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9年整理物理抗菌基础研究篇、PPASI专利技术简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JUC纳米材料:改变…!
粒径改变! 电位改变!
粒径: 2.57nm-43.5nm
RN+ RN+
电位: +50 - +60mV (pH3-12)
——OR——Si—OR—Si—OR——
OR OR
试验单位: University of New Brunswick Fredericton, NB, Canada E3B 5A3
19.5
30.6
0.0
0.0
阴沟 肠杆菌
40.2 95.8
35.6 28.1 89.3 62.3 0.0
金黄色葡萄球菌
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 杆菌属
MRSA
100.0 57.6 90.5 100.0 45.3 65.8 20.6 74.7 0.0
2.1 纳米科技浪潮
如果有一天可以按 人的意志安排一个个原 子,将 会产生怎样的奇 迹?
——理查德·菲利普·费曼
美国物理学家,1965年因在量子电动力学方面的成就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纳米科技
1 nm
1 μm
1m 1 mm
纳米奇特现象
三维Si复合纳米结构
扫描电子显微镜 ,taken by Ghim Wei Hom,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Nanoscale Science Laboratory
胡锦涛
建设创新型国家,大力推 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 技创新,到2020年,取得一 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科 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 家行列。
——胡锦涛主席 在2006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发言
要目
一、抵抗感染:紧迫的课题 二、纳米科技:改变…! 三、 JUC纳米材料:改变…! 四、物理抗菌过程:改变…! 五、物理抗菌机理 六、特性及试验
图2
细胞质紫外光谱吸收结果
图3 未处理大肠杆菌的动态紫外线 吸收
图3是未处理大肠杆菌的动态紫外线 吸收,OD260比值是1,表示没有细 胞质渗漏。
图4 50ppm JUC溶液处理过的大肠 杆菌的动态紫外线吸收
图4是50ppm JUC处理过大肠杆菌的 动态紫外线吸收,OD260比值高于 1.27,显示通过破坏大肠杆菌细胞 膜,很多细胞质都泄漏了。
1、物理抗菌,避免耐药
抗生素
青霉素 左氧沙星 氨苄西林 苯唑西林 哌拉西林 庆大霉素 头孢唑林 头孢他啶
洁悠神
大肠 埃氏菌
62.4 82.1
53.4 42.9 41.0 12.2 0.0
肠杆菌科
肺炎克雷 产气 伯菌 肠杆菌
13.4
22.1
94.3
76.5
68.2
29.2
18.9
7.2
21.2
79.3
总结
从细菌细胞形态学来看,经断片分析证实,细 胞膜高度从超过220nm降到不足60nm。细胞膜完全 被破坏,细胞质成分泄漏,导致细胞解体。
从细胞质紫外光谱吸收比例结果分析证实,泄 漏在细胞外的细胞质OD260比值从1升至高于1.27, 细胞膜完全被破坏,细胞质成分泄漏。
JUC的抗微生物机制是通过静电的力 破坏细胞膜,达到物理杀菌目的。
试验仪器:美国Brookhaven ZetaPlus粒径分析仪 Brookhaven 90Plus系统
有机硅季铵盐纳米团簇
四、物理抗菌过程:改变…!
原子力显微镜(AFM) 物理抗菌图
a. 未经JUC处理的大肠杆菌AFM图像
a. 经50 ppm JUC处理过大肠杆菌的AFM图像
b. 断片分析
图1
b. 断片分析
五、物理抗菌机理
微生物带电情况
细菌和真菌属于单细胞生 物,其细胞膜外带正电, 膜内带负电,而且膜内电 荷数远大于 膜外,因此 整个细胞呈负电性。
病毒由核酸和蛋白组成, 不具备膜性结构,是非 细胞生物。当其感染宿 主后,因为宿主带负电。 因而人们一般认为病毒 也带负电。
物理抗菌机理
静电力吸附
静电力吸附微生物, 使其细胞膜变形、 破裂,达到物理抗 菌的目的。
动画模型(无音)
动画模型(有音)
分子模型图
当产品水溶性制剂喷洒于皮肤或物体表面,粘着后很快固化,形成分子级隐形抗菌 敷料,其结构为复式叠加:“胶联膜”和“正电荷膜”。
“正电荷膜”起物理抗菌作用,利用其静电吸附病原微生物使其窒息死亡 。
六、JUC抗菌特性及试验
1、物理抗菌 2、广谱抗菌 3、长效抗菌 4、安全抗菌 5、理想敷料
无有效应对药物,这与几十年前的细
人类与微生物斗争胜负未定 菌性病毒情况相似。
---病原微生物的耐药抗药性!
1.2 能否肩负起重任
• 上述种种现象,时刻都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 构成严重威胁。如何采取切实的抗菌措施,来有 效抵御致病菌的感染,成为医疗工作者和医药卫 生产业不可推御的责任。
二、纳米科技:改变…!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十年百项”推广项目
“皮肤物理抗菌膜”专利技术 解决局部感染和院内感染方案
项目专利技术简介 (基础研究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十年百项”推广项目 “皮肤物理抗菌膜”专利技术 解决局部感染和院内感染方案
纳米膜——感染技术的革命性创新
“皮膚物理抗菌膜”專利技術發明人 蔡友良董事長
每一小时就有一个物种永远从地球上灭
绝。是的!一个小时!
下一个是否沦为人类自身灭亡?!
人类活动:改变:
Leabharlann Baidu细菌耐药性严重, 院内感染日益严峻
病毒感染:
艾滋病、禽流感、SARS
HIV病毒
H5N1禽流感病毒
SARS病毒
耐药金葡菌
MRSA电镜图
目前传染病在世界范围内有重新肆虐
的趋势,病毒性传染病尤甚,现在尚
一、抵抗感染:紧迫的课题
1.1 人类活动:改变…! 1.2 能否肩负起重任
1.1 人类活动:改变:
环境恶化: 全球暖化效应
动植物灭种加剧
北极最大的冰棚(ice shell)三年前 一分为二,所有科学家大为震惊。
地球上大约有11046种动植物面临永久 性从地球上消失的危险。
目前物种灭绝的速度要比自然规律条件 下高出1000倍到10000倍。
大块硅被激发时不会发出 可见光。
1990年,研究人员发现硅 的纳米粒子会发出可见光。
美国Lawrence Livermore 国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和其 他人自此测定硅的纳米粒子 根据粒径的不同会发出不同 颜色的光。
纳米硅发光原理
当分子从一大片体硅中分离出来时,每个硅原子理论上以氢原子封 端(图a)。当在纳米量级上,分子结构重新构建,其电性质也发生 了变化,光隙增加了(图b)。较大的光隙促使电子和光学性质发生 很大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