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长安大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3 避开抗震危险地段
抗震的危险地段与不利地段的主要差异体现在 危险地段在地震时场地、地基的稳定性可能遭到破 坏,建造在这类地段上的建筑物破坏是不易用工程 措施加以解决的,或者所花代价极为昂贵。我国规 范规定的发震断裂最小避让距离如表2-3.
2.3 建筑体型选择
建筑物的平、立面布置基本原则是:平面 形状规则、对称,竖向质量、刚度连续、均匀, 避免楼板错层。这里的“规则”,包含了对建 筑的平、立面外形尺寸,抗侧力构件布置、质 量分布,直至承载力分布等诸多要求。
应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地震作用传递途径;
宜有多道抗震设防;
应有必要的承载力、良好的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
宜有合理的刚度和承载力分布。
(5) 结构构件
延性与整体性。
(6) 非结构构件 与主体结构有可靠的连接与锚固。
(7) 材料和施工质量
(8) 隔震与消能
2.2 建筑场地选择
大量震害表明,建筑场地的地质状况、地形地貌对 建筑物震害有很大影响。
不规则平面示例
2.3.2 建筑竖向规则性
地震区的建筑,立面和竖向剖面同样要求规则, 立面外形最好采用矩形、梯形等均匀变化的几何 形状,尽量避免出现过大的内收或外挑。建筑物 的几何尺寸和侧向刚度等沿竖向变化均匀。
建筑物局部突出震害
建筑物底部刚度突变破坏
建筑物竖向不规则类型
不规则立面示例
地震波对建筑物的间隔破坏
断层处的建筑物破坏
选择建筑场地,应根据工程需要,掌握地震活动情况、 工程地质和地震地质的有关资料 ,场地划分见下表2-1。
地段类别 地质、地形、地貌
有利地段 一般地段
稳定基岩,坚硬土、开阔、平坦、密实、均匀的中 硬土等
不属于有利、不利和危险的地段
不利地段 危险地段
软弱土,液化土,条状突出的山嘴,高耸孤立的山 丘,陡坡,陡坎,河岸和边坡的边缘,平面分布上 成因、岩性、状态明显不均匀的土层(如故河道、 疏松的断层破碎带、暗埋的塘浜沟谷和半填半挖地 基),高含水量的可塑黄土,地表存在结构性裂缝 等
2.3.1 建筑平面规则性 地震区的建筑,平面形状以正方形、矩形、圆形 为好,正多边形、椭圆形也是较好的平面形状。 满足表2-4规定的建筑物,可以认为是平面规则的 建筑;而表2-4以外的建筑,可认为是平面不规则 的建筑。
扭转不规则
当δ2>1.2[(δ1+δ2)/2],则 属扭转不规则,但应使 δ2≤1.5[(δ1+δ2)/2]。
★ 结构抗震设计的三个层次:
1. 概念设计:在总体上把握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
2. 抗震计算:为抗震设计提供定量手段;
3. 构造措施:保证抗震计算结果的有效性。
★ 概念设计把握的基本原则: (1) 建筑场地
(2) 地基和基础
(3) 建筑物的平面和立面布置
宜规则、对称,质量和刚度变化均匀。
(4) 抗震结构体系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建筑工程学院
第二章 建筑抗来自百度文库 概念设计总则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建筑抗震概念设计的意义 2.掌握场地选择、建筑平立面的确定、结构及体
系、抗震性能化设计等概念设计的基本原则
2.1 建筑抗震概念设计的意义
建筑抗震概念设计(Seismic Concept Design of Buildings)是指根据地震灾害和工程经验等形成的基 本设计原则和设计思想,进行建筑和结构总体布置并确 定细部构造的过程,它是人们对地震灾害的经验总结, 为抗震设计的完成提供正确的概念和思路。
ξ ——附加调整系数
2.2.2 工程地质和水文条件的影响
工程地质和水文条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场地土坚硬 程度、覆盖层厚度(土层的性质、厚度)、场地自振 周期和粉、砂土的液化、地下水的影响等方面。
场地覆盖层厚度一般情况下是指:地面至剪切波速大于 500m·s-1且其下卧各岩土的剪切波速均不小于500m·s-1 的土层顶面的距离。 国内外多次大地震的经验表明:柔性建筑,厚土层上的 震害重,薄土层上的震害轻。 场地土是指:场地范围内的地基土。 震害调查结果表明:场地土刚性(坚硬程度)大小不同, 使其上建筑的震害程度出现很大差异。 一般来说,地基土刚性大,房屋破坏轻,反之,破坏重。 从地震记录也可以看出,不同刚性的场地土的地震动强 度,差异也很大。
★ 1994年云南昭通地震,芦家 湾山梁长150m,顶部宽15m。 一端高60m,一端高50m,中 间呈鞍较高端部的最大加速 度0.632g, (9度)鞍部为 0.257g (7度) ,较低端部 为0.431g (8度) 。
高突地形地震反应的总体趋势:
1.高突地形距离基准面的高度愈大,高处的反应愈大; 2.离陡坎和边坡顶部边缘的距离大,反应相对减小; 3.在同样地形条件下,土质结构的反应比岩质结构大; 4.高突地形顶面愈开阔,远离边缘的中心部位的反应明显
地震时可能发生滑坡、崩塌、地陷、地裂、泥石流 等及发震断裂带上可能发生地表位错的部位
2.2.1 地形的影响
震害表明:局部孤突地形对地震有放大作用,震害加重。
★ 1920年宁夏海原地震位于渭河河谷的姚庄烈度为7度,相 距2km的牛家庄,坐落在100m的黄土山嘴上,烈度9度。 ★ 1975年辽宁海城地震中,高差58m的两个测点,地面加速 度相差1.84倍。
减小; 5.边坡愈陡,其顶部的放大效应相应加大。
对条状突出的山嘴、高耸孤立的山丘、非岩石的陡 坡、河岸和边坡边缘等不利地段,对设计地震动参数产 生放大作用。
局部突出地形顶部的地震影响系数的放大系数:
λ = 1 + ξα
λ ——局部突出地形顶部的地震影响系数的放大系数 α ——局部突出地形地震动参数的增大幅度,见表2-2
地震动的卓越周期:又称地震动主导周期,它相当于 根据地震时某一地区地面运动记录计算出来的反应谱的主 峰位置所对应的周期。
场地卓越周期或固有周期是场地的重要地震动参数之 一,它的长短随场地土类型、地质构造、震级、震源深度、 震中距大小等多种因素而变化。
场地土液化:饱和松散的粉土和砂土,在强烈地震作 用下,土颗粒有挤密的趋势,孔隙水压力急剧上升,土颗 粒处于悬浮状态,使得地基土发生液化,丧失抗剪承载力, 并出现喷水冒砂现象。(日本1964年地震、土耳其1999年 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