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经济发展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林下经济发展的探讨

摘要:本文概述了林下经济的概念、特点、主要模式,以及可持续性发展的原则,并对林下经济的效益评价方法进行了解析。

关键词: 林下经济;发展;探讨

中图分类号:k9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林下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林业发展模式,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在今后的研究中,既要注重林下经济发展模式的精细化研究,又要加强林下经济与地域差异的研究,而在推广应用中,更应结合当地实际,综合效益评价,选择最优模式。

1.林下经济的概念及特点

1.1 林下经济的概念

林下经济是以现有的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优势为基础,在不影响林木正常生长的前提下,借助林地特有的生态环境,在林冠下开展林下种植、养殖等立体复合生产经营,从而使农林牧各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充分利用林下空间资源,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土地资源紧缺问题。发展林下经济还可以改善生态涵养区(特别是山区)的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1.2 林下经济的特点

1.2.1 林下经济是以林为主,集农、林、牧于一体的复合型共赢经济传统的农林间作和农果间作是以农为主,而林下经济则是以林为主,通过林下种植或养殖,能够促进林业产业从单纯利用林

产资源向林产资源和林地资源结合利用转变,形成多维立体型的产业经济结构,将有限的林地资源“扩宽拉长”。

1.2.2 林下经济是一种新型的农林业循环经济模式林下小气候能够增加空气湿度、防治病虫害发生,有利于林下动植物生长。通过林下种养殖也能够改良土壤,提高肥力,达到以耕代抚的目的,促进林木生长。有研究表明,发展林下经济地区的树木生长量比一般林地平均高出15%~20%。

1.2.3 发展林下经济符合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农民富裕和

环境优美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林下经济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可以起到近期得农(牧)、远期得林、协调发展的产业化效应。同时将畜禽养殖业迁到林间,能够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新农村建设。

2.林下经济发展模式

林下经济按照生产方式可划分为林下种植和林下养殖两种类型,通过适当的林下种植和养殖种类的合理搭配,主要可以分为林菌(菜)、林药、林粮、林茶、林草牧、林禽(畜) 等经营模式。

2.1 林菌(菜)模式

充分利用林下空气湿度大、光照强度低、氧气充足、温差小等特点,在郁闭的林下搭棚种植木耳、香菇等食用菌,或者种植鱼腥草、蕨菜等野菜,市场潜力巨大,收益高,是荫蔽林地开展林下种植的首选模式。

2.2 林药模式

在林荫下种植耐荫性的白芍、金银花、板蓝根等中药材,生产技术含量不高,但收益显著。杨树林下种植白芍的林药模式在我省亳州市被广泛推广。

2.3 林粮模式

在株行距较大、郁闭度小的林下,种植一定的粮食作物,可以选择矮秆小麦等主粮作物,也可以选择黄豆、豌豆等杂粮作物,经济效益可观,市场前景广阔。还可养地培肥。

2.4 林茶模式

在低山丘陵地区,不适宜间作粮食作物的地块,林下种植茶树是一种很好的选择,林下可以为茶树提供一定的遮荫,提高茶叶品质与产量。较为典型的有栗茶间作模式。

2.5 林草牧模式

在郁闭度较高的林地,可以有选择性地种植优质牧草,可出售鲜饲草,也可放养畜禽,一举多得。

2.6 林禽(畜) 模式充分利用林下昆虫和杂草多的特点,放养鸡、鸭、羊等禽(畜) ,禽(畜)类品质得到保证,粪便追肥又有利于树木生长。另外,利用森林生态景观开发森林休闲旅游也可视为一种林下经济模式。

3.林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在传统农作物单产增加空间有限的局面下,利用闲置林地发展林下多种经营,既可以统筹林地经营,开拓增收渠道,又可以开辟一条发展循环经济的新路子。但是,由于我国对林下经济的研究还

处于起步阶段,技术和管理都不成熟,无章可循,导致各地林下经济水平不高,发展不平衡,可持续性不强。为此,在发展林下经济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3.1 政策扶持是先导

政府部门在倡导发展林下经济时,应注重调研,掌握本地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动向,了解林农意愿,制定相关政策,正确引导,大力宣传,并提供一定的政策保障。

3.2 规范管理是前提

一方面,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参与式林业发展模式,实施标准化生产,提升产业化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强管理,统一组织和协调,完善产业链条,着力打造品牌效应。

3.3 技术支持是基础

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及时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制定标准化生产规范,建立林地生态环境监测和安全评价体系,持续开展林地生态环境评价。

4.效益评价方法解析

对于不同林下经济模式或同一模式的不同搭配进行效益评价,不能单纯看经济产出,要兼顾生态和社会效益,以综合效益的高低作为评价模式优劣的标准。层次分析法(ahp) 作为一种实用的多方案或多目标的决策方法,被广泛运用于各种风险分析与评价,林业上各种系统、模型的综合评价,也多引用此法。层次分析法主要有

以下步骤。

4.1 建立层次模型

模型通常包括4个层次: 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以及备选方案层(针对复杂问题)。对于林下经济综合效益的评价,目标层即为建立最优质高效的林下经济模式。准则层分为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3 个方面。

4.2 评价指标的确定

根据实际情况,在调查、讨论的基础上确定评价各层次的准则因素(指标层因子)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这些因子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不同模式、不同地点、不同目标等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

4.3 确定权重

通过构建判断矩阵,采用赋分评价的方法分别算出准则层各因子,以及准则层下各指标因子的权重,再对各指标进行层次总排序,求组合权重。层次总排序后要进行一致性检验,以排除权重判断的随意性。

4.4 原始值标准化

指标层各因子对于不同林下经济模式或同一模式的不同搭配形式均有一个原始值(指标值),采用公式: 标准化值=(指标值-最差值)/(最优值-最差值),对各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这样,各数值就可以在[0,1]水平上进行比较,直观地反应在不同模式或不同搭配形式中产生的效益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