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期末专题复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化学
期末专题复习材料
专题一重点实验
一、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用加热铜粉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如右图所示:
1.该实验设计的原理:在加热条件下,利用消耗密闭容器中
的,使密闭容器中的减少,_ 减小,
等停止加热后,待玻璃管_____ 至室温,将气球内的全部
挤入硬质玻璃管。根据反应前后记录的注射器及硬质玻璃管的体积,进而计算
氧气的含量。
2.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玻璃管内的铜粉,气球。
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误差分析:实验后若结果偏小,可能的原因有
①、②、
③、④等
5.实验时选择的药品的应具备以下条件:(1)(如镁条不行);
(2)(如硫粉、木炭等不行)。
6.结论:(1)空气中氧气约占_______ 。
(2)管内剩余4/5体积的气体主要是,其物理性质
有;化学性质有。
7.拓展:实验室通常采用以下两种方法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1)利用进入容器中水的体积。
甲乙丙丁
(2)利用带刻度的仪器测量密闭容器内减少的气体体积。
戊己庚
巩固练习
1.下图所示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及药品.为获得较为准确的实验数据,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燃烧匙中的红磷足量
C.点燃红磷后缓慢将燃烧匙插入瓶中,塞紧瓶塞
D.红磷熄灭,广口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2. 下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锥形瓶内空气体积为100mL,注射器中水的体积为25mL,该装置气密性良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磷燃烧时产生白色烟雾
B.实验过程中气球始终变瘪
C.燃烧结束后立即打开弹簧夹
D.实验结束后,注射器中还剩约5mL水
3.实验探究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形式,请参与“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的探究活动并回答问题:
(1)A装置是人教版教材设计的“测量空气里氧气的含量”的实验装置,教材实验所需试剂是水和____________ (填物质名称),实验前向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后将水面上方空间准确分为五等分,该操作中一定要使用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 ;
(2)小华用A装置测定的氧气含量偏低,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任答一点);(3)B装置也可用于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实验原理用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 ;
(4)使用B装置进行实验时需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束后移开酒精灯,恢复到室温后读数即可计算出氧气含量,B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 (任写一点)。
4.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华同学打算设计如下方案:
选用实际容积为40 mL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将过量的白磷放
入试管,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口,通过导管与实际容积为60 mL
且润滑性很好的针筒注射器组成如图的实验装置。
假设此实验能按照小华的设想正常进行,且白磷所占体积与导管内的气体体积忽略不计,请回答
下列问题:
(1)实验前,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的活塞前沿从20 mL刻度处推至15mL刻度处,然后松手,若活塞仍能返回至20mL刻度处,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先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燃烧结束,等到试管冷却后再松开弹簧夹。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不使用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充分反应直至燃烧结束,试管冷却。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按小华的设想进行实验,实际可能遇到诸多问题而发生危险,造成实验失败。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1.内容: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适用范围:所有的。
3.微观解释:在化学变化中,构成物质的重新组合成。在化学反应前后,没有改变,没有增减,也没有改变,因此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4. 友情提示:在探究质量守恒定律时,的反应,一定要在
中进行实验,否则会引起实验误差。
巩固练习:
1.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对化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⑴通过称量下列各组试剂在密闭容器内混合前后的总质量,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填标号)。
A.蔗糖和水
B.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
C.石灰石和稀盐酸
⑵在氧气中点燃红磷的实验过程,固体变化如右图所示。
①从燃烧条件分析,固体质量在t1前没有发生变化的原因
是。
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③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g。
2.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查阅化学史料时发现:早在300多年前,英国化学家玻义尔在一个敞口的容器中能够加热一种金属,结果发现反应后质量增加了,由此得出反应前后质量不守恒.之后,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在密封玻璃瓶中燃烧金属,发现反应后质量不变,由此得出反应前后质量守恒.这两位科学家的实验相似,为何结论不同?该学习小组沿着科学家的足迹进行实验探究,请你完成以下相关内容:
(1)交流讨论:两位科学家得出不同的结论究竟与哪些实验因素有关呢?
(2)提出假设:若用同种金属、同一容器都进行实验,两位科学家得出不同的结论主要是由于
的缘故.
(3)实验验证:
已知: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固体
(4)得出结论:假设成立.
(5)依据以上实验事实:解释两位科学家的实验结论:
。
(6)拓展与提高:小组内的同学又做了如下两个小实验.
①测定蜡烛燃烧前后的质量:实验前小组内同学推测蜡烛燃烧后质量会变轻,实验结果与推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