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计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
课题研究计划
一、课题的提出背景: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要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关键在于课堂,课堂的导向在于提问,课堂提问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导向,是帮助学生学习新知、领会新知、探索新知、巩固新知的重要途径,因此,课堂提问是小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的主要形式,是“高效教学”的关键所在。
课堂提问是否得法,课堂引导是否得力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课堂提问作为一项可操作、可演示、可评价、可把握的课堂教学技能、已越来越受广大教师的重视。
然而,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依然存在诸多问题,缺乏有效性,主要表现在:
(1)教师提问多,满堂灌,学生只是简单的回答“是”或“不是”,没有思考价值,学生的思维得不到训练;
(2)提的问题没有梯度,问题之间不连贯,课堂散乱,学生也没心听;
(3)提的问题模棱两可,模糊不清,让学生没有正确的定位感;
(4)提问的形式和内容陈旧、老套,问题缺乏新意;
(5)提问对象太盲目,有些学生浑水摸鱼说“懂了”老师也不再深挖,导致部分学生掌握的知识不扎实。
因此,基于以上思考,我们确定《小学科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作为研究课题,旨在从有效教学的角度研究课堂提问有效性及策略,通过实际教学案例的收集、分析、对比,探索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具体策略,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实施,应该以问题为纽带。
它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动力的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也是联系师生的桥梁。
从心理学认知理论角度看,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意义构建需要有精心的问题设计,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都需要精心的设计来体现完成。
现代教育理论普遍认为,课堂教学提问,能够组织学生参与教学活;,能够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弥补学生的知识缺陷;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集中学生的注
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获得教学效果的信息反馈等等。
最早掀起课堂提问实证研究的美国学者史蒂文斯在调查中发现:美国中小学教师所提的问题几乎都是封闭性的,教师不善于设计能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
这种提问的低效在近期另一项来自英美学者的调查中被进一步证实:教师提问的每5个问题中,有3个需要回忆知识点,有1个用于课堂监控,最后只有1个要求高层次的思维活动。
而史蒂文斯认为,“有效课堂提问”是形成有效教学的核心,也就是说,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公开征求意见的过程中,推行素质教育和提高教师专业水平都是民众高度关注的问题。
其实,素质教育和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往往就表现在诸如课堂提问怎么搞,课堂上的小组讨论题目如何设计,每组学生的性格、智力构成是否合理,家庭作业的内容、形式、作业量如何更符合教育规律,教师与学生和家长如何沟通等等这些非常具体的环节之中。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传统的“启发式”的教育理论
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说过:“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有疑才能有思,无思则不能释疑。
学习离不开启发诱导,提问在课堂教学诸因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心理学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心理学认为,人的认识水平可划分为三个层次:“已知区”、“最近发展区”和“未知区”,人的认识水平就在这三个层次之间循环往复,不断转化,螺旋式上升。
课堂提问不能停留在“已知区”和“未知区”,即不能太易或太难。
问题太易,则提不起学生的兴趣,浪费有限的课堂时间;太难,则会使学生失去信心,失去探索的心理,从而使提问失去价值。
3.课堂教学论
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对学生掌握创造方法具有决定作用。
课堂教学论中指出设计课堂提问必须以认识论为基础,以新课标和教材的知识体系为依据,针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思维的关键点上提出问题。
4.“问题”的心理学分析
有效性问题有助于摆脱思维的滞涩和定势,促使思维从“前反省状态”进入
“后反省状态”,有效性问题的解决带来“顶峰”的体验,从而激励再发现和再创新,有效性问题有时深藏在潜意识或下意识中,“顿悟”由此而生。
四、课题的界定:
1. 有效性提问:指提出的问题能使人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这里的有效性提问主要指研究教师在课堂前预设,并在课堂教学中提出的问题的有效性。
有效性问题有助于摆脱思维的滞涩和定势,促使思维从“前反省状态”进入“后反省状态”,有效性问题的解决带来“顶峰”的体验,从而激励再发现和再创新,有效性问题有时深藏在潜意识或下意识中,“顿悟”由此而生
2. 高效教学:指通过课堂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
课堂教学效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教师通过适当的方式引导学生在主动的心理状态下的学习所获的最大化。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课题的研究,全面归纳总结小学科学课堂提问普遍存在的问题。
2.通过课题的研究,探索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与技巧。
3.通过课题的研究,使教师具备良好的课堂教学提问技能,通过有效提问,六、课题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如下三个方面:
1.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的现状及分析。
2.小学科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标准和原则。
3.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提问有效性的策略研究与设计。
七、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资料进行系统分析,搜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为课题的研究提供参考。
2.教育实践法:在教学实践中观察记录、反思总结
3.案例分析法:搜集教学案例,进行分析比较
4.调查研究法:设计调查问卷,展开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研究
5.经验总结法:不断总结得失,收集材料,整理归纳
八、研究的主要原则:
1.“对话”原则。
一方面课堂教学的实践探讨中要牢牢把握“对话教学”理念,不能出于研究的关系而忽视本课题最根本的一个基础理论;另一方面指课题组成员在研究过程中也要践行“对话”理念,要相互积极商讨求同存异,要与各类文献资料“对话”充实理论知识,要反思研究的过程及时改进。
2.“差异性”原则。
不同年级的学生存在明显的差异,同年级而不同班级的学生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包括认知水平、心理特点等。
相同的教学行为在不同学生的身上取得的效果很可能不尽相同。
因此研究过程中必须遵循“差异性”原则,探寻能让处于同一认知水平阶段的绝大多数学生所接受且有效果的有效教学行为。
3.“个体反思”原则。
本课题研究的是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对自己向学生所施加教学行为而产生的效果更有为深刻的体验,这是旁人通过观察等方法是很难体验到的。
因此在研究中我们强调教师的个体反思,作为研究的主要资料。
九、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
1.本课题研究是在新课程理念下从有效教学的角度研究课堂提问的策略。
2.本课题的研究,旨在锤炼教师的教学语言,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3.本课题研究旨在通过实际教学案例的收集、分析、对比,探索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具体策略,研究成果具有可操作性和推广性。
十、课题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
1、理论学习:
①布鲁诺《教育过程》
②赞科夫《论小学教学》
③韦伦《教师提问技巧》
④《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年14期《浅谈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⑤《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3、公布课题资料:课题组成员和实验教师开开题会议,公布课题开题方
案以及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方式方法等。
4、做好调查研究。
深入学习有效性提问的有关理论,申报课题,确定研究思路,收集相关资料,完成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2).实践研究阶段
1、课题组负责人要加强指导,和课题组成员一起研究有效课堂提问设计
的原则,有效课堂提问的策略与方法,撰写阶段总结。
2、研究有效课堂教学提问的特点。
3、研究有效课堂教学提问设计的原则与策略。
4、研究有效课堂教学提问设计的方法与手段。
4、课题组成员要不断总结经验,积累材料,提炼材料,形成论文。
(3).总结、结题阶段:汇报、总结,整理资料,撰写结题报告,形成文字材料,交流发表。
十一、课题分工:
***:总体负责,撰写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课堂实录分析,结题报告主笔***:记录、分析课堂实录并研究整理,收集研究资料。
其他科学老师:记录、分析课堂实录并研究整理,收集研究资料。
十二、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总结出系统的有效课堂提问的功能、策略、评价标准以及有效课堂提
问与教学效果的关系的结论。
2、通过课题组成员的研究,不断探索创新,不断更新方法,总结出适合
我校学生有效课堂提问的原则与方法。
3、总结经验,整理材料,撰写出高水平的论文或心得体会。
4、撰写《小学科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研究报告。
《小学科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课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