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课堂导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学语文课堂导入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课开始,教师如果能通过巧妙地导入设计,调动学生积极性,创造出学习、竞赛、思考、优美等各种于课堂教学目标相对应的情境,就为一堂好课奠定了坚实的基调。可以说,好的导入,是打开学生兴趣之门的钥匙。可是万事开头难,以下是我参考众多名师结合个人教学实践后的一点感想。
一、导入的方法
1.问题导入
学生的学习离不开对问题的探索,教师应有目的地在开始教学新知识之前,将问题设置在一定的情境中,通过问题情境,提出有价值、有启发性和针对性的问题。“有价值”指问题是本节课中的重要学习目标,值得探索,并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思维水平;“启发性”指问题能够引导学生进入思考,给学生以启示,引发矛盾、疑惑;“针对性”指问题是针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而设计的,与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具有密切的逻辑联系。只要有问题就是好事,最怕的是学生默默无语。学习源自于疑问。结合课文,在导入中提出疑问,激发悬念,让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心存疑问,在渴望答案的求知情境中学习。我常在课前给学生来一个“小甜点”,给他们一些语文的趣味问题,从而激发他们讨论和思考的兴趣,培养他们动脑的习惯,更为课堂教学创造了探索的气氛。
2.故事导入
孩子爱听故事,各种和课文有关的奇闻逸事往往会使学生兴致勃
勃地进入课文的学习。这其中常见的就是作家的小故事,其影响常不限于课内,有时还会激起学生课外的阅读兴趣,自己去寻找作家的作品来阅读。
3.实验导入
实验最大的好处是直观性,现在理科的教学正在提倡多动手做实验。同样,在语文的教学中,何尝不可以吸取其他科目的经验。特别在八年级的说明文的教学中,有的时候,一个有趣的小实验却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4.诗词导入
中国传统的诗词讲究意境,意境本身就是一种高度浓缩的情境。运用与课文相关的诗词做铺垫,可以创设一种优美的情境,最快地激发学生的心理感受。比如在《春》这一课中,优美的文章需要学生的感情去体验。所以我在课前布置学生去寻找自己喜欢的有关春天的诗。上课时我请学生起来充满感情地朗读这些优美的诗句,学生们进入了春天的情境中。在这种情境中,学生自然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
二、导入的有效性研究
通过导入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既是教学的出发点,又是教学的归宿,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因此,在课堂教学之始,教师应有目的地通过导入明确告诉学生学习目标,使学生清楚在本节课结束时能够做什么。其意义在于:为学生的学习指明方向,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对学习新内容的期待和实现学习目标的欲望,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学生不断朝着目标指引的方向努力,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结束时对照目标检验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及时诊断、评价,改进学习方法,最终达成目标要求。
通过导入为学生提供建构知识结构的框架。建构知识体系是新课程提出的一项重要目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导人为学生提供建构知识结构的框架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首要环节。提供建构知识结构的框架,即在某一范围内提供知识的组织结构,以利于知识间的联系和综合贯通。这可以使学生形成对新知识本质属性的总体印象,进而在大框架下不断细化、充实知识,使学习变得更加容易和有效,而且也为学生提供了固着知识的主干,使学生能够把后面将要学习的新知识有规律地固着在主干上,并根据框架结构来综合贯通有关的知识。
通过导入,创设真实情境促进学生的理解和积极参与知识之间形成联系是建构知识体系的重要途径,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导入帮助学生在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形成联系,使知识被理解并作为一个整体有效地纳入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市通州区石港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