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摄影画面的组成元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讲摄影画面的组成元素
一个景色,一件事物,或一幅画面的组成,其中必然有主要对象、次要对象、环境背景;根据对象所处的空间位置又可分为前景、后景等。在摄影中就形成了主体、陪体、环境和前景、后景等概念。他们也就是画面景象构成的诸成分。
第一节画面构图的景象成分
一、主体的表现方法
主体就是拍摄时关注的主要对象,它可以是一个人或某一物体,也可以是一群人或一组对象,它是构图的主要构成成分。作为主体一般应具有两个基本条件:1他是画面所表现的内容的主要体现者(事物的主要构成成分,集中人们的思想,使人们领悟事物内容的作用);2它是画面结构的中心(画面的结构依
据,集中观赏者视线的作用)。
主体在画面中可以在任何位置上,
但在处理上要鲜明突出。主体形象是否
鲜明突出有两方面因素:1是对象本身
的条件(处在情节中的主体形象,由于
事物内涵的引导,在人们的意识中它有
重要的意义,易于引起注意,收到鲜明
突出的效果,对象的形态以及明暗、色
彩的状况都是先决条件);2是造型形式
(造型形式不依对象条件为前提,有主
体位置与主体在画面空间中所占的面积
两个方面。关于位置,传统的方法是将
主体处理在黄金分割线或交叉点的附
近,易于收到鲜明突出的效果,位置的
处理还要注意对象的阴阳、向背,或姿
态动式的变化产生的方向性影响,一般
在主体的前面多留一点空间。关于面积,
主体面积大,醒目容易突出,当主体不能占很大面积的时候,形态、明暗以及色彩状况一样,取决于造型处理,一般在与其他造型因素的有机配合下,都能收到强烈的视觉效果)。
主体的形态最为重要的是轮廓形式石头清晰,清晰易于突出。主体的明暗以及色彩,取决于背景的配合,有对比易于突出。
突出主体的最简单的方法,是将主体居于画面的中心。由于人物和物体处于长方形画面的中心部位,整个照片具有一种特殊的稳定性。苏联摄影家A·德科指出,这种把主体位于画面中心的构图方法,是处理主题的最有效的艺术方法之一.但是,在运用这种构图方法时,应相当细心地安排人物与物体,因为将主体置于画面的几何中心,往往会使照片显得较为呆板。例如有些初学摄影的人,常把被摄人物安排在取景范围的中心,并让其正面对着照相机,两眼注视着镜头。结果照片显得呆板,而且画面四周都留有大小一样的空白。这种构图法,更适宜拍摄有关运动的题材。德科将摄影实践中一般采用的突出主体的方法,归纳为以下几种:
1.把主要表现对象拍成特写或接近于特写的中景,这就要求从近距离拍摄,画面范围只是
一个小空间。
2.将主体配置在前景中,这样画面就可以包含足够大的空间,成为一张全景照片。
3.使主体与背景在影调或色调上有适当的差异,或形成鲜明的对比。
4.用光线强调构图中的主要部分,使之显得亮度最高。
5。对主体进行精确聚焦,使次要部分或背景失去清晰度。
6.使画面中的主线向涵义中心集结,并用光斑加以强调,这种方法多用于表现内景。
7.把主体设置在画面中心或靠近中心的部位。如果近处没有特别引人注目的东西,观众首先就会注意到主体。
8.用拍摄角度来着重强调主体。但须注意,不应用极度的俯角或仰角。
二、陪体在画面的地位和作用
陪体是指画面上与主体构成一定的情节,帮助表达主体的特征和内涵的对象,是画面中陪衬主体的景物或人物,是帮助主体揭示内容的成分。组织到画面上来的对象有的是处于陪体地位,它们与主体组成情节,对深化主体内涵,帮助说明主体的特征起着重要作用,在构图中有均衡画面、美化画面和渲染气氛的作用。在摄影构图中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都存在主、次的关系,陪体在画面上是处在与主体相应的次要位置上,与主体相呼应,但又不分散观众的注意力。陪体的处理一定要注意不能喧宾夺主,陪体随主体的变化而变化。画面上由于有陪体,视觉语言会准确生动得多,陪体处理的好坏会影响到主题思想的表达和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陪体的作用有如下几个特点:
1.陪体具有深化主体内涵的作用,与主体共同完成表现主题的任务。
2.陪体使画面更自然、生动,富有生活气息。这也是构图的一项主要的任务。
3.陪体使画面更富有形式美感,与主体形成对比,起到装饰、美化画面的作用。
4.陪体能说明主体的身份、所处的时代、环境、季节、气候等问题。
5.陪体能使画面的视觉语言准确完整,有时更富有哲理,使画面更富有说服力。(关于图片说服力的一些观点)
画面陪体的安排必须以不削弱主体为原则,不能喧宾夺主,陪体在画面所占面积多少,色调的安排,线条的走向,人物的神情动作,都要与主体配合紧密,息息相关,不能游离于主体之外。由于画面布局有轻重主次之分,所以陪体在画面上常常是不完整的,只需要留下能够说明总是的那一部分就够了。陪体全,主体会削弱,不要贪大求全,要从实际效果出发,取舍人有分寸感。
陪体的处理也有直接和间接处理,有时陪体不直接见诸于画的情况,我们说陪体虽是与
主体构成情节的对象,但有一些画面与主体构成情节的对象不在画面之中,而在画面之外。画面上主体的动作神情是与画面以外的某一对象有联系,这对象虽然没有表现在画面之上,却一定会出现在观赏者的想象之中,这种表现我们叫作陪体的间接表现。陪体的间接处理,重要的在于必须巧妙地安排好引导想象的媒介。
陪体的间接处理是结构画面的一种艺术手法,它可以扩大画面的生活容量,创造画外之画,让观赏者的想象来参加画意的创造,引起欣赏的兴趣和回味的余地。所以结构画面要做到像外见意,画外有画,画幅有限,画意有限。一些经典画例给我们以范例,如《深山藏古寺》,只画了小和尚下山溪边挑水;《竹锁溪桥卖酒家》,只在竹梢上写一酒字;《踏花归去马蹄香》,马蹄的香都不在画面之内,画面只见蝴蝶飞扑在马蹄之中,只留给观众去想象。绘画中的这些艺术构思很值得摄影者在立意和结构中学习,在选取素材,经营画面时,同时要考虑抒情性、哲理性及含蓄的审美要求,要学会利用间接处理陪体的手法,加强摄影画面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蛙声十里出山泉》齐白石)
三、环境对烘托主体的作用
在许多的摄影艺术作品里,我们常常可以从画面上看到有些对象是作为环境的组成部分对主体、情节起着烘托的作用,以加强主题思想的表现力。作为环境组成部分的对象是处于主体前面的,我们称它为前景;处于主体后面的,我们称它为背景。
1、前景处在主体前面,靠近相机位置,它们的特点是呈像大,色调深,大都处于画在的四周边缘,前景通常运用的物体是树木、花草,也可以是人和物。陪体也可以同时是前景。
A、利用一些富有季节性和地方特征的花草树木做前景,渲染季节气氛和地方色彩,使画面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用春天的挑花、迎春花作前景既交待季节性,又使画面充满春意;用菊花、红叶做前景,秋色洋溢画面;用冰桂、雪枝作前景,北国冬日的景象如在眼前,亲临其境。拍摄海南风光,用椰树、芭蕉作前景,富有南国情调;用竹、红棉,具有南方的乡土气息。这些前景对主题常常是有力的烘托。
B、前景用来加强画面的空间感和透视感。
结构画面对镜头有意靠近某些人或物,利用其呈像大,色调深的特点,与远处的景物形成明显的形体大小对比和色调深浅的对比,以调动人们的视觉去感受画面的空间距离,视觉的效果画面就好象有了纵深轴线,使人感觉不再是平面的了。一些有经验的摄影者在拍摄展示空间场面的内容时,总力求找到适当的前景来强调出近大远小的透视感,而且常常利用前景与远景中有同类景物,如同是人、树、山等。由于远近不同,在画面上所占面积相差越大,则调动人们的视觉规律来想象空间的能力就越强,纵深轴线的感受就越鲜明。
C、突出画面内容的概括力
在表现一些内容丰富、复杂的事物的时候,有意将所要表现的事物中最有特征的部分放置在前景位置上,是加强突出画面内容的一个重要手段(如《为了一个数据》和《新炊间黄梁》)。画面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为了展示农村生活日益富裕的景象,前景是两只新的铝制水桶,上面摆着等着要下锅的鱼块、肉类、蔬菜、白米等,由于它们处在画面的前面,呈像大而鲜明,给了人们强烈的视觉印象,加强了对内容的概括力,增加了画观视觉感。
D、运用前景与背景景物作内容上的对比,来完成摄影艺术常用的对比手法(如《差距》、《第一接触》),形成令人深思的主题。
E、前景给予人们一种主观的地位感。加强画面的地位感,如用门、窗、建筑物等鲜明特征的景物做前景,让其在画面上占有较大的位置,给观众以心理上的影响,无形中就会缩短观众与画面之间的距离,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亲切感。这对增加画面的艺术感染力是很有利的。给观众以地位感,在其它艺术文学创作中都是很重视的,要引人入胜,先要引人入境。象李白的诗句一样,“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四句诗中第一句很重要,先说自己是在什么地方,是在床前看明月,所以后面引发出来的思故乡的情感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