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奥林匹克运动与现代科学技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章奥林匹克运动与现代科学技术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各种社会活动的发展进程。

汲有伴随着工业革命的一系列科学技术革命,奥林匹克运动就不可能产生;没有近一个世纪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奥林匹克运动也不会有今天的这种规模和影响。

现代科学技术已成为奥林匹克运动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奥林匹克运动也并非仅仅是现代科技发展的被动受益者,它同时也对现代科技提出了许多挑战,从而成为促进现代科技进步的一种动力。

奥林匹克运动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

第一节奥林匹克运动对科技发展的促进作用
一、奥林匹克运动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特殊的环境
回顾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紧密相连。

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不但从多方面对科学技术提出了许多颇带挑战性的问题,形成了科学技术发展的一种动力,而且也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特殊条件。

(一)独特的综合科技试验场
体育运动作为人类的一项重要的实践活动,无论是提高运动技术和运动成绩,还是强身健体,都是以有生命的人体为实验和研究的对象,因而有着其自身的特殊规律和科学内涵。

以体育运动作为载体的奥林匹克运动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特殊的环境与实验对象,成为现代科技的一个巨大的实验场。

许多科学假说、体育理论和仪器设备方面的发明制造,最终都在奥运合赛场接受检验。

只有在全世界顶尖运动员激烈的高水平竞赛中使用后,科技工作者才能根据这些运动员使用的结果和主观感觉,来判定新的场馆设施、器材用具和运动装备是否符合竞技运动的需要;只有经过奥运赛场的特殊考验,才能检验提高运动员科学训练的效果,评定运动训练中意志品质的培养和赛前心理训练是否成功;应用高新技术的电子信息服务系统只有在奥运会中实际投入运行之后,才能表明它能否满足高标准、大容量、多规格的体育大赛通讯任务;而巨大的环形运动场的火山口效应是否因创新的设计而有所减弱,运动场的进出通道是否合理,场地因建筑而形成的空气对流是否符合规定等问题,这些都只有在通过奥运会数万观众亲临比赛现场的实践检验之后,才能作出最终结论。

正是由于体育科学体系中既包括自然科学也包括社会科学,由于奥运会这一规模举世无双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实践性,奥林匹克运动才为珊瞅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独特的综合实验场。

(二)展示交流科技成果的博览会
随着现代奥运会参加人数的不断增多,迄今它已发展成为全世界规模最大、最需要多系统和全方位高科技支持的人际交流活动。

围绕举办奥运会所从事的每一项活动,都包含科技成分,从参赛选手的科学训练到赛前心理准备,从赛事的组织管理到信息传递,从运动员的食宿条件到交通保障,从比赛场馆设计建造到声、光、电新技术应用,从比赛装备的革新到裁判器材的改进,从运动会的安全保卫到违禁药物的检测分析,都涉及到诸多领域的科学与技术。

每隔4年在举办契林匹克运动会的这一特定时间和空间内,为参加、报道和观赏最高水平的体育盛会.来自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体育代表团、大众传播媒体和游客观众共聚一堂,这无疑为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的应用、展示与交流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特殊条件,使奥林匹克运动会成为最新科技成果的“展览橱窗”和“交流平台”。

以悉尼奥运会为例,在短短的15天内,全世界收看奥运会电视转播的观众累计近40亿,奥运会期间组委会正式网站的访问率达到110亿次。

随着奥林匹克运动影响力在全球范围的不断提高,在各国传播媒体的普通关注下,奥运会赛场上所应用的最新科技成果和科技知识被迅速而广泛地传播扩散。

奥林匹克运动使科技知识的传递速度空前提升,奥运会已成为展示交流科技成果的博览会。

此外,围绕着各种契林匹克问题召开的一系列会议,如契林匹克科学大会等,也为科技成果的交流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二、奥林匹克运动对现代科技提出的挑战(一)对训练科技的挑战(二)对材料科技的挑战(三)对管理科技的挑战(四)对建筑科技的挑战(五)对通讯科技的挑战
第二节科技进步推动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
一、科学技术史奥林匹克运动前进的动力
20世纪以来,现代科学技术取得了全面而高速的发展,也对奥林匹克运动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从某种意义上讲,科学技术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前进动力,科技进步推动了奥林匹克运动的繁荣与发展。

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影呐最大的,当数大众传播媒介领域的科技进步。

例如,虽说奥运会是全世界的体育盛会,但在1936年之前,这个说法还名不剧实,因为只有赛场内为数不多的观众能欣赏到这一重大赛事的实况。

1936年柏林臭运会上,闭路电视第一次被用来转播运动会实况,大约有16.2万人在25个大厅观看了奥运会实况
转播;1964年,通讯卫星的发射第一次使全世界各个地区的观众看到了东京奥运会的实况转播;1972年幕尼黑奥
运会期间,观看开幕式实况转播的观众已达到10亿人;2000年悉尼奥运会期间,全球电视观众达到37亿。

现代科学技术不仅推动了奥林匹克运动在全世界的传播与发展,而且通过对体育领域的广泛渗透,迅速不断
地改变看涉及运动训练和体育比赛的所有层面,从运动服装、运动器材、场地设施、训练装备到运动员的技术诊断、体质监测、饮食营养、运动损伤治疗、保健康复,从举办奥运会的场馆建筑、信息通讯、交通运输、环境保
护到奥运会竞赛的组织管理、气象预报、安全保卫、药物检测,无一不体现出科技进步带来的日新月异的变化。

没有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就不可能有今天规模宏大的、已被赋予全新概念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

二、现代科技在奥林匹克运动中的应用(一)奥林匹克运动训练中的现代科技(二)奥运会竞赛其喜爱设备中的
现代科技(三)奥运会组织管理中的现代科技(四)奥运会建筑中的现代科技(五)奥运会通讯和信息服务中的
现代科技
体育科学的突出特点之一,就是全而吸收和应用其他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

为了帮助运动员在奥运会上取得
优异成绩,各国体育界纷纷把注意力转向信息科学、遗传工程学、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学和激光技术等高新科
技发展领域,期待它们为体育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尤其是近年来,信息科学、新型材料科学、生物科学等学
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不断被引入奥林匹克运动实践。

现代科技不仅更新了体育科学研究和运动训练的而貌,而且也
不断改变更新着每4年举办一次、令世人瞩目的臭林匹克运动会。

从历届奥运会上的每—次新科技尝试中,可以
清晰地看出现代科技与臭林匹克运动结合的轨迹。

从表12—1和表12—2中可以清楚地看到现代科技和奥远会是
如何一步步走近的。

科技在奥运会中的分量越来超重、奥运会也因此变得更加精彩。

从中还可以看到,新科学技
术从诞生到被应用于奥运会所间隔的时间越来越短。

1912年樊运会运用摄影技术距离1875年摄影技术的发明已经是37年,而1976年奥运会利用卫星传递火炬距离第一颗通信卫星发射成功只有14年。

可见人们已经在自觉而迅
速地对现代科技做出反应,刻意将最新的技术用来为奥运会服务。

三、奥林匹克运动与现代科技关系的发展变化
综观奥林匹克运动与现代科技关系的发展,可以看到,两者之间的关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有一个巨大的
转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各种技术发明创造应用于体育运动,大多带有随机的和自发的性质。

而第二次世界大
战以后,现代科技开始有意识地把奥运赛场作为自己大展身手的重要场所,体育运动各个方面逐渐成为现代科技
的直接研究对象。

奥林匹克运动逐渐成为推动现代科技进步的因素之一。

上述趋势带来了现代科技与奥林匹克运动关系中的另一种变化,即现代科技成果应用于奥林匹克运动、现代
科技成果向体育科技成果转化的进程大大加快。

以骨笛肌研究为例,1700年乔吉奥·巴列维就发现了红白肌纤维
的区别。

直到20世纪70年代,人们才成功地将此学说应用于运动员选材和运动训练。

18世纪时加尔瓦尼已发现
了肌电现象,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学者才将肌电现象用于红白肌的无损检验。

19世纪未已出现用连续
摄影分析身体运动的方法,可是直到20世纪20—30年代才开始被用于动作技术分析。

但在今天,刚刚诞生不久
的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已广泛用于对心脏、骨韶肌的能量代谢和运动员红白肌分类等问题的研究。

再如,以大规模
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为基础的第4代电于计算机在20世纪70年代刚一诞生,就很快在奥林匹克运动的各个领域
中大显身手。

可以预料,在未来的岁月中,奥林匹克运动与现代科技之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趋势将变得更为
明显,进而对人类社会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

第三节奥林匹克运动与反对使用兴奋剂的斗争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为善,也可为恶。

使用兴奋剂提高运动成绩,是违背体育运动公平竞争原
则的不道德行为,是对奥林匹克精神的扭曲和亵渎,是奥林匹克运动中科学技术的滥用和异化。

为维护奥林匹克
运动的纯洁与公正,必须同任何使用兴奋剂的行为进行坚决的斗争。

一、兴奋剂及使用兴奋剂的危害
(一)“兴奋剂”
原为南非黑人方言中一种有强壮功能的酒,一说起源于荷兰语dop。

兴奋剂原指能刺激人体神经系统,使人产生兴奋从而提高机能状态的药物。

后泛指能作用于人体机能,有助于运动员提高成绩的药物。

由于运动员为提高
成绩而最早服用的药物大多属于兴奋剂药物——刺激剂类,所以尽管后来他们使用的其他类型药物并不都具有兴
奋性(如利尿剂),甚至有的还具有抑制性(如p—阻断剂),国际上对体育运动中的违禁药物仍习惯沿用兴奋剂的称谓。

因此,如今通常所说的兴奋剂不再是单指那些起兴奋作用的药物,而实际上是对体育运动中违禁药物的统称。

(二)使用兴奋剂
国际体坛通常用Dop吨一词来表述“使用兴奋剂”的概念。

经国际奥委会和世界反兴奋剂机构(wADA)1999年
审定批准的“使用兴奋剂”的定义为:“使用了对运动员的健康具有潜在危害和(或)能提高运动成绩的物质或方法;或者在运动员体内查出了或有证据表明使用了《奥林匹克运动反兴奋剂条例》禁用清单中的禁用物质;或者
有证据表明使用了该条例禁用清单中的禁用方法。

”“使用兴奋剂”的概念既包括使用,也包括参与使用违禁药
物与方法。

参与者指任何运动员及运动员辅助人员,即教练员、体能教练、官员、医生和保健人员等。

2003年3
月在哥本哈根举行的世界反兴奋剂大会通过了供世界所有国家和各种体育组织遵照执行的《世界反兴奋剂条例》。

在该条例中,“使用兴奋剂”的定义从以前的文字叙述首次被扩展为8个具体条款,只要违反其中任何一条规定,即被判定为使用兴奋剂。

(三)禁用清单
在现行的《世界反兴奋剂条例》中,列有一份由世界反兴奋剂机构(wADA)负责每年更新的《禁用清单入2004
年3月26日开始生效的最新修订过的洲年国际标准《禁用清单》共分为4个部分:赛内禁用物质和方法、赛内与
赛外禁用物质和方法、特殊项目禁用物质、特定物质。

《禁用清单》中的禁用物质共分为9大类21刺激剂;2称
醉剂;3.大麻(酚)类;4蛋白同化制剂;5拙类激素;6.p 2—激动剂; 7有杭雌激家作用的制剂28花蔽剂;9
据皮质类固醇。

赛内和赛外禁用的物质类别有所不同。

总计列出了147种禁用物质,并且大部分类别后面都注明“及其他具有相似化学结构或药理作用的物质”。

《禁用清单》中的禁用方法共有3种:l、提高输氧能力;
2.药物学的、化学的和物理的篡改13使用基因兴奋剂。

赛内和赛外都禁用这3种方法。

特殊项目禁用物质共分3大类:1酒精;2.p—阻断剂;3别尿剂。

分别在每类物质下列出禁用该类物质的运动项目。

特定物质是指一些属
于通用的医药产品、特别容易引起误服的物质,运动员如能证明其使用不是为了提高运动成绩,则可从轻处罚。

(四)使用兴奋剂的危害
1.损害运动员的檀康
一般说来,使用兴奋剂的主要危害如下:出现严重的性格改变;产生药物依赖性;导致细胞和器官功能异常;导致胎儿先天畸形;产改过敏反应,损害免疫力;引起各种感染(如肝炎和艾滋病)。

仅以多年来体坛最流行的禁
用药物合成类固醇为例,就可以看出兴奋剂对人体健康的严重危害。

服用类固酵可导致脂肪代谢紊乱、肝功能异常、头痛、高血压、秃发、前列腺肥大、精液过少或无精、性欲改变、过度的攻击行为等。

而对女性的有害作用
几乎都是不可逆转的,其中包括:引起月经不调和闭经、乳房扁平、阴蒂肥大、瘦疮、多毛症、嗓音低沉等。


可怕的还是那些尚未查明、潜伏期较长的副作用,例如导致癌症和胎儿先天畸形等。

值得注意的是,许多有害作
用要在数年后才表现出来,这就进一步加大了兴奋剂的危害性。

2.违反体育道德和体育法规
运动员使用兴奋剂是一种欺骗行为,破坏公平竞争的体育道德规范,是不道德的行为。

此外,国际奥委会等体
育组织反对并禁止在体育运动中使用兴奋剂,制定了多种药物检查和惩罚法规,因此,使用兴奋剂又是违法行为。

3.使宝贵的体育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
在奥运会和各种世界重大比赛中对运动员进行兴奋剂检查的开销惊人,小国家一般都负担不起。

1988年汉城
奥运会检测了1枷名运动员,耗资300万美元,每人约1875美元。

1989年世界各国总共检查了52371人次,耗资近1亿美元。

进人20世纪如年代后,由于国际反兴奋剂斗争的力度加大,每年接受检测的运动员人次猛增(1994
年为93删人次,1998年为105250人次),导致检测费用成倍增长。

仅国际田联1996年用于检测的开支就高达1700万美元。

如果把夏季奥运会28个和冬奥会7个比赛大项的所有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对付违禁药物的开支,以及国际奥耍会、世界反兴奋剂机构、各国政府和国家反兴奋剂组织用在反兴奋剂方面的所有经费加在一起,其数
额之大令人难以想像。

兴奋剂问题严重地干扰了体育资源的合理利用,给各国政府和国际体育组织造成沉重的经
济负担。

4.使体育运动走上绝路
毋庸讳言,运动员使用兴奋剂已成为当代体育的癌症,这一问题不可避免地给奥林匹克运动蒙上了一层阴影。

奥运会上不断屈出的服药丑闻与奥林匹克精神背道而驰,运动员不惜牺牲自己的人格,靠服用非法药物去争夺和
骗取那已不值得赞美的胜利,这还叫什么体育比赛?如今,体育比赛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药物竞赛.体育运动已经
出现了异他的危险,如果人类无法控制兴奋剂这个恶魔,它最终会改变体育竞赛的性质,把体育运动送上绝路。

二、奥林匹克运动会与兴奋剂
竞技者使用药物来增强体力和刺激精神的事古已有之。

在许多世纪以前的竞技活动中就有了“兴奋剂”的概念,它可能起源于竞技者希望借助外力的种种尝试。

而运动员最早在体育比赛中服用兴奋剂可以追溯到古代奥运会。

据历史记裁,从公元前3世纪的古代奥运会起,运动员就尝试饮用各种白兰地或葡萄酒混合饮料,或食用蘑菇,以获得附加的“力量”来战胜对手。

在现代奥运会诞生之前的19世纪中叶,已有选手服用兴奋剂的报道。

在20世纪的奥林匹克赛场上,伴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人类使用兴奋剂来提高运动成绩也达到了登蜂造极的程度。

1904年圣路易斯奥运会上,美国马拉松运动员托马斯·希克斯在比赛中服食了大剂量混有鸡蛋清的士的宁,成为
现代奥运史上有案可查的首位服药选手。

此后,运动员们互相效仿,滥用药物之风愈演愈烈。

1952年挪威奥斯陆冬季奥运会举行滑冰比赛时,运动员
更衣室中使用过的空药瓶和注射器随处可见。

在1960年的罗马奥运会上奥运史上著名的“苯丙胺悲剧”终于发生,丹麦自行车运动员克努德·詹森在公路自行车赛中死亡。

当时的报道披露,他曾服用酒精和苯丙胺混合剂。

詹森
之死使人震掠,但悲剧并没有结束,因滥用药物身亡的运动员名单在不断扩大。

国际奥委会痛下决心,在1968年
的格勒诺布尔冬季奥运会和墨西哥城夏季奥运会上,首次正式在所有比赛项目中实施兴奋剂检查。

但检查并没有
吓倒违禁服药者,反而促进了“药物升级”——从苯丙胺、合成类固酵、红细胞生成素(EPo)到生长激素等等,服
用禁药者与检查者之间展开了一场无休止的“猫捉老鼠的游戏”,欺骗者似乎总能寻找到新的药法战胜检查系统,保持领先地位。

于是,神圣的奥运赛场上始终不能摆脱兴奋剂的阴影。

在20世纪70和80年代中,服用兴奋剂之风达到“历史高潮”。

1972—1988年的5届奥运会,除1980年的
莫斯科奥运会末查出阳性外(据说该届药检系统有很大漏洞),在当时检测总数相对较少的情况下,分别有7、ll、12和10名运动员药捡里阳性,而且大多数使用的是对人体危害极大的合成类固醇。

经国际突委会等国际体育组织的严格检查和严厉打击,1992年和1996年两届奥运会查出的使用违禁药物人数暂时有所回落,分别为5人和2人。

令人遗憾的是,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又出现了大面积的“兴奋剂回潮”——共有11人被查出使用兴奋剂。

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上也有7人因使用兴奋剂受到处罚,违禁人数之多超过了前9届冬臭会的总和(5人)。

2004
年雅典奥运会上这一趋势未见改观,共有15名运动员因兴奋剂违规受到国际奥委会的处罚,这表明奥林匹克反兴
奋剂斗争依然任重道远(表12—3、表12—4)。

三、国际奥委会领导下的反兴奋剂斗争
自20世纪60年代初以来,国际奥委会率先高举反兴奋剂大旗,坚持不懈地在世界体坛进行反对aRg兴奋剂
的斗争。

作为奥林匹克运动道德观的捍卫者,国际奥委会不仅在四年一次的奥运会上,而且在世界各种类型的体
育比赛中都站在这一斗争的最前列。

1961年,国际奥委会在全世界率先设立了以反对兴奋剂为核心任务的医学委员会,由阿瑟·波里特爵士出任
主席。

1964年东京奥运会,国际奥委会医学委员会试验性地对自行车运动员进行了小规模的几种药物的检测,这
也是首次在奥运会上进行兴奋剂检测。

3年之后,国际奥委会医学委员会重组,由比利时的亚历山大·德梅罗德亲王担任主席。

多年来,国际奥委会医学委员会一直担当着反兴奋剂先锋的重任。

作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领导者,国际樊委会义不容辞地担负起在世界范围内开展反兴奋剂工作的领导和协调任务,例如在奥运会上实施反兴奋剂
捡查、召开各种国际反兴奋剂会议、考核并批淮合格的兴奋剂检测实验室、公布体育运动中的禁用物质与方法名单、协调各运动项目国际联合会对滥用药物运动员的处罚标准、建立国际体育仲裁法庭(CAs)、出资成立世界反兴
奋剂机构(WADA)等,而且最重要的是,对已经面临道德危机的当代体育运动进行道义上的领导。

一言以蔽之,40
多年来,国际樊委会为奥林匹克反兴奋剂斗争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四、奥林匹克反兴奋剂斗争任重道远
尽管奥林匹克运动反兴奋剂的斗争形势严峻,然而令人感到鼓舞的是,以国际奥委会为首的国际体育组织和
各国政府面对兴奋剂并末停止战斗,一场规模空前的反兴奋剂围剿已在世纪之交吹响了号角,奥林匹克反兴奋剂
斗争表现出了以下发展趋势:
(一)全球协作,形成强大的反兴奋剂舆论和宣传攻势在反兴奋剂问题上达成共识.开展全球合作已成为近年
来奥林匹克反兴奋剂斗争的发展趋势。

1999年2月,国际奥委会在瑞士洛桑召开了世界反兴奋剂大会,来自世界各地的代表着奥林匹克运动、联合园、各国政府、非政府机构、运动员以及医疗界的咖多名代表参加了大会并通过了《洛桑宣言》。

被看做是向兴
奋剂全而宣战的这次大会通过了《奥林匹克运动反兴奋剂条例》和其他加强世界范围内反兴奋剂斗争的决议1999
年11月,来自世界五大洲25个国家的体育部长和高级官员又在悉尼参加了“国际反兴奋剂峰会”。

会议讨论了
加强反兴奋剂斗争的策略,签署了国际反兴奋剂协定。

这次培会进一步强化了加强国际合作、全球携手清除兴奋
剂的总体态势。

2000年11月,世界反兴奋剂机构理事会在挪威奥斯陆召开会议,通过的决议中也包括国际体育界和各国政府将在反兴奋剂问题上携手合作,协同制定相关的法律,实施药检,以及对违规者进行处罚等。

2003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