语⾔的特点,⼜具有汇编语⾔的特点。
它由美国贝尔研究所的D.M.Ritchie于1972年推出,1978年后,C语⾔已先后被移植到⼤、中、⼩及微型机上,它可以作为⼯作系统设计语⾔,编写系统应⽤程序,也可以作为应⽤程序设计语⾔,编写不依赖计算机硬件的应⽤程序。
它的应⽤范围⼴泛,具备很强的数据处理能⼒,不仅仅是在软件开发上,⽽且各类科研都需要⽤到C语⾔,适于编写系统软件,三维,⼆维图形和动画,具体应⽤⽐如单⽚机以及嵌⼊式系统开发。
Java是⼀种可以撰写跨平台应⽤软件的⾯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是由Sun Microsystems公司于1995年5⽉推出的Java程序设计语⾔和Java平台(即JavaSE, JavaEE, JavaME)的总称。
Java 技术具有卓越的通⽤性、⾼效性、平台移植性和安全性,⼴泛应⽤于个⼈PC、数据中⼼、游戏控制台、科学超级计算机、移动电话和互联⽹,同时拥有全球最⼤的开发者专业社群。
媒体产品延伸和深度开发
![媒体产品延伸和深度开发](https://img.taocdn.com/s3/m/fe2a93f1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4f.png)
媒体产品延伸和深度开发提纲:1.什么是媒介产品2.媒介产品要如何延伸,和深度开发3.案例——上海文广正文:1.媒介经营的产品究竟是什么电视媒介经营中,传统意义上的产品就是其制作播出的电视节目,有新闻、有电视剧、有综艺节目、电视广告.在媒介体制进入集团化的今天,有种观点认为,电视运营中要的就是收视率,也就是说电视媒介经营的产品由节目变成了人——受众——媒介经营的生意就是把吸引到的受众“卖给”广告商,从而赚取广告费.有了上面的概念转变与分化,让我们在考虑媒体经营策略时不得不同时从这两方面考虑.2.媒介产品要如何延伸,和深度开发从单纯的商业运营考虑,查看了相关商业书籍和资料,简单的说,就是要把握核心竞争力.1990年,美国教授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提出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诠释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要发展不同于对手的“比较优势”.此理论同样适用于传媒运营.传媒的核心竞争力蕴涵于传媒组织之中,通过传媒整合各种资源和各方面能力的长时期积累而逐渐形成,它能够影响整个传媒的生存与发展.一个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传媒,能够依托比较竞争优势,辐射到多种媒介领域内,在内容产品和服务领域中占领市场,进而收获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利润.传媒核心竞争力与跨媒介经营之间存在着目的与手段的关系,传媒核心竞争力是传媒进行跨媒介经营的立足点.从某种意义上讲,传媒核心竞争力决定着跨媒介经营的内容和深度、广度.跨媒介经营要服从并服务于传媒正在经营和计划经营的核心主业,以能够增强传媒的核心竞争力为最终目的.·多重覆盖提升核心竞争力. 跨媒介经营过程涉及到的不仅是传媒组织内部资源,而且还包括一系列广泛而复杂的社会资源,融合纵向与横向、外部环境与内部要素的交互作用,从而形成“多媒体”、“多媒介”的经营模式.“多媒体”、“多媒介”的经营模式可以实现目标受众的多重覆盖,延伸目标受众的范围.“多媒介”经营会涉及多种媒介领域,有不同的受众类型,目标受众的不同爱好与接受习惯等属性构成了传媒核心内容产品形成的基本依据和基础.通过区分各种媒介受众的需要差异,找出不同个性特征的细分市场,以最佳的内容产品突破不同的媒介领域.传媒通过“多媒介”经营能够逐渐建构起一个有规模和质量的受众群体,进而在各种媒介之间形成连锁反应.简单的说:网民,电视观众,报纸读者,八卦杂志的读者,精品导购的读者的需求是不同的,而同时网民,电视观众,报纸读者,八卦杂志的读者,精品导购的读者并没有完全的绝对的界限,会相互交叉.在经营一个电视产品时,以电视受众为主,同时在相关网站,报纸杂志上投入广告宣传等进行互动,从而吸引同时网民,电视观众,报纸读者,八卦杂志的读者,精品导购的读者的关注,进而尽可能的吸引更多的目标受众.达到传播面上的横向的最大的广泛.而各个媒介的相互补充,优势互补化的合作又使传播在纵向上能够更加的深入.比如,加油好男儿的运作中,首先频道中每天有滚动的广告宣传、选手自述,在自办的很多栏目也会“自我介绍”好男儿比如娱乐新天地,我型我秀;其次在相关的杂志报纸上也有赛事进程的报道、选手的照片刊登;再者网站上会有比赛视频的滚动播出,又专门的选手博客的链接;到后期的时候,比赛的歌曲会作为手机铃声在手机网络间宣传.·多媒介经营策略.如何多媒介经营方式一:通过有价值的内容产品,带动其他相关媒介产业.如: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在全球热销后,促成相关产品的开发,如电影、电子产品、玩具等.在看大长今之后,韩服热,韩国料理热实在是热到不行,韩式写真也是越来越火.再以文广一些行事为例,比如在做加油好男儿这样一个选美男的节目期间,抓住节目本身,网罗了一批长得还行,高度差不多,声线不错的选手合唱主题歌,成立了如hero之类的组合,推出单曲,涉足影视圈.方式二:新媒体的融合或是媒介技术的融合,比如手机电视、流媒体、博客、维客、播克、移动广告、网络电视、社区媒体、动画等等新兴媒体.电视技术还在发生很多的变化,传统的电视、模拟信号的播出,资源是非常浪费的,模拟电视是传统的播出模式,后来出现了卫星电视,可以覆盖遥远的国土,可以覆盖山区这些地方,城市里面解决高楼之间反射屏蔽的问题,后来用光缆电视来做,有了模拟这些信号以后,又在进行数字电视,数字的无线,数字的卫星、有线等等,最后在论证我们国家目前数字电视的标准,这会带动一个巨大的电视产业.方式三:优化内部行政管理机构,提高行政效率,把握吸收人才.3.上海文广为例.1整合内部资源,从自身挖掘核心竞争力.见图上海文官传媒集团主营广播电视媒体及相关传媒娱乐业务包括演艺、体育、技术服务与研发、传媒娱乐投资等.其旗下的广播电视媒体包括12套模拟电视频道,11套模拟广播频率,其中电视日播出量258小时,广播日播出量214小时,同时开办数字付费电视、宽频网络电视、手机电视和IPTV业务;集团还主办和参股经营每周广播电视报、第一财经日报、竞报、上海电视、哈哈画报OK 等报纸、杂志和新闻网站以及音像出版等.此外,集团还管理或控股上视女足、东方男女篮球、东方男女排球、男女沙滩排球等7支体育运动队.从相关资料上看2005年,集团顺利完成了电视新闻资源、广播新闻资源、娱乐资源整合,组合成立了电视新闻中心、广播新闻中心、综艺部、音乐部、大型活动部.集团的广播节目在上海地区的市场占有率为%,黄金时段达%,电视节目在上海地区黄金时段市场占有率近70%.2005年集团总收入达亿余元,比2004年增长24%,其中广告创收亿,增长21%,占总收入的%,广告收入所占比重下降,创收结构进一步优化.集团下属东方卫视在国内已覆盖所有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覆盖人口超过5亿,并且在日本、美国、澳大利亚、澳门等国家和地区落地播出.而同时集团的传媒娱乐产业群正在进行全方位拓展,包括节目版权销售、品牌衍生经营、新媒体业务开发、艺人经纪、购物电视等内容.同时,集团也致力于通过资本运营的方式发展壮大.集团积极遵循融入全国、服务全国的发展战略,面向市场服务受众,寻求伙伴加强合作,正努力实现从为播出而制作转变成为市场而制作,从地方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转变成面向全国,乃至全球华语世界的内容提供商、发行商和服务商.在它的官方网站是明确地指出,集团目前寻求的两大转变有:第一个转变,就是要努力实现从为播出而制作节目逐步转向为市场制作节目.SMG现有的13个电视频道、11个广播频率,这些播出平台只是内部的市场,只是市场中间的一部分.还有更广大的市场需要去开拓,这个市场就是全国的市场,甚至是海外华语市场. 第二个转变,就是要努力实现从一个地方广播电视播出机构逐步转变为一个面向全国、乃到海外华语世界的内容提供商和内容发行商.从播出机构变成内容提供商和发行商,我们的市场也不仅仅是上海市场而是华语世界和全球市场.”从图上就可以看出,上海文广明白自己要做什么,这张结构图也是自己的“军事部署图”.电视频道间相互合作补充、与电台频率相互配合、还与纸质媒介相互契合.而且这种资源的整合合作不仅仅局限在传统媒介间,还包括其他相关产业,比如:网络、体育、娱乐休闲等.涵盖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换句话说只要你生活在上海,或不仅仅是上海,你的生活都会和上海文广有所联系.上海文广也有明确的行政分化比如集团分为:集团办公室 General Administrator Office集团总编室 Programming Office人力资源部 Human Resources计划财务部 Finance & planning Department发展研究部 Research & Develop Department对外事务部安全保卫部 Security Department新闻传媒集团广告经营中心 Advertisment Centre新闻传媒集团影视剧中心每个职能部门都各行其职,效率高,才能使资源极大化的充分的利用,不论是物质资源还是人才资源.2我型我秀加油好男儿舞林大会创智赢家潘婷闪亮之星等——与商家的良好合作见图以节目宣传产品,以商家赞助节目.营销一种生活方式这些真人秀或是综艺节目在上海文广的频道上蜂拥而至看似真的是节目形式的多样化,而实际上却是节目与商家的全方位合作.我们说大众媒介就是在通过电视节目,广告营销一种生活模式.单单从上面的广告栏中就可以找到我们生活中方方面面的需求,有餐饮的、洗漱日用品、汽车、电脑、电器、医疗药品的等等——这些几乎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活网络.而现在要做的就是把这个网络通过不同节目进行完善.3受众的管理与开发节目分频道,分时段,分众播出.以网站,短信俱乐部、见面会管理——而频道节目中不时出现的“他们的命运掌握在你手中”这样一句话让观众感到互动和参与、主导性.专业频道更专业,在大众传播中享受私人化视觉享受.爱体育的看上视体育,时尚人士看Channel Young 时尚生活频道,迷电视剧的可以看上视电视剧频道;此外还有第一财经频道、上视纪实频道、东视新闻娱乐频道、东视文艺频道、东视戏剧频道、东视音乐频道、东方少儿频道.从这些个性化频道中受众可以找到他们所需求的,“总有一款适合你”可以让你坐在家中,在大众媒体上享受到私人化的、精英型的视觉享受.4与新媒体的融合以及全球覆盖性新媒体的融合或是媒介技术的融合,比如手机电视、流媒体、博客、维客、播克、移动广告、网络电视、社区媒体、动画等等新兴媒体.据悉上海文广集团下属东方卫视在国内已覆盖所有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覆盖人口超过5亿,并且在日本、美国、澳大利亚、澳门等国家和地区落地播出.所以全球覆盖,与合作,日趋必行.5综上,品牌的形成与营销上海文广形成了一个品牌,不再分点散射,单个出击而是形成了一个品牌,一个强大的集团全面出击.而与此同时要担心的问题是:要进行理性品牌延伸.就像新东方之作教育一样,一个频道或是传媒集团在品牌的延伸发展时要注意的是在一定范围内的理性的延伸.。
信息技术(基础模块)WPS Office 模块五 新一代信息技术概述
![信息技术(基础模块)WPS Office 模块五 新一代信息技术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3c4fae80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ce.png)
工业和信息化精品系列教材信息技术(基础模块)(WPS Office)(慕课版)新一代信息技术概述模块五目录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技术特点与典型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其他产业融合任务一任务二任务三在农业经济时代,社会基础设施主要包括道路、运河、码头、驿站等,而市场、客栈、衙门、娱乐场所等均构筑于这些社会基础设施之上,并行使各自的职能,满足人类多样化需求;工业经济时代也同样如此。
下面将通过百度搜索引擎来了解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范围,并通过网络资料了解我国华为公司的主要业务,请读者试着分析这些业务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关系。
任务描述任务描述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任务一技术分析技术分技术分析析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任务一(一)认识主要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生的原因(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5(一)认识主要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是对传统计算机、集成电路与无线通信的升级,且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物联网、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兴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下一代通信网络三网融合云计算物联网高性能集成电路0102030405在国际新一轮产业竞争的背景下,各国纷纷制定新兴产业发展战略,从而抢占经济和科技的制高点。
我国大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的出台,也必将推动和扶持我国新兴产业的崛起。
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战略的实施对于促进产业机构的优化升级,加速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步伐,加快社会整体信息化进程将起到关键性作用。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21世纪初,广泛流行的是个人计算机和通过互联网连接的分散的服务器,它们被认为是第一代信息技术平台。
近年来,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为特征的第三代信息技术架构蓬勃发展,催生了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诞生。
8任务实现(1)通过百度搜索引擎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为关键词搜索,我们可以了解到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位居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范围主要包括范围如下图所示。
计算机公共基础概论
![计算机公共基础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631d8a7b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1b.png)
一种在传统经济基础上产生的、经过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提升的高级经济发展形态。
六、网络经济
金融电子化
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在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的业务处理和管理领域的应用 如自动存取款机(ATM),商业网点电子资金自动转账(EFT-POS),电话银行,家庭银行以及最新出现的网上银行,以信用卡为代表的各种金融卡的广泛使用与普及
三、现代通信技术
所谓通信,最简单的理解,也是最基本的理解,就是人与人沟通的方法。无论是现在的电话,还是网络,解决的最基本的问题,实际还是人与人的沟通。现代通信技术,就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如何采用最新的技术来不断优化通信的各种方式,让人与人的沟通变得更为便捷,有效。这是一门系统的学科,目前炙手可热的3G就是其中的重要课题。
第二代(1955~1964)晶体管计算机
第三代(1964~1970)集成电路计算机
第四代(1971~今)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随着时间纵向发展来看,根据采用的电子器件不同分4代: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02
01
03
04
05
一、计算机技术
电子管计算机
晶体管计算机
集成电路计算机
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从横向发展来看,计算机可以分4类:
1
2
二、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是指能够同时采集、处理、编辑、存储和播放两种以上不同类型信息媒体的技术。常见信息媒体类型包括:文本、图形、图像、动画、音频、视频等。
多媒体技术涉及的内容
多媒体技术是使用计算机交互式综合技术和数字通信网络技术处理多种表示媒体——文本、图形、图像、视频和声音,使多种信息建立逻辑连接,集成为一个交互式系统。 1)多媒体数据压缩,图像处理:它包括HCI与交互介面设计、多模态转换、压缩与编码和虚拟现实等。 2)音频信息处理:它包括音乐合成、特定人与非特定人的语音识别、文字——语音的相互转换等。 3)多媒体数据库和基于内容检索:它包括多媒体数据库和基于多媒体数据库的检索等。 4)多媒体著作工具:它包括多媒体同步、超媒体和超文本等。 5)多媒体通信与分布式多媒体:它包括CSCW、会议系统、VOD和系统设计等。 6)多媒体应用:CAI与远程教学、GIS与数字地球、多媒体远程监控等。
媒介技术与社会如何珠联璧合
![媒介技术与社会如何珠联璧合](https://img.taocdn.com/s3/m/d3e62335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73.png)
媒介技术与社会如何珠联璧合媒介、技术与社会的珠联璧合共同造就现代的数字化、虚拟化社会。
然而“现实”从来不是独立于理论而存在的。
我们对于现代社会的理解不应当止步于浅层次的、经验性的认知。
当我们讨论这三者的关系时,总是要回到经典媒介理论中去寻找其理论根源,在理性层面对于“现实”进行体会与思考。
媒体技术的开展和“万物皆媒”时代的到来,传播学和媒体理论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马歇尔·麦克卢汉无疑是互联网时代最为闪耀的媒介理论家,学界对于马歇尔·麦克卢汉媒介理论分析的研究层见叠出。
而英国学者雷蒙德·威廉斯以其文化主义分析著称,但国内学界鲜少有人关注他的媒介理论。
他作为英国文化主义研究的先驱,在媒介理论研究方面也颇有建树。
鉴于此,本文拟比拟马歇尔·麦克卢汉和雷蒙德·威廉斯之间的媒介理论及其不同路径,以利于探究这两种理论在互联网时代的诸多应用。
一、创意与兼容并具: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论路径探究马歇尔·麦克卢汉是媒介环境学派奠基人,他以极富有创意、洞察力和前瞻性的媒介理论著称。
让人惊骇的是,他的著作内容涉猎社会、广告、影视文学等诸多领域,他的研究充分表达了他对广阔领域的细致入微的认知洞察力、思接万物的视野创意及技术性预见的前瞻性。
1951年,马歇尔·麦克卢汉出版了他的第一本书———《机器新娘》。
在这本书中,他认为广告公司和好莱坞“不断努力进入和控制广阔公众的无意识思维……以利用他们来获利”,此后,他又出版了更多的著作,如《古腾堡的群星闪耀》《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等。
马歇尔·麦克卢汉的理论总是伴随着惊叹和争议。
他的很多理论来自小说和其他学科。
一些传播研究者认为这些理论是印象主义的。
唐海江和曾君洁认为,“马歇尔·麦克卢汉的研究取向实如梅罗维茨概括的一种研究范式———单数的‘媒介理论,即注重研究某个或某种媒介的特性和偏向。
计算机论文论文(精选5篇)
![计算机论文论文(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f5185ba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3c.png)
计算机论文论文(精选5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
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下面是漂亮的小编给大伙儿收集整理的计算机论文论文(精选5篇),欢迎参考阅读。
计算机论文篇一有很多中学计算机方面的教师都抱怨学生对dos命令不感兴趣,认为计算机不能按照简单的“工具”去理解,认为要想掌握计算机的技术一定要打好基础。
对于类似这样的观点,笔者不敢苟同,互联网的普及就是由于简单易上手,试问每个使用计算机的人,有几个懂模糊数学和微积分的,如果一定要谈到基础,一定是从数学的计算和因解发端的。
要是那样,数码时代也不会到来了。
就像现在的风光摄影一样,在数码技术非常成熟的阶段,让每个摄影爱好者都了解相机的构造和光学原理没有必要,以前的测光技术都用测光表,现在可以auto 键一键解决。
可以说,在中学计算机教育的阶段,应用是一位的,对于计算机的基础语言学习,完全可以在大学阶段解决。
另外,对计算机教学的理解,不能简单的局限于技术性操作,要上升到学科和文化的高度,可以说,计算机已经成为各个学科和知识领域的重要媒介,麦克卢汉提出“媒介就是信息”,麦克卢汉以前,人们往往认为媒介只不过就是信息的载体,是信息传播的具体承载,但是他认为,媒介和信息是相互紧密连接的,没有媒介的渠道就谈不上信息的传播。
麦克卢汉发现了媒介的重要性,后工业时代的技术革命让,媒介引起了受众和信息之间的关系的微妙变化。
可以说媒介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重要,尤其是互联网这种媒介,可以说媒介已经在某种程度超越了内容本身,那么计算机作为互联网的子体,重要性不言而喻。
所以中学的计算机教学要让学生了解和适应这种媒介的具体形态和应用。
中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的真正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增强学生的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和把自己已学的知识按照逻辑分析的方法进行信息整合。
媒介的生产管理
![媒介的生产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1f29a87c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3d.png)
▪ 杨波《频率专业化 管理频率化——中央人民 广播电台运营模式旳改革》
讨论与操作
印刷是中国报业旳经济增长点吗?试 举例阐明。
二.报社旳采编业务管理
(一)以专业部为中心旳管理(采编分离)
编辑部
采编分属两个部门
新闻部(记者部)Biblioteka 是老式旳管理措施,最大优点:
能很好地控制产品内容质量
缺陷:编辑与记者缺乏必要旳沟通,造成稿件 资源不足或挥霍;报道缺乏筹划。
(二)以版面为中心旳管理(采编合一)
编辑、记者(采编)属于同一种部门
优点:编辑与记者能够有必要旳沟通,采写组 稿目旳性强,报道筹划性好。
(三)电视制作旳手段与方式
1、现场直播 2、电视影片 3、录像制作
(1)ENG方式——电子新闻采集 方式 (2)EFP方式——电子现场制作
(3)ESP方式——电子演播室制作
(四)电视场面调度
五. 电视制作旳组织设计
(一)频道制与中心制 (二)制作人制度 (三)制播分离 (四)节目制作社会化
推荐阅读
1号新闻纸与2号新闻纸,分别印报纸与杂志。 45克与51克新闻纸(每平方米)
(2)油墨
“高速,多色,快干” 目前使用旳有: 快固着胶油墨 轮转胶印油墨 TOW型胶印轮转油墨
四.电视台新闻中心旳采编业务管理
(一) 电视台采编业务一般流程 拟定选题
采访拍摄 编录片子 节目制作 与报社采编业务比较有着不同特点 个体与集体;多环节与单环节;器材旳使用
(1)合格产品
文字完整,图面套印规矩,轮廓清楚,无明显 印脏。
(2)优质产品
文字完整,清楚,图面套印规矩,墨色鲜艳, 层次分明,无印脏。照片接近实际,美术作品接近 原作。
【发展】媒介技术的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发展】媒介技术的对社会发展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9e493eed76c66137ef061999.png)
【关键字】发展媒介技术的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课程名称:传播理论研究任课教师:石义彬教授学生姓名:梅晓春学号:2008201030138媒介技术的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摘要:从某种角度来说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传播技术和媒介的发展进程,媒介技术的进步推动了传播活动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文明进程,媒介技术的运用的不断变革带来了传播活动内容和环境等等的时刻变革,也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是媒介的发展在给人类带来极大益处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传播手段有利有弊,媒介技术也是中性的,媒介技术的运用和传播活动的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最终到底在于人类本身。
关键词:媒介技术传播活动社会发展传播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传播媒介的更新重叠使用拓展了人类生命存在的时空形态。
人类传播活动的进步取决于传播技术的发展,以传播技术为先导,每一种新传播媒介的出现,都会带来传播革命,改变现有的传播活动方式和内容,乃至整个传播环境,进而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产生深刻而又深远一、媒介技术推动媒介活动的发展信息传播与交流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需要,但是这种需要在多大程度上得到满足依赖于媒介技术的发展状况。
技术发展对传播媒介的影响是相当明确的,这主要表现在持续变化的各种新发明上,这些发明对于媒介工业以及它们各自的运作方式都有着显著的影响。
从历史发展来看,正是媒介技术不断发展,推动着人类传播活动在深度、广度和水平上的巨大发展。
没有媒介技术的进步,也就不会有传播活动和传播事业的发展。
从人类媒介技术发展史和传播史来看,可以简单地归结为一句话:技术塑造了传播媒介,而媒介的发展则不断地推动着社会的发展进步。
在人类传播史上有过这样几次革命:文字的产生使人类告别了原始的口语传播阶段,从而进入了文字传播阶段,这就是第一次传播革命。
第二次革命是18、19世纪欧洲工业革命带动的印刷机械化以及生产的工业化奠定了群众传播的雏形,推动廉价报纸面向更为广大的受众。
根据相关理论知识,请联系实际分析我国新媒体的发展前景。
![根据相关理论知识,请联系实际分析我国新媒体的发展前景。](https://img.taocdn.com/s3/m/73215a9b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52.png)
根据相关理论知识,请联系实际分析我国新媒体的发展前景。
新媒体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据了解,新媒体是指以数字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等新兴技术为依托,以网络媒体、手机媒体、互动性电视媒体、移动电视、楼宇电视等新兴媒体和新型媒体为主要载体,按照工业化标准进行生产、再生产的产业类型,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就外延而言,新媒体产业涵盖的范畴极其宽广。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结合趋势已经不可阻挡,在认识到这一点之后,传统媒体行业纷纷开始主动进行转型,新媒体行业的发展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
媒体的“新”与“旧”是相对而言的。
一般地,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报刊、广播、电视这些大众传播媒体而言的,是指随着传播新技术的发展和传媒市场的进一步细分而产生的新型传播媒体,主要是指宽带互联网络、手机两类新媒体,而且重点是两者的增值服务这一块,也有人把这两类媒体分别称之为第四、第五媒体。
2021新媒体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新媒体是基于互联网而存在的新型媒体,我国互联网的发展已经较为普及,移动互联网以及手机的用户规模都非常巨大,截止2017年我国互联网网民规模达到7.71亿人,在我国新媒体的发展基础已经非常成熟。
那么,未来新媒体行业市场行情如何?微信公众号作为信息爆炸时代新媒体转型方向之一,在粉丝数量增长、内容变现、维持运营等方面发展仍不成熟。
微信公众号刷量事件在行业内曝光后,作为媒体行业普遍盈利模式的广告转化,也出现瓶颈。
未来传统媒体转型APP将成为继微信公众号之后新风口,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微信公众号发文数受限,维护粉丝难等问题。
未来公众号等新媒体将成为内容付费变现主要渠道之一,内容付费时代已然来临。
2017年财经新媒体市场规模达60亿元,广告业务占比超过70%;预计到2020年,行业规模将达百亿,内容付费业务占比约34%。
资讯及门户类平台仍将以广告为支柱,专业服务类平台的营收重心将向内容付费转移;伴随着分发渠道拓展,内容策略升级,场景式渗透已成财经新媒体行业必由之路。
新媒体概述
![新媒体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8725b208b52acfc789ebc9ef.png)
应对—精准不规模相配合
精准——针对性的沟通,降低浪费。 规模——较高覆盖。 所以需要规模化的精准,而丌是一味 的精准。
广告主常用的新媒体形式
关键词搜索是大广告主最常使用的数字广 告形式:80%的广告主经常使用,60%的 广告主几乎每次营销活劢都会使用关键词 搜索。
尽管只有两年的发展历叱,微博已经迅速 成为第二常用的广告形式。 自有媒体如官网,是第三常用的广告形 式。
报纸
36 34 33 32
广播
13 11 11 10
杂志
3 4 3 3
互联网
69 76 86 94
2008.7-12
2009.7-12 2010.7-12
未来趋势——传统媒体将不数字媒体长期共存
100%的大广告主都认同数字媒体 会成为整合营销的丌可缺少的一 部分,但是只有极少广告主(15%) 会认为数字媒体会取代传统媒体。 在传统媒体逐渐数字化的过程中, 未来的整合营销离丌开传统媒体 和数字媒体的共同配合。 84%的广告主都认同传统媒体也 将走数字化的趋势,这意味着越 早掌握数字化媒体的规律不使用 方法,就越能够在未来的营销竞 争中占得先机。
新媒体特性
交互性不个性化传播 是新媒体区别亍传统媒体的两大特性
Value
Originality Effect Life
价值
原创性 效应 生命力 交互性不即时性; 海量性不共享性; 多媒体不超文本; 个性化不社群化;
新媒体种类——按载体
互联网络(如新浪网) 手机媒体(如空中传媒) 数字电视(如SiTV) 移动电视(如北广传媒) 电子报刊杂志(如Xplus)
新浪微博拥有比Twitter更高的活跃度
新媒体与社会发展
![新媒体与社会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7be0ce442b160b4e767fcfcc.png)
新媒体与社会发展近年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日新月异,其广泛应用和快速渗透给新闻传播研究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同时,技术的进步也对新闻传播学科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探讨新媒体对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和变革是新媒体研究的重要课题。
最近,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和中山大学全媒体研究院共同主办了“新媒体与社会发展:第三届新媒体学术年会”。
本次年会邀请多位香港、内地知名学者和业界人士发表主题演讲。
本次会议共收到全国各地投稿论文60余篇,经评审入选论文20篇,分6个分会场进行发表和交流。
一、主题演讲教育部新闻学学科教指委主任、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李良荣教授指出,互联网正在重塑我们的世界,全球化与个人化带来了巨大的社会生活变化,与此同时全新的世界格局、全新的贸易环境、全新的生活模式也深深地困扰着我们的传媒。
当前,西方国家出现了一元化的价值观,他们将自己的价值观借助互联网传播散播全球,意图使之成为普世价值观。
这导致一元普适价值观与多元民族文化、国家一元价值与社会多元诉求、一元价值观与多元思潮表达成为三大课题,提出媒体应该倡导主流价值观、容忍多种思潮。
香港城市大学媒体与传播系副教授李喜根认为虽然学术领域对新媒体研究盛行,但国内的传播研究大多数仅限于关注国外的研究成果,创新较少,在新媒体不断涌现的背景下没有提供更多新的知识。
他指出开展新传播研究的过程应该转变为一个产生新知识的过程,知识增量的过程,衡量新媒体传播研究的标准就是有无产生知识增量。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总工程师、浙江日报传媒梦厂ceo蒋纯博士结合国内外新媒体发展实例,指出信息化革命给媒体带来的变化首先表现在分众化的内容生产、个性化表达,读者有自己的选择;其次是“海量式”的传播组织,个人的发声让原有的新闻发布者受到困惑;再次是带来互联网的杂志化,最后是媒体经营的变革,电子商务与电子支付兴起,以及广告主与媒体客户发生变化,细碎化的消费者和媒体客户诱发细小的产业链。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王建民教授以微博数据量化研究为基础,从社会资本和微博挖掘的整合、媒体民生声望分析、社会情感的度量表达等几个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展示了用户发微博的高峰期以及各省微博用户的活跃度以及综合粉丝量、发帖跟帖量、转发量等多个因素探讨意见领袖的影响力。
第六章公共关系协调技巧MicrosoftOfficeWord文档
![第六章公共关系协调技巧MicrosoftOfficeWord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6583cc71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9d.png)
第六章公共关系协调技巧【学习目标】l 公共关系协调的原则、内容l 员工关系、股东关系的协调l 消费者关系的协调l 供货商关系、销售商关系的协调l 新闻媒介关系、社区关系、政府关系的协调【课前思考】1.企业如何协调好与员工的关系?2.企业如何协调好与顾客的关系?3.企业在协调员工关系及顾客的关系时,到底是员工第一还是顾客第一?社会组织的公共关系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但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组织内部公共关系;另一类是组织外部公共关系。
努力协调好组织的内外部公共关系,为组织创造和谐的公共关系环境,是实现组织目标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一、公共关系协调概述(一)公共关系协调的原则公共关系协调是指建立和保持企业与各类公众的双向沟通,向公众传播企业信息,争取理解和支持,强化与公众关系的职能。
公共关系协调是公共关系工作的基本内容。
公共关系协调实际上有两种含义。
一是指企业与其公众之间的关系处于协调的状态。
比如:内部同心同德、步调一致,外部享有声誉,融洽合作等。
这个含义中,“协调”是形容词,形容企业与相关公众之间配合得适当,关系和谐。
二是指企业为争取公众的支持与合作而进行的一系列努力和开展的各种协调公共关系的工作。
比如:在内部为员工办实事、广泛听取员工的意见、向员工宣传企业的政策等,在外部为顾客提供满意服务、为社区分忧解难、模范遵守政府法令以及加强与各方面公众的沟通和调适等。
在这个含义中,“协调”作动词,表明企业为建立和谐的公共关系环境所付诸的实际行动。
公共关系协调的原则,指企业搞好公共关系的协调应当遵循的指导思想。
公共关系协调的主要原则如下。
1.自觉原则公共关系是企业与生俱来的一种社会关系。
因此,公共关系协调,首先要提高企业对公共关系协调必要性的认识。
如果一个企业的公共关系不存在了,那么这个企业也就不存在了。
这就是公共关系主体与客体的对立统一。
一个企业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和保证自身的正常运转,实际上时时、处处都在进行各种公共关系协调的问题的工作。
“跨媒介”视域下的高中古诗词教学研究
![“跨媒介”视域下的高中古诗词教学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4e56e74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b3.png)
“跨媒介”视域下的高中古诗词教学研究作者:亓欣姜波来源:《理论观察》2023年第07期摘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提出了“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学习跨媒介的信息获取,提高跨媒介分享与交流的能力等,并以此来促进核心素养的形成。
文章通过一定的课例分析,探索将语文传统课堂与跨媒介教学资源相结合的有效策略,旨在通过新型的古诗词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媒介素养、激发学生对于古诗词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从而达到核心素养目标,并为一线教师进行教学实践提供可行的思路。
关键词:跨媒介视域;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23)07 —0149 —04“跨媒介”也常被称为“跨媒体”,跨媒介的“跨”具有跨越、超越之意①。
跨媒介不是单一的一种媒介,也不是多种媒介各行其是,而是多种媒介在交互统整中的跨越和超越,形成新的传播媒介生态链。
通过调动多重感官,达到一种特有的体验感。
而这种独特的体验应立足于语言文字的学习。
古诗词具有汉语言文字特有的音韵之美,但简单的识记背诵学生无法体会到它的深刻意蕴,这就需要跨越媒介,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审美感知。
“跨媒介”运用于古诗词教学的理论基础是情境认知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
情境认知理论是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创设学习情境,情境的创设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使教学内容贴合实际,给学生带来更好的感知体验。
“跨媒介”正是一种为教学活动提供丰富情境的有效途径,它借助多种媒体技术、互联网技术,整合筛选各种媒介资源,以创设符合教学实际的情境,可以有效地改善干瘪枯燥的古诗词教学课堂。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加德纳在《智力的结构》中首次提出,他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人类每个个体都至少拥有九种相对独立的智能,包括语言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探索技能和存在智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媒介工具和技术的现实社会影响 媒介工具和技术的现实社会影响,主要体现两方面: 1.媒介所传播的内容的影响。 2.媒介形式(技术)的影响。 (一)“电视人”和“容器人” “电视人”:日本学者林雄二郎在《信息化社会:硬件社会 向软件社会的转变》(1973)提出了“电视人”的概念。
印刷媒介中成长的人,形成重理性、重视逻辑思维的行为方式。 伴随着电视普及而成长的一代,注重感觉,行为上跟着感觉走。养成 了孤独、内向、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社会责任感较弱。
“容器人”:日本学者中野收在《现代人的信息行为》 (1980)提出“容器人”的概念。
在以电视为主的媒介环境中成长的人,内心类似罐装的、孤立封闭的 容器。与他人接触时只是容器外壁的碰撞,不能深入内部。注重自我 意志,不认同外部强制和权威,但容易接受大众传媒影响。
(二)电视与人的充欲主义 日本学者佐藤毅在《人的自律》(1986)中对电视与人 的自私化和充欲主义价值流行的关系进行了论述。 日本于1953年开播电视,1980年,彩电家庭普及率达98%。 电视作为商品,反映了欲望追求的无止境。 (三)网络时代的问题 网虫、网瘾;色情成瘾;网络交际成瘾;信息超载成瘾 网络游戏成瘾;网络视听成瘾
(一)媒介即讯息 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媒介是社会发展和社 会形态变化的决定因素。人类有了媒介才可能从事传播和 其他社会活动,从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过程来看,真正有 意义、有价值的讯息是这个时代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它所 开创的可能性以及带来的社会变革。 每一种新的媒介的产生,都开创了人类感知和认为世界 的新方式,传播媒介的变革改变了人类的感觉,也改变了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创造出新的社会行为类型。 麦氏是泛媒介论者,他的媒介的概念是广义的,不仅包 括一般媒介,而且包括交通运输工具等。
(四)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意义与局限性
1.意义: 传播学大师,最有原创性的媒介理论家。开拓了从媒介 技术出发观察人类社会发展的视角,并强调了媒介技术的社会 历史作用。媒介即人的延伸观点,对理解不同媒介的作用机制 富有启迪意义。关于地球村、电子时代、赛博空间的预言也一 个个变成了现实。 麦克卢汉是新兴的传播学第三种研究范式——媒介环境 学的开创者之一,他的“媒介即信息”最能代表媒介环境学的 立场和主张。
热媒介:照片、象形文字、广播、无 声电影、书籍报刊 像光的反射 冷媒介:口语、漫画、手稿、电话、 电视、有声电影 像光的折射 启示:不同媒介作用于人的方式不同, 引起的心理和行为反应也各具特点。 麦克卢汉对媒介的冷热之分并不是指 媒介自身的特性,所谓冷热其实为了 表示它们相对于人,相对于文化,相 对于媒介环境的关系。
四、当代新媒介的发展趋势及社会意义 (一)新媒介的特点 数字技术 传播资源的丰富化 网络技术 海量信息和多向传播 多媒体技术 传播手段的融合 实时传输技术 传播速度快捷化和 传播全球化
鲁塞尔〃纽曼“4C”趋势: Control——社会成员对传播过程的参与和控制程度越来 越高。 Convergence——单一媒体越来越融合成多功能媒体。 Convenience——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方便地接触和使用传 播媒介。 Cost——媒介接触和使用的经济成本越来越低廉。 新媒介发展的社会意义: 传播过程的双向性改善了受众的被动地位,增加了传 受双方的互动性。多媒体技术有助于提高传播的质量和效 率,传播资源的丰富化将改变少数媒介的垄断状况,全球 传播技术使人们的行为受到更多变量的影响
美国学者切特罗姆说:麦克卢汉的技术自然主义强调媒介 是人的生物性延伸,而不是社会性延伸。 以历史唯物史观看,麦克卢汉只强调了媒介工具和技术 的巨大能动性,而没有看到社会关系和社会制度对它的制 约,其理论具有明显的片面性。 麦氏的学术态度玄妙,观点具有“神喻”性质。
对麦克卢汉及媒介环境学的误解 1.并非不重视内容。只是为了提醒人们摆脱内容的麻痹。 2.任何理论都不可能面面俱到,任何学科的范式都是一种悖 论。其学科内涵和对象既是研究的前提和基础,也构成它的 局限,所以媒介环境学有多侧重是可以理解的。 3.媒介环境学在努力改进其不足。比如梅洛维茨把麦克卢汉 和戈夫曼的理论嫁接,分析电子媒介对社会情境的改变,把 媒介环境研究引向微观领域。
(二)防止幼稚的电子乌托邦思想 “电子乌托邦”(teletopia)思想对媒介技术的发展寄 予无条件的乐观主义期待,认为新的传播技术必将把人类 带入一个高度自由、民主和平的理想国。 “电子乌托邦”思想更多是从大众传媒技术对民众言论自 由及民主化程度的视角上考察的,而不是从大众传媒技术 对人类生存方式视角考察的。
微博出现时曾被比作天书,然而四年后,《新新媒体》作者保罗〃莱文森(美国) 说,微博已经发展到一个“节点”,“那些看别人开微博后加入的,现在要想想微博 对他们是否有利。”“对一些人而言,微博仍是最棒的事情之一,但对另一些人而言, 微博带来负担和痛苦。”
(2)忽视了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人似乎完全受到自己所 发明的媒介技术或工具的主宰。 (3)忽视人的理性。全部依据都集中在媒介工具对中枢感 觉系统的影响上,由此解释的人类行为也是片面的。
本节完
从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过程来看,媒介决定了我们如何表 达信息,决定了信息的性质和内容。 媒介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标志
口语媒介—— 文字印刷媒介—— 电子媒介 (部落社会) (脱部落社会) (地球村) 媒介即讯息,这是麦氏对传播媒介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 位和作用的高度概括。麦氏是把媒介作为社会发展和社会 形态变化的决定因素来看待的。
(二)媒介:人的延伸 任何媒介都不外乎是人的感觉和感官的扩展或延伸。 文字、印刷媒介:视觉 广播:听觉 电视:视听觉、触觉的综合延伸。 这个观点的提出是为了说明传播媒介对人类感觉中枢的影 响。媒介和社会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人的感官能力由“统 合——分化——再统合”的历史。
(三)热媒介与冷媒介 热媒介:传递的信息比较清晰明确,接受者不需要动员更 多的感官和联想活动就能够理解,人们在进行信息处理的 时候不必进行热身运动。参与性差 印刷术、广播、电影 冷媒介:传递的信息含量少而模糊,在理解时需要动员多 种感官的配合和丰富的想象力对信息进行加工补充。参与 性强 口语、手稿、电话、电视
技术与道德价值判断
技术与社会
技术“善”论 知识就是力量 技术“恶”论 技术是万恶之源 技术“中性”论 技术有利有弊,关键在人
技术决定论 技术控制人 社会决定论 人控制技术 技术与社会互动论 交叉互动,相互作用
二、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 主要著作: 1951年《机器新娘》 1962年《古登堡星汉》 1964年《理解媒介》 1969年《媒介即讯息》 主要观点: 地球村 媒介讯息论 媒介延伸论 冷热媒介论
媒介技术与社会发展
一、技术的定义和本质 1.技术与传播技术 什么是技术? “技术即以达到实践目标为目的的知识体系,其中包括 操作手段和工具。” “人类借以改造与控制自然使其满足生存与发展需要的, 包括物质装置、技艺与知识在内的操作体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什么是媒介技术(传播技术)?
人类为驾驭信息传播、提高信息生产和传播效率所采用的工 具、手段、知识和操作技艺的总称。 ——媒介技术范围广泛。 ——媒介技术源自社会,促进社会,反映社会。 ——内在的技术理性和工具理性可能会和人文精神产生冲突。 影片《月球》中的克隆人
媒介四元论(《媒介定律》) 这是指麦克卢汉关于媒介效应或法则的理论,其中包括四 种元素:增强、过时、修正和逆转。 我们在认识新媒介和新技术的时候,可以提出以下四个问 题: 1.技术放大、提升、拓展了什么? 2.技术把什么变成过时的了?淘汰了什么? 3.技术使什么东西再现了,回归了? 4.当它被推向极致的时候,会发生什么逆转? 。
伊尼斯《传播的偏向》《帝国与传播》 波斯曼《童年的消逝》《娱乐至死》《技术垄断》 沃尔特•翁《口语文化与文字文化》 莱文森《思想无羁》《软利器》《数字麦克卢汉》 梅洛维茨《地域的消逝》 林文刚《媒介环境学 思想沿革与多维视野》
2. 局限性: 麦氏是一位技术自然主义者。 (1)极端性和片面性:看不到从事能动的社会实践的人, 看不到人与人的社会关系,把媒介技术视为社会发展和变 革的唯一决定因素,忽略了其他复杂社会因素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