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菌种与种子扩大培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同步培养

(1)温度 最适生长温度有利于细菌生长与分裂,不适 宜温度如低温不利于细菌生长与分裂。通过适 宜与不适宜温度的交替处理之后,通过培养可 获得同步细胞。
3.增殖培养


收集到的样品,如含所需菌种较多,可直接 进行分离。 如果样品含所需菌种很少,就要设法增加该 菌的数量,进行增殖(富集)培养。 所谓增殖培养就是给混合菌群提供一些有利 于所需菌株生长或不利于其他菌型生长的条 件以促使所需菌株大量繁殖,从而有利于分 离它们。
增殖培养(培养基)

例如:筛选纤维素酶产生菌时,以纤维素作为唯一碳

挑选出
2、菌种的纯化选优


微生物容易发生变异和染菌。 一般丝状菌的野生菌株多数为异核体。 生产菌在不断移代过程中,菌丝间接触、吻合后,易 产生异核体、部分结合子、杂合二倍体及自然产生突 变株等。 以上会造成细胞内遗传物质的异质化,使遗传性状不 稳定。 如果一个菌种遗传背景复杂,既不稳定,用诱变剂处 理后的变株中,负变率将增加。 特别对诱变史长的菌株,采用强烈诱变剂处理,效果 很差,发酵单位反而变得更低。
③生长圈法




通常用于分离筛选氨基酸、核苷酸和维生素的产生菌. 工具菌是一些相对应的营养缺陷型菌株。 将待检菌涂布于含高浓度的工具菌并缺少所需营养物 的平板上进行培养,若某菌株能合成平板所需的营养 物,在该菌株的菌落周围便会形成一个混浊的生长圈。 如:嘌呤营养缺陷型大肠杆菌与不含嘌呤的琼脂混合 倒平板,在其上涂布含菌样品保温培养,周围出现生 长圈的菌落为嘌呤产生菌。 同样,只要是筛选微生物所需营养物的产生菌,都可 采用营养缺陷型作为工具菌通过生长圈法筛选。
基因工 程
生产用菌种
遗传育种 原 料
扩大培养 接种
发酵罐 发酵条件控制
分离 提纯
灭菌
培养基配置
微生物菌体
代谢产物
产 品
1.细菌(bacteria)
种属
醋杆菌属 (Acetbo bacter) 氧化醋杆菌 巴氏醋杆菌 许氏醋杆菌 弱氧化醋杆菌
用途
山梨糖、5-酮葡萄糖、酒石酸
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 乳酸、乳酸钙、葡萄糖、麦芽糖 芽孢杆菌属(Bacillus) 淀粉酶、5‘-核苷酸酶、肌苷、鸟苷等 核苷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ambroniagenes)
天冬酰胺酶、谷氧脱羧酶、天冬氨酸。 苏氨酸、缬氨酸
产氨短杆菌(Brevibacterium 氨基酸、核苷酸、辅酶
2.放线菌(actinomyces)
链霉菌(灰色链霉菌、金色链 链霉素、金霉素、土霉素、氯 霉菌、龟裂链霉菌、委内瑞拉 霉素 链霉菌) 诺卡氏菌形放线菌(诺卡菌、 利福霉素、万古霉素、瑞斯托 拟无分枝酸菌、糖多孢菌) 菌素、红霉素等 游动放线菌 葡萄糖异构酶、游壁菌素、四 聚假糖、紫素霉素
④抑菌圈法

常用于抗生素产生菌的分离筛选。 工具菌采用抗生素敏感菌。若被检菌能分泌某 些抑制菌生长的物质,如抗生素等,便会在该 菌落周围形成工具菌不能生长的抑菌圈。如青 霉素产生菌的筛选。
5.筛选——初筛和复筛



由于纯种分离后得到的菌株数量很大,如果对 每一株都作全面或精确的性能测定,工作量大 且不必要。一般采用两步法,即初筛和复筛。 经过多次重复筛选,直到获得1-3株较好的菌 株,供发酵条件的摸索和生产实验。 (1)初筛 A 平板筛选 B 摇瓶发酵筛选(电泳、纸层析)

二、常规诱变育种
(一)诱变前的处理

确定出发菌株 ↓ 菌种的纯化选优 ↓←出发菌株的性能鉴定 同步培养 ↓ 制备单细胞(或单孢子)悬液 ↓←活菌浓度测定 诱变剂的选择与确定诱变剂量的预 试验 ↓ 诱变处理 ↓计形态变异的菌落数, 计算突变率 平板分离 ↓ 挑取疑似突变菌落纯培养 ↓ 突变体的初步筛选 ↓←用简单快捷的方法 重复筛选 ↓←摇瓶发酵试验 选出突变体(根据情况进行生产试 验或重复诱变处理)

脂平板上,适温培养后,测量形成的水解圈直径和
菌落直径的比值来表示酶活力的强弱。挑选酶活力 强的菌株进一步用摇瓶培养筛选。
A 平板筛选——琼脂打孔


又如在筛选谷氨酸菌种时,用不含有机氮(如 蛋白胨)的培养基,使分离得到的菌株在这种 培养基上形成单菌落,用6~8mm的打孔器打 孔,取出放在滤纸上,喷上茚三酮,出现呈色 圈(蓝色、偏紫色)。取色深的。 进一步摇瓶进行电泳或纸层析鉴别。
小单孢菌(绛红小单孢菌、棘 庆大霉素、利福霉素 孢小单孢菌)
3.霉菌(mould)
曲霉属(黑曲霉、米曲霉) 发酵工业、医药工业、食品工业、 粮食贮存
青霉属(产黄青霉、枯青霉、 多种酶类、有机酸、青霉素、葡 娄地青霉 、展开青霉) 萄糖氧化酶、凝乳酶等
根霉属(黑根霉、米根霉、 华根霉、毛根根霉) 红曲霉属 果胶酶、微生物转化甾类化合物、 酒药酒曲、脂肪酶、淀粉液化等 淀粉酶、麦芽糖酶、蛋白酶、食 用红色色素等
源进行增殖培养,使得不能分解纤维素的菌不能生长。

筛选脂肪酶产生菌时,以植物油作为唯一碳源进行增 殖培养,能更快更准确地将脂肪酶产生菌分离出来。 在分离放线菌时,可现在土壤样品悬液中滴加10%酚 数滴,以抑制霉菌和细菌的生长。


适当控制培养基的温度、pH值
4.纯种分离



富集培养后,目的微生物得到增殖,占了优势, 其他种类的微生物在数量上相对减少,但仍有 多种微生物混杂。 所以有必要进行分离纯化,才能获得单菌落。 方法: 稀释涂布法 划线分离法 利用平皿的生化反应进行分离
第二章:菌种的来源及扩大培养

第一节 发酵工业常用微生物菌种及要求 第二节 工业微生物菌种选育 第三节 生产菌种的改良 第四节 种子的扩大培养
第一节
发酵工业常用微生物菌种及要求
一、发酵常用的工业微生物菌种
细 菌 放 线 菌 霉 菌 酵 母 菌 担 子 菌 藻 类

从自然界分离的菌种 诱变育种
4.酵母(yeast)
酵母属 (Saccharomyces) 酒精、啤酒、白酒、葡萄 酒、各种果酒
假丝酵母属 (Candida)
生产饲料、发酵煤油、石油发 酵脱蜡、酒精等
球拟酵母属——产生甘油、甘露醇、烃类等。 红酵母属——具有产脂肪的能力
酵母

由于酵母细胞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 各种酸,所以,酵母细胞本身又是医药、化工 和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 如单细胞蛋白(一种饲料蛋白)、酵母片、核糖 核酸、核苷酸、辅酶A及酶制剂等。

如:第一株青霉素生产菌是从美国伊利诺斯州 长霉的葡萄柚中分离出来的; 第一株头孢霉素生产菌则来自于意大利撒 丁岛的污水中。(黄青霉支顶孢菌生产头孢菌
素C ——顶头孢霉菌 )
目前工业上应用的优良菌种,几乎都是经过诱 变处理后获得的突变株。
在40年内青霉素生产菌通过诱变育种使青霉素产量 增加了近万倍,达到10万u/ml 左右。 谷氨酸产生菌经紫外诱变处理,产酸率提高了 31%;


二、工业化菌种的要求
原料廉价,生长迅速,目的产物产量高。
易于控制培养条件,酶活性高,发酵周期短。 抗杂菌和噬菌体的能力强。 菌种遗传性能稳定,不易变异和退化。 产生菌及其产物的毒性必须考虑(在分类学上最好与致病
菌无关)
第二节 工业微生物菌种选育




一、自然选育——根据菌种的自发突变而进行菌种筛选过程。 突变频率低。 二、诱变选育——通过诱变剂处理,突变频率提高,随机性大,如果 筛选方法得当,也有可能定向地获得好的变异株。 目的: 提高产量 提高质量 增加品种 改善工艺条件 例:青霉素 色素 土霉素 泡沫 红霉素 噬菌体

筛选半纤维素酶 划线产透明圈的细菌 点种细菌双层水解圈
②变色圈法


对于一些不易产生透明圈产物的产生菌,可在底物平 板中加入指示剂或显色剂,使所需微生物能被快速鉴 别出来。 如:筛选果胶酶生产菌时,用含有0.2%果胶为唯一碳 源的培养基平板,待菌落长成后,加入0.2%刚果红染 色液4h,具有分解果胶能力的菌落周围便会出现绛红 色水解圈。
微生物资源

目前已确定的微生物种数在十万种左右,但仍正以每年发现几百至 上千个新种的趋势。 (05年发现494种,韩国68种,日本为59种,美国44种,中国42种, 德国41种) 已经初步研究的不超过自然界微生物总量的10%。 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据统计已超过1300多种,而大规模生产的不超 过100多种; 微生物酶有近千种,而工业利用的不超过四五十种。可见潜力很大。

(2)复筛




经初筛后可简便快速淘汰85~90%不符合要求 的微生物,剩下较好菌株进行摇瓶复筛。 通常一株要重复3~5个瓶,培养后的发酵液采 用精确分析方法测定: 蛋白酶用分光光度计; 脂肪酶用NaOH滴定等。 最后选出2~3株。
6.生产性能的测定

进行生产性能测定,确定是否适合生产要求,是否可 用于生产。 这些特征包括: 形态、 培养特征、 营养要求、 生理生化特征、 发酵周期、 产品品种和产量、 耐受最高温度、 生长和发酵最适温度、 最适pH值、 提取工艺等。
A 平板筛选——显色或生化反应

纯化分离阶段本身就是筛选过程。对于那些在纯化 分离阶段没有采用平皿定性法挑选出来的菌落,即
随机挑选的菌落,需经过平板筛选。

平皿快速检测法,将复杂而费时的化学测定改为平 皿上肉眼可见的显色或生化反应(进而电泳、层析)。 如:筛选产生碱性蛋白酶的地衣芽胞杆菌时,可将 分离得到的菌株,点种在含有0.3~0.4%酪蛋白的琼
一、自然选育
自然选育的一般过程
1.制定方案


首先查阅资料,了解所需菌种的生长和培养特性,制 定方案,才能有针对性地采集样品和分离菌种。 例如 与水、空气相比,土壤具备了微生物所需的养分,是 微生物最集中的地方。但不同的微生物由于生理特性 不同,采集的场所有所选择。 采样地点要根据筛选目的、微生物的分布及菌种的主 要特征与外界环境关系等,进行综合、具体地分析。 如果预先不了解某种生产菌的具体来源,一般可从土 壤中分离。
2.标本采集



取离地面5~15cm处的土壤几十克,盛入预先 消毒好的牛皮纸袋中,扎好,记录采样时间、 地点、环境情况等 如:森林土有相当多的枯枝落叶和腐烂的木 头等,富含纤维素,适合利用纤维素作碳源 的纤维素酶生产菌的生长。 又如:在肉类加工厂附近和饭店排水沟的污 水、污泥中,由于有大量腐肉、豆类、脂肪 类存在,因而,在此处采样能分离到蛋白酶 和脂肪酶的生产菌。
刚果红的变色范围为pH3~5。 在pH>5时,它以磺酸钠形式存在,显红色; 在pH<3时,它以邻醌式内盐的结构存在,显蓝色。 果胶酶水解果胶形成游离的半乳糖醛酸

②变色圈法

又如:在分离谷氨酸产生菌时,在培养基中加
入溴百里酚蓝指示剂若平板上出现产酸菌,其
菌落周围会变成黄色。

pH6.2以下为黄色, pH6.2以上为蓝色.
1、出发菌株的选择
用来进行诱变或基因重组育种理的起始菌株称为 出发菌株。出发菌株会直接影响到最后的诱变效果,因此必须 对出发菌株的产量、形态、生理等方面有相当的了 解。 变异幅度广 产量高的出发菌株 对诱变剂敏感性大
(1)自然界直接分离 到的野生型菌株 (2)经历过生产条件 考验的菌株 (3)已经历多次育种 处理的菌株
利用平皿的生化反应进行分离

①透明圈法 ②变色圈法 ③生长圈法 ④抑菌圈法
①透明圈法



在平板培养基中加入溶解性较差的底物,使培 养基混浊。能分解底物的微生物会在菌落周围 产生透明圈。 该法在分离水解酶产生菌时采用较多,产有机 酸菌也可用。 如:脂肪酶、淀粉酶、蛋白酶、核酸酶产生菌 都会在含有底物的选择性培养基平板上形成透 明圈。 圈的大小初步反应该菌株利用底物的能力。

原理:茚三酮能使氨基酸氧化脱羧又脱 氨,反应结果产生还原的茚三酮和 氨,这二种产物又互相作用产生蓝 色或偏紫色产物,产物的多少与颜 色深浅成正比,可以作为氨基酸的 定量分析。
B 摇瓶发酵筛选
平皿法为固体培养基,与液体培养条件差距较 大,因此经过平皿法后与摇瓶法作对比试验。 一般一株接一个瓶,得到的发酵液加入琼脂培 养基孔中,培养基中加入鉴定菌(测定抗生素 产生菌)或底物(测定酶制剂产生菌 ), 用对应的溶菌圈或水解圈等鉴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