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性实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鸡蛋壳中钙含量的测定
1.实验原理(酸碱滴定法)
蛋壳中的碳酸盐能与HCl 发生反应:
CaCO 3+2HCl=CaCl 2+CO 2十H 2O
过量的酸可用标准NaOH 回滴,根据实际与CaCO 3反应标准HCl 体积求得蛋
壳中CaO 含量,以CaO 质量分数表示。
按下式计算 (质量分数)。
H C l H C l N a O H N a O H C a O 56.082000100%
c V c V G ω⨯=⨯样品(-)
5.4误差分析
由于盐酸不仅能与蛋壳中的Ca 反应,还能与Mg 反应,所以以CaO 的质量分数
来表征蛋壳中的钙的含量,其实是氧化钙与氧化镁的总含量,有一定的误差。
1分析天平仪器老化,灵敏度不高;
2用滴定时,滴定前无气泡,滴定后存在小气泡导致所测浓度偏大;使得HCl ,
NaOH 浓度标定不准确;
3用移液管移取盐酸时存在误差;
4滴定终点颜色没控制好导致结果不准确;
5滴定完毕,滴定管的读数误差。
6用盐酸加热溶解鸡蛋壳时,盐酸部分挥发,用氢氧化钠回滴时,所用体积减小,
使测得的氧化钙含量偏高。
实验原理( 高锰酸钾法)
鸡蛋壳的主要成分为CaCO3,其次为MgCO3、蛋白质、色素以及少量的Fe 、
Al 。
利用蛋壳中的Ca2+与草酸盐形成难溶的草酸盐沉淀,将沉淀经过滤洗涤分
离后溶解,用高锰酸钾法测定224C O -含量,换算出CaO 的含量,反应如下:
222424Ca C O CaC O +-+==↓ 24244224CaC O H SO CaSO H C O +==+
22244225H C O 2MnO 6H 2Mn +10CO 8H O -++++→↑+
某些金属离子(Ba 2+,Sr 2+,Mg 2+,Pb 2+,Cd 2+
等)与224C O -能形成沉淀对测定Ca 2+有干扰。
1.用高锰酸钾滴定草酸根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答: 应该在酸性条件下滴定,还有加入适量硫酸锰混合液。
2 .用(NH 4)2C 2O 4沉淀Ca 2+,为什么要先在酸性溶液中加入沉淀剂,然后在
70~80℃时滴加氨水至甲基橙变黄,使Ca 2C 2O 4沉淀?
答:因为蛋壳中的主要成分为CaCO3,其次为MgCO3,蛋白质、色素以及少量的
Fe 、Al.因此,在酸性溶液中可以确保蛋壳完全溶解,即Ca2+完全存在于溶液中。
现在酸性溶液中加入沉淀剂草酸铵,然后在70-80℃时滴加氨水至甲基橙变黄,
中和溶液中过量的酸,形成草酸钙沉淀,避免其他离子的干扰,减小实验误差。
3.为什么沉淀要洗至无Cl -为止?
答:若溶液中有Cl-离子的存在,当用KMn04酸性的草酸钙溶液时,由于酸性
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会将Cl-离子氧化为Cl2,消耗KMn04,从而使KMn04
用量增加,造成实验误差。
EDTA 法
苋菜中草酸的提取及含量测定
实验原理
草酸是一种二元羧酸,是植物体内普遍存在的一种组分,在菠菜、苋菜、生菜等许多蔬菜作物体内都有较高的含量。
从环境毒理学和食品营养学角度看,草酸在蔬菜作物可食部位的大量累积会影响到人类的身体健康。
本实验采用灵敏度较高的比色法测苋菜中草酸含量。
采用722型分光光度计法测定,Fe3 +在pH 值1.8 ~2.5 的KCl- HCl 缓冲液中与磺基水杨酸( SSAL) 和草酸均生成络合物,Fe3 + 和草酸的络合物能使Fe3+与磺基水杨酸的紫色络合物颜色变浅,测定Fe3+的磺基水杨酸络合物的吸光度,随着草酸量的增加而降低,据此可计算出样品中草酸根的含量。
注意事项
1.比色实验的选择:在显色30min后进行比较合适。
2.在比色测定时,都是要以蒸馏水为参比溶液注意不能用1号溶液作为参比。
3.加液时要按顺序加入,分光光度计使用之前要预热。
4.用标准曲线法测草酸含量时注意草酸的浓度要在限行范围内。
5.要使吸光度控制在0.077~0.249,这样才能提高准确度。
6.为了使草酸提取完全,应将苋菜的浆液在70—80℃下水浴加热。
思考题
1. 制草酸待测液时,加入HCl 溶液的目的是什么?
加入盐酸是为了将草酸盐转化为草酸使测量结果更加的准确。
2.为什么要显色30min后才能进行测定?使反应更充分
3.在生活中如何减少蔬菜作物中草酸的含量?
答:只要把菠菜放入开水中煮3分钟,约有80%的草酸溶解在水里,这时捞出菠菜再做菜吃,既可以除去涩味,又能大大减少草酸对人体的危害,菠菜的营养成分损失也不会太大。
4.给实验带来误差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实验十己二酸的制备
环己醇氧化制备己二酸
实验原理
【操作要点】
1.KMnO4要研细,以利于KMnO4充分反应。
2.环己醇要逐滴加入。
滴加速度不可太快。
否则,因反应强烈放热,使温度急剧升高而难以控制。
3.严格控制反应温度,稳定在43~49℃之间。
4.反应终点的判断:(1)反应温度降至43℃以下。
(2)用玻璃棒蘸一滴混合物点在平铺的滤纸上,若无紫色存在表明已没有KMnO4。
5.用热水洗涤MnO2滤饼时,每次加水量约5~10 ml,不可太多。
6.用浓盐酸酸化时,要慢慢滴加,酸化至pH=1~3。
7.浓缩蒸发时,加热不要过猛,以防液体外溅。
浓缩至10 ml左右后停止加热,让其自然冷却、结晶。
【注意事项】
1、温度必须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防止氧化反应过于剧烈;
2、无水氯化铝的称量最好在带塞的锥形瓶中进行,操作要迅速,反应要尽量搅拌,使沉在瓶底的氯化铝搅拌起来,与乙酐充分接触,而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3、酸化过程要充分,使己二酸完全析出。
4、不可用过量的碎冰,因苯乙酮有一定溶解度,用量过多会损失产品;
5、由于最后产品不多,所以可以采用小的蒸馏瓶蒸馏,先用水浴热水蒸出乙醚,再改用加热套蒸苯,最后蒸产品,都应换瓶;
6、滴加乙酐一定要注意,不要过快,由于此反应是放热反应,过快会造成反应物冲出会爆炸等危险,如果反应过急,可停止加料,并用冰水浴冷却,使反应平稳后再滴加;
7.在二氧化锰残渣中含有己二酸钾盐故用碳酸钠溶液把它洗下来。
1制备羧酸采取的都是比较强烈的氧化条件,一般都是放热反应,应严格控制反应温度,否则不但倒影响产率,有时还会发生爆炸事故;
2.环己醇常温下为粘稠液体,可加入适量水搅拌,便于用滴管滴加。
思考题
5、加料时,量过环己醇的量筒能否直接用来量取50%硝酸?
答:量过环己醇的量筒不可直接用来量取50%的硝酸。
因为50%硝酸与残留的环己醇会剧烈反应,同时放出大量的热,这样一来,量取50%硝酸的量不准,而且容易发生意外事故。
6、量过环己醇的量筒为何要加少量温水洗涤?且要将此洗液倒入加料用的滴液漏斗中?
答:实验所用的环己醇的凝固点是21—24℃,因此在室温时是粘稠状的液体,极易残留在量筒里,所以要用温水洗涤量筒,并将其倒入滴液漏斗中,以免造成损失。
另外,环己醇中加少量的水还可以防止滴液漏斗加料时堵塞漏斗的小孔,便于环己醇放尽。
7、用环己醇氧化制备己二酸时,为什么要在回流冷凝管的上端接气体吸收装置?吸收此尾气是用水还是用碱液好?
答:由于环己醇被氧化成己二酸的同时会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遇到氧后就转变成有毒的二氧化氮。
故应接上气体吸收装置,除去此尾气避免造成污染和中毒。
由于酸性的NO2在水中溶解度不大,因此用碱液吸收更好。
8、为什么有些实验在加入最后一个物料之前,都要先加热前面的物料(如己二酸制备实验中就得先预热到50—60℃)?
答:不论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都需要活化能。
对活化能较高的一些反应(室温时仍达不到其活化能的),都需通过外部加热供给能量,使其达到所需要的活化能。
9、制备己二酸实验的操作关键是什么?说明其原因?
答:控制环己醇的滴加速度是制备己二酸实验的关键。
因为此反应是一个强放热的反应,所以必须等先加入反应瓶中的少量环己醇作用完全后才能继续滴加。
若滴加太快,反应过于剧烈,无法控制,会使反应液冲出烧瓶造成事故。
滴加太慢,反应进行的缓慢,需要的时间太长。
所以操作时应控制滴加环己醇的速度,维持反应液处于微沸状态。
10、制备己二酸时,你如何控制反应温度?
答:在未加入最后一个物料环己醇之前,先预热反应瓶中的稀硝酸接近沸腾。
在振摇下,慢慢滴加5—6滴环己醇,反应发生同时放出热量。
这时应控制滴加环己醇的速度,维持反应液呈微沸状态,直至滴加完所有的环己醇。
若反应液出现暴沸时,应及时用冷水浴冷却至微沸状态。
注意不能冷却太久,否则,又得重新加热,才能继续发生反应。
11、用硝酸法制备己二酸时,为什么要用50%的硝酸而不用71%的浓硝酸?
答:若用71%的浓硝酸氧化环己醇,反应太剧烈,不易控制。
同时浓硝酸与空气接触,产生大量有刺激性的酸雾,影响操作,故采用50%的硝酸为好。
12、反应完毕后,为什么要趁热倒出反应液、抽滤后得到的滤饼为何要用冰水洗涤?
答:反应刚结束的时候,反应液容易倒出,若任其冷却至室温的话,己二酸就结晶析出,不容易倒出造成产品的损失。
己二酸在冰水中的溶解度比室温时在水中的溶解度要小得多。
为了洗涤己二酸晶体,又减少损失,所以实验中用冰水洗涤滤饼。
13、制备已二酸时,为什么必须严格控制滴加环已醇的速度和反应的温度?
答:该反应为强放热反应,若环已醇的滴加速度太快,反应温度上升太高,易使反应失控;若环已醇的滴加速度过慢,反应温度太低,则反应速度太慢,致使未作用的环已醇积聚起来。
14、用KMnO4法制备已二酸,怎样判断反应是否完全?若KMnO4过量将如何处理?
答:用玻璃棒蘸取少许反应液,在滤纸上点一下,如果高锰酸钾的紫色完全消失,说明反应已经完全。
若KmnO4过量,可用少量NaHSO3还原。
15、在实验过程中为什么必须控制反应温度和环己醇的滴加速度?
答案:因为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控制好反应温度和环己醇的滴加速度,其目的均在于反应能在一个较为理想的条件下进行,若反应温度太高,产物中可能会有其他副产物生成(碳键断裂,形成羧酸)温度太低,又阻碍了反应的进行。
16.为什么有些实验在加入最后一个反应物前要预热,而开始滴加时却又不能滴加的太快?反应开始反而可以适当的加快加料速度,原因何在?
答案:预热是为了提供一个适宜的反应条件;
反应开始时速度较慢,若滴加速度过快,会使环己醇积聚,反应进行过程中又释放出大量的热量,不利于得到单一产物;反应开始后,反应速度较快,可以适当的加快滴加的速度,此时环己醇能及时的反应。
3,5-二硝基苯甲酸乙酯的制备
二、实验原理
3,5-二硝基苯甲酸[1]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从乙醇析出的3,5-二硝基苯甲酸为淡黄色单斜棱柱状晶体, 熔点205~207℃,几乎不溶于水,微溶于热水(1kg溶于53g沸水),极易溶于乙醇和冰乙酸,部分溶于乙醚、二硫化碳和苯,易升华。
稳定,有强酸性,腐蚀性等。
高度易燃,要注意远离火源。
3,5-二硝基苯甲酸与乙醇在酸性环境下加热发生酯化反应生成3,5-二硝基苯甲酸乙酯。
也可以使用盐酸,对甲基苯磺酸或氯化亚砜做催化剂来完成酯化。
O2N
NO2
O
O
OH
H2SO4O2N
NO2
O
O
H2O
100o C
三、实验步骤
称取4.5g的3,5-二硝基苯甲酸于干燥的100ml的圆底烧瓶内,加入4.0ml乙醇,再加入几滴浓硫酸,放入几粒沸石,加热至沸,反应回流一小时左右后,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撤去装置。
将馏出物导入冰水中冷却,用碳酸钠溶液调节pH,最后干燥,烘干算产率。
四、思考题
1.加入浓硫酸的作用是什么?
答:催化剂和脱水剂可使反应向生成物的方向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