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著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著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
A1孔子(公元前551--前479)是我国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伟大的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将毕生精力从事教育事业的教育家。
他提出了"有教无类" 的办学方针,并兴办私学。
他" 有教无类" 的理论基础,是"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
更可贵的是他的" 庶、富、教" 思想。
他直观地看到了发展教育事业和社会物质条件的关系,并把教育的地位摆得较为恰当。
他在教育工作中特别注意研究学生,他对学生个性特征有深刻的观察和分析。
由于他的教育因人而异,宋代朱熹把这种教育原则概括为" 孔子教人,各因其材" 。
后人就简称为" 因材施教" 。
在中国教育史上,孔子是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原则的人。
他说:"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孔子很重视立志,立志就是确立目的和理想。
一个人有明确的努力方向,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他说:"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他要求学生立志于学和道。
他还重视学行结合、言行一致,对夸夸其谈、巧言令色的作风表示深恶痛绝。
他最注意" 行" ,提倡"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 耻其言而过其行" 。
他认为评价一个人要" 听其言而观其行" 。
他还认为一个人犯了错误不要怕批评,提出了" 过则勿惮改" 的名言。
他也非常重视道德信念的培养和意志性格的锻炼,要求做到" 磨而不磷" ," 涅而不缁" ," 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不因困难、仓卒而违背道德标准;要" 宁死善道" ,在必要时宁愿" 杀身以成仁" ,也要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
这说明孔子把意志性格的锻炼已经提到为道德献身的高度。
A2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是我国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他的教育思想在古代中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后世把他和孔子的思想并称为" 孔孟之道" 。
孟子在中国教育史上首倡" 性善" 论。
他把人性归于天性,把道德归于人性,又把人性归于天赋,构成了他的先验主义的人性论。
另外,孟子认为同物则同类,同类则同性,提出了" 圣人与我同类者" 、" 人皆可以为尧舜" 的智力平等的思想。
孟子从他的政治思想和" 性善" 论的哲学思想出发,提出教育目的主要是培养" 明人伦" 的" 治人" 的" 劳心者" 。
他又以城郭、军队、土地、财物和教育相比,如城郭不完整,军队不多,军器不精," 非国之灾" ;田野未开垦缺乏财物," 非国之害" ;但若" 无学" ,则国" 丧无日矣" 。
可见,他把教育当作国政的根本。
孟子发展了孔子的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他根据学生的特点,提出" 教亦多术" 的原则,实行五种教育方式:一、对学习好的," 如时雨而化之" (即如雨露润泽草木一般);
二、对德行好的,就注意他的德行培养;三、对天资较高的,使之成为通达之才;四、对一般的,采取" 答问" 法,以释疑解惑;五、对于不能登门受业的,使他自学成材。
在德育过程和原则上,他认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先从志于善开始,能分辨善恶,为善不为恶,应以不能为善为耻。
他说:" 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
他还以为不以落后为耻的人将永远落后。
" 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其次,孟子非常重视改过迁善,积极学习别人的善行。
他主张" 见善则迁" ," 闻过则喜" ,并且" 与人为善" 。
他以为一个人能不固执己见,以从人之善为乐,才能把自己培养成具有高尚道德的人。
最后,孟子特别强调意志性格的锻炼。
他以为一个人要成就一番事业,必须经受锻炼,培养自己的坚强意志。
他说:" 天之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 他以为一个" 大丈夫" ,应有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要" 宝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
孟子也知道生命可贵," 生我所欲" ,但在必要时应该" 舍生取义" 。
这与孔子的" 杀身成仁" 是一致的。
A3墨子(约公元前468-前376)是我国先秦时代继孔子之后的第二个有巨大影响的思想家、教育家。
墨子是躬行实践的教育家,在教育方法上有重大贡献。
一、指出教与学是不可分的统一体。
他把教与学比作和与唱," 唱而不和,是不教也,智多而不教,功适息" 。
二、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
他以撞钟为例,说:" 扣则鸣,不扣亦鸣" 。
要求教师不要处于" 待问后对" 的被动地位,应主动向学生提出问题,做到" 不扣亦鸣" 。
三、提出" 量力所能至" 的自然原则。
他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自然发展安排教学程序,做到" 深其深,浅其浅" ,使学生能" 浅者求浅" ," 深者求深" ,这说明墨子已经看到教学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认识过程。
可以说,墨子是中外第一个提出量力性原则的人。
四、强调学以致用。
他说:" 士虽有学而行为本" ,意思是学习的目的在于行。
而且,他还认为判断一个人行为的好坏,必须把行为动机的" 志" 和行为效果的" 功" 结合起来。
A4荀子(约公元前286-前238)名况,荀子一反孟子的性善论,首倡性恶论。
他以为教育在" 善伪" 中有巨大作用。
通过教育与受教育者的客观努力,知力德积累而成,谓之" 积" ,圣人就是" 人之所积" 。
他还很重视" 渐" ,即环境的影响。
经过长期的" 积" 和" 渐" ,就达到" 君子学问,不时变化,如蝉蜕壳" ,就是说教育可以使人发生质变。
把人培养成" 士" 、" 君子" 和" 圣人" 。
在德育原则和方法上,荀子和孔孟相同之处甚至多,如他们都重视" 笃志" 、" 内省" ,但也有自己的特点:其一,长虑顾远。
他以为人都" 好荣恶辱,好利恶害" 。
可是有些人偏偏去做坏事,招来" 危辱" ,这是他们没有受教育,只顾眼前利益,不能" 长虑顾后" ,不知为长远利益打算的结果。
其二,积善成
德。
他主张人要终生积善,只有这样才有" 终乎为圣人" 的希望。
其三,培养德操。
荀子认为德育的最后目标在于培养德操。
他要求一个人要养成不可动摇的意志和德操。
他说:" 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不能荡也。
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
" 这些话和孔子的" 杀身成仁" ,孟子的" 舍生取义" 是同义语。
荀子一方面看重教师,一方面对教师提出了严格要求。
他认为做教师要具备四个条件:(一)有尊严有威信;(二)有丰富的经验和高尚的信仰;(三)能循序渐进、不凌不乱地进行教学;(四)能了解精细的道理,而且能加以发挥。
此外,要有广博的学识和高深的学问。
A5董仲舒(公元前179-前104)是西汉很有影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和有名的教育家。
在德育方法上,他强调" 尽小慎微" ,采取" 众小成多、积小致巨" 、" 渐以致之" 的方法。
他要求" 明于性情" ,要" 引其天性之所好,而压其情之所憎者" 。
此外,他还强调德育必须通过智育来进行,认为人犯错误往往是由于" 知之所不明" ," 虽有圣人之道,弗论不知其义" 。
所以他以为不学便不能成德,智育和德育是不可分割的。
他还注意到" 积习渐靡" 的作用,要防止外物对人不知不觉的侵蚀。
A6王充(公元27-约97)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
在教育思想方面,王充很重视环境的影响和教育的作用。
他虽然认为人性有善有恶,但他肯定善恶是可以改变的。
" 在化不在性" ,重要的是教育。
" 譬犹练丝,染之蓝则青,染之丹则赤" ,又如" 蓬生麻间,不扶自直,白纱入缁,不练自黑" ," 人之善性,可变为恶,恶可变为善,犹此类也" 。
他还以竹木经过雕琢刻削可以成为器用,低下的土地可由人的" 埤增" 而成为高地作比喻,说明教育的可能性和人的可塑性;以" 孔门弟子七十二徒,皆任卿相之用" 说明教育的重要性。
在王充看来,天下没有不可改变之性,没有不可教育之人。
只要" 学校勉其前,法禁防其后" ,就是象尧的不肖之子丹朱那样的人,也是可以勉于为善的。
A7郑玄(129-200)是汉末有名望的经学家,也是当时杰出的教育家。
他把对儒家经典的研究,从学术宗派成见中解放了出来。
他要求学生的言行,必须符合礼。
他说:" 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 可见,他非常重视道德教育,在博文的同时,还要约之以礼。
在治学和教学方法上,他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一是在校注经学中,他严持客观态度,对后世两千年的学风影响很大。
二是郑玄是一个很讲究" 积学" 的人,他怕" 积学" 经验,就是要在" 博稽" 、" 粗览" 、" 时睹" 上下功夫。
所谓" 博稽" 就是要在教科书上下功夫,知识要有一定深度和广度。
要将主要精力放在这方面;" 粗览" 就是要多读参考书,普遍浏览,以扩大知识面,便不要占时间太多;" 时睹"是要选择一些精确可靠的资料,作为旁征博引之用,其参考价值较小,花时间也较少。
他认为把这三者结合起来,就可以理解经学中有深奥道理,就能做到" 由多求一" ," 以一御万" 。
这就是他教和学的成功经验,其中寓有逻辑学中的" 分析与综合" 、" 归纳与演绎" 方法的合理因素。
三是在教学中主要采取问难和记发式的教学方法。
他说;" 乃复启发为之说,如此面则识思之深也。
" 这是对孔子的启发式教学的新的发展。
A8颜之推(531-约590以后)是我国魏晋升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教育家。
他撰写的《颜氏家训》是中国第一本论述家庭教育的课本。
他从实际出发,认为国家大约需要六种人才:一是有所作为的政治家,二是有修养的理论家和学者,三是有勇有谋卓绝善战的军事家,四是称职清白的地方官吏,五是出使不辱君命的外交官,六是精通兴建事业的管理者和工程技术专家。
颜之推认为教育子女是做父母的重要而严肃的课题。
他把儒家的" 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
他主张从" 胎教" 开始,并对" 胎教" 提出严格的要求。
" 胎教" 之法是否科学有待研究,但他重视幼儿教育是对的。
他认为一般人家没有条件进行" 胎教" ,也要从婴儿期进行教育。
他主张" 父以教为事" ,但反对一味溺爱" 姿其所欲" ,把孩子娇惯成家庭的暴君。
" 少成若天性" ,以后再教育就困难了,就是打死也无济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