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乳品行业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乳品行业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人们越来越注重食品的营养和健康, 对乳制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婴儿是乳制品最大的消费群体。乳制品的质量安全将关乎下一代的发育和成长,甚至关乎生命的安危。当然,乳制品的质量安全也关乎牧民的切身利益。但近几年来,乳制品质量安全的事故时有发生,给我国乳制品市场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乳制品质量安全问题分析及对策措施,卢宝川)奶业是节粮、高效、产业关联度高的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奶业的平稳健康发展,对于改善居民膳食结构、推动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积极作用。近几年来,奶业生产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奶类产量、生产方式、规模结构和存栏数量都发生了新的变化,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加强。但是,在我国奶业生产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风险因素突出:奶牛养殖成本增加,比较效益下滑,部分散户亏损,退出养殖环节;饲料营养不均衡,奶牛疾病频发;原料奶质量安全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影响消费者对国有品牌的信心;奶农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滞后,奶农缺失话语权,只能被动接受原奶收购价格等等。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奶业生产能否顺利进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有效地发现风险因素和预防风险发生,因此,研究奶业生产风险因素与防范对奶业生产有重要意义。
二.我乳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奶类总产量和人均占有量都实现了稳步增长!仅次于印度和美国位居世界第三位(我国乳业发展历史,现状,问题及对策,刘永峰,李建科,林森)。
2008年9月11日石家庄三鹿柴团公司发布召回声明,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浮出水面,三鹿三聚氰胺事件爆发。接着,国家质检总局通报全国婴幼儿奶粉三聚氰胺含量抽检结果,河北三鹿、山西雅士利、内蒙古伊利、蒙牛集团、青岛圣源等22个厂家69批次产品中检出三聚氰胺。三聚幫胺奶粉事件引起中国奶业地震,国内外舆论哗然,消费者对国产乳制品质量安全的信心受到重挫,相关责任人受到了严厉的刑事和行政处罚。国内学者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三鹿奶粉事件发生一个月后,消费者对国内食品安全问题的担心程度显著高于事件发生前的担心程度;国产奶粉消费水平相比于事件发生前下降了近一半,消费量恢复到事件发生之前的水平大约需8个月的时间,三鹿事件的负面影响之深、之久由此可见一
斑[丨]。2011年12月24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布了当期对全国液体乳产品进行抽检结果公告,蒙牛乳业(眉山)有限公司生产的某一批次产品被检出致癌物质黄曲霉毒素Ml超标140%。蒙牛集团发布的公告称,发生有关问题产品事件的原因是由于眉山当地个别奶牛养殖场词料发霉和变质,奶牛在食用这些词料后使原奶中的黄曲霉素Ml超标。受此影响,12月28日港股蒙牛乳业股价重挫23.95%,现代牧业被传是问题奶源来源,股价也暴跌了13.4%。据报道,毒奶事件致使蒙牛在一线城市的销量大降50-60%。可见,乳品安全事件给消费者带来伤害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直接损失。
伴随我国乳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包括监管机构体系、管理技术与标准体系、安全监管的产业政策与法律法规体系在内的乳品规制体系框架。该体系在乳业发展的进程中起到了制度保障作用,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中国乳业产业安全研究--基于产业经济学视角,郝晓燕)
(1)原材料供应者及收购者社会意识淡薄,缺乏责任心。部分原材料供应者利欲熏心,在知道某些物质会对乳制品质量造成影响,还是将其加入到原料奶中,忽视了乳品质量的安全。乳制品企业的社会意识较为淡薄,缺乏责任心。
(2)部分乳制品企业的管理者受利益的驱使,生产制造伪劣产品。
(3)乳品企业的技术设备较为落后。
(4)乳制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不健全。
近几年来,我国虽推行了各种政策、标准对乳制品的质量进行监管,但这些政策及标准还处于试行阶段,并没有强制要求要按照这些政策执行,因此不具备相关的法律效力。同时,我国对于乳制品的质量与安全的监测机构及机制仍不健全,这就使得监管的效力达不到预期的标准。
1.消费者对乳制品的质量与安全认识不到位。(乳制品质量安全问题分析及对策措施,卢宝川)
原因
应该承认,在一个拥有千千万万个食品生产者的国家,在这样一个人人逐利,道德上几乎没有禁忌的时代,包括乳制品在内的食品安全问题的存在是一种必然,从社会层面上分析,食品安全问题长期存在主要有以下原因: 首先,一部分生产者和销售者利益熏心,会为逐利而“奋不顾身”; 其次,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会使企业为了自身生存或打败竞争对手
而“不择手段”; 再次,还存在着别有用心者,即以损害公众利益和酿成事端报
复他人或报复社会为目的。此外,还有一些意外和自然风险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 如欧洲曾经发生过的疯牛病和新近出现的毒黄瓜事件等) 。所以,食品安全问题是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各国都必须面对的一个长期、一刻都不能放松的问题,需要政府"企业"消费者即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尽可能避免。当然,目前我国因生产分散"法制不建全"监管资源不足"检测技术与成本的限制等多方面的原因,使食品安全的形势更加严峻。
奶业的产业链长,是影响乳品质量与安全的最主要因素。
从饲料的生产"到奶牛的育种和喂养,再到挤奶,收奶运到乳品加工厂,这才完成了原奶的生产过程,后面还有乳制品的加工、仓储、运输、销售各个环节,而原奶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乳制品的质量,原奶的生产过程,其安全隐患与风险要远大于其它食品加工行业原料的生产,影响原奶质量安全的因素很多。在奶牛饲养过程中,饲料中农药的残留"饲料是否受到污染,奶牛的健康状况( 如是否有乳房炎和其它传染病) ,兽药的使用状况( 如是否存在抗菌素残留) "养殖区环境是否存在污染等因素,都决定着挤出的牛奶的质量与安全。而挤奶与收奶过程操作是否得当,同样决定着送入乳品加工企业原奶的质量与安全。因为牛奶是一种营养全面的食品,包含有丰富的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还有一些非脂乳固体,这些丰富的营养也让牛奶成为一个天然的“培养皿”,如果挤奶的过程不注意卫生"挤出的牛奶放置不当或时间过长"贮存与运输工具清洗不彻底等,都会导致牛奶受到微生物的污染,使原奶腐败变质,如果在收奶和将奶送至加工企业的过程中,少数奶农或者奶站利益薰心,故意向牛奶中加入一些本不应加入的物质甚至是有害物质( 如水"豆浆"芒硝"淀粉"尿素"洗衣粉"食盐"蔗糖"水解蛋白"植脂未"胶体物质"三聚氰胺,还有甲醛"水杨酸"亚硝酸各类防腐剂等,也会降低原奶的质量甚至酿成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合格的原奶进入乳制品加工过程后,乳制品加工企业仍然面临着产品质量与安全的种种风险,例如,车间内输送牛奶的管道"加工器具和设备的清洗与消毒是否到位,产品配方是否科学合理,加工过程中生产设备与工艺的技术水平与操控状况,产品是否被添加了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添加剂,最终产品检验是否严格等都决定着加工出厂的乳制品的质量与安全,在乳品的流通过程中,质量安全风险仍然存在,乳品具有易腐和不耐储藏的特性,除超高温杀菌的乳品和奶粉外,大量的液态奶都需要冷链运输,低温冷藏销售,如巴氏杀菌奶,所以,运输与销售过程中的温度控制( 一般要求在0-4℃保存) 与乳品质量有直接关系,稍有不慎就会导致乳品变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