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起源与进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三章人类的起源与进化
13.1人类具备创造文化的三个基本条件
13.2 达尔文把人类回归到自然界
13.3 人的双重属性和人的概念
13.4 人类的形态学特征
13.5人类的生物学进化
13.6 人类是一个多态复合种
13.7 人科谱系和现代智人种的起源
13.8 从猿到人:关于人与猿的本质区别问题
第十三章人类的起源与进化
清轻者上为天,浊重者下为地,冲和气者为人。
——列子:《天瑞》从地球形成之初的“混沌”状态到物质的分异,轻的物质上升,形成了天空的大气,重物质下沉,凝聚为硬的地壳,在“天”和“地”之间,大气与地壳的物质参与了早期的化学进化过
程,产生出原始生命;又经过38亿年漫长的进化过程,终于产生出能创造文化的智慧生物——人类。人类也可以说是天地之间的物质(“冲和之气”)演化的产物。
人类和人类的智慧是地球物质演化的“结晶”,是地球的骄傲。地球上只有人类能够认识物质世界,认识自己,创造文化,创造文明。
13.1人类具备创造文化的三个基本条件
地球生命经历了38亿年漫长的进化历程,终于产生出地球上最复杂、最精致、最组织化、最奇妙的结构——人类的能思维的大脑。人类在进化中获得了比体重与其相近的其他任何动物大得多的大脑。这个平均达1400mL容积的、皮层特别发达的大脑,乃是人类智慧的物质基础,是文化创造的第一个基本条件。
然而,仅有发达的大脑还不能创造文化。人类同时还具有与大脑同样奇妙的、具有抓握能力的、灵巧的双手,这双手能够使用工具和制造工具。这个重要的“劳动器官”是从树栖的人类祖先适应于抓握和采摘的前肢进化改变而来,从脊
椎动物祖先“五趾”的原始构型进化改变而来。适应于行走或奔跑的蹄足(如马、牛等有蹄类的足),或适应于捕猎的爪足(如狮、虎的足),或适应于游泳的鳍足(如鲸类的足),这些特化的器官不可能进化出手。能够使用和制造工具的双手是人类创造文化的第二个基本条件。
人类继承了祖先的群居习性。人类祖先从树上下来,离开了森林,靠集体狩猎而获得了新的生存条件。群体内个体之间建立了紧密的相互依赖和分工合作的社会关系,并因信息交流的需要而产生了语言,并逐渐发展出文字,建立起日益复杂的社会组织。人类的社会组织乃是储存和传递信息的复杂系统,没有社会组织,就不能将个人的经验变为集体的文化财富而积累、扩散、传播和代代传递下去。即使人类有发达的大脑和灵巧的双手,如果没有社会组织(例如如果人类祖先像今日的亚洲猩猩那样没有群居习性,独来独往),是不能进化为创造文化的人类,人也不能成为真正的智慧生物。脱离了社会的人就失去了智慧,失去了创造文化的能力。人类复杂的社会组织乃是人类创造文化的第三个基本条件。
正因为人类具有创造文化的基本条件并创
造了文化,人类才从某种意义上说“脱离了动物界”。尽管有人争辩说,人类并不是进化阶梯的最高点(例如人类躯体上保留着原始祖先的遗留特征),但谁能否认人类是迄今我们所知的宇宙中唯一能创造文化的智慧生物呢?
人类的产生似乎很偶然:我们属于灵长目的祖先恰恰具备了进化为今天人类的“预适应”特征;第四纪冰期气候迫使我们的祖先离开了森林,改变了生活方式,并获得直立的姿式;直立姿式使头部和大脑得以发达,使前肢得以解放,使感官得以集中于前部,使声带得以发展并产生语言;由采摘变为狩猎的生活方式,使得复杂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得以建立。
13.2 达尔文把人类回归到自然界
早先的一些哲学和宗教往往赋予人类以超自然的地位,人类的起源和进化问题长期以来被视为禁区,不允许探索研究,因而“人最不了解自己”。是达尔文把人类回归到自然界。
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问世后不久,又有两本震动了当时学术界的著作出版,即赫胥
黎(T.H.Huxley)在1863年出版的《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Man’s Place in Nature)和达尔文在1871年出版的《人类由来》(The Descent of Man)。虽然赫胥黎稍早于达尔文发表了关于人类进化问题的研究论文,但他承认是受了达尔文《物种起源》的启发才认识这个问题的。达尔文在《人类由来》中罗列了大量的典型事例,证明了人与动物起源于共同祖先,没有任何理由认为人类不遵从宇宙自然法则。尽管人类常自称为“万物之灵”,但人和动物一样经历了漫长的进化过程。
于是,达尔文把人类和动物之间的距离缩短,拉近了。要知道,在此之前,不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人们都视人类为绝对不同于动物的“宇宙主宰”,而且没有一个学者敢于公然地、科学地论证人与动物之间存在着“亲缘”关系。达尔文和赫胥黎把人从这种超然地位拉下来了。这件事的后果和影响是深远的:从此,人类本身也像其他生物一样成为进化研究的对象,并由此建立了一门新学科——人类学(anthropology)。
13.3 人的双重属性和人的概念
人既属于一定的社会(一定的文化系统),又属于自然界(生物界)。人类不可能完全脱离自然界,因此,人具有双重属性,即社会的属性和自然的(生物的)属性。因而也就有两种不同的人的概念,即社会人的概念和自然人的概念。
1.人的社会属性和社会人的概念
马克思说,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是指人的社会属性或社会人的本质。从社会科学的角度来看,这个说法是对的。人究竟与动物的区别在哪里呢?从生物学特征的比较来看,人与灵长目动物并没有“天壤”之别。我们人类与黑猩猩在形态学位和基因组成的差别并不比猴子与大象之间的差别大,甚至并不比灵长目中不同物种(例如狐猴与黑猩猩)之间的差别大。人与动物的差别也不能简单地归结为行为特征上。例如,认为人能使用工具和制造工具,而动物不能。实际上,黑猩猩,甚至某些鸟类都能够使用简单工具,例如用树枝获取食物。黑猩猩甚至能“制造”简单工具,例如把两根竹杆连接起来成为一个长杆,用以获取高处食物。人与动物“本质上”的差别在于人能够创造文化,建立文化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