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电取代反应机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H3
甲苯
C2H5
乙苯
CH2 CH2 CH3
正丙苯
H3C C H C H3
异丙苯
返回
二元取代物
C H3 C H3
邻二甲苯 (1,2-二甲苯) (o-二甲苯)
C H3
C H3
间二甲苯 (1,3-二甲苯) (m-二甲苯)
C H3
C H3
对二甲苯 (1,4-二甲苯) (p-二甲苯)
返回
若两个取代基不同时,则以其一为主,并以它 相连的环上碳原子为第1位,在按最小数原则给另
返回
第4章 芳烃
4.1 苯的结构 4.2 单环芳烃命名 4.3 单环芳烃的物理性质 4.4 单环芳烃的化学性质 4.5 亲电取代反应机理及定位规律 4.6 稠环芳烃 4.7 芳烃的来源 4.8 多环芳烃 4.9 非苯芳烃
返回
在有机化学发展的初期,人们把那些从 香树脂、香料油等天然产物中得到的,具有 芳香气味的有机化合物,叫做芳香性化合物。
一个取代基编号。 例如:
C H3
3-乙基甲苯
C 2 H 5 (或3-甲基乙苯)
返回
三元取代物
C H3
C H3
C H3
C H3
C H3
C H3
连三甲苯 (1,2,3-三甲苯)
C H3
H3C
C H3
偏三甲苯
均三甲苯
(1,2,4-三甲苯) (1,3,5-三甲苯)
返回
如果苯环上三个取代基不同时,则以各取 代基的位次编号数值之和最小为原则来命名。
返回
4.1.1 苯的凯库勒式
十九世纪初期发现了苯, C:H=1:1说明它是高度不 饱和烃,但研究发现苯的性质与不饱和链烃完全不同, 1865年,凯库勒提出了苯的环状结构学说,其理论基于 如下实验事实: 1.芳香性化合物,较脂肪族中相应化合物含较多的碳; 2.在芳香族化合物中也存在着为数很多的同系物; 3.最简单的芳香性化合物,至少含有六个碳原子; 4.芳香族化合物的所有衍生物,表现某些同族的特点, 在进行一些较激烈的反应后,主要产物仍至少含有六 个碳; 5.苯只有一种一元取代物和一种邻位二元取代物。
返回
H H
H
H π键 p轨道 H
H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出
苯的π分子轨道能级图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出
4.1.3 苯分子的共振结构
不能用经典结构式圆满表示其离域结 构的分子,它的真实结构可以由多种假设 的结构(其中每一结构各相当于某一价键 结构式)共振(或称叠加)而形成的共振杂化 体来代表。
共振论:鲍林在上世纪30年代提出的一 种分子结构理论
苯的共轭能
ΔH=-120kJ/mol
+3H2
ΔH=-208kJ/mol
共轭能=3×120-208=152kJ/mol
苯的氢化焓比假想的 1,3,5-环己三烯的低 152 kJ·mol-1,称作共振能、共扼能或离域能, 体现了苯的稳定性。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出
4.2 单环芳烃的构造异构与命名
一元取代物
返回
苯的凯库勒式:
单双键迅速 的来回移动
A
A
只有一种一元取代物
分子式 C6H6
A B
A B
只有一种邻位二元取代物 返回
奥古斯特.凯库勒 (1829-1896)
凯库勒提出的的苯的环状结构 学说,在有机化学发展史上起了 卓越的作用。1890年,在纪念苯 的环状结构学说发表25周年时, 伦敦化学会指出:“苯作为一个 封闭链式结构的巧妙概念,对于 化学理论发展的影响,对于研究 这一类及其相似化合物的衍生物 中的异构现象的内在问题所给予 的动力,以及对于象煤焦油染料 这样巨大的工业的前导,都已为 举世公认。”
十九世纪初,人们从煤焦油中分离出了苯、萘、 蒽、甲苯、二甲苯、苯酚等芳香族化合物,并以这些 化合物为原料,进行了有机合成工作,其中硝基苯和 苯胺的合成,奠定了染料合成工业的基础。
工业生产过程一方面积累了大量成功的实践经验 ,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走了不少弯路,迫切需要在 此基础上,提出一个比较符合客观实际的理论。
这类化合物在结构上的共同特点是都含 有苯环结构。
现在我们所说的芳香族化合物,是指具 有苯环结构的苯和苯的衍生物。
返回
芳烃的分类
返回
4.1 苯的结构
十八世纪末冶金工业及煤气工业的发展,在生产 焦炭和煤气的同时,产生了大量的副产物煤焦油,污 染环境,造成公害。煤焦油的利用成为当时生产中的 一个主要问题。
返回
苯的共振结构式
共振论认为苯的结构是两个或多个经典结构的 共振杂化体:
+ +
-
共振结构式
共振杂化体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出
共振结构式
各共振结构式中原子核的相互位置必须是相同 的。 共振结构参与杂化的比重是不同的。能量愈低 愈稳定的共振结构在共振杂化体中占较大的分量, 它们是主要的参与结构。 如果在共振结构式中,具有结构上相似和能量 上相同的两个或几个参与结构式,则不仅这些相 同的参与结构式都是主要的参与结构式,而且由 此共振而形成的共振杂化体也特别稳定。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出
凯库勒苯的结构学说的局限性 ➢凯库勒式不能解释苯为什么具有特殊稳 定性; ➢不能解释苯为什么表现出难加成、易取 代的化学特性; ➢不能解释苯的几何结构
返回
4.1.2 苯分子的离域结构
碳原子都是sp2杂化 六个碳原子和六个氢 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六个碳原子组成一个 正六边形 碳碳键长完全相等 (0.140nm) 所有键角都是120º
返回
共振结构能量的比较
各参与结构式中,共价键越多则能量越低。 各参与结构式中,相邻原子成键的和不相邻原 子间成键的能量相比较,前者能量要低些。 共振结构式中,第二周期的C、N、O等元素 的外层如具有八隅体电子构型的要求时,则能量 低。 相邻两原子带有相同电荷的共振结构式,其能 量高。
返回
+H2
例如:
CH2 CH3
1
6百度文库
2
C H3
5
3
4
2-甲基-1-乙基-4-异丙基苯
C H ( C H 3)2
返回
复杂基团或不饱基团取代时,则把侧链当 作母体,苯环当作取代基来命名。
CH3 H3C CH2 CH CH CH3
C H C H2
有机化学
第4章 芳烃 Aromatic
Hydrocarbons
返回
基本内容和重点要求
苯和萘的结构、化学性质; 芳环中亲电取代反应的基本类型及反应机理; 芳环亲电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律及应用; 非苯芳烃及休克尔(Hückel)规则
重点要求掌握芳烃的化学性质,尤其是亲 电取代反应、定位规则及其在有机合成上的应 用。
甲苯
C2H5
乙苯
CH2 CH2 CH3
正丙苯
H3C C H C H3
异丙苯
返回
二元取代物
C H3 C H3
邻二甲苯 (1,2-二甲苯) (o-二甲苯)
C H3
C H3
间二甲苯 (1,3-二甲苯) (m-二甲苯)
C H3
C H3
对二甲苯 (1,4-二甲苯) (p-二甲苯)
返回
若两个取代基不同时,则以其一为主,并以它 相连的环上碳原子为第1位,在按最小数原则给另
返回
第4章 芳烃
4.1 苯的结构 4.2 单环芳烃命名 4.3 单环芳烃的物理性质 4.4 单环芳烃的化学性质 4.5 亲电取代反应机理及定位规律 4.6 稠环芳烃 4.7 芳烃的来源 4.8 多环芳烃 4.9 非苯芳烃
返回
在有机化学发展的初期,人们把那些从 香树脂、香料油等天然产物中得到的,具有 芳香气味的有机化合物,叫做芳香性化合物。
一个取代基编号。 例如:
C H3
3-乙基甲苯
C 2 H 5 (或3-甲基乙苯)
返回
三元取代物
C H3
C H3
C H3
C H3
C H3
C H3
连三甲苯 (1,2,3-三甲苯)
C H3
H3C
C H3
偏三甲苯
均三甲苯
(1,2,4-三甲苯) (1,3,5-三甲苯)
返回
如果苯环上三个取代基不同时,则以各取 代基的位次编号数值之和最小为原则来命名。
返回
4.1.1 苯的凯库勒式
十九世纪初期发现了苯, C:H=1:1说明它是高度不 饱和烃,但研究发现苯的性质与不饱和链烃完全不同, 1865年,凯库勒提出了苯的环状结构学说,其理论基于 如下实验事实: 1.芳香性化合物,较脂肪族中相应化合物含较多的碳; 2.在芳香族化合物中也存在着为数很多的同系物; 3.最简单的芳香性化合物,至少含有六个碳原子; 4.芳香族化合物的所有衍生物,表现某些同族的特点, 在进行一些较激烈的反应后,主要产物仍至少含有六 个碳; 5.苯只有一种一元取代物和一种邻位二元取代物。
返回
H H
H
H π键 p轨道 H
H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出
苯的π分子轨道能级图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出
4.1.3 苯分子的共振结构
不能用经典结构式圆满表示其离域结 构的分子,它的真实结构可以由多种假设 的结构(其中每一结构各相当于某一价键 结构式)共振(或称叠加)而形成的共振杂化 体来代表。
共振论:鲍林在上世纪30年代提出的一 种分子结构理论
苯的共轭能
ΔH=-120kJ/mol
+3H2
ΔH=-208kJ/mol
共轭能=3×120-208=152kJ/mol
苯的氢化焓比假想的 1,3,5-环己三烯的低 152 kJ·mol-1,称作共振能、共扼能或离域能, 体现了苯的稳定性。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出
4.2 单环芳烃的构造异构与命名
一元取代物
返回
苯的凯库勒式:
单双键迅速 的来回移动
A
A
只有一种一元取代物
分子式 C6H6
A B
A B
只有一种邻位二元取代物 返回
奥古斯特.凯库勒 (1829-1896)
凯库勒提出的的苯的环状结构 学说,在有机化学发展史上起了 卓越的作用。1890年,在纪念苯 的环状结构学说发表25周年时, 伦敦化学会指出:“苯作为一个 封闭链式结构的巧妙概念,对于 化学理论发展的影响,对于研究 这一类及其相似化合物的衍生物 中的异构现象的内在问题所给予 的动力,以及对于象煤焦油染料 这样巨大的工业的前导,都已为 举世公认。”
十九世纪初,人们从煤焦油中分离出了苯、萘、 蒽、甲苯、二甲苯、苯酚等芳香族化合物,并以这些 化合物为原料,进行了有机合成工作,其中硝基苯和 苯胺的合成,奠定了染料合成工业的基础。
工业生产过程一方面积累了大量成功的实践经验 ,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走了不少弯路,迫切需要在 此基础上,提出一个比较符合客观实际的理论。
这类化合物在结构上的共同特点是都含 有苯环结构。
现在我们所说的芳香族化合物,是指具 有苯环结构的苯和苯的衍生物。
返回
芳烃的分类
返回
4.1 苯的结构
十八世纪末冶金工业及煤气工业的发展,在生产 焦炭和煤气的同时,产生了大量的副产物煤焦油,污 染环境,造成公害。煤焦油的利用成为当时生产中的 一个主要问题。
返回
苯的共振结构式
共振论认为苯的结构是两个或多个经典结构的 共振杂化体:
+ +
-
共振结构式
共振杂化体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出
共振结构式
各共振结构式中原子核的相互位置必须是相同 的。 共振结构参与杂化的比重是不同的。能量愈低 愈稳定的共振结构在共振杂化体中占较大的分量, 它们是主要的参与结构。 如果在共振结构式中,具有结构上相似和能量 上相同的两个或几个参与结构式,则不仅这些相 同的参与结构式都是主要的参与结构式,而且由 此共振而形成的共振杂化体也特别稳定。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出
凯库勒苯的结构学说的局限性 ➢凯库勒式不能解释苯为什么具有特殊稳 定性; ➢不能解释苯为什么表现出难加成、易取 代的化学特性; ➢不能解释苯的几何结构
返回
4.1.2 苯分子的离域结构
碳原子都是sp2杂化 六个碳原子和六个氢 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六个碳原子组成一个 正六边形 碳碳键长完全相等 (0.140nm) 所有键角都是120º
返回
共振结构能量的比较
各参与结构式中,共价键越多则能量越低。 各参与结构式中,相邻原子成键的和不相邻原 子间成键的能量相比较,前者能量要低些。 共振结构式中,第二周期的C、N、O等元素 的外层如具有八隅体电子构型的要求时,则能量 低。 相邻两原子带有相同电荷的共振结构式,其能 量高。
返回
+H2
例如:
CH2 CH3
1
6百度文库
2
C H3
5
3
4
2-甲基-1-乙基-4-异丙基苯
C H ( C H 3)2
返回
复杂基团或不饱基团取代时,则把侧链当 作母体,苯环当作取代基来命名。
CH3 H3C CH2 CH CH CH3
C H C H2
有机化学
第4章 芳烃 Aromatic
Hydrocarbons
返回
基本内容和重点要求
苯和萘的结构、化学性质; 芳环中亲电取代反应的基本类型及反应机理; 芳环亲电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律及应用; 非苯芳烃及休克尔(Hückel)规则
重点要求掌握芳烃的化学性质,尤其是亲 电取代反应、定位规则及其在有机合成上的应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