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与发展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对社会福利提供给的多元性认识不足,特别是没有充分考虑通过 家庭和市场分配的福利,而这两方面一般来说是市民满足个人 基本需要的主要收入来源,因而导致了国家提供的福利项目的 急剧膨胀,带来了政府财政危机(参见表1.2)
2.把政策重点放在国家如何提供福利及提供什么福利上,对社会问 题产生的根源分析不够,因而导致了很多福利项目或者治标不 治本,或者既没有解决旧问题,反而增添了新问题
社会保障概论
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社会保障概论
社会保障产生的经济社会背景 社会保障理论基础 社会保障的历史 社会保障改革 社会保障产生的组织基础与技术基础 社会保障的特征 社会保障的模式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
一
社会保障产生的社会经济背景
社会保障为市场经济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 市场经济是生产社会化的大规模经济。 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 市场经济发展的周期性 任何社会中存在的先天病、残障或各种原因导致 的无依无靠者需要社会救助。
标志:1935-1947
社会保障制度的繁荣
标志:1948到1979
社会保障制度的调整
标志: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80末90初 2008年
席卷全球的社会保障改革
1.经济发展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 2.社会人口结构变化对社会保障制度影响 3.社会保障制度自身存在的问题
改革前社会保障制度的弊端
社会保障制度的理论依据4
贝弗里奇的福利国家思想
•代表人物:贝弗里奇
•一是把建设福利国家作为执政目标, 认为福利国家是工业文明和政治 民主发展的必然产物, 能够在非暴力革命的民主环境下消除贫困, 改善 国民福利; 二是提倡劳资合作, 通过税收和转移支付对国民收入进行再 分配, 以实现社会公平; 三是主张实行全面的社会保障计划, 由国家提供 普遍的高水平的社会福利。这些主张比较系统地论社会保障制度的理 论基石体现在著名的“贝弗里奇计划”中 •主要主张:建立社会保险—满足居民的进步需求;社会救济—满足居 民的特殊需求;自愿保险—满足较高收入居民的需求。并提出六条原 则:基本生活资料补贴标准一致原则;保险费标准一致原则;补助必 须充分原则;全面和普遍性原则;管理责任统一原则;区别对待原则。
保障公民生存的义务,救济不是消极的行动,而是一项 积极的福利措施,由专门训练的社会工作人员从事此类 工作。
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2
社会保障制度的诞生
标志: 1883年德国《疾病社会保险法》的颁布, 1884《工伤事 故保险法》,1889《老年和残障社会保险法》 19世纪70年代
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3.具有浓厚的主观判断色彩或非理论倾向,缺乏一套以严密的实证 分析为基础的理论来支撑,尤其是假设社会政策与国家本身的 价值中立以及政府的绝对理性,忽视了政府缺陷以及政府寻租 行为等问题,带来了管理效率低下等问题。
表1.2 部分国家社会福利支出比重及其增长率
社会福利支出占 国内生产总值的 比重(%)
福利经济学:
•旧福利经济学代表人物:庇古 主要主张:一个人收入越多,货币收入的边际收入效用 越小,反之收入越少,货币收入的边际效应越大。因此 主张把富人收入的一部分转移给穷人。
社会保障制度的理论依据3
福利经济学:
•代表人物:英国的卡尔多、希克斯和美国的勒那、萨缪尔森等。
新福利经济学的主要理论包括效用序数论、最优条件论、补偿原 则论、社会福利函数论等
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15世纪末—19世纪80年代)
1601年英国《济贫法》的颁布:
建立地方行政和征税机构;为有劳动能力的人提供劳动 场所;资助老人,盲人等丧失劳动能力的人,为其建立 收容场所;组织穷人学艺;提倡子女和父母的社会责任; 从富裕地区征税补贴贫困地区。
1834年新《济贫法》:
社会保障对于市场经济发展有调节作用
内在稳定器、相机抉择、公平和效率
二
社会保障的理论依据
社会保障制度的思想理论依据
德国新历史学派(讲坛社会主义)(neo-German Historical School)
•代表人物:施穆勒、布伦坦诺 •主要主张:国家的职能不仅在于安定社会秩序和发展军事力
量,还在于直接控制经济生活,即经济管理的职 能。 国家应该承担“文化和福利的目的”,主张国家通过一些公共事 业改善国民的生活,比如: 实现社会保险、发展公共教育、改善 卫生、实行遗产税等。
瑞典
33.5
丹麦
29.0
挪威
27.1
英国
24.9
德国
31.5
美国
21
日本
17.5
社会福利支出的年增长率 (%)
1960-1975 8.4
源自文库
三
社会保障的产生、发展
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15世纪末—19世纪80年代)
社会成员的互助行为:遣人掌邦之委积,以待施惠; 乡里之委积,以待艰厄;县都之委积,以待凶荒。——周 礼. 大司徒
慈善事业:与宗教联系 社会救济:1601年英国《济贫法》的颁布
1834年新《济贫法》
社会保障制度的理论依据5
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
•代表人物:凯恩斯 •主要主张:造成失业和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有效需 求不足,因此,解决失业、危机问题的根本途径是扩大 需求,政府可以通过扩大公共福利开支;实行税收政策, 进行收入再分配等。
社会保障制度的理论依据7
自由学派 有限理性假说
第三条道路观念 瑞典学派 社会市场经济
社会保障制度的理论依据2
费边主义:
•代表人物:肖伯纳、韦伯夫妇 •主要主张:社会中的贫富收入不宜过分悬殊,贫困不仅 是个人事,更是社会的事,因为社会这个有机体的一部 份遭到削弱,势必损害整个有机体的效率,摆脱贫困过 上具有人的尊严的生活是每个人的权利,必须保证每个 人的最低生活标准。
社会保障制度的理论依据3
主要主张:补偿原则, 在现实生活中, 政府的任何政策都会引起市
场价格变化, 使得一方得利, 另一方受损, 不符合社会福利最优化目 标, 应当通过转移支付, 从受益者那里拿走一部分收入, 给予受损者 补偿。如果一些社会成员经济状况的改善不会同时造成其他社会 成员状况的恶化, 或者补偿了其他成员状况的恶化, 就意味着社会 福利的增加。
2.把政策重点放在国家如何提供福利及提供什么福利上,对社会问 题产生的根源分析不够,因而导致了很多福利项目或者治标不 治本,或者既没有解决旧问题,反而增添了新问题
社会保障概论
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社会保障概论
社会保障产生的经济社会背景 社会保障理论基础 社会保障的历史 社会保障改革 社会保障产生的组织基础与技术基础 社会保障的特征 社会保障的模式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
一
社会保障产生的社会经济背景
社会保障为市场经济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 市场经济是生产社会化的大规模经济。 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 市场经济发展的周期性 任何社会中存在的先天病、残障或各种原因导致 的无依无靠者需要社会救助。
标志:1935-1947
社会保障制度的繁荣
标志:1948到1979
社会保障制度的调整
标志: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80末90初 2008年
席卷全球的社会保障改革
1.经济发展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 2.社会人口结构变化对社会保障制度影响 3.社会保障制度自身存在的问题
改革前社会保障制度的弊端
社会保障制度的理论依据4
贝弗里奇的福利国家思想
•代表人物:贝弗里奇
•一是把建设福利国家作为执政目标, 认为福利国家是工业文明和政治 民主发展的必然产物, 能够在非暴力革命的民主环境下消除贫困, 改善 国民福利; 二是提倡劳资合作, 通过税收和转移支付对国民收入进行再 分配, 以实现社会公平; 三是主张实行全面的社会保障计划, 由国家提供 普遍的高水平的社会福利。这些主张比较系统地论社会保障制度的理 论基石体现在著名的“贝弗里奇计划”中 •主要主张:建立社会保险—满足居民的进步需求;社会救济—满足居 民的特殊需求;自愿保险—满足较高收入居民的需求。并提出六条原 则:基本生活资料补贴标准一致原则;保险费标准一致原则;补助必 须充分原则;全面和普遍性原则;管理责任统一原则;区别对待原则。
保障公民生存的义务,救济不是消极的行动,而是一项 积极的福利措施,由专门训练的社会工作人员从事此类 工作。
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2
社会保障制度的诞生
标志: 1883年德国《疾病社会保险法》的颁布, 1884《工伤事 故保险法》,1889《老年和残障社会保险法》 19世纪70年代
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3.具有浓厚的主观判断色彩或非理论倾向,缺乏一套以严密的实证 分析为基础的理论来支撑,尤其是假设社会政策与国家本身的 价值中立以及政府的绝对理性,忽视了政府缺陷以及政府寻租 行为等问题,带来了管理效率低下等问题。
表1.2 部分国家社会福利支出比重及其增长率
社会福利支出占 国内生产总值的 比重(%)
福利经济学:
•旧福利经济学代表人物:庇古 主要主张:一个人收入越多,货币收入的边际收入效用 越小,反之收入越少,货币收入的边际效应越大。因此 主张把富人收入的一部分转移给穷人。
社会保障制度的理论依据3
福利经济学:
•代表人物:英国的卡尔多、希克斯和美国的勒那、萨缪尔森等。
新福利经济学的主要理论包括效用序数论、最优条件论、补偿原 则论、社会福利函数论等
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15世纪末—19世纪80年代)
1601年英国《济贫法》的颁布:
建立地方行政和征税机构;为有劳动能力的人提供劳动 场所;资助老人,盲人等丧失劳动能力的人,为其建立 收容场所;组织穷人学艺;提倡子女和父母的社会责任; 从富裕地区征税补贴贫困地区。
1834年新《济贫法》:
社会保障对于市场经济发展有调节作用
内在稳定器、相机抉择、公平和效率
二
社会保障的理论依据
社会保障制度的思想理论依据
德国新历史学派(讲坛社会主义)(neo-German Historical School)
•代表人物:施穆勒、布伦坦诺 •主要主张:国家的职能不仅在于安定社会秩序和发展军事力
量,还在于直接控制经济生活,即经济管理的职 能。 国家应该承担“文化和福利的目的”,主张国家通过一些公共事 业改善国民的生活,比如: 实现社会保险、发展公共教育、改善 卫生、实行遗产税等。
瑞典
33.5
丹麦
29.0
挪威
27.1
英国
24.9
德国
31.5
美国
21
日本
17.5
社会福利支出的年增长率 (%)
1960-1975 8.4
源自文库
三
社会保障的产生、发展
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15世纪末—19世纪80年代)
社会成员的互助行为:遣人掌邦之委积,以待施惠; 乡里之委积,以待艰厄;县都之委积,以待凶荒。——周 礼. 大司徒
慈善事业:与宗教联系 社会救济:1601年英国《济贫法》的颁布
1834年新《济贫法》
社会保障制度的理论依据5
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
•代表人物:凯恩斯 •主要主张:造成失业和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有效需 求不足,因此,解决失业、危机问题的根本途径是扩大 需求,政府可以通过扩大公共福利开支;实行税收政策, 进行收入再分配等。
社会保障制度的理论依据7
自由学派 有限理性假说
第三条道路观念 瑞典学派 社会市场经济
社会保障制度的理论依据2
费边主义:
•代表人物:肖伯纳、韦伯夫妇 •主要主张:社会中的贫富收入不宜过分悬殊,贫困不仅 是个人事,更是社会的事,因为社会这个有机体的一部 份遭到削弱,势必损害整个有机体的效率,摆脱贫困过 上具有人的尊严的生活是每个人的权利,必须保证每个 人的最低生活标准。
社会保障制度的理论依据3
主要主张:补偿原则, 在现实生活中, 政府的任何政策都会引起市
场价格变化, 使得一方得利, 另一方受损, 不符合社会福利最优化目 标, 应当通过转移支付, 从受益者那里拿走一部分收入, 给予受损者 补偿。如果一些社会成员经济状况的改善不会同时造成其他社会 成员状况的恶化, 或者补偿了其他成员状况的恶化, 就意味着社会 福利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