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与早期白话诗

合集下载

3 20年代的白话新诗

3 20年代的白话新诗

20年代的诗歌第一节.初期白话新诗(一)胡适的历史功绩新诗实践和理论建构:《希望》1.胡适《谈新诗》“以文入诗”,“作诗如作文”《一颗星儿》2、胡适的新诗实践⏹《尝试集》⏹中国新文学史上最早的新诗集⏹1920年3月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蝴蝶》3、体裁特点(1)以白话入诗。

(2)句式不限长短。

(3)声调不拘平仄。

(4)用韵自由。

4、《尝》中诗歌的内容(1)反封建——《礼》、《威权》(2)反军阀——《你莫忘记》(3)倡自由——《鸽子》、《老鸦》(4)尚进取——《上山》(5)人道精神——《人力车夫》《鸽子》、《三溪路上大雪里一个红叶》、《十二月一日奔丧到家》5、《尝》的文学史意义(1)展示了白话新诗从传统中蜕变和新生的艰难历程。

(2)既提供了白话新诗的最初形态,也表达了相应的诗歌观念。

多是即事感兴、即景生情之作,说理性强,缺乏诗情和想象力,诗味不足。

(二)早期新诗运动1、刘半农,江苏江阴人。

⏹《相隔一层纸》揭露了贫富悬殊的现象⏹《学徒苦》反映学徒难言的辛酸《教我如何不想他》2、刘大白(1880---1932)浙江绍兴人,前清举人。

诗集《旧梦》最好的诗作是歌谣体的白话诗《卖布谣》:歌谣形式,浅显通俗。

《是谁把?》3、俞平伯(1900—1990)⏹《冬夜》⏹杂糅着旧文学的意象与新思潮的哲理,旧诗词格律的影响与欧化的文法⏹最能反映早期新诗的“过渡”性4、康白情(1896——1958)⏹新潮社成员,四川安岳人。

⏹自由吐出心里的东西,我不是诗人。

——康白情⏹《草儿》集是当时最有影响的新诗集,在大自然中发现了新诗的材料。

⏹1921年1月,中国新诗社创办《诗》月刊,为我国第一个新诗刊物。

(三)早期新诗的特点1、以白话作诗,将诗歌从文言中解放出来,重实感,少想象,通过对具体生活场景的白描,来表现社会人生。

2、大多不用韵,表现出明显的散文化倾向。

3、大多未脱尽旧诗词的痕迹,是“女人放大的小脚”。

第二节、小诗创作与“湖畔诗人”(一)小诗创作小诗的特点1、作家们广泛地思索着关于宇宙、自然、社会、人生、个性等时代性的命题,引发了诸种“零碎的思想”。

早期白话诗-湖畔剖析

早期白话诗-湖畔剖析
序 曲
除夕将尽的空中, 飞来飞去的一对凤凰, 唱着哀哀的歌声飞去, 衔着枝枝的香木飞来, 飞来在丹穴山上。 „„


啊啊! 生在这样个阴秽的世界当中, 便是把金刚石的宝刀也会生锈。
宇宙呀,宇宙, 我要努力地把你诅咒: 你脓血污秽着的屠场呀! 你悲哀充塞着的囚牢呀! 你群鬼叫号着的坟墓呀! 你群魔跳梁着的地狱呀! 你到底为什么存在?
我飞奔, 我狂叫, 我燃烧。 我如烈火一样地燃烧! 我如大海一样地狂叫! 我如电气一样地飞跑!
我飞跑, 我飞跑, 我飞跑, 我剥我的皮, 我食我的肉, 我吸我的血, 我啮我的心肝,
我在我神经上飞跑, 我在我脊髓上飞跑, 我在我脑筋上飞跑。 我便是我呀! 我的我要爆了!
1920,1,30
凤凰涅槃
藏晖先生昨夜作一梦, 梦见苦雨庵中吃茶的老僧。 忽然放下茶钟出门去, 飘潇一杖天南行。 天南万里岂不大辛苦? 只为智者识得重与轻。 醒来我自披衣开窗坐, 谁人知我此时一点相思情!
藏晖先生作一梦, 苦雨庵中吃茶僧。 放下茶钟出门去, 飘潇一杖天南行。 天南万里岂不苦? 智者识得重与轻。 醒来披衣开窗坐, 谁人知我相思情!
繁星· 二五 死呵! 起来颂扬他, 是沉默的终归; 是永远的安息。
春水· 二八
影儿欺哄了众生了, 天以外—— 月儿何曾圆缺?
春水· 三八 秋深了! 树叶儿穿上红衣了! 她是多么害怕风雨啊!
宗白华《夜》 一时间 觉得我的微躯 是一颗小星, 莹然万星里 随着星流。
一会儿 又觉着我的心 是一张明镜, 宇宙的万星 在里面灿着。
2、反抗、破坏、创造、新生 的时代精神 《女神》体现了破旧立新的时 代精神。
3、热烈的爱国之情 抒情主人公自觉地将自己与祖 国联系在一起,具有传统知识分子 忧国忧民的精神和爱国情怀。

早期白话诗-湖畔

早期白话诗-湖畔

他怎寻得到被禁锢的伊呢? 他只迷在伊底风里, 隐忍着这悲惨而甜蜜的伤心, 醺醺地翩翩地飞着。
蝴蝶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赠朱经农》片断 旧事三天说不全, 且喜皇帝不姓袁, 更喜你我都少年, 辟克匿克来江边。
寄给北平的一个朋友
藏晖先生昨夜作一梦, 梦见苦雨庵中吃茶的老僧。 忽然放下茶钟出门去, 飘潇一杖天南行。 天南万里岂不大辛苦? 只为智者识得重与轻。 醒来我自披衣开窗坐, 谁人知我此时一点相思情!
诗集《女神》中的代表性篇目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天狗》 《太阳礼赞》《夜步十里松原》 《凤凰涅槃》《炉中煤》 《地球,我的母亲》《晨安》
天 狗 我是一条天狗呀! 我把月来吞了, 我把日来吞了, 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 我把全宇宙来吞了。 我便是我了!
我是月底光, 我是日底光, 我是一切星球底光, 我是X光线底光, 我是全宇宙底Energy底总量!
繁星· 二五 死呵! 起来颂扬他, 是沉默的终归; 是永远的安息。
春水· 二八
影儿欺哄了众生了, 天以外—— 月儿何曾圆缺?
春水· 三八 秋深了! 树叶儿穿上红衣了! 她是多么害怕风雨啊!
宗白华《夜》 一时间 觉得我的微躯 是一颗小星, 莹然万星里 随着星流。
一会儿 又觉着我的心 是一张明镜, 宇宙的万星 在里面灿着。
我飞奔, 我狂叫, 我燃烧。 我如烈火一样地燃烧! 我如大海一样地狂叫! 我如电气一样地飞跑!
我飞跑, 我飞跑, 我飞跑, 我剥我的皮, 我食我的肉, 我吸我的血, 我啮我的心肝,
我在我神经上飞跑, 我在我脊髓上飞跑, 我在我脑筋上飞跑。 我便是我呀! 我的我要爆了!
1920,1,30

1胡适与早期白话诗

1胡适与早期白话诗

白话新诗第一人——胡适 (1891~1962)
现代中国著名的学者, 思想家,政论家,外交家, 新文化运动的领袖。生在上 海,在台北去世。
生平(一)
胡适,字适之。 清末民初人。世居安徽绩溪。 原名:嗣穈(mé i),又名洪骍(xīng) 改名之由来: 十四岁到上海入学堂,接触新思想: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严复、达 尔文所提出),故以「适」为名。
清末“诗界革命”
提出: 梁启超《夏威夷游记》“三个标准”
–1、新意境(理想之深邃宏远) –2、新语句(来自欧洲表现新思潮的名词) –3、以古人之风格入之(革其精神保留旧诗形式)
问题:以评论家身份出现,保留诗歌形式革 命终不彻底。
实践: 黄遵宪《杂感》
–1、“我手写我口” –2、以“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入诗
意义:因历史条件未成熟,并没有取得 真正的变革,但是其文学因时而变的信 念和关注社会变革的使命感,对之后文 学观念的彻底变革气到了一定的重要作 用,促进了白话新诗的产生。
五四文学革命与新文化运动
1、新文化运动: 性质:中国追求现代化的思想启蒙运 动。民主、科学、个性解放、社会进化 肇始和阵地: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 办《青年杂志》,1917年迁到北京改名 后集结一大批先驱人物,1919年借“五 四”运动推向高潮。
哄堂听胡说
胡适应邀到某大学讲演。他引 用孔子、孟子、孙中山的话,在黑 板上写:“孔说”“孟说”“孙 说”。最后,他发表自己的意见时, 引得哄堂大笑,原来他写的是: “胡说”。
作家墨迹
作家墨迹
诗作欣赏(一)
小诗 胡适 也想不相思,可免相思苦, 几次细思量,情愿相思苦。 蝴蝶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1胡适与早期白话诗

1胡适与早期白话诗
现代中国著名的学者, 思想家,政论家,外交家, 新文化运动的领袖。生在上
海,在台北去世。
生平(一)
胡适,字适之。 清末民初人。世居安徽绩溪。 原名:嗣穈(méi),又名洪骍(xīng) 改名之由来:
十四岁到上海入学堂,接触新思想: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严复、达 尔文所提出),故以「适」为名。
自由体白话诗的出现
以胡适为首的早期白话诗人继承了“诗 界革命”师法欧美、以文为诗、以议论 为诗的文学观点,并彻底打破了中国古 典诗歌的形式规范,创立的自由体白话 诗,取得了是个领域的突破性变革。
诗体大解放引导的自由创作
1917年2月,《新青年》刊载胡适《白话诗八 首》(如《蝴蝶》)——已使用白话,但仍 有旧诗词体式的束缚,思想偏向说理;
胡适和中国早期白话诗
近代诗歌的演变
中国文学发展到清代,一直以诗文为正 统,用古人的思想约束着今人。清朝末 年,随着国门的打开,一批先进的知识 分子在中西文化的交流激荡中开始思考 通过文化的变革推动社会进步,以梁启 超为代表,掀起了一场文学改良运动。 提出了“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 说界革命”等口号。诗歌作为中华文化 的正统,其变革首当其冲。
胡适留美照片
文人的爱情
胡适由母亲冯顺弟经办,与比他大一岁「裹 脚的半文盲姑娘」江冬秀订婚。
美国女友:韦莲司
(Edith Clifford Williams)
周质平在《胡适与韦莲司:深情五十年》中 说:「胡适之不毁(注意:不是『不悔』) 婚约,与其说是为江冬秀,不如说是为他母 亲。换句话说,胡适的坚守婚约不是为爱情, 而是为亲情。」
清末“诗界革命”
提出: 梁启超《夏威夷游记》“三个标准”
–1、新意境(理想之深邃宏远) –2、新语句(来自欧洲表现新思潮的名词) –3、以古人之风格入之(革其诗歌形式革 命终不彻底。

胡适写的第一首白话诗

胡适写的第一首白话诗

胡适写的第一首白话诗
胡适写的第一首白话诗是《两只蝴蝶》。

这首诗在1916年8月23日的《新青年》杂志上发表,是中国的第一首白话诗,标志着中国新诗的诞生。

全诗内容如下:
“两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这首诗的主题是孤独和爱情,通过描绘两只蝴蝶的飞翔和一只蝴蝶的孤单,表达了爱情的复杂和人生的孤寂。

这首诗以其简单、明了的表达方式和深刻的主题而受到读者的喜爱和认可,成为中国新诗的经典之作。

19世纪20年代诗歌创作:新月诗派等

19世纪20年代诗歌创作:新月诗派等

二、徐志摩、闻一多的诗歌创作
(一)徐志摩(1897~1931)原名章垿,浙江 海宁人。出生在一个殷实之家,因其是独子, 自小养成任性而为的性格。他日后放弃了父亲 要他成为金融实业家、走实业救国的人生之路, 而成为他们家族中自永乐年间以降,唯一的一 个浪漫抒情诗人。
林徽因(1904-1955)
陆小曼(1903-1965)
一个日本女郎道别时的神态口吻,对诗人而言,仅是一 刹那的感受。诗歌只有5句48字,就构想出一幅淡雅 秀美的清水芙蓉图,把这刹那的感受,永远的定格下 来。诗歌的音韵与意境契合,回旋往复,抑扬顿挫, 错落有致。 “最是那——温柔”,“不胜——娇羞”,“珍重、蜜 甜——忧愁”: 仄起平收,关联呼应,读起来声高声低,从容舒缓。 表达出忧愁中渗入了蜜甜的细腻微妙的情感。最后一 句“沙扬娜拉”四个平声字,回味无穷。
1922年3月,在他赴美留学之前,他完成了中 国诗歌传统问题的研究长文《律诗底研究》和 代表他对早期新诗系统看法的新诗评论《冬夜 评论》,开始了构筑他富有传统色彩的“东方 诗学”之梦的系统工程。 1925年自美回国, 在北京艺术专科学校任教,并成为徐志摩主编 的《晨报副刊· 诗镌》的主要撰稿人。
1926年5月发表的《诗的格律》强调了诗歌自 然美与艺术美的关系,特别是格律在诗歌创作 中的重要性,是他多年研究的总结性文章。闻 一多这时所关注的已经不仅仅是诗的节奏或音 节,而是诗的整个形式。他特别强调了新格律 诗与旧体律诗的区别:第一,“律诗永远只有 一个格式,但新诗的格式是层出不穷的”;第 二,“律诗的格律与内容不发生关系,新诗的 格式是根据内容的精神制造的”;
胡适《关不住了》
我说“我把心收起, 像人家把门关了, 叫‘爱情’生生的饿死, 也许不再和我为难了。” 但是五月的湿风, 时时从屋顶上吹来。 还有那街心的琴调 一阵阵的飞来。 一屋里都是太阳光, 这时候“爱情”有点醉了, 他说,“我是关不住的, 我要把你的心打碎了!”

19世纪20年代诗歌创作:新月诗派等61页

19世纪20年代诗歌创作:新月诗派等61页
选自诗集《为幸福而歌》
李金发接受了叔本华的悲剧哲学观念:“意志” 乃是宇宙的本质,宇宙不过是望永无满足,人因此而与 痛苦长相随。
在《有感》中,诗人透过幸福的表象,清楚地看 到生命与死神原来挨得如此亲近。不论是月下 的载饮载歌,还是抚慰爱人的喉音,可爱的眼 神,都无法掩饰死神的微笑。
晚年陆小曼
梁思成与林徽因
(二)徐志摩的诗歌:
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四部诗集:《志摩 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 《云游集》。这四部诗集比较完整地反映出他 由早期(1921-1927)追求“单纯信仰”而至 于后期(1928-1931)“流入怀疑的颓废”的 心灵历程。
徐志摩的一生可以这样概括:追求光明与自由 的理想;他的诗歌则抒唱这种对爱与美的追求。
《雪花的快乐》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扬,飞扬,飞扬,—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凄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怅— 飞扬,飞扬,飞扬,—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 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 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 飞扬,飞扬,飞扬,—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
枯树在冷风里摇, 野火在暮色中烧, 啊! 西天还有些残霞, 教我如何不想她?
胡适《关不住了》
我说“我把心收起, 像人家把门关了, 叫‘爱情’生生的饿死, 也许不再和我为难了。”
一屋里都是太阳光, 这时候“爱情”有点醉了, 他说,“我是关不住的, 我要把你的心打碎了!”
但是五月的湿风, 时时从屋顶上吹来。 还有那街心的琴调 一阵阵的飞来。
小诗:
受到周作人译介的日本的短歌、俳句和郑振铎 所译介的泰戈尔的《飞鸟集》的影响,一到四 行的新诗形式。 主要诗人:朱自清、刘半农、冰心等。

胡适的精彩人生以及他的白话诗《蝴蝶》〔290〕

胡适的精彩人生以及他的白话诗《蝴蝶》〔290〕

胡适的精彩人生以及他的白话诗《蝴蝶》〔290〕一、胡适,我国新文化运动一名发起人胡适〔1891—1962〕,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适之,安徽绩溪人,我国现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以提倡“白话文”,与陈独秀、李大钊、鲁迅同为新文化运动的一名领军人物。

胡适出身茶商家庭。

父亲胡传为爱国官员、学者。

他出生于上海,4岁丧父后,回到原籍绩溪,由寡母培养成才。

胡适胡适由私塾启蒙,入读梅溪学堂。

1906年考入上海中国公学、同时兼任英文教员、并为报刊撰稿人。

1910至17年,以国文100分的成绩,考取庚子赔款留美生,初入康奈尔大学农科,后转入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师从实验主义大师约翰·杜威;当时急于回国应聘为北大教授,十年后补办最后手续,获得哲学博士学位证书。

光华夺目的胡适大使1916年开始写白话诗,17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为新文化运动发起人。

1918年加入《新青年》编辑部。

19年五四运动爆发,胡适和陈独秀等大力倡导,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20年出版白话诗集《尝试集》。

28年与徐志摩创办《新月》诗刊。

31年任北大文学院长。

1938—42年,任中国驻美大使。

他是当时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大学同学,又积极开展外交活动,拜访斡旋、讲演游说,把控舆论、争取美援,拯救中华危局、促成美国抗日,风起云涌,光华夺目,美国等各大学为表敬意,纷纷授他名誉博士学位,加上原有博士学位,他拥有了36个博士头衔,地位之高,影响之大,空前绝后,世上仅有!他交卸大使后,旅居纽约,研究学术,著书立说。

1946年,受命为北大校长。

1949年4月后,旅居美国8年,从事学术研究。

58年受邀归国,任台湾研究院长,劝蒋公开“罪己”,废除独裁统治,实行民主政治。

1962年,猝逝于台北,享寿72岁。

胡适全集胡适,学贯中西,文采斐然,在文学、哲学、史学、教育学等领域,广有建树,成果丰硕,著书2000万言以上,有《胡适全集》60册,洋洋大观,辉煌灿烂。

20世纪20年代(五四)诗歌

20世纪20年代(五四)诗歌

母亲,今夜我又想起了你 我决定还是要为你写一首 母亲~! 诗 母亲,好久以来 哪怕写得不好 就想为你写一首诗 哪怕远在老家的你 但写了好多次 永远也读不到…… 还是没有写好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 母亲,为你写的这首诗 只很小的白船儿, 我不知道该怎样开头 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 不知道该怎样结尾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著泪 也不知道该写些什么 就像儿时面对你严厉的巴掌 叠的, 万水千山,求他载著她的 我不知道是该勇敢接受 爱和悲哀归去。 还是该选择逃避
再次是诗歌韵味上抹不去的古风韵味。 文怀沙的《听雨》 滴滴更丝丝,江楼听雨时。 一灯红豆小,此夕最相思。 胡适《江上》 雨脚渡江来 山头冲雾去 雨过雾亦收 江头看落日
林庚的《风雨之夕》 濛濛的路灯下\看见雨丝的线条\今夜的海崖边\ 一只无名的小船漂去了\高楼的窗子里\有人拿起帽子 \独自\轻轻的脚步\纸伞上的声音\雾中的水珠\ 被风打散\指明上清寒的马鬃\今夜的海崖边\ 一只无名的小船漂去了
全诗叙事味儿非常浓。整首诗可以看作由一系列的叙事片段组 成,最后一节更是以议论、叙事夹杂情感的直抒构成。其"以文 为诗"的特点是突出的。
2、胡适的新诗实践 《尝试集》
目录 <<尝试集>>(增订四版) 五年八月四日答任叔永书(代序) 尝试篇(代序二) 四版自序 第一编 蝴蝶 赠朱经农 中秋 江上 黄克强先生哀辞 十二月 五夜月 沁园春.二十五岁生日自寿 病中得冬秀书 “ 赫贞 旦”答叔永 生查子 景不徙篇 朋友篇(寄怡荪,经农) 文学篇 (别叔永,杏佛,觐庄) 百字令(六年七月三夜,太平洋舟中,见月, 有怀) 第二编 鸽子 老鸦 三溪路上大雪里一个红叶 新婚杂诗(五首存 一首) 老洛伯(译诗) 你莫忘我 如梦令 十二月一日奔丧到家 关不住了(译诗) 希望(译诗) "应该" 一颗星儿 "威权" 小诗 乐观 上山 一颗遭劫的星 第三编 许怡荪 一笑 (以下为四版增的) 我们三个朋友 湖上 艺术 例外 梦与诗 礼! 十一月二十四夜 我们的双生日(赠冬秀) 醉与爱 平民学校 校歌(附谱) 四烈士冢上的没字碑歌(附谱) 死者 双十节的鬼 歌 希望 晨星篇

胡适的第一首白话诗

胡适的第一首白话诗

胡适的第一首白话诗1915年9月17日,青年留美学生胡适在《送梅觐庄往哈佛大学》诗中庄重宣言:“新潮之来不可止,文学革命其时矣。

”亘古未有的文学革命第一声由此发出。

文学是个很宽泛的概念,大致包括戏曲、诗歌、小说和散文等,要变革旧有的语言文字形象化的艺术表达方式,究竟选择怎样的路径,胡适一直在思考之中。

1用白话作诗作戏曲胡适的文学革命的主张,一直不为朋友们所待见,有朋友作诗嘲笑:“文学今革命,作歌送胡生。

”他又何尝不“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呢?在由康奈尔大学去哥伦比亚大学的火车上,他作诗赠与朋友:“诗国革命何自始?要须作诗如作文。

……”“诗国革命”“作诗如作文”,这在当时可是爆炸性的提法,受到了朋友们尤其是梅觐庄(光迪)的质疑。

之所以作如是说,是基于他对中国文学史的真知灼见的解读,他说:“三百篇而为骚,一大革命也。

又变为五言七言之诗,二大革命也。

赋之变为无韵之骈文,三大革命也。

古诗之变为律诗,四大革命也。

诗之变为词,五大革命也。

词之变为曲,为剧本,六大革命也。

”溯流求源,绵亘沿革,文学革命自有它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合理性。

想到此,他不禁手舞足蹈的狂歌:“要前空千古,下开百世,收他臭腐,还我神奇,有簇新世界,供我驱驰。

”1916年6月,胡适因事又路过康奈尔大学,在这里又与朋友们聚会了几天,他们所热议的话题,已是文学改革的方法了。

胡适胸有成竹,自有改革的方法,他自述:“这时候我已有了具体的方案,就是用白话作文,作诗,作戏曲。

”之所以用白话的理由十分充足,他在日记中写道:“文言的文字可读而听不懂;白话的文字既可读,又听得懂。

凡演说,讲学,笔记,文言文决不能应用。

今日所需,乃是一种可读,可听,可歌,可讲,可记的言语。

要读书不须口译,演说不须笔记;要施诸讲坛舞台而皆可,诵之村妪妇孺皆可懂。

不如此者,非活的言语也,决不能成为吾国之国语也,决不能产生第一流的文学也。

”一言以蔽之,文学要通俗化,要面向大众。

这种变革就小说、散文等而言,比较容易,且前人已有尝试,比如《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可诗就另有一说了。

白话新诗

白话新诗

瞬间的感受。
特点之一 画面简单,而诗感真纯浓烈,内
涵丰富。
特点之二
“章节的匀整和流动”造成了音
乐感。
第三节 闻一多
闻一多(1899—
1946),原名闻家 骅,湖北浠水人。 1945年7月15日在昆 明被特务暗杀。
人生道路 诗人—学者—民主
斗士。
一、闻一多创作的三个时期
多是即事感兴、即景生情之作,说
理性强,缺乏诗情和想象力,诗味
不足。
(二)早期新诗运动
1、刘半 农 ,江 苏江 阴人。 《相隔一层纸》 揭露了贫富悬殊的 现象 《学徒苦》 反映学徒难言的辛 酸
2、刘大白(1880---1932)
浙江绍兴人,前清
举人。
诗集《旧梦》
最好的诗作是歌谣
的非理性力量体现了较明显的现
代性。
汪静之诗集《蕙的风》
三、冯至的诗(1905——1993)
原名冯承植,河北涿
县人。 1、处处表现出艺术的 节制。 2、着意追求诗情的哲 理化,具有“沉思” 的调子。 3、诗形朴素
4、个性鲜明 (1)诗的意象——全都抹着凄清、孤 苦的色彩。
(2)诗的情调——充满感伤与苦闷。
郭沫若(1892—1978) 原名开贞,别号鼎堂,
四川乐山人。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是足以代表一个时代的 诗人和历史剧作家。
第一节 概 述
一、初期白话新诗 (一)胡适的历史 功绩
新诗实践和理论
建构。
1、胡适《谈新诗》 “以文入诗”,“作诗如作文” 2、胡适的新诗实践
《尝试集》
中国新文学史上最
早的新诗集
1920年3月上海亚东

胡适的白话诗

胡适的白话诗

胡适的白话诗01.《朋友》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02.《风在吹》
风在吹,雪在飞,
老鸦冒着风雪归。

飞不前,也要飞,
饿坏孩儿娘的罪。

03.《湖上》
水上一个萤火,
水里一个萤火,
平排着,
轻轻地,
打我们的船边飞过。

他们俩儿越飞越近,渐渐地并作了一个。

04.《梦与诗》
都是平常经验,
都是平常影象,
偶然涌到梦中来,
变幻出多少新奇花样! 都是平常情感,
都是平常言语,
偶然碰着个诗人,
变幻出多少新奇诗句。

05.《醉》
醉过才知酒浓,
爱过才知情重;——你不能做我的诗,正如我不能做你的梦。

五四时期的新诗

五四时期的新诗
拉了多少时?” 车夫答客:“今年十六,拉过三
年车了, 你老别多疑。”
客告车夫:“你年纪大小,我不 坐你车。我坐你车,心中惨凄。” 车夫告客:“我半日没有生意,
又寒又饥。你老的好心肠。 饱不了我的饿肚皮。 我年纪小拉车,警察还不管, 你老又是谁?” 客人点头上车,说:“拉到内 务部西!”
希望 胡适
我冒犯了人们的指摘 一步一回头地瞟我意中人, 怎样欣慰而胆寒呵!。
伊底眼 (1922) 汪静之
伊底眼是温暖的太阳; 不然,何以伊一望着我, 我受了冻的心就热了呢? 伊底眼是解结的剪刀; 不然,何以伊一瞧着我, 我被镣铐的灵魂就自由了呢? 伊底眼是快乐的钥匙; 不然,何以伊一瞅着我, 我就住在乐园里了呢? 伊底眼变成忧愁的引火线了; 不然,何以伊一盯着我, 我就沉溺在愁海里了呢?
沈尹默:三弦
中午时候, 火一样的太阳,没法去遮拦, 让他直晒着长街上。 静悄悄少人行路; 只有悠悠风来, 吹动路旁杨树。
(1918年)
谁家破大门里, 半院子绿茸茸细草, 都浮着闪闪的金光。 旁边有一段低低土墙, 挡住了个弹三弦的人, 却不能隔断那三弦鼓荡的声浪。
门外坐着一个穿破衣裳的老年人, 双手抱着头,他不声响。
那天湖上是漠漠的轻阴, 湿烟盖住了泼剌的游鳞。 东风沉静地抚着我的肩头, “且慢.你先别说出那一句话!”
那夜天上是密密的乱星, 树头栖隐着双宿的娇禽。 南风戏弄地挨着我的腮旁,
“完了,你竟说出那一句话!”
那夜湖上是凄恻的明月, 水面横飞着闪烁的秋萤。 西风温存地按着我的嘴唇,
“何必,你还思索那一句话?”
我是一条小河 冯至
• 我是一条小河, • 我无心由你的身边绕过-- • 你无心把你彩霞般的影儿 • 投入了我软软的柔波。 • 我流过一座森林, • 柔波便荡荡地 • 把那些碧翠的叶影儿 • 裁剪成你的裙裳。

06现代文学史-第五章初期白话诗(胡适、徐志摩、闻一多、郭沫若、冯志)

06现代文学史-第五章初期白话诗(胡适、徐志摩、闻一多、郭沫若、冯志)

第五章初期白话诗胡适《尝试集》1920;郭沫若《女神》1921;湖畔诗人《湖畔》1922;汪静之《蕙的风》1922;湖畔诗人《春的歌集》1923;冰心《繁星》《春水》1923;宗白华《流云小诗》1923;冯至《昨日之歌》1925 一、白话诗运动(一)“五四”新诗运动以胡适为代表的“五四”新诗运动是新诗的先声。

1.新诗的主张:胡适在《论新诗》中明确提出新诗的主张:“推翻词调曲谱的种种束缚;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长短;有什么题目,作什么诗;诗该怎么作,就怎么作。

”后又将其概括为“作诗如作文”。

“作诗如作文”原则包含了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打破诗的格律,换以“自然的音节”。

“二”是以白话写诗,以白话代替文言,而且以白话(口语)的语法结构代替文言语法。

在某种意义上,“五四”新诗运动是从宋诗对唐诗的变革里,取得自身的变革与创造的历史依据与启示的。

“作诗如作文”的主张背后,蕴含着时代所要求的诗歌观念的深刻变化。

2.诗的经验主义新诗运动中,胡适还提出了“诗的经验主义”,其论点的核心是要求新诗必须“言之有物”,即强调“有我”与“有人”,前者强调创作中知识分子的自我(作者的主体性情与见解),后者则强调新诗要强化与普通平民百姓的沟通与交流。

虽然遭到诗词界传统势力的抵制和反对,但是新诗仍然站住了脚跟,在经历了近三年时间的新诗讨论阶段,至1920年白话新诗已经在文坛占有一席之地,赢得了相当的青年读者。

(二)胡适胡适:在文学史上的主要功绩,是倡导文学革命和白话文运动,在白话诗、话剧等方面有开创性贡献。

他的《文学改良刍议》是倡导文学改革的第一篇文章,提出文学改良“八事”。

他率先发表《白话诗八首》。

《尝试集》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本白话诗集。

独幕剧《终身大事》是现代第一部创作话剧。

胡适是“五四”白话新诗的第一位大胆尝试者。

1920年他出版了《尝试集》。

作为新诗的尝试,《尝试集》充满了矛盾,新旧参半,亦文亦白,《尝试集》里“真白话的新诗”不过几首,显示出一种新诗试验的性质。

第一部白话诗集

第一部白话诗集
《尝试集》思想内容并不引人注目,但语言形式的革新在文学革命初期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诗集曾多次再版,不断删减和增补。继《尝试集》之后,大量的白话诗作何诗集陆续发表,形成了我国现代诗歌史上第一次大繁荣。特别是郭沫若的白话诗集《女神》的出版,更为诗歌创作打开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
第一部白话诗集
我国第一部白话诗集是《尝试集》。
《尝试集》是我国近代资产阶级右翼代表、学者、教育பைடு நூலகம்胡适所著。
胡适(公元1891——1962年)原名洪骍(xing星),字适之,安徽绩溪人。早年肄业于上海中国公学,曾任《竞业旬报》编辑。1910年赴美国,先后进入康乃尔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学习,1917年回国后任北京大学哲学教授,讲演“实验主义”。1918年任《新青年》杂志编辑,提倡白话文。1919年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一文,在学术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1922年与蔡元培、王宠惠等联名发表《我们的政治主张》,主张组织“好人政府”。1925参加善后会议,为段祺瑞捧场,与孙中山倡导的国民会议相对抗。1926年去英国参加中英庚款会议,在中英、中美庚款管理机构中担任重要职务,主持编译了大量欧美文化书籍。之后历任上海光华大学教授、中国公学校长、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等职。1931年,创办《独立评论》,支持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并发表“全盘西化”言论攻击鲁迅。1938年后历任国民党政府驻美国大使、行政院最高政治顾问、北京大学校长、旧国大代表等职。1948年后,长期居住美国,后去台湾。著作有《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白话文学史》(上卷)、《胡适文存》等。
《尝试集》是胡适把中国南宋诗人陆游的诗句“尝试成功自古无”改为“自古成功在尝试”而得名。是作者于1916年到1917年留美期间写的。这部书初版分两编,第一编二十一首诗。这些诗虽然采用白话,大多是五、七言体,但没有脱尽文言窠臼,没有跳出旧诗的束缚。第二编所收二十五首诗。是作者于1917年9月至1919年底在国内写的。这些诗开始打破旧诗格律的束缚,语言形式上有了较大的革新,不仅全用白话,而且句子不限长短,声韵不拘平仄,音节比较自然。如《上山》一诗,摆脱了旧诗的窠臼,运用近似口语的白话,把日常生活的爬山一事写得诗意盎然,富有节奏,表达了积极进取、努力向上的主题。另外,那时作者参加了以《新青年》为旗帜的新文化运动,思想上具有要求冲破封建束缚、争取自由民主的积极因素。《尝试集》里有些诗篇抒发了这种思想情绪。如《权威》表现对封建权威的蔑视,《周岁》、《乐观》、《一颗遭劫的星》等篇,表现了对封建黑暗的诅咒和对资产阶级民主的向往。但有些诗也暴露作者民族观念模糊。例如《你莫忘记》一首,揭露军阀乱兵扰民,本来可取,但诗忘了民族界限,竟说“这国如何爱得”,“指望快快亡国,亡给哥萨克,亡给普鲁士——都可以······”,这就远离爱国主义,违背了“五四”的根本精神了。

中国现代诗歌发展简史

中国现代诗歌发展简史

中国现代诗歌发展简史中国现代诗歌是从现代白话语言中自然地生发出来的,现代诗歌现在已然成为了我们中歌文学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国现代诗歌发展简史,希望大家可以帮助到大家!中国现代诗歌发展简史(一)初期白话诗派:胡适、刘半农、沈尹默、冰心(五四运动前后)1915—1916年胡适就开始白话诗的写作,他主张“话怎么说,诗就怎么写”,这一口号在当年如雷鸣谷应,云流景行,得到广大进步文化界的热烈反响。

白话诗很快流行开来,出现了形式风格多样化,而统一于白话的“初期白话诗派”。

胡适——新诗最早的开拓者胡适(1891—1962),字适之,安徽绩溪人。

1910年留学美国,成为哲学家杜威的学生,回国任北大教授,五四中提倡文学改良,颇有影响。

后任驻美大使,1962年在台湾病逝。

有《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胡适文存》等著作。

《尝试集》是最早的新诗集。

小诗开的花还不多且把这一树嫩黄的新叶当作花看罢鉴赏:在这个开风气的时代,先驱者的努力,即便不那么成熟,也自有其价值存在。

中国现代诗歌发展简史(二)自由诗派郭沫若、戴望舒、湖畔四诗人(二十年代)初期白话诗派尚处于开创阶段,致力于旧诗的否定。

1921年以郭沫若为首的诗人们以创造、战斗为口号的创造社的成立奠定了现实与浪漫主意的新诗传统。

郭沫若——激情的迸发郭沫若(1882一1978)。

原名开贞,别号鼎堂,四川乐山人。

1914年赴日本留学,1916年开始白话新诗创作,1921年出版诗集《女神),成为中国现代新诗的奠基之作,反映了狂飙突进的“五四”时代精神。

此外还著有诗集《星空》(1923)、《瓶》(1925)、《前茅》(1928)等,戏剧代表作有《屈原》、《虎符》等。

新诗集《女神》具有里程碑性质的第一本新诗集。

代表作:《女神之再生》、《凤凰涅槃》、《炉中媒》、《晨安》、《地球,我的母亲》等。

《女神之再生》节选太阳虽还在远方,太阳虽还在远方,海水中早听看晨钟在响丁当!丁当!丁当!鉴赏:激情如闪电惊雷,火山喷发;柔情如消风明月,涓涓流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