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亚杰认知理论:同化顺应和平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皮亚杰认知理论——同化、顺应、平衡

皮亚杰认为,所有的生物包括人在与周围环境的作用中都有适应和建构的倾向。一方面,由于环境的影响,生物有机体的行为会产生适应性的变化;另一方面,这种适应性的变化不是被动的过程,而是一种内部结构的积极的建构过程。皮亚杰用适应的观点解释个体发展。

(一)同化(assimilation)

同化原本是一个生物的概念,指有机体在摄取食物后,经过消化和吸收把食物变为自己本身的一部分的过程。皮亚杰把这一名词借鉴到心理学中,用于描述“把外界元素整合到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中”(皮亚杰,B.英海尔德,1980)。在皮亚杰看来,心理同生理一样,也有吸收外界刺激并使之成为自身的一部分的过程。所不同的只是涉及的变化表不是生理性的,而是机能性的。随着个体认识的发展,同化经历以下三种形式:

1、再现性同化,即基于儿童对出现的某一刺激作相同的重复反应;

2、再认性同化,即基于儿童辨别物体之间差异借以作出不同反应的能力。它在再生性同化基础上出现并有助于向更复杂的同化形式发展;

3、概括性同化,即基于儿童知觉物体之间的相似性并把它们归于不同类别的能力。

(二)顺应(accommodation)

顺应是指“同化性的图式或结构受到它所同化的元素的影响而发生的改变”,也就是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也可以说改变认知结构以处理新的信息。顺应是与同化伴随而行的。当个体遇到不能用原有图式来同化新的刺激时,便要对原有图式加以修改或重建,以适应环境,这就是顺应的过程。可见就本质而言,同化主要是指个体对环境的作用;顺应主要是指环境对个体的作用。

个人观点:在对同化和顺应概念的理解上,我们认为,同化更类似一个量变的过程,是个体知识结构的重复和再认;顺应更类似一个质变的过程,有对于知识结构的扩展和修正,会形成一个新的认知图式。图式是同化和顺应的基础,顺应的产生以同化为前提。

补充知识:S(A)R公式

皮亚杰应用同化与顺应的过程,对行为主义公式S→R进行了改造,提出了S(A)R公式。他指出:“一个刺激要引起一个特定的反应,主体及其机

体就必需有反应刺激的能力,因此,我们首先关心的是这种能力。……感受性自然是依存于作出反应的能力的。所以这个公式不应该写作S→R,而应该写作S→←R,说的更确切一些,应写作S(A)R。”

S(A)R公式

运用同化概念,皮亚杰对行为主义的著名公式S→R进行了改造。S→R的含义是指一个刺激可以引起一个特定的反应。皮亚杰认为S→R公式的最大缺陷在于它没有表现出人在认识过程中的能动作用。他指出:"一个刺激要引起一个特定的反应,主体及其机体就必需有反应刺激的能力,因此,我们首先关心的是这种能力。……感受性自然是依存于作出反应的能力的。所以这个公式不应该写作S→R,而应该写作S→←R,说的更确切一些,应写作S(A)R。"它的含义是说,当外部刺激S作用于机体时,机体并不是消极的接受这一刺激,而是首先利用自己现有的图式进行过滤改造,使之变为组织所能吸收的形式。刺激这样被同化,就是客体作用于机体、机体改造客体的结果。

皮亚杰认为客体被机体所同化就是被机体所改造,因此S(A)R不是一种直观的、机械的反应,而是机体改造环境的过程。皮亚杰指出,S(A)R在各个水平上都存在。在生物水平上,有生理同化,它的作用是对机体摄入的物质进行改造,使之变成机体组织的营养;在感知运动水平上,有心理同化,它表现为把外部信息同化到动作结构中,使动作获得协调;在理性水平上有认识同化,它把外部信息变为概念推理的形式,以丰富主体的认识图式。皮亚杰把S(A)R从生物水平一直扩展到认识水平,充分说明在环境面前,机体以及认识主体从来都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在各个认识水平上都存在着机体和主体对外部世界的改造过程。这种改造随着生物水平→心理水平→认识水平的发展而日益加强。越是

在高级阶段,改造越充分,主体的能动性就越大。所以皮亚杰指出:对S→R公式提出的这种修改,绝不只是出于单纯追求准确性,也不是为了理论上的概念化;这种修改提出了依我们看来是认识发展的中心问题。

但是,S(A)R仅仅说明认识过程的一个方面——主体对客体的改造,而不能说明另外一个方面——客体对主体的改造,这样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还不能充分体现出来,因此还需要加入与同化过程相对应的另一个过程——顺应。顺应是当客体作用于主体而主体的图式不适应客体时,调整和改变主体图式,使之适应客体的过程。与同化作用相应,顺应也存在于从生物水平起到认识水平止的各个水平上。由于同化表明了主体改造客体的过程,而顺应表明了客体得到改造的过程,所以,同化和顺应这一对机能代表了主客体的相互作用。

--以上摘自《皮亚杰发生认识论述评》,雷永生等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三)平衡(equilibration)

平衡是指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知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向另外一

个较高平衡状态过渡的过程。平衡过程是个体的认知图式是通过同化和顺应而不断发展,以适应新的环境的过程。一般我们认为平衡有三种表现形式:第一,同化和顺应之间的平衡。在个体和外部刺激结构之间有一个平衡;个体的结构顺应新呈现出来的外部刺激,而外部刺激被同化到个体结构中去。例如,新的刺激使个体的认知发生顺应,然后再将它同化到个体的认知图式中去,以达到一种平衡。

第二,个体图式中子系统的平衡。皮亚杰认为个体都有若干个认知图式,而每一个图式都由许多分系统组成。例如,大小比较系统中,长度、数量等都是子系统。这些子系统经常以不同的速率展开。在建构中,如果子系统之间没有平衡,就不可能有新图式产生。

第三,调节个体知识与整体知识之间的平衡。在皮亚杰看来,一个人的整体知识始终在被分化成各个部分,然后又把各个部分整合成一个新的整体知识。由此可见,平衡是个体在连续不断地与环境交互作用和变化过程中保持相对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结合皮亚杰理论中的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概念,我们通过下图描述个体的发展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