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林业厅关于我省退耕还林十周年工作总结的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省林业厅关于我省退耕还林十周年工作总结的报告

【法规类别】植树造林与绿化

【发文字号】陕林发[2009]267号

【发布部门】陕西省林业厅

【发布日期】2009.07.30

【实施日期】2009.07.30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陕西省林业厅关于我省退耕还林十周年工作总结的报告

(陕林发〔2009〕267号)

国家林业局:

按照国家林业局《关于做好退耕还林十周年总结工作的通知》(林退发[2009]95号)要求和全国退耕还林工程阶段验收暨有关工作汇报会精神,为了宣传和总结推广先进典型,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巩固退耕还林建设成果,我们结合实际,对十年来我省退耕还林工作情况进行了全面认真的总结,现报告如下:

一、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情况

陕西地处祖国内陆腹地,跨越黄河、长江两大流域,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内陆省份,也是全国生态脆弱、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全省总人口3748万人,其中农

业人口2371万人。全省辖10个设区市和杨凌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有3个县级市80个县和24个市辖区,1581个乡镇和164个街道办事处。全省总面积20.58万平方公里,其中水土流失面积10.75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2%;年输入江河的泥沙总量约9.2亿吨,占全国水土流失总量的20%,其中年入黄泥沙约8亿吨,为黄河年输沙量的50%。全省林业用地18413万亩,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59.6%,其中:有林地11513万亩(天然林7776万亩),森林覆盖率为37.26%。

建国五十多年来,全省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发扬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与恶劣的生态条件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斗争。江泽民同志发出“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的号召后,在国家林业局和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和关怀下,省委、省政府抢抓历史机遇,按照“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方针,举全省之力,真抓实干,大力实施退耕还林。1999年至2008年,全省累计完成退耕还林计划任务3449.5万亩(其中退耕还林1528.8万亩,荒山造林1790.7万亩,封山育林130万亩),工程涉及全省10个市102个县级单位1508个乡镇230万退耕户915万人。退耕还林工程从试点开始至今,我省通过强化工程管理,完善政策法规,严格检查监督,搞好补植补造,落实管护责任,狠抓幼林抚育,搞好确权发证,坚持不懈地实施封山禁牧,严把退耕还林种苗、栽植、验收等关键环节,退耕还林面积不断扩大,各项政策法规、制度和办法日益健全,工程建设质量明显提高,退耕农民人均收入稳步增长,工程建设成果得到了有效巩固。据历年市县联合自查和省级复查以及阶段验收结果显示,退耕还林面积保存率均在95%以上,工程建设质量全部达到国家验收标准,累计向退耕户兑现钱粮补助175.05亿元。

二、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成效

通过实施退耕还林,我省生态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农村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取得了明显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一是生态环境明显改善。1999-2008年,我省累计完成退耕还林3449.5万亩。大规模的退耕还林,使我省森林覆盖率由退耕前的30.92%增长到2004年的37.26%,净增6.34个百分点。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74万平方公里,年均输入黄河的泥沙量减少了1.3亿吨。随着森林植被的快速增加,我省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增加,活动范围扩大,一些地方消失多年的狼、狐狸等重新出现。总体上,我省生态状况已由退耕前的“整体恶化、局部好转”,向“总体好转、局部良性循环”的方向转变。

二是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实施退耕还林,虽然减少坡耕地1500多万亩,但通过新修基本农田,应用科技提高粮食单产等办法,“十五”期间年均粮食产量仍然稳定在200亿斤左右,与退耕前基本持平。退耕还林后,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加工、服务等二、三产业上。据统计,2008年全省农村第一产业从业人数较1998年减少了8.7%;第二、三产业从业人数则增加了58.2%。

三是农民收入稳步增长。截止目前,全省累计共向230万退耕户915万人兑现退耕还林补助资金175.05亿元,累计人均受益1913元。2007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2645元,比1999年增加1189元。全省退耕区农民从事设施农业、林果业、草畜业和劳务输出等收入占到农户总收入的70%左右。

四是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发生变化。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广大退耕农户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粮食生产由倒山种地、广种薄收向精耕细作、少种高产转变;畜牧业生产由自由放牧向舍饲养畜转变;产业结构由以粮为主向多种经营转变;生产方式由小农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全社会的生态意识也有了明显增强。实践证明,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退耕还林不仅是一项重大的生态工程,也是一项加快农民脱贫致富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三、工程建设主要经验和做法

为了搞好退耕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