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的模式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循环经济的模式分析

【摘要】经济发展模式和资源利用方式是造成环境污染的关键所在,循环经济要求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以达到遵循生态学规律的标准,将清洁生产和废物利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关键词】循环经济环境保护经济效益

一、问题的提出

观察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历史我们不难发现,过度生产、过度消费和过度废弃的生产和消费方式会造成严重的环境隐患。从发达国家和我国在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的成果来看,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在发展过程中不但要加快进程,还要兼顾经济效益的提高、资源耗费的降低以及环境污染的减少等等,避免“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要发挥后发优势,以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发达国家及地区循环经济建设的经验

(一)德国循环经济建设的经验

德国《废弃物限制处理法》、《包装条例》和《循环经济与废弃物管理法》等一系列发文的颁布,很好地促进了循环经济的建设。比如将各类包装物的回收规定列为国民义,大力降低废弃物的产生量及其危害等等。德国以循环经济立法为主导依据,通过了法制化轨道发展循环经济的建设,最终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德国以垃圾处理为开端,随后渐渐向生产和消费领域前进,完成了经济的迅速增长成为了就业的新鲜力量。

(二)日本循环经济建设的经验

“末端治理”战略对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日本循环经济发展的思想源泉“源头预防”、“循环经济”等一系列概念呼之欲出,而《容器包装循环利用法》、《家用电器回收利用法》和《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法》的颁布则更是很好地促进了其循环经济的建设,明确了政府、地方主管、企业和公众的责任,鼓励每个人为建立循环社会做出贡献。世界上循环经济立法最为完善的国家当属日本,已经建立了“资源节约——循环型社会”,提出了以环境经济立国的战略并取得了骄人的成就。

(三)美国循环经济的建设经验

美国居世界经济发达的国家首位,同时也是发展循环经济较早的国家之一,美国推动再生资源发展的主要原动力是行政手段。美国在探索循环经济试验区发展模式的过程中实行了大量的实践,不但建立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鼓励循环性消费,还建立了约20个生态工业园区,其采取的措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于1976年,美国就制定了《固体废弃物处置法》,从2000年起,美国能源部新技术主要内容为“零能耗住宅”,除此之外,美国总统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专门为生态工业园区组建了特别工作组,使美国的生态工业园区驻足到美国各地。美国杜邦化学公司为了达到最大限度地利用可再生资源,减少废弃物和有毒物质的排放,采取并实施了组织厂内各工艺之间的物料循环。

(四)其他国家相关循环经济建设经验

1987年,丹麦卡伦堡生态工业园的循环经济试验区正式建立,针对在不同独立商业伙伴之间进行合作协议的基础上,致力于“一个公司的副产品将成为其他公司的重要资源”。当地企业通过建立完善的循环链,实现了区内水、能源、废物等物质的循环利用,并且在遵守生态道德和追求共同利益的共识下进行合作。

可持续发展理念是法国循环经济试验区大力推进的发展思路,很好地推进了可再生能源战略,推行了水资源流域循环经济实践,制定了有效的垃圾处理的立法和措施。

澳大利亚的循环经济试验区不但注重环境保护,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发展模的发展模式,还实施清洁生产,注重资源保护和开发新能源,体现了其对可持续发展的探索和实践。

韩国为了促进循环经济试验区的发展采取了显著措施,包括注重资源再利用,完成减少废弃物排放,不但促进以废弃物循环利用的方式来节约能源、减少资源消耗,同时还建立相关循环经济立法和环保措施。

三、循环经济的模式选择

近年来,在对可持续发展的研讨中,逐渐认识到发展循环经济必须从源头上治理污染,即从产品的研发和设计开始就力图消除造成污染的根源。

(一)过程末端治理型

该模式强调了在生产过程的末端采取治理污染的方法,并且开始注意环境问题,结果造成治理技术的难度加剧,治理的成本耗费较

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无法达到预期效果。这种“先污染、后治理”的模式虽然被世界上发展循环经济的大部分国家采用,但其存在很多弊端。

(二)废物回收利用型

这种模式不但重视垃圾的“资源化”和“再利用”,更强调生产过程和消费领域的废物回收和再利用,以“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为内容的循环经济模式。在这方面,德国建立了可持续生产和消费模式,其循环经济以废弃物循环利用为着手点,通过生产责任者延伸将循环经济向生产领域扩展,然后通过dsd系统向区域推进。

(三)清洁生产主导型

这一模式以实现资源的“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依据,推进清洁生产,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包括我国,已开始关注和推行清洁生产模式,完善全社会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大力采取有效措施,包括资源的整合利用、短缺资源的代用、二次能源的利用、以及节能、降耗、节水,减慢资源的耗竭,减少废物和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促进工业生产和环境的共赢,减少工业活动对人类和环境的潜在威胁。

(四)生态研发设计型

此模式以实现循环型社会为目的,采取资源能源消耗少、经济效益高,社会效益好,“零排放”、“零污染”,绿色消费等方案。在重视末端污染治理、废弃物回收再利用和清洁生产的基础上,更着重

通过生态化的研发和设计将循环经济的思想、原则、制度及技术贯穿于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以及社会各个领域。

参考文献

崔军.循环经济理论指导下的现代农业规划理论探讨与案例分析[j]. 农业工程学报,2011(11).

[2]刘静华,贾仁安,袁新发,等.反馈系统发展对策生成的顶点赋权反馈图法——以鄱阳湖区德邦生态能源经济反馈系统发展为例[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1(03).

[3]雍兰利,吴满财.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的柔性集成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02).

基金项目:本文受到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项目编号:l11cjl037)的资助。

(编辑:陈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