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皮质激素机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3 ~ 1 5 ] M M P 9外, 其他均可被糖皮质激素上调 [ 。
报道, 地塞米松增强了人单核细胞来源
[ 6 ]
D C的甘露糖介导的内吞作用。而 R e a 等 功能。另有 H o l t 等
[ 7 ]
研究表
C的内吞 明, 糖皮质激素不影响人单核细胞来源 D 认为糖皮质激素抑制了小鼠 呼吸道 D C的抗原摄取能力。 糖皮质激素对 D C提呈抗原、 激活 T细胞功能 的影响也有很多报道。较多研究认为, 糖皮质激素 影响 D C表面 M H C 黏附分子的表达和细 Ⅱ类分子、
[ 1 0 ] I F N 如 β等 。一些与炎症反应有关的趋化因子,
在体外诱导培养骨髓源 D C时, 当培养体系中

- 1 加入 1 0n m o l ·L 地塞米松处理后, 所获得的细胞
中8 0 %~ 9 0 %是 C D 1 1 c 细胞, 与对照组无明显差 1 0 0n m o l ·L ) 地塞米松 别。然而, 当用较高浓度( 处理后, 只有 5 0 %~ 6 0 % 的细胞分化为 C D 1 1 c细 胞, 表明糖皮质激素严重抑制了 D C的分化, 并具有 剂量依赖性。 R o z k o v a等
[ 9 ]
研究发现, 在生理浓度范围内, 人体血液中糖皮 质激素含量的增加可以促进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 ( M I F ) 的释放, 而当糖皮质激素浓度进一步升高时 则抑制 M I F释放。例如, 健康人给予氢化可的松 2 5 m g 口服可使血液中的 M I F升高, 而口服更大剂量、 作用更强的糖皮质激素( 如地塞米松) 则降低血液 中M I F的水平。实验数据显示, 血液中糖皮质激素 与M I F含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不是简单的正相关或 负相关, 而是呈“ 钟形” 曲线
全了解的问题。近年来有关其药理作用机制的研究 主要围绕以下问题: ( 1 ) 对树突状细胞( D C ) 分化成 熟、 表型和功能的影响; ( 2 ) 糖皮质激素对机体的双 向调节作用; ( 3 ) 糖皮质激素的非基因组效应。本 文就以上几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糖皮质激素对树突状细胞的影响 D C是体内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 在机体免 疫应答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适应性免疫应答 中, D C与 T细胞的相互作用居于主导, 决定着免疫 应答反应的方向。成熟 D C能有效地激活初始 T细 胞, 启动免疫应答; 反之, 不成熟 D C可使与之接触 从而出现对特异性抗 的 T细胞克隆无能或者凋亡,
A b s t r a c t :G l u c o c o r t i c o i d s h a v eb e e nu s e da s a n t i i n f l a m m a t o r ya n di m m u n o s u p p r e s s i v ea g e n t s f o r al o n g t i m ei nc l i n i c a l a p p l i c a t i o n . B u t s e v e r a l q u e s t i o n s o nm e c h a n i s m s o f p h a r m a c o l o g i c a l a c t i o n s r e m a i n . T h i s r e v i e ws u m m a r i z e st h ep r o g r e s si nm e c h a n i s m so f p h a r m a c o l o g i c a l a c t i o n so f g l u c o c o r t i c o i d si nr e c e n t y e a r s ,i n c l u d i n gt h ee f f e c t o f g l u c o c o r t i c o i d s o nm a t u r a t i o n , p h e n o t y p ea n df u n c t i o no f d e n d r i t i cc e l l ,b i d i r e c t i o n a l r e g u l a t i o na n dn o n g e n o m i ca c t i o n s o f g l u c o c o r t i c o i d s . K e yw o r d s :g l u c o c o r t i c o i d ;d e n d r i t i cc e l l ;b i d i r e c t i o n a l r e g u l a t i o n ;n o n g e n o m i ca c t i o n s 糖皮质激素既是正常人体内重要的生理物质, 又是临床广泛应用的免疫抑制剂。在体内, 由肾上 腺皮质球状带分泌的类固醇激素, 主要包括皮质醇 和皮质酮。临床作为药物使用的糖皮质激素主要包 括氢化可的松、 泼尼松( 强的松) 、 地塞米松等, 其中 地塞米松对正常内源性皮质醇分泌的影响最为显 著。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主要包括抗炎、 免疫抑 制、 抗休克和抗毒作用。 尽管糖皮质激素作为抗炎药物和免疫抑制剂在 临床应用已有较长历史, 其疗效早已得到公认, 在适 应证、 剂量、 副作用等方面积累了相当多的临床资 料, 但在药理作用机制方面还存在一些目前尚未完
3 , 4 ] 胞因子的分泌, 抑制 D C激活 T细胞的能力 [ , 使
源自文库
D C在功能上处于不成熟状态
[ 8 ]
。在体外培养 D C
时, R o z k o v a 等发现与典型的单核细胞来源的 D C相 比, 经糖皮质激素处理的分化细胞不能诱导有效的 免疫反应, 这些细胞表达高水平的通常在 D C上缺 失的 C D 1 4分子和较低水平的黏附分子。 P a n等
1 1 , 1 2 ] 。而像 节趋化因子也可以被糖皮质激素下调 [
C D 8 6 , C D 8 0等共刺激分子表达以及 C D 8 3诱导的 T N F , I L 6和 I L 1 2等细胞因子释放, 从而抑制了 α D C成熟。 C抗原摄取功能的影响, 在诸 糖皮质激素对 D 多研究中有不同的发现, 目前尚无统一的认识。 P i 等 e m o n t i
[ 3 ] + - 1
的实验结果显示在 D C
成熟阶段, 糖皮质激素严重抑制了 D CI L 1 2 p 7 0和 肿瘤坏死因子( T N F ) 的分泌, 同时促进了 I L 1 0的 C D 1 a , C D 1 1 c和 C D 8 3等 分 分泌, 成熟相关分子( 子) 的 表 达 处 于 很 低 甚 至 是 无 法 检 测 到 的 水 平。
验设计等都可能导致研究结果的不同。至于影响 D C表型和功能的分子机制则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糖皮质激素强烈干扰 D C的分化和成熟。 A b e 等
[ 2 ]
C成熟。他们对实验结果进 行 深 入 研 究 分 诱导 D 析, 认为可能是诱导 T L R表达增加, 同时又阻断了 T L R信号转导通路。 2 糖皮质激素的双向调节作用 近来研究表明, 糖皮质激素并不是仅有免疫抑 制功能, 而是对机体有双向调节作用。糖皮质激素 的双向作用主要体现在抗炎与促炎以及对于免疫细 胞和免疫应答过程中的不同调节作用。 作为抗炎剂, 糖皮质激素可以下调某些促炎因 L 1 , T N F , 干 扰 素 I F N ) 和 子的表 达, 如 I β β α( α
4 ] V a n d e r h e y d e 等[ 指出糖皮质激素抑制了 D C表面
I L 8 , 巨噬细胞炎症蛋白( M I P 1 ) , M I P 3 , 单核细 β β 胞趋化蛋白 2 ( M C P ) 2 , M C P 3 , M C P 4 , 胸腺活化调
[ 5 ]
T G F , I L 1 0和 I L 1 0 R等可以抑制促炎因子产生的 β 物质, 其表达则被上调。然而最新研究却发现糖皮 质激素也具有促炎作用。它可以大幅度上调一些细 L 胞表面或者胞内的细胞因子受体基因的表达, 如I 1 R I L 8 R , I F N R , 集落刺激因子受体( C S F R ) Ⅰ, α C S F R I F N R I F N R L 6型受体 Ⅰ, Ⅱ, γ Ⅰ, γ Ⅱ 以及 I 的g p 1 3 0亚基和 T N F家族成员家族的成员。 I L 1 / 信号通路的胞内中介分子 I L T o l l Ⅰ 受体相关激酶, 以及 D E Z , C C趋化因子受体 1 ( C C R 1 ) , C C R 2等趋 化因子受体或接头蛋白也可被上调。补体系统中的 一些促炎组分, 如C 1 q , C 3 , C 5 , C 8 , C 3 a R和 C 5 a R 1 等补体受体可以被上调, 而补体调节系统中的抑制 蛋白 C 1 I N H和 C 4 b p被下调。对于可以使白细胞 穿出 血 管 进 入 组 织 的 基 质 金 属 蛋 白 ( M M P ) , 除
1 ] 原的免疫耐受 [ 。
多项研究表明, 糖皮质激素可以影响 D C 的分 化发育、 表型特征、 抗原摄取和抗原加工提呈等多种 生物学功能, 但研究结论不尽一致。D C的不同来源 或不同的成熟状态、 糖皮质激素作用时间、 浓度和实
·2 8 ·
J o u r n a l o f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P h a r m a c e u t i c a l R e s e a r c h 2 0 0 9F e b ; 3 6 ( 1 )
收稿日期: 2 0 0 8 1 1 0 4 基金项目: 北京市教委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K M 2 0 0 7 1 0 0 2 5 0 0 5 ) 作者简介: 李 鑫, 女, 在读本科生, 研究方向: 免疫调节, E m a i l : b i n g x i n 0 0 7 @s i n a . c o m 胡永秀, 女, 硕 士研究 生导 师, 研究 方向: 移 植免疫, 通讯作者: T e l : 0 1 0 8 3 9 1 1 7 4 2 , E m a i l : y x h 6 0 1 @y a h o o . c n
( S c h o o l o f B a s i c M e d i c a l S c i e n c e s ,C a p i t a l U n i v e r s i t yo f M e d i c a l S c i e n c e s ,B e i j i n g1 0 0 0 6 9 ,C h i n a )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2 0 0 9年 2月 第 3 6卷 第 1期
·2 7 ·
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李 鑫,杨 蕊,臧 强,胡永秀
( 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北京 1 0 0 0 6 9 )
摘要:糖皮质激素作为抗炎药物和免疫抑制剂在临床应用已有较长历史, 但在药理作用机制方面 尚有未解的问题。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主要包括糖皮质激素 对树突状细胞分化成熟、 表型和功能的影响, 糖皮质激素对机体的双向调节作用, 以及糖皮质激素 的非基因组效应。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树突状细胞;双向调节;非基因组效应 中图分类号:R 9 7 7 .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6 7 4 0 4 4 0 ( 2 0 0 9 ) 0 1 0 0 2 7 0 4
P h a r ma c o l o g i c a l a c t i o n s o f g l u c o c o r t i c o i d s :p r o g r e s s i nme c h a n i s ms
L I X i n ,Y A N GR u i ,Z A N GQ i a n g ,H UY o n g x i u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