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八下第六单元第二章第三节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无答案
济南初中生物八下《6.2第3节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word教案 (8)
![济南初中生物八下《6.2第3节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word教案 (8)](https://img.taocdn.com/s3/m/ddc5a55a0722192e4436f655.png)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第二课时学习目标:知识目标说明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功能。
描述物质循环的概念以及碳循环的过程(重点)。
列表比较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联系和区别(难点)。
能力目标尝试构建碳循环模型,形象地认识物质循环(难点)。
情感目标通过讨论、列表比较等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认同物质与能量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形成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法、学法以生为主体、师为主导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案:师:情境设置→目标导学→问题引导、参与讨论→引领归纳→精心导练(导情)—(导学)———(导议)———(导法)——(导练)生:倾听感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自主建构→矫正补漏→总结深化课前准备:学生准备:预习课本,收集人类无节制开发利用各种资源的实例,及危害。
教师准备:课件,包括碳循环文字图解示意图、氮循环示意图、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关系比较表格师:同学们看到的碳循环示意图,是我给大家准备的,有点复杂,那你能设计一个更简单实用的碳循环简图吗?自主建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构建碳循环简图了。
师巡回指导。
师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建构情况,并且引导学生分析师:请同学们观察后说出他标的箭头是否全?师:同学们补充的很好。
师出示碳循环简图师:在这个箭图中,你能说出个箭头代表的意义吗?师:很好,同学们已经能描述碳循环的过程了。
师: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以什么形式循环的?师:碳在生物群落之间以什么形式循环的?教师:由此我们看出,碳元素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是往返循环的,师生共同归纳物质循环的概念: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从无机环境开始,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又回到无机环境,就完成了一个循环过程,这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跟随老师点拨思考生:可以。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构建碳循环的简图。
生:生产者和消费者指向化石燃料没有标注生:可以,二氧化碳植物代表光合作用,动物二氧化碳代表呼吸作用……生:碳从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的。
济南版八下生物 6.2.3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 课件 (共23张PPT)
![济南版八下生物 6.2.3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 课件 (共2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46ef91c7e53a580217fcfe3c.png)
3.下列有关碳元素在生态系统中存在形式的描述,不正 确的是( D ) A.以二氧化碳形式进入生物群落 B.以有机物形式沿着食物链传递 C.以二氧化碳形式从生物群落返回大气 D.石油等化石燃料中的碳元素不能参与碳循环
4.从物质循环的观点来看,动物体中碳元素的最终来源
是( B )
A.糖类中的碳
B.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一、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答疑解惑
1、指出每个营养级能量的来源和去路。 2、能量能否逆向流动或循环流动?
3、随着营养级的升高,生物的数量如何变
来的自能生太量产阳 者化通作的?过用呼散为能吸失什量么来?自太通作阳过用能呼散吸失,各级消通作费过用呼散吸失 者的能量来自上一个营养级。
能能量每量流在个动沿营被的着养兔特食吃级掉点物的是链能:流量单动向有的流三过动程个、被中去鹰逐是吃向级掉逐:递渐一减是 通递过减呼的,吸在作一用个分生解态有系机统物中,,营释养放级能越量, 供尸多越越植生 体,多少物命 流在,,的残能所生活入枝量以物动到落流营个叶的分动养体需 解的 级 的要者过 越 数;中兔程 高 量的二去中 , 就遗是;消 储 越体耗 存 少随三的的 。排是能能泄有量量废一也也物少鹰的、部遗体 分能量,通过食物链流入到下一个营养
级。
通过分解者的呼吸作用散失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_输__入_, _传__递__, __散__失___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 流动
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能量比较模式图
第四营养级
10千焦
第三营养级
100千焦
第二营养级
1000千焦
第一营养级
10000千焦
若每个营养级获取的能量全部用于增加体重,能 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则如果使D鱼体重增加1kg, 最多需浮游植物约 1000kg 。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六单元第二章第三节《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教案济南版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六单元第二章第三节《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教案济南版](https://img.taocdn.com/s3/m/bc323acf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65.png)
设计实践活动或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知识的应用,提高实践能力。
在“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新课呈现结束后,对“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强调“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知识的掌握情况。
针对这些问题,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首先,在讲解数学模型时,可以更加注重实例的引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模型。其次,在实验环节,可以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监督,确保他们能够正确地完成实验操作。最后,在课堂小结和当堂检测环节,可以增加一些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内容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六单元第二章第三节《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教案济南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材分析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八年级生物下册第六单元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基本规律,认识能量和物质在生态系统中的相互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一些生态环境问题。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规律
6.2.3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课件(34张PPT)-2023-2024学年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6.2.3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课件(34张PPT)-2023-2024学年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05695c9e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e0.png)
营养级。
16
能量流动总结 ①能量流动的源头是什么? 太阳能 ②能量流动从哪里开始(起点)?生产者固定太阳能 ③输入生态系统的总量是什么?生产者所固定太阳能的总量 ④能量传递的途径(渠道)是 食物链和食物网 。 ⑤能量传递的形式是 化学能 。 ⑥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
17
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
15
能量流动的概念和特点
1、生态系统中能量的 输入 , 传递 , 散失 的过 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2、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单向流动 、 逐级递减 ,
只有 10%-20% 的能量流入 下一个 营养级。 3、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的过程
中 消耗 的能量越多,所以大多数食物链只有 3--4 个
重要的生理活动是 __光__合__作__用__和__呼__吸__作__用________。
(9)生物体内的碳元素最终来源于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项目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特点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周而复始、全球性的
渠道
食物链和食物网
1、同时进行、相互依存。
联系
2、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
当堂达标
就完成了一个循环过程,我们称之为物质循环。
2、 碳循环 、氮循环 、 水循环 都是重要的物质循环,
与能量流动不同,物质循环的特点是 周而复始的 。
4、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都是通过 食物链和食物网 实
现的。
23
(1)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 生产者的光合作用
:
(2)碳在生物之间的传递途径 食物链和食物网
7、(1)可以调整生态系统中 能量流动 的关系,使能
量 持续高效 地流向 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
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下册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下册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https://img.taocdn.com/s3/m/86d40092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78.png)
6.2.3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单选)假若某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A→B→C→D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A,B,C,D所含有机物总量分别为m1,m2,m3和m4,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能量归根到底来自于A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B.在一段时间内,若B种群数量下降,D种群数量增加C.若长时间内m1<5m2则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遭到破坏D.D个体所含的有机物的质量一定比C个体所含有机物质量小2.(单选)假定某生态系统中有绿色植物、蛙、蛇、鹰、昆虫和食虫鸟等生物,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24000kJ.如果各营养级之间能量的传递效率为15%,那么第三营养级和第四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分别是()A.540 kJ和81 kJ B.36000 kJ和960 kJC.24000 kJ和960 kJ D.960 kJ和192kJ3.下列关于碳循环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碳循环属于气体型循环B.地球上最大量的碳存在于大气圈中C.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生物的死亡分解是碳循环的一部分D.全球气候变暖和地球上碳的收支不平衡有关4.(单选)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假如猫头鹰的食物有来自兔子,来自鼠,来自蛇.那么猫头鹰体重增加20g,最少要消耗植物()A.600g B.900g C.600g D.5600g5.在印尼苏门答腊群岛火山爆发灾难中,有个人被困在一个岛上,岛上除充足的可饮用水外,很难找到可吃的食物.还好他身边尚有3公斤谷物和一只1公斤重的母鸭.请问要维持最长生存时间,以获得救援,他应该怎样做?()A.用3公斤谷物喂鸭,吃鸭蛋,然后吃鸭B.先吃母鸭,再吃谷物C.吃2公斤谷物,用l公斤谷物喂鸭,吃鸭蛋,然后吃鸭D.先吃谷物,再吃母鸭6.在某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中,如果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消耗了60mol的二氧化碳,则其所固定的太阳能中,流入次级消费者体内的能量最多可达()A.1255kJ B.1161kJ C.2870kJ D.1148kJ7.以下发生在生物界的化学反应,对生态系统的意义不包括[注:(CH2O)代表糖类]()CO2+H2O(CH2O)+O2。
济南版八下6.2.3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济南版八下6.2.3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https://img.taocdn.com/s3/m/ffc9a10679563c1ec5da717b.png)
1、生态系统的能量从哪里来?如何进入生物界? 太阳能,生产者的光合作用
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从哪里开始(起点)? 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
3、能量流动的途径(渠道):
食Hale Waihona Puke 链和食物网4、能量的转化形式: 光能→化学能→热能 5、依据图6.2-8,指出每个营养级能量的来源和去向
1.通过呼吸作用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生命 活动需要。 2.随着排泄物、尸体等流入分解者中去。 3.有一少部分能量通过食物链流入到下一个营 养级。
有机物
特点:反复出现、循环流动,
二 者 关 系
项目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联系
相同点
不同点
试分析哪个生态系统能量利用率高?
农作物
饲料
家禽、家畜
粪肥
人
农作物
沼渣 沼液 作肥料 秸秆 燃料 饲料 粪便
家禽、家畜
菌渣等
人
沼气池 (含微生物)
食用菌
呼吸
呼吸
呼吸
呼吸
生产者 (植物)
初级消费者
(草食动物)
次级消费者 (肉食动物)
三级消费者 (肉食动物)
…
分解者
呼吸
能量流动的特点: (1)单向流动,不可逆的。 从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 三级消费者→…… (2)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 传递效率一般只有约10%(10%-20%)
能量金字塔
生 态 系 统 的 功 能
能 起点: 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光能开始 量 流 动
单向流动 特点: 逐级递减,效率为10%—20% 无机 概念: 物 环境
质 循 环 碳循
组成生物体的C、H、O、N等 基本元素
反复出现、循环流动
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6单元 第2章 第3节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学案济南版(1)
![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6单元 第2章 第3节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学案济南版(1)](https://img.taocdn.com/s3/m/45fb038e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a7.png)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学习目标1、概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进程、特点及研究意义。
2、以碳循环为例,说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进程和特点。
学习重点能量流动和能量流动和碳循环的关系。
学习难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进程、特点课前预习利用说明与学法指导一、初二生物下册济南版第六单元第一章第三节。
二、注意把讲义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用好讲义的图文字资料知识预备温习初一学习的物质循环,食物链食物网,要明白一切活动的动力都是能量。
通读教材,完成预习自测。
教材助读1、能量循环: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的进程:单向传递、逐级递减2、物质循环: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从无机环境开始,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又回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进程:水循环、碳循环和氮循环。
预习自测1、能量流动的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______、______、_ __和__的进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2、生态系统所需的能量来自于____。
3、当某种生物摄取食物时,就取得了贮存在食物中的能量,因此,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通过_____________一次从__________向______________传递的。
4、绿色植物通过_____作用将_ 能转化为能,使太阳能输入到生态系统中。
生产者所固定的_______的总量,确实是那个生态系统所取得的能量。
五、生态系统中能量的传递是沿_ 渠道进行的一个营养级的生物所取得的能量:(1)一部份通过_____ 作用释放后,一方面用于自身的各项生命活动,一方面以_______ 形式散失;(2)一部份被____ 摄入;(3)一部份那么被________分解利用。
造成能量在沿着___________流动的进程中是__________________。
六、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高,能量流动中消耗的能量就越________,要取得相等的能量就需要___________的食物。
7、物质循环包括了: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八年级生物下册6.2.3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精练新版济南版
![八年级生物下册6.2.3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精练新版济南版](https://img.taocdn.com/s3/m/846daa2acc175527072208c4.png)
第三节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知识点一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能量传递渠道: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或最终来源)是太阳能,通过食物链依次传递;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就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总能量。
2.营养级:食物链上的每一个环节。
3.能量流动(1)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输入、传递和散失的过程。
①能量的输入: 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贮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②能量的传递:能量从一个营养级流入下一个营养级的过程。
③能量的散失:各营养级生物自身的呼吸消耗;植物的残枝落叶和动物的骨骼、皮毛等难以被下一个营养级的生物利用。
(2)能量流动的特点①特点:单向流动, 逐级递减,且传递效率只有10%~20% 。
②在一个生态系统中, 营养级越多,能量消耗就越多,所以大多数食物链只有3~4 个营养级。
知识点二物质循环4.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从无机环境开始,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又回到无机环境,就完成了一个循环过程,我们称之为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5.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示意图6.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区别与联系知识点一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一般地说,在食物链中随着营养环节的递增,生物个体的数量将依次(C )A.增多B.不变C.减少D.稍增加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A.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从太阳的辐射能开始的B.生态系统中流动的能量几乎全部来源于太阳能C.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逐级减少和单向的D.生态系统离开外界环境的能量供应就无法维持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C )A.太阳能被绿色植物固定的过程B.系统内生物体能量代谢的过程C.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过程D.能量从生物体进入环境的过程4.在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中,贮存能量最多的成分是(A )A.生产者B.初级消费者C.次级消费者D.分解者知识点二物质循环5.有些细菌,在有氧的条件下能够使污水净化,其原因是(A )A.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B.将污水中的病毒杀死C.将污水中的有害细菌杀死D.将污水中的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6.在生态系统伴随着物质循环进行的是(D )A.氮循环B.水循环C.能量循环D.能量流动7.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特点是(A )A.周而复始B.单向流动C.逐级递减D.逐级增加8.从物质循环的观点看,人体中的碳元素究其根源是来自(C )A.食物中的碳B.有机物中的碳C.大气中的二氧化碳D.非生物界中的碳1.根据生态学原理,要使能量流经食物链的总消耗量降到最低,人们应采取下列哪一种食物结构?(C )A.以淡水养殖的鱼类为主B.以家畜的肉类为主C.以谷类和植物蛋白为主D.以禽类的肉和蛋为主2.“一山不容二虎”这句谚语,用生态学的观点来解释应是(D )A.虎的个体太大,生活的空间也大B.虎的性情孤僻,不喜欢群居C.虎的性情凶残,把幼虎吃掉了D.虎是营养级别很高的生物,可得到的能量少,个体数量也就少3.下列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顺序,正确的是(D )A.植物→种子→鹰→麻雀→蛇→细菌B.种子→细菌→真菌→噬菌体→麻雀→鹰C.草→食草昆虫→鼠→野兔→猫头鹰→狐D.草→食草昆虫→蟾蜍→蛇→猫头鹰4.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与各种生物的哪些活动有关? (C )①光合作用②呼吸作用③蒸腾作用④细菌、真菌的分解作用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④5.若用甲代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乙代表生产者,丙代表消费者,丁代表分解者,则甲、乙、丙、丁在碳循环中的关系是(D )6.在草→蝗虫→青蛙组成的食物链中,若青蛙的质量增加10克,则最少需消耗蝗虫(B )A.25克B.50克C.100克D.125克7.下列能正确表示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能量流动关系的是(D )8.下图为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主要渠道的图解,其中正确的是(C )9.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是(B )A.虽然二者是各自独立的过程,但它们是同时进行的B.物质的合成和分解过程,伴随着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C.先有物质循环,然后才有能量流动D.由于有了能量流动,所以才有了物质循环10.生态学家用能量金字塔模型来体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
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下册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下册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https://img.taocdn.com/s3/m/de6604a5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cc.png)
6.2.3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一.选择题(共10小题)1.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伴随着物质循环,如图是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
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②表示植物的蒸腾作用B.③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C.④表示动物的呼吸作用D.⑤表示微生物的分解作用2.在某草原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是()A.食草昆虫B.食肉动物C.食草动物D.绿色植物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能量由被捕食者流向捕食者B.食物链中的营养级可以无限延伸C.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保持动态平衡D.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到环境中4.如图表示某草原上能量的转化和利用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草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B.太阳能是地球上所有生物能量的最主要来源C.兔以草为食,狼以兔为食,狼和兔均能促进生物圈的物质循环D.腐生微生物能将枯枝败叶、动物粪便中的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5.图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生态系统中的四种成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乙可以把简单的无机物转化为复杂的有机物B.甲的存在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C.丙可表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D.丁能将太阳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6.生物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和最终来源分别是()A.OTC,太阳B.ATP,太阳C.水,太阳D.ATP,氧气7.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在食物链“藻类植物→虾→小鱼→大鱼”中,获得能量最多的生物是()A.藻类植物B.虾C.小鱼D.大鱼8.在河流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体内能量的最终来源是()A.水的流动B.水生植物C.水生动物D.阳光9.下列图解中,能正确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是()A.B.C.D.10.在“草→昆虫→鸟→狐狸”这条食物链中,根据食物链中的能量流分析,你认为数量最多的和最少的分别是()A.草、昆虫B.鸟、昆虫C.鸟、狐狸D.草、狐狸二.填空题(共2小题)11.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
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6单元 第2章 第3节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教学案4(无答案(新版) 济南版
![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6单元 第2章 第3节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教学案4(无答案(新版) 济南版](https://img.taocdn.com/s3/m/3e4e1e9e84254b35eefd348a.png)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摡述能量的输入。
(重点)(2)概述能量的传递。
(3)概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
(重点)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食物链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提高观察、思考、分析、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的资源观,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提高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图片;学生课前预习。
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提问7分钟小黑板展示:1. _____和_____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能量流动和物资循环就是沿着这一渠道进行的。
2. 有毒物质如重金属是通过_____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而且消费者的级别越高,其体内有毒物质的浓度越_____,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3.请同学们写出一条食物链。
看书回忆,找2位同学回答。
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默写,同位互批。
将复习旧知常态化,从而强化知识的识记和落实。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3分钟假设你像小说中的鲁滨逊一样,飘落在一个荒岛上,除了有能饮用的水之外,几乎没有任何食物。
你随身尚存的食物只有一只母鸡、15千克玉米。
你认为哪一种生存策略能让你维持更长的时间来等待救援?策略1:先吃鸡,再吃玉米策略2:先吃玉米,同时一部分玉米喂鸡,吃鸡产下的蛋,最后吃鸡。
过渡:有的同学有选1的也有选2的,但多数学生选2。
讲述:合理答案到底是1还是2呢?我想我们学了这节课后自然能见分晓。
从而导入新课:能量流动。
(板书)第三节能量流动和物资循环(1)学生各抒己见。
学生积极思考与讨论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设置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活跃课堂气氛。
引导探究层层推进15分钟过渡: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通过食物链依次传递的。
那么食物链上的每一个环节,我们称为什么?给学生留1-2分钟看书时间。
过渡:同学们回答的很好。
同学们听说过“一山不能容二虎”这一俗语吗?“一山不能容二虎”揭示的是什么道理呢?俗话说,“一山不能容二虎”,这不仅说明生态系统中同种生物个体之间存在着斗争,同时揭示了生态系统内部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课件八年级下册初二生物(济南版)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课件八年级下册初二生物(济南版)](https://img.taocdn.com/s3/m/d5ce6780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6c.png)
探究 二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形式 主要以有机物形式
比 较 特点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范围 生态系统的各营养级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与 无机环境间反复循环
反复循环
生物圈
联系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二者密切相关,不可分割,将生态 系统的各个成分联系成一个统一整体。
本课小结 二
一、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一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呼吸作用
生命 活动
热能
摄食
同化
被兔子所同化的能 量,有哪些去向呢?
残骸 分解者
探究 一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解
(热能) 呼 吸作用
生产者
初级消费 者
次级消 费者
三级
…
消费者
分解者
探究 一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能量流动的特点
1、单向流动 从第一营养级开始→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不可逆)
1、合理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例如:农田除草、除虫
探究 一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能量流动的意义
2、实现能量的多级 利用,提高能量的利 用率。
例如:桑基鱼塘、秸 杆的多级利用等。
探究 一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走近生活:秸秆的利用
庄稼收割之后,很多农民在田内 焚烧秸秆。从能量利用的角度分 析,这种做法合理吗?为什么? 你能设计一个合理利用的方法吗?
与
讨
食物链和食物网
论
7.能量流动的特点:(1)单方向的,不可逆的。
(2)并逐级递减。
探究 一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我来给“鸡妈妈”一个完美的解释。
探究 一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济南版八年级下册6.2.3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含答案)
![济南版八年级下册6.2.3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6f4d373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a5.png)
第三节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在食物链”A→B→C→D→E”中,A、B、C、D、E各代表一种生物。
下列有关这条食物链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C、D之间是吃与被吃的关系B.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流动的C.若难以分解的有毒物质进入这条食物链中,在E体内含量最多D.B、C、D是消费者,E是分解者2.草原上存在DDT污染,在“牧草→兔→狐→狼”这条食物链中,DDT含量最多的是()A.牧草 B.兔 C.狐 D.狼3.某淡水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体内毒素含量如下,请写出正确的食物链()生物种类甲乙丙丁毒素含量0.03 0.12 1.26 26.7A、甲→乙→丙→丁B、丁→丙→乙→甲C、丙→甲→乙→丁D、乙→甲→丙→丁4.下面四幅图中均表示在一个食物链中消费者和生产者的比例,在每一个图最下面一层表示生产者。
问哪一个图可以表示下面这个食物链:“草→蜗牛→画眉→食雀鹰”()?5.在草→蝗虫→青蛙组成的食物链中,若青蛙的体重增加10克,则最少需消耗蝗虫()A.25克 B.50克 C.100克 D.125克6.对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动物作为消费者参与了物质循环B.作为生产者的绿色植物起着决定性作用C.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就是释放能量D.动物作为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可不起作用7.在“草→食草昆虫→蜘蛛→食虫鸟”这条食物链中,生物数量最少的是()A.草B.食虫鸟C.蜘蛛D.食草昆虫二、填空题8.前些年,我国西部的一些地区由于急于发展,过度开采资源,超载放牧牲畜,使得草原植被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引起了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
现在,如何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中西部地区面临的最紧迫、最现实的问题。
右图一表示一个草原生态系统,请据图回答:(1)该生态系统中有条食物链。
(2)在牧草→鼠→狐狸→鹰这条食物链中,获得能量最少的生物是。
(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草原生态系统比森林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相对较弱,其原因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